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论文化人的重要性
水镜先生笑而不语,徐庶却大惊:“段将军如何得知我的实在姓名?”
段大虎笑道:“牛鼻子,你就不要给先生用化名了,他就是颍川徐庶吧?”
刘备端了饭菜上来,三人围坐在院中石桌上。水镜先生每样都夹了一筷子,又奖饰了几句,粗心是他已经很多年未曾吃过饭了。
徐庶道:“将军只是不自知罢了,乱世当中,如若上天体恤世人,便会呈现一个龙皇血脉之人,就如古时的黄帝,周天子姬发,秦王嬴政!”
段大虎道:“先生乃当时名流,我岂能不知?”
“便是天选之人,帝王之相。”徐庶道。
水镜先生笑道:“本来小施主得了佛门枯荣和尚的大金刚境,怪不得看上去英姿勃发。”
刘备却恭恭敬敬,做揖道:“早就听闻了水镜先生的大名,本日终究有缘得见,实乃刘备三生有幸。”
“我是贤人,却不是儒圣,而是道圣。”水镜先生淡淡一笑,“给你们说这些,是因为要说两小我,在这汉末乱世当中,卧龙、凤雏是你们独一的机遇,得一人可得天下!”
“老道我算来算去,要让吕布死只要两种能够:一种是他他杀,别的一种是只要你了……”
段大虎问道:“你那门徒呢?”
“小施主,好久不见啊。”水镜先生先是向段大虎打了声号召。
他这么说,段大虎却有些不美意义了,道:“托你牛鼻子的洪福幸运未死罢了。”
“小施主稍安勿躁。这江湖一品四境,我却也要给你们说道说道。虽是一品四境,但境地之分却只在武夫的江湖,佛家的大金刚境,道家的大洞玄境,兵家的大纵横境,却也难分高低!但儒家的入圣之境,倒是陆地神仙。小施主必然要牢记,来日你如赶上入了儒圣之人,可要万分谨慎。”
段大虎一听他提及了武功,顿时来了兴趣:“那么牛鼻子你必然是儒圣了?”
水镜先生却不答复这个题目,而问向段大虎:“你可知当日我为何要碎了那玉玺,却让你去杀了吕布?”
徐庶却凝神看着段大虎,看了一会儿,才道:“水镜先生之言诚不欺我,将军公然是龙皇血脉!”
段大虎却大声嚷道:“你个牛鼻子老道,前次在瀑布里差点把我憋死,这笔账还没给你算呢!”
这一番忽悠别说段大虎头晕,刘备也是眼睛发直,顿时从怀中摸出一个小本本来,当真地写下了卧龙、凤雏二人的名字。段大虎看得好笑:这二人不就是诸葛亮和庞统吗?
刘备听得两眼精光大盛,道:“本日听先生一席话,令备茅塞顿开。可我等兄弟却去哪找此等人物?”
一见他来,水镜先买卖味深长地笑了笑,道:“你来了,却来的真巧!”
“为甚么要让我杀他?”
段大虎哭笑不得,心道刚才刘备还在劝我自主山头干出一番大奇迹,这一下又搞出了个“龙皇血脉”,就像是这帮人通同好的普通。他摆一摆手道:“行了,你们越说越离谱了,鄙人段大虎,本来是终南山上的一个小羽士。”
段大虎怒道:“你这是拿我当炮灰!我还觉得牛鼻子牛发了善心,要传我武功!”
刘备一怔,问道:“何为龙皇血脉?”
刘备赞叹道:“先生真乃仙客也!莫非是卧龙、凤雏此中一人?”
段大虎说道:“莫非牛鼻子说的是像曹操麾下的郭嘉、荀彧之人?”
水镜先生笑道:“段大虎现现在技艺已经入了大金刚境,再加上有入了纵横境的张飞,以及正处于大洞玄境的关羽,可谓虎将如云。但可惜的是,却没有能用之人,糜竺、简雍、孙乾等人,都是白面墨客,都非经纶济世之才!”
那人笑笑,也不客气,围在圆桌上拿起一壶酒来喝了几口,道:“你这桃花酿真是一年比一年令人沉浸了!”
水镜先生向来人先容道:“单福,这两位是刘皇叔和段大虎将军。”又向单福先容了段大虎和刘备。
刘备这时却恭敬地做了一揖:“先生,我们兄弟自起兵以来,最强大时也有过两百万兵马,雄霸北方。但如何却老是郁郁不得志,早就传闻水镜先生大名,本日一见,还请先生为我等答疑解惑。”
水镜先生道:“如我不碎这玉玺,则江湖上老是死水一潭,没有绝顶的武夫去谋责备国安宁,恐怕这大汉乱世又要持续个四百年!江湖人物一时鼎盛,但毕竟是过眼云烟,就像是那催熟的幼苗,固然看上去郁郁葱葱,但毕竟在将来乱不了国。让你去杀吕布,倒是因为吕布一介武夫,却能以力证道,力压江湖气运,扼守纵横之天门,让别人无从登峰。吕布当之无愧百年一遇的武学奇才,当为真武大帝转世!是以,老道我对全部江湖拔苗滋长,也需杀了挡江湖之路的人。”
公然一副不食人间炊火的模样!
水镜先生道:“他自从有了妻室,便搬到隆中去了,我也是多日未见。”
“不错!乱世当中,固然武将不吝命时,关头时候可令风云突变,拧转战局。就如张角,为了一战之胜强行踏入儒圣之境地,固然一剑破甲一千七,但毕竟不能窜改全部战局。然战阵之上胜负多在于用谋,策画到了天然能化腐朽为奇异。”
水镜先生道:“好香,必然是皇叔的技术了吧?快让我尝尝。”
水镜先生悄悄行礼道:“本来是刘皇叔驾临,怪不得我不能安然入寝。”
段大虎摇点头,道:“你神鬼莫测,我怎能晓得?”
屋中出来一人,恰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他手持拂尘,仍然是那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正说间,俄然门外踏歌走出去一人,他身材苗条,葛巾布袍,看似是个饱学之士。却听他唱道:“六合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