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庭对
“哦?说来听听。”端妃笑了。
一场惊变,有惊无险,流熏一颗心总算安静。
诸位美人一见皇上大怒,吓得纷繁叩首辩白:“皇上恕罪,这窗子不是臣女所破。臣女并不知情。”
殿内一时候极其寂静,世人屏息无语,都暗自偷窥皇上的龙颜天威。侍立两旁的宫娥寺人都各个低头,不敢出声,只破开的轩窗外冷风凛冽,卷起那分裂的窗幔如半卷出辕门的大旗,哗啦啦的飘展作响。
“是,是谢流熏破的窗,似是她……”
俄然看到被砸破的那扇轩窗,皇上龙颜大怒地问:“竖子无知猖獗!可知这恒春殿是何地点!胆敢破窗?”
待世人言语稍停,皇上问:“谁是谢流熏?”
流熏安静地答道:“马厩失火,孔贤人问人不问马。孔夫子尚且都在马棚失火时不顾马匹只体贴人的安危,更何况皇上是一代明君,定然体察臣女情急逃命的苦处。”低头时,她小声嘀咕一句,“臣女痴顽,那里晓得是皇上成心摸索臣女。”
“是她,必然是她,才光芒进殿时,臣女清楚见谢流熏去扯开窗幔。”崔蜜斯惶恐地指了谢流熏,目光扫向众位美人,美人们忙众口一词的争相说是谢流熏所为。
流熏内心无法,想这也是众生百相。
流熏透出几分诚惶诚恐的模样,言语倒是安静:“因殿堂暗中,听闻内里大喊恒春殿走水,民女一时心急,想上天有好生之德,皇上和太后仁慈,定不会见怪臣女因救人的莽撞,才取凳破窗自救。”
殿前地上跪着的美人们多在颤抖,崔蜜斯头发披垂,目光浮泛,好久才缓过神,吓得哇的一声失声痛哭,慌乱逃命时,她衣袖还被人扯断了半截,暴露一段乌黑丰腴的臂膀,讳饰不及;封蜜斯一只绣鞋不知掉落那边,死力将一只赤足向裙摆内藏着。更有几名闺秀瑟缩颤抖惊魂不决的,伏地呜呜哭啼不断,鲜有几名温馨沉着的在此中。
本性端方的端贵妃不疾不徐地向前,伸手亲身扶起流熏,打量流熏姿容端庄,涓滴没有半分落魄错愕的神采,刚才她在琉璃屏风后清楚的看过这场大戏,那么骇然的氛围里,竟然这女子处变不惊,安闲沉稳的应对,当属可贵。她赞一声:“可贵你小小年纪,遭了如此惊变,进退辞吐还能这么一丝稳定的。”
皇上的神采渐缓,疾言厉色的诘责换做了一抹淡然的笑意,似窗外冰雪压枝的那颗老柘树,固然酷寒未退,却透出了春来大地的陈迹。好久,他缓缓开口叮咛:“平身吧!”流熏心头一喜,这是皇上恕了她的罪。
皇上沉个脸佯怒:“哦,那你倒是说说看,你因何砸窗,若说得出几分事理,朕就赦了你的大罪。”
本来她就是三皇子和十二皇子的娘亲。可涓滴没有三皇子的放肆放肆,十二皇子的愚鲁。见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笑容里透出几分温厚。一身冷冰冰的吉服大装,头插五尾凤钗,冠上镂金起楼,鲜明当中嵌着一块大红宝石,东珠流苏。朱纬上绣着赤金孔雀。纵晓得她是贵妃娘娘,却也不感觉高高在上的观之可畏。
皇上一听忍不住捋了龙髯呵呵一笑,想这女孩子倒是乖觉,口舌聪明。听她言语很有几分怨怪,又不想本日一儿戏般的摸索落得谢阁老那陈腐的老夫人喋喋不休,就笑了说:“时危,才见臣节。真金,不怕火炼!”
封凤娇跪地抽泣要求:“皇上,臣女虽是谢流熏的表亲,但是谢流熏的缪行臣女并不知也未曾同谋,求皇上恕了臣女。”仿佛恐怕被被连坐定罪。
流熏温然一笑,道一句:“娘娘谬赞,臣女是不敢当。”
“……殿堂似年久失修,但交椅蒲凳倒是平常半新的,似是特地挪来一时安排之用。另有那窗幔,高高吊挂在轩窗处,这里既非寝宫,用的寝宫内才有的窗幔,显得不应时宜。臣女当时想,是否皇上和太后成心摸索臣女等的行动仪容,臣女还在猜想,会不会那帷幔后似有甚么……直到殿内火烛顿灭,一片暗中,臣女也曾惊惧半晌。但是黑暗中俄然劈面飞来飞禽,地上另有带毛的走兽,统统都像决计为之……殿内一片惊叫声未落,随即殿外走水,臣女就感觉此事大有蹊跷。若臣女没有料错,该是皇上和太后在磨练臣女等处变不惊的勇气和绝处求生的机灵。臣女想,既然殿外走水,殿门封闭,那救水的公公们也须破门而入救人,不如臣女助公公们一臂之力。臣女模糊记得身后有轩窗,更听到公公们喊声的方向在身后,殿内乌黑,臣女身下唯有的就是蒲凳,以是才砸窗自救……”
“回娘娘的话,臣女进了恒春殿,就发明殿内安排有些异于平常……”流熏答着。
流熏忙低垂眉眼一副恭敬的模样上前请罪:“臣女谢流熏莽撞破窗,望皇上、太后恕罪。”
流熏心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做臣民的如蝼蚁,也何如不得。想脱口而出,又强忍了。
“哦?你就如此必定,朕不会见怪你?”皇上捻了髯毛问,话音缓了几分。
更有美人惊哭,乱作一团。
“四下里暗中,伸手不见五指,你是如何寻到窗子的?”一旁雍容端庄想必就是端贵妃,十二皇子景璨的生母。她接过话题暖和地问。流熏偷眼看一眼这位面庞暖和的端贵妃娘娘,自来一股夷易近人的亲热。
余光俄然留意到立在皇上和太后身边的两名小寺人,也恰是一脸温笑的望着她,神采间还很有些玩皮。本来一起他二人那唯唯诺诺呆讷的模样荡然无存,流熏恍然大悟,公然不出她所料,这两名寺人也是皇上和太后成心安插在她们身边察看她们的一言一行的。想必来恒春殿一起上美人们争论,她突发奇招得救的事儿,也被寺人们一一禀告给了皇上和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