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名门嫡秀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坚持

第一百二十七章 坚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薄薄的信笺怕是一向都没分开过她的手,寒冬夜里,接动手中竟还泛着暖意,陈氏略略的看了几眼,脸上的笑容逐步敛去,很久才搁下信,长长的叹了口气,道:“我原想着明儿再寻机遇同你说,不想你却晓得了。”

她盯着锦澜看了半响,才缓缓拨动盅盖,无法的道:“澜丫头,现在天寒地冻,你身子刚有些转机,如果路上有个甚么担搁,岂不是让你母亲更加心急?再者我得了信儿后,已经派人到太病院递了帖子,请华大夫亲身往扬州去一趟,介时你同华太医一同上路,好有个照顾,也能让我放心。”

吴嬷嬷见陈氏竟在这当口走神,忙端起茶盅,轻声道:“主子,方才席间怕是腻了食,这是新沏的瓜片,您解解腻。”

锦澜不清楚,那封信早就被陈氏付诸一炬,动静天然也就瞒了下来。

陈氏微微眯起的双眼蓦地睁大了几分,瞳孔映着戏台上的灯笼,一抹精光飞闪而逝。

一旁的北静王妃状似用心看戏的摸样,实际上一向将重视放在陈氏身上,两人虽听不到吴嬷嬷的低语,却能较着感遭到陈氏的神采颠簸。她慢里斯条的端起官窑福寿二字彩瓷茶盅,红唇轻抿,甘醇的茶汤滑入喉中,一向未从戏台子上移开的凤眼中才真正暴露一丝愉悦。

这么说,祝嬷嬷说的话是真的?老祖宗当真早就收到了扬州的来信,并且清楚母亲病危的动静!

一时候,点翠堂里锣鼓声钪钪戗戗,极其热烈。

“谢老祖宗恩情。”陈氏的让步,让锦澜内心稍定,从晓得事情的本相到现在,她内心已经敏捷作出了决定,不管如何,都要赶回扬州!

世人两两坐着,陈氏天然坐在正中,边上挨着的是明欣公主,北静王妃,接下来便是长平侯府的太夫人,安国公夫人等。至于女人们,则在凝香园里另安排了一出折子戏,并不消到长辈这里来立端方。

锦澜呼吸蓦地一窒,胸口似炸开了般,仇恨如同潮流,刹时泯没了她仅存的明智,她颤着声,抬眼对上老祖宗的目光,神采断交,一字一句的说道:“老祖宗,我要回扬州!”

立夏低头含胸,“回老祖宗的话,在屋里候着。”

锦澜缩在长袖中的手紧握成拳,修的稍稍冒尖的指甲扎进肉里,一阵生疼,她却恍若未觉,目光定定的望着高堂上的老祖宗。

似水经年,父皇和母妃早已仙去,即便是皇兄和驸马也......

自从进了汝南侯府,不管老祖宗出甚么招,她都采纳迂回遁藏,向来未曾正面比武,可此时现在,已经容不得她退后半步。

陈氏深深的看了锦澜一眼,内心忽的一动,竟似看到了幼时的本身,同母妃较量时,也是这般倔着脸,目光不平。

站在陈氏身边服侍的吴嬷嬷一向留意着大门,这会儿看到小丫环露面,便悄悄的退了几步,从背面绕过世人走了畴昔。

锦澜想也不想,直直冲着陈氏跪下,膝盖磕在青砖地板上的声响,蹦的世人牙根儿直泛酸。

锦澜悲忿欲绝,她真的想不到,老祖宗会为了本身的好处,竟然连这等动静都瞒得死死的,照祝嬷嬷的说法,她才到解缆没多久,母亲的身子便日渐衰弱,没几日便卧床不起了。当时叶霖亲身写了封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往都城,除了提及母亲的身子,还模糊点了几句但愿让她尽早回扬州的事件。

“起来吧。”陈氏面无神采的看着立夏,“人呢?”

祝嬷嬷护主心切,不敢将锦澜一人留在屋里,当即就给陈氏磕了个头,红着眼圈哽声道:“请长公主恕罪,求您让奴婢留下来吧,女人年纪还小,有些事怕是说不清,奴婢在一旁候着,需求时也能分辩一二,毫不会扰了长公主和女人。”

立夏一向在门前候着,瞥见陈氏由吴嬷嬷搀着从抄手游廊处拐出去,从速迎了上去,“给老祖宗存候。”

可这些,老祖宗却只字未提,若非祝嬷嬷的呈现,只怕等她晓得时,统统早已经晚矣。

陈氏点点头,也未几说,看了吴嬷嬷一眼,两人抬脚就进了屋。立夏顿了下,并未跟出来,而是待吴嬷嬷反手将门关上后,悄悄的守在了门外。

她毫不能再让老祖宗以为本身软弱可欺,不然,想走出侯府的大门,难如登天!

一想到母亲至此存亡未明,锦澜便心如刀绞,本就纤瘦的身子簌簌颤栗,显得有些摇摇欲坠。可她极力站稳脚根,连眼神都不肯畏缩一分一毫。

稍作思忖,她吸了口气,沉声说道:“锦澜本是为老祖宗贺寿而来,现在母亲卧病在床,请老祖宗谅解锦澜归心似箭,就此请辞,连夜赶回扬州!”

台上的伶人不愧是名班顶梁,腔声圆润如玉珠落盘,唱得亦真情切意,举手抬足,一颦一眸,极其到位。即便是陈氏都暴露对劲的笑容,放在腿上的手一下一下合着音打摆子,听得非常入迷。

待丫环们奉上新沏的茗品,陈氏亲身点了一出《拜月亭记》,梨音班的班主恭敬的接过戏折子退到台子后,不一会儿就见几名身穿蓝棉袄,手拿各式乐器的中旬男人上了戏台。先是给世人磕了个头,才坐到事前搁在台子右边的矮杌上,锣起鼓响,戏就开了场儿。

陈氏进了外间,径直走到上堂,刚落座,隔着里间的垂花珠帘一动,锦澜挑起帘子走了出来。

“老祖宗,让祝嬷嬷留下吧。”锦澜垂下眼睑,看似恭敬的屈了屈膝,可认谁都听得出,她语气里的对峙。

既然老祖宗以慈爱为名,那么她便偿还行孝之道。

“锦澜给老祖宗存候。”她快步上前给陈氏福了个礼,祝嬷嬷也紧随厥后,跪下磕了个头。

半月斋不大,是一处避暑的抱夏改建而成的书房,原是当年陈氏下嫁的驸马,叶家的太老爷亲手安插而成。斋中藏书虽不破万却也极多,有很多还是孤本遗珍。不过,打从驸马爷仙去,半月斋也就空了下来,常日里除了打扫的丫环婆子外,也就陈氏偶尔来坐上一小会儿。

点翠堂一早就清算安妥,摆开十来张红木雕花长案,上头工致的摆着几碟少见的鲜果、精美的糕点,摆布还各置着一尊碧玉牡丹香炉,里头燃着清爽怡然的沐宁香。

尊称从老祖宗改生长公主,由亲变疏,祝嬷嬷以此做出了表决。

“老祖宗。”锦澜抬眼看向陈氏,红肿的眼眸唰的一下落起泪来,“求老祖宗为锦澜做主!”边说边将一向手中的信笺呈给了陈氏。

《拜月亭记》一共四折一契,刚唱到第一折末,一名梳着双环髻的小丫环仓促跑进点翠堂,却不敢靠近,只站在最外边垫着脚张望,脸上尽是的孔殷。

方才宴会后,圣上曾下旨为老祖宗贺寿,提的便是孝,加上暮年圣上的仁孝之举,她不信老祖宗还会强行禁止她回扬州的决定!

陈氏凝睇着锦澜纤瘦的身子,抿着唇一言不发,一旁的吴嬷嬷发明,她的神采越来越沉。

一句颤抖的话,却带着非常果断的腔调,不管是陈氏还是吴嬷嬷,乃至是仍跪在地上的祝嬷嬷,内心不由一凛。

今儿老祖宗陈氏大寿,除了盛宴外,还特地在邻近荷塘边的点翠堂搭了戏台子,又请了都城里驰名的梨音班来唱堂会。

“老祖宗,母亲卧病在床,为人后代,又怎能贪顾一己安危而无动于衷?母亲曾与锦澜说过,当年皇上带病服侍在先帝榻前的孝感之事。锦澜鄙人,虽为女子,却也知百事孝为先,不然也不会千里迢迢,上京为老祖宗贺寿。现在,但求老祖宗成全锦澜一片孝心!”

“罢了,快起来吧。”陈氏笑容满面,可扫过祝嬷嬷的眼神中却闪过一丝锋利,“怎的反面姐妹们一起看戏,独独跑到这儿来做甚?”

世民气里都猜想,陈氏八成是吃坏了肚子要上净房,唯有北静王妃的嘴角翘起一丝如有似无的含笑。

陈氏出了点翠堂,沿着抄手游廊一起向东,却并未回长命堂,而是去了与长命堂相隔不远的半月斋。

陈氏没想到锦澜会这般直白的开口,本来还端着一丝慈爱的眼色完整沉了下来。

那小丫环见到吴嬷嬷,顿时暴露一抹如释重负的神采,忙跟着她走到一旁的角落里,小声的嘀咕几句。

她就晓得,老祖宗不会等闲松口让她走。

陈氏面沉如水,她冷冷的看了眼祝嬷嬷,沉声道:“祝嬷嬷,你先出去,我有话同澜丫头说。”

陈氏蓦地回神,一抬眼就瞧见了吴嬷嬷盛满担忧的目光,她抬手接过茶盅,微微颌首,算是给了吴嬷嬷一颗放心丸。继而看向锦澜,“既然如此,就让她留下。”不过是个下人,还能翻了天不成。

吴嬷嬷脸上突然一变,挥手打发了小丫环,然后仓猝折回陈氏身边,俯身在她耳边低声数语。

陈氏若无其事的挥手让吴嬷嬷退到一旁,稳坐锦杌上,接着往下看了半折戏,待丫环们端上新奇的寿桃,她吃了几口,便皱眉借端不舒畅,让傅氏好生接待高朋,又让吴嬷嬷搀扶着起家,临时先分开了看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