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床上的太后
“奏华尔、福瑞斯特入籍上海片”。
“回主子的话,有上海来的军报。”安德海说完,又意犹未尽地弥补了一句,“是御前侍卫关卓凡的报捷折子。”
慈安太后偶然中的一句话,不但是慈禧,连恭王和军机,也都是深有同感。
等宫女点亮了灯,安德海捧着盒子,躬身走了出来,见慈禧正半靠在榻上,穿戴浅黄sè的睡袍,一头乌发瀑布一样披在肩上,暴露乌黑的一段颈子。他不敢多看,向前一跪,把盒子翻开,取出内里的奏折封包,将那条黄丝绳结成的扣子一扯,把内里的东西取了出来。
“你倒晓得是报捷的折子?”慈禧在内里笑骂道,“掌灯,滚出去罢。”
这一天别的“起”全撤了,宫门一开,养心殿的副总管寺人陈忠便到军机处叫起,由恭王带领全班军机觐见。
军机上已经晓得关卓凡的折子到了,是以恭王特地让曹毓英带上上海的舆图,以备两宫有所垂询。毕竟上海打的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战役,前后跨了三个月,攻防进退之间相称庞大,没有舆图,不轻易说得明白。
“哎哟我的好安二爷,这话可不敢胡说。”阿谁寺人吃了一吓,忙道:“折子是上海来的。您本身揣摩揣摩。”
封包内却不止一份折子,而是厚厚的一沓。数了数,一共三黄二白,而白折子里,还夹有附片。当下清算整齐,恭恭敬敬地叠放在太后床头。
慈禧这话,滴水不漏,把方方面面都顾到了。她此次想好好地汲引一下关卓凡,是以要先捧一捧恭王和军机大臣。
这一下,即是将慈禧的话头截住了,两宫太后,无不惊诧。
唯其如此,愈觉贵重,但慈安太后倒是没想这很多,她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关卓凡当初出京时,甘于自降名位的那一份忠心,现在终究能够有个赔偿了。
满洲的老将,早已残落,自从和chun的江南大营溃败后,不要说打败仗,底子就连能兵戈的也没几个了,能够赖以充门面的,只要一个胜保,一个多隆阿,再加上这个新起的关卓凡。而胜保已见疲态,剿匪师老无功,多隆阿则是在曾国藩的部下听节制,真正独当方面而又打了败仗的,仿佛只剩下关卓凡了。他的轩军,固然大部分是汉人,但毕竟是步军马队的老根柢,是以仍然被当作旗营来对待。
也难怪两位太后起火。“大工”就是大行天子――文宗咸丰天子的陵寝工程,已经到了扫尾的时候,竟然从地下排泄水来。这么大的疏漏,外务府的明善竟然不觉得意,回奏说是“小有微疵,已妥当弥补”,天然被慈禧太后在朝堂之上一阵痛骂,得了“降三级调用”的处罚,连带着她的妹夫、“恭理陵寝事件大臣”的醇王也吃了挂落,弄了好大一个败兴。
“也是靠了六爷和军机上的几位在京里提调,内里处所上的官员也大力相协,表里相维,才气有如许一场败仗。”慈禧机jing地接上了话头,“六爷当初保举关卓凡去上海,真是慧眼识人,看得准极了。”
“这都是托赖先帝的庇佑,两位太后的圣明,臣等不敢居功。”恭王先代表军机上做了谦谢,才接着说,“曾国荃在西边突破了安庆,关卓凡在东边保住了上海,这一出一入,可见长毛的气数已经尽了。不过李秀成和陈成全这两个,部下另有三四十万人马,洪逆也还占有江宁,苟延残喘,因此后边另有大仗要打。”
这但是罕见的事儿!太后如许的行动,不要说在朝堂之上是决计见不到的,就算是在宫内,也难以设想。以慈禧太后的为人,如果是有甚么不高兴的大事,她能够藏在内心几个月不动声sè,如果是有甚么特别高兴的事,她倒是情愿在寺人和宫女前夸耀出来,但也不至于欢畅成这个模样。
“太后唆使得极是!”恭王抢在前面说道,“臣觉得,授关卓凡江苏藩司的实职,庶几能够在人财两端,均保顺利。”
既然慈安太后已经起了头,慈禧也就不客气了,接了她的话,筹办发起了:“江苏现在大半在长毛手里,就剩下那么稀有的几块小处所,此中又是以上海最重,也最大。既然关卓凡是在江苏兵戈,非论是人是饷,总要批示快意,才气顺利,我看哪,不如就……”
慈禧和恭王听了,相顾莞尔,还是由恭王答话,笑着说道:“太后圣明。不过既然是打了如许大一个败仗,那就不止是一个道台的事了。”
“也真难为他,”慈安感慨地说,“就带了那么几百个兵出京,打了那么大一个败仗,真不轻易。”
见安德海不肯接,那位送折子的寺人着了忙,盒子没交出去。任务就还在他身上。万一迟误了时候,究查起来,人家天然不会找安德海,板子还是要落在本身头上。但是安德海他惹不起,不敢说甚么硬话,只得陪了笑容说道:“安二爷,费事您还是给递一递,这内里没准儿是好动静。”
黄sè的是存候折子,天子和两宫太后一人一份,慈禧看过,顺手放在一边。两份白折子是真正叙事用的,洋洋数千字,慈禧也先摆在一旁,等一会再细看。她拿起第一张附片,见说的是关卓凡要求兵部从口外代购“北马”两千匹,点点头放下了,再看第二张附片,俄然“啊”的一声,跟着脸上笑意渐浓,最后竟然咯咯的笑出了声。
宫女还未答话,内里的慈禧已经被惊醒了,听出是安德海的声音,问道:“小安子,甚么事?”
慈禧把附片往床上一放,对劲之情溢于言表,笑着说道:“两个洋鬼子,巴巴地求着要插手中国籍,这可不是怪事么?”
*
“仿佛我们旗下的将领,好久没有打过这么一个败仗了。”慈安太后插了一句,“该好好赏一赏才对。”
比及进殿行过了礼,两位太后便把头一个折子发下来,由文祥展读,世人都是含笑聆听。刘郇膏的文笔公然好,从刘肇钧攻嘉定开端,一向到谭绍光终究撤离青浦,写得波澜起伏,就像一场大戏普通。
抱怨归抱怨,内心欢畅,脚下便格外有力。走到殿门,对值守的宫女说道:“有要紧的军报。得请驾。”
安德海随便看了看,见标的是“四百里抓紧”,摇了点头,便不肯接这个折子了。四百里抓紧,可见不是甚么太要紧的折子,不然必然会用“六百里抓紧”来传报。现在到天亮,不到一个点的工夫,为了这一封无关紧急的折子去唤醒太后,没准要挨一顿骂,不上算。
有如许的事?安德海镇静地偷偷地瞄了一眼那张附片,看清了上面用恭楷所写的一行题目。
“六爷这话说得是。现在这个关隘,想歇口气那可不成,总要趁着这个势头一鼓作气才好。”慈禧太后深深点头,“应当尽早论功行赏,把士气保持住。”
真是怕甚么就来甚么,就在这时,内奏事处的一个寺人,捧着黄盒子进了长chun宫,表白有军报到了――只要军报,才能够在这个时分,由外奏事处递进内奏事处,再由内奏事处递送到长chun宫来。
“甚么好动静?”安德海猜疑地问,“你如何晓得?不成你还敢偷偷看过了?”
“是么?”安德海欣喜地说,不自发地把盒子接了过来,就着亮光一看,公然见到盒子内里的签条上,写了关卓凡的名字。
“交给我了!”安德海捧了盒子,回身向殿内走去,太后等这个折子。已经等了好几天了。一边走,一边在内心抱怨着:这个关大哥,如何不紧不慢的,人家薛焕的报喜折子早就到了,你就那么死脑筋,为甚么不弄个六百里抓紧?
安德海心想,不晓得关卓凡在折子里写了些甚么,逗得太后如此高兴。不管如何说,先道贺是不会错的,因而又往地上一跪:“太后大喜。”
等读过了,慈禧公然问起一些细节的处所,便由曹毓英恭进舆图,铺在御案之上,指着舆图来陈述。这一下,就连懵懵懂懂的慈安太后,也都大抵听明白了。
拂晓时分的长chun宫,还是夜sè深沉。四周静悄悄的,值夜的寺人宫女,走起路来都是踮着脚尖,不敢收回一丝声响。谁都晓得,慈禧太后明天为了“大工”的事儿,跟外务府生了好大的气,本身也犯了“肝气”,一向折腾到后半夜才勉强睡了,这个时分,怕是还睡得正香。
*
*
“哦――”慈安明白了,欢畅地说,“那该赏他个甚么职位呢?”
在长chun宫外坐更总值的安德海,为了这个事也心生jing惕。这位年青的主子,固然只要二十七岁,垂帘听政也才不过半年,但权威ri渐增加,除了恭亲王以外,没有人不怕她。本身可要谨慎些,不要弄出甚么讹夺来,惹她不欢畅。
“六爷,头年十月里关卓凡出京的时候,你们军机上但是说过的,嗯……‘只要他在军政两端上了手,升迁转补,不过是一道谕旨的事儿’。”这句话,慈安太跋文得很清楚,这时候提了出来,“现在打了这么大一个败仗,阿谁上海道台,总该归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