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应对之策
关平闻言,神采冲动,拍案而起,赞道:“此计大妙!”
就在这时,此前一向沉寂的姜维俄然站起家来,他团团转了一圈后,最前面朝关羽,沉声道:“末将有一言,不吐不快,不过许会冲撞到君候,万瞥包涵。”
关羽道:“伯约尽管说来。”
王甫路上听关兴先容了早上战情,此时又见到关羽安然无恙,端坐主位,忍不住又是一番唏嘘。
既然已经定下大抵方略,姜维干脆唤来句扶、王平、向宠三人,一道参与战术细节之会商。
姜维由是聘请了关兴、王甫二将一并插手会商。
姜维告了声罪,朗声道:
故而,末将观东吴兵发两路,一起溯江西去,直取宜都、夷陵、秭归;一起尾随君候,设下这十面埋伏之计,便是要双管齐下,竟其功于一役!”
“君候威震中原、当世名将不做第二人想。吴候、吕蒙、陆逊的心机,便是想要尽快擒住君候。上位者如此,东吴诸将又有哪个不想先拔头筹?末将观那潘璋、朱然二将,本来合兵一处,但却前后两次出兵,可见潘璋存了私心,想要独吞这份泼天的功绩。潘璋如此,其他诸将一定便不做如是想。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等只需操纵好吴将这般心机,一定不能击而破之。“
比及一一分拨好任务,诸将当下分头而去。有的遴选兵马、有的整修工事、有的埋灶做饭,一时营盘中热火朝天、辚辚而动。
实在以他们三人之职位身份,本无资格列席。但姜维晓得这三人皆是是蜀汉前期的名将,成心加以熬炼,故而例外相邀。
“我军战了一个早上,动静不小;麦城的疑兵又弃城出走,现在,周遭吴军定然晓得君候突围一事。末将既然看破东吴双管齐下之策,自也推测其于麦城四周设下天罗地网。方才调派羽林卫将败军向东摈除,为得就是防备麦城以北的吴军晓得君候得了救兵。他们必定觉得君候即使胜出,也是惨胜,此时为了争这个首功,必然抢先恐后而来。”
须知关羽麾下诸将皆是冲阵之才,不以策画见长,而姜维这番话一下子姑息将吕蒙、陆逊的心机,和己方之处境讲得非常透辟,在世人看来确切高瞻远瞩,鞭辟入里。
向朗又问道:“那眼下我等深陷重围,又当如何应对?“
三人也晓得是姜维成心汲引,心中自是感激。
“如此,且容末将细细道来。以末将之见,东吴所惧者,乃是荆州战事相持不下,汉中王遽然出兵东援。是以,对于吴候而言,当务之急有二:
“方才来的路上,末将见有一处叫做决石口的小丘,可藏上万兵马。依末将之见,我等只留少部分人马谨守营寨,将大部人马埋伏彼处。趁着吴军通过决石口、攻打营盘之际,全军趁机围攻,必能围而歼之!”
姜维朝着关羽微微欠身,郎朗而道:
向朗兀自傲心不敷,游移道:“只是敌众我寡,不知有何御敌之策。”
特别是关羽,他自中了吕蒙攻心计后,一向处于见招拆招的地步,垂垂陷于被动。此番乍闻姜维这一番阐发,竟有醍醐灌顶之感,不由得点头不止。
姜维回道:
关平再次点头:“上庸为襄阳、南郡包抄,受魏吴夹攻,退路仅一条山径小道,容不得雄师通过,可谓死地,实是万不得已之选。”
说到这儿,姜维蓦地顿住,扫视帐内诸人的反应。果见诸将皆不住点头,暴露恍然大悟的神采。
他这番话语气固然不重,但在世人听来,倒是自傲满满,霸气外露。毕竟,算上姜维搬来的救兵,关羽手中能战之兵达到了五千之数。
“既知关键,对症下药便是。眼下宜都、夷陵已被吴军所据,还好秭归城咽喉之地尚在。末将来时,已经号令麾下羽林郎领受秭归城防,还邀来蛮军助阵,又派人将军情加急送回蜀中。如不出料想,主公应已在数日之前接到动静。只消秭归城能再守上十天半月,待到蜀中救兵到来,吴军这一起的守势,便可迎刃而解!“
向朗、关平、关兴、赵累诸人俱是扭头望去。
上午一战,他既然能够仰仗千余残军击垮潘璋部五千人,此时以五千人对阵吴军两万,一定没有一战之力。
一时,帐中诸将尽皆称善。
就在诸人束手无策之际,关羽蓦地笑了起了。
只见关羽凤眼微合,面沉如水,迟缓却非常果断隧道:“他既要来,唯战罢了,何虑之有?”
想到此节,世人沉重的表情总算有些放松下来。
其一,汉中王与君候情同手足,只要君候一息尚存,即使千里之遥,亦必举兵来救。此实乃吴候所不肯见也,以当前之时势,他定然但愿在最短的时候内擒杀君候,好让汉中王师出知名也;
一俟吴军通过决石口,攻打营盘之际,两军同时发力,前后夹攻。
关平忙诘问道:“伯约所言在理,不知可有何对策?“
周仓嚷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管他多少吴贼,凡是敢来,尽管砍杀便是!”
姜维笑了笑,又道:
秭归城是世人最后的退路,听闻姜维安插得如此精密,帐中诸人不由皆松了口气。
世人筹议到一半时,关兴领着王甫并一百疑兵回转。
其二,尽取荆州之地,如此一来,东吴全据长江天险,尽得天时,即使汉中王举天下之兵而来,东吴也有一战之力。
这位叫做姜维的年青人,竟然还在混战时就想到了将吴军向东摈除,不让他们逃逸到北边通风报信,如此看来,只怕他早就对战局有了通盘的考虑。
望着帐中那员年青的将领,侃侃而谈,成竹在胸,涓滴也没有慌乱之色,关羽的心中已经激起惊涛骇浪。
见他这般胸有成竹的模样,关平忙抱拳就教道:“还请具述其详。”
向朗焦炙道:“不如退回房陵、上庸恪守?”
关羽心中暗赞:“此子当至心机周到,智珠在握。”贰心中有了计算,决然喝道:“就依伯约之计!”
他顿了一顿,加快语势:
参议结束,终究定下以关羽、关平、赵累、王甫、向宠诸将带领校刀营将士和房陵兵,总计两千五百人戍守营帐;姜维、关兴、句扶、王平四将领羽林卫和上庸兵计三千二百人埋伏于决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