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第238章 干大事而惜身
董卓问道:“当如何收之?”
“其三,曹孟德可引觉得用,其麾下军马过万,另有曹聚所部,亦可用也,以及公路麾下与信新募之兵,再加上本初麾下兵马。除此,还可联络皇甫将军和卢尚书,军马亦稀有万,一定不能与董贼一拼也。”
董卓擅权以后,袁隗对袁府的人下了号令,不得随便外出,更不得招惹董卓的西凉军,袁府高低完整低调起来。
早朝过后,董卓的一班亲信,以及朝中那些已经倒向董卓的大臣们,纷繁来董卓的府上道贺,使得董卓的新司空府车水马龙,热烈不凡。
李儒陪着董卓去了他的住处,将董卓送到以后,本想告别分开,但董卓却没有放他走,而是笑着问道:“听闻先帝活着,后宫嫔妃虽少,然宫女不下五千之数,此中不乏仙颜如花者。眼下,孤大权在握,意欲介入一二,不置可否?”
董卓此人实在还是比较上路的,两边的道贺人群,他没去号召本身的亲信,而是去对付那些朝中大臣,竟然也没多少架子。
“到时候,宫女太多,孤也不能全要,当可犒赏汝等些许也。”董卓表情大好,一边享用着婢女的捶腿,一边又问道,“文优,眼下我等军权在握,接下来当该如何?”
出了袁府,鲍信望天长叹:“干大事而惜身,袁本初不敷以成大事也,也罢,既然如此,吾还是分开洛阳,持续募兵,静观其变也。”
李儒毫不踌躇答道:“当收洛阳百姓民气,方为永久之计也。”
听袁绍将袁氏的安危抬出来,鲍信顿时一阵绝望,晓得再劝也没甚么用了,就起家告别。
汗青上,建议董卓迁都,燃烧洛阳的人,也是李儒,但倒是因为当时环境紧急,一是不能留下这么多人丁给关东诸侯,二是雍州地广人稀,需求人丁去开开荒地,需求人丁弥补兵源。
鲍信嘲笑一声,说道:“董卓环境,吾已晓得,其虽有十余万之众,然董重旧部、大将军旧部、何苗旧部,以及新附吕布,一定与之完整一心。董卓真正能掌控者,不过是其从西凉带来三万人马罢了,此其一。”
董卓大喜道:“文优既有良策,速速道来。”
“不成。”袁绍主张已定,再次点头道,“允诚所言,听似可行,实乃凶恶重重,胜利概率迷茫,而一旦失利,袁氏将大祸临头也,不成取,不成取。”
袁绍没想到鲍信胆量这么大,神采微变,游移道:“允诚有所不知,董卓气候已成,麾下兵马十余万,岂能是我等能够对于也?”
袁府当中,袁绍的箭伤已经好得差未几了,固然右臂还不能如何用力,倒是已经不如何影响根基上的糊口了。
“妙,真乃奇策也。”董卓听了,当即哈哈大笑道,“宫女出宫,便非宫女之身,到时候难道任由孤随便遴选也,哈哈,文优之计真妙,此事无有文优而不能成也。”
李儒一听,当即劝道:“岳父大人不成,历朝历代,宫女乃是皇上公用,王公大臣皆不成碰触,除非受皇上钦赐。岳父大人固然军权在握,然间隔天下归心,尚且起步罢了,不成冒昧也。”
“此人跟岳父大人亦是故交。”李儒眼睛一眯,缓缓说道,“乃驸马曹聚是也。”
鲍信是泰山平阳人,幼年时有弘远的志向,刻薄爱人,沉着刚毅有策画。他跟袁绍的干系极好,也是受何进征辟,任骑都尉的官职。十常侍之乱的时候,鲍信受何进的号令,回籍招募兵卒。
袁绍听了,并没有接话,而是沉吟起来,思虑着鲍信之言的可行性。
董卓成为三公之一,虽说是最末的司空,但也是一件值得道贺的事情。
席间,董卓传闻了蔡邕因直言被十常侍谗谄,放逐朔方,几经周折以后,出亡江南十二年的事情,大为怜悯,当即就说,明日早朝,就会请皇高低旨,征召蔡邕入朝为官。
鲍信神采一变,再劝道:“本初,时不我待也,一旦日久,董贼军心稳定,良机即逝,岂能缓缓图之,当趁其不备,俄然发难,方可一击而中也。”
“其二,丁原败走,吕布投奔,曹聚下狱,董卓必定志对劲满,觉得洛阳城尽在其掌控也。故,我等趁其不备,突发攻击,必能一战而擒董卓也。”
宴会散去以后,董卓也喝了很多酒,刚才他是一一跟那些朝中大臣敬酒的,饶是董卓的酒量极大,也是有了七八分的酒意。
李儒微微一笑道:“收洛阳民气,当在一人身上,若岳父大人收得此人,则洛阳民气尽附也。”
鲍信说道:“本初,董卓现在手握重兵,必放心胸不轨,吾等若不能趁机脱手,今后必定亏损。”
董卓大感奇特,当即问道:“文优,究竟是何人,竟然如此了得?”
这一日,袁绍的老友鲍信来访,袁绍便将之迎到了书房坐下。
李儒微微一笑道:“岳父大人过奖,此乃小婿分内之事。”
等鲍信还没把兵募完,洛阳就产生剧变,鲍信得知动静以后,那里还顾得上募兵啊,吃紧忙忙带着新募的不到两千兵马就赶回洛阳。
李儒微微一笑道:“岳父大人能够减少皇宫开支、皇上年幼为由,请皇高低旨,令年长宫女,二十龄以上,尽皆出宫也。”
很久,袁绍摇了点头道:“不成,董贼局势已成,我等仓促之间,无以能与之相对抗也,当按兵不动,静观其变,缓缓图之,方为上策也。”
当然,并不是大家都想信赖董卓的话,因为征召蔡邕入朝为官,对董卓而言,并没有多少好处,反倒使得清流派的气力加强了。
董卓听了,不甚欢畅,皱了皱眉头,正要再说甚么,李儒又说道:“岳父大人,小婿倒有一计,能够避开此节也。”
鲍信是昨晚赶回洛阳的,他新募的军队还在路上,明天一早,鲍信就急仓促地赶到袁府来找袁绍商讨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