第二十五章 九叩礼成,结发夫妻
彩舆抬入大门,在二门前停下。公主一落轿,第一件事,是将手里的两只苹果,递给四命妇中居首的庄王福晋。庄王福晋接过,转交给身边的女官,女官随即将之藏在二门前的一个朱漆马鞍之下。
拜过六合,要拜寿星;拜过寿星,还要拜灶君。
马鞍横置,上面覆以红缎,命妇、女官,指导着公主跨过这个下藏苹果的马鞍,就算完成了“平安然安”的典礼了。
公主祭过灶君,尚不能顿时进入婚房“合卺”,在此之前,另有一道“开脸”的法度要做。
*(未完待续。)
公首要跨的,是二门的“平安然安”。
四位贵妇,丫环老妈子一大堆跟着,集合到皇城西苑中海的紫光阁,这儿阵势开阔,中有驰道,能够走马。外务府从下辖的上驷院中,挑了十几匹既神骏、又驯良的骐骥。由宗室中最精骑乘的贝子奕绪总责,教三福晋、一夫人骑马。
扯得稍远了点儿,回到轩亲王府来。
既然好,那就只好现学现卖了。
不过,宫里祭奠灶君,还是不折不扣的“祭必于内寝”。后三宫之一的坤宁宫,就是干这个活儿的。坤宁宫正殿,设有两口极大的铁锅,一只可煮一整只猪。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都从宫外,运进两端活猪,就在坤宁宫内,杀好去毛,洗刷洁净,放入大铁锅中烹煮,只加香料不加盐,煮熟了拿来祭神。
一起下来,甚么忽略也没出,顺顺铛铛地到了朝内北小街。这个“骑马迎亲”的差使,终究好好儿地办了下来,四位贵妇的心儿,放回了肚子里。
说“成心机”,不是资格题目。醇王福晋是多罗郡王福晋,当然有充足的充当“迎亲命妇”的资格。别的,她是白氏的义姊,是关卓凡的“嫂姐”,比起别人,同关卓凡又多了一层渊源,代表额驸出面迎亲,非常合适。
精通骑乘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归正也只要四位命妇摆摆模样,并非叫她们纵马奔驰。如此个把月学下来,四个女人都算“中式”了。荣安公主“釐降”这天,四位命妇骑在顿时,常日里顾问这匹骏马的马夫,换上銮仪校的服饰,牵着马缰,缓缓而行。顿时的命妇。不过手扶马鞍,微微纵送罢了。
另有一样“成心机”的事情,传了出来,亦为人津津乐道了好久:“送亲”、“奉迎”的四位命妇,两位亲王福晋,一名郡王福晋,一名镇国夫人,都是骑着马的!
几个王爷,哪个肯张这个嘴?这不但“乱制”,还丢面子。庄王一贯澹泊。自不肯做这个出头椽子;醇王年青面嫩,更不肯落这个脸;睿王呢,大声嚷嚷:“这是‘上头’借着公主‘釐降’的机遇,规复满洲人的骑射本质,涨我们满洲人的精气神儿!皇家以身作则。好,好,好得很!”
“成心机”的是:醇王福晋是“奉迎命妇”,老公醇王倒是“送亲大臣”,伉俪俩同在步队当中,一送一迎,一起办差,实在风趣。大伙儿都说,“上头”如此安排,别出机杼,真恰是嘉话一段呀。
懿旨钦派的两位“送亲命妇”、两位“奉迎命妇”——庄王福晋、睿王福晋、醇王福晋、白氏,四位贵妇,就没有一名会骑马的。
几个女人都发了慌,庄王福晋、睿王福晋、醇王福晋,都悄悄的跟本身的老公说,能不能跟“上头”说说,改骑马为坐轿?或者乘车?唉,这条端方。早就是个安排了,如何俄然间这么叫真儿?
“敕造轩亲王府”中门大开,从门口看出来,整间王府,披红负伤,喜气洋洋。大门前,生着一个烧得极旺的白云铜的炭火盆。建国之前,满洲人的婚俗,是真的要“跨火盆”的,时移世易,现在天然不会要大妆的公主真的去跨这个火盆,摆盆火在大门前,不过取个“红红火火、兴畅旺旺”的意头罢了。
拜过六合,公主和额驸成为“结发”,公主就是家里的端庄妇女了,妇女职在中馈,是以祭奠灶君,额驸是不参与的,在婚房里等着就好。
清朝的皇室和贵族,都保持着“祭必于内寝”的民风。王公侯伯,都在垂花门以内设祭,杀猪祭奠灶君。当然,还是那句话,“时移世易”,现在并非统统贵胄之家,都把活猪拉进“内寝”现杀的——未免吓坏了福晋夫品德格们。大多数人家,祭奠灶君,拉进“内寝”的,是一只经已杀好洗剥洁净了的猪——意义一下罢了。
额驸已经在银安殿相候,不过,吉时不到,二人不打照面。
但是,两百年畴昔了,这条端方,早已名存实亡。旗下的贵妇,打小起居出入,都是坐轿、乘车,除了一对天足,其他的,和汉人的大师蜜斯,几近没有任何别离。不要说骑马了,马毛没摸过一根的,也大有人在。
侍卫们吃的所谓“胙肉”,就是这类肉了。
这是满洲旧俗。满洲人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精擅骑射,男女老幼,都会骑马,迎亲、送亲,一概控辔来往,就连新娘子亦不例外。建国之初,旧俗未废,民风犹在,王公内眷,福晋夫人,城内郊野,纵马驰骋,司空见惯。亲贵之间,婚嫁迎娶,新娘子是依了汉俗,改坐肩舆,迎亲、送亲的,却非论男女,都要骑马。这个端方,在康熙年间定了下来,并“着为永例”。
公主的彩舆进入朝内北小街,以后何如,就没有浅显的老百姓看得见了。不过。“釐降”不是甚么国度奥妙,过后,不止一个亲历者做起了任务的宣讲员,有的一五一十,有的不免添油加醋,总结起来,景象大抵以下:
进入二门,醇王福晋将一个金漆木瓶交到公主手里,此谓之“宝瓶”,红绸封口,内里装着小金元宝、小银元宝、各色宝石和五谷杂粮,取个“五谷歉收、畅旺发财”的意头。公主就捧着这个“宝瓶”,一起走到俗称“银安殿”的亲王府的正厅。
吉时一到,鼓乐奏响,公主和额驸同时进入正殿,男左女右,相对而立。鼓乐繁密,在礼官的唱赞声中,公主、额驸,同时下拜,九叩礼成,这就做了“结发”的伉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