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都市娱乐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 第6章 三字经(5)

第6章 三字经(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解读】

周平王都城东迁至洛阳,搬家过程中秦国、魏国、郑国帮忙王室完成了东迁的任务。为了夸奖这几个诸侯国,王室分别了一些地区国土酬谢各有功国,这使得本来在西北一隅的秦国突然强大,政治格式产生了很大的窜改。这时王室逐步落空了对各诸侯国的节制,诸侯都城想称王称霸,动不动兵戈以见,战役比年不断,老百姓饱受了战役的磨难。

《三国演义》全书描述了三国期间的政治军事搏斗风云,反应了三国期间各种社会冲突的渗入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期间的汗青剧变,是我国度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天下文学宝库的一部分。作者罗贯中胜利地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胸怀大义;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信条;关羽的“威猛刚毅”“义薄云天”;刘备的“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等等。

战国末年,秦始皇同一六国,建立的秦王朝是我国汗青上第一其中心集权制的封建轨制国度。固然秦始皇在位统治的十五年期间苛政冗赋、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等,产生了很多负面评价,但不成否定的是其同一中国的汗青意义,使得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以及同一货币、度量衡等方面的进献。别的,秦始皇还推行郡县制,构筑范围浩大的军事工程——长城。现在,长城早已被世人视为中国的意味之一。天子的称呼始于秦始皇,皇在当代的意义是大,帝是上前人们设想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天子就意味着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职位,并且是上天赐赉的,就是君权神授。秦始皇还采纳了很多遵君办法使得天子的职位崇高化,比方,只要天子自称为朕,只要天子用的玉印称为玺。

唐高祖[1],叛逆军[2],除隋乱,创[3]国基[4]。

高祖兴[1],汉业建,至孝平[2],王莽[3]篡[4]。

【注释】

【译文】

相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汗青长河,隋朝的汗青非常长久,只经历了两位天子。隋文帝,名杨坚,鲜卑族的名字叫普六茹。他见地深广,有将谋之略,挥兵南下灭掉了当时南边的陈朝,南北一统天下。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在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停止了详细而微的鼎新,如建立三省六部制、简化处所轨制、设置粮仓、公布均田令、开漕渠修运河。但是这位雄才大略的天子在秉承皇位的事情上惧内,听信了夫人的建议,废宗子杨勇太子位,改立杨广,就是厥后的隋炀帝。悲剧开端了,杨广杀兄弑父,残暴荒淫、糊口奢糜,弄得民怨载道、民不聊生。但也难说他没有可取之处,如他亲临疆场攻打陈朝、续建运河、拓西征东,等等。

自周平王东迁都城后,对诸侯的节制力开端式微,诸侯国之间经常武力相争,而游说之士们也开端鼓吹、游说,大行其道。

【注释】

【注释】

[1]蜀: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魏:曹丕代替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3]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4]鼎:传国的什物,意味国度政权。[5]迄:到。[6]两晋:西晋和东晋的合称,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是为西晋。西晋灭后,司马睿重修政权在建康(今南京)即位,是为东晋。

【注释】

【译文】

【注释】

直到杨坚起兵称帝,建立隋朝,天下重新同一。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仅传了一代,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光武[1]兴,为东汉[2],四百年,终究献[3]。

【解读】

汉高祖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基业。汉朝皇位传到孝平帝时,被王莽篡夺了。

【解读】

【注释】

[1]迨(dài):及、比及。[2]隋: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史称隋文帝。[3]一土宇:南北归并,天下同一。[4]统绪:一脉相承的帝位传承。

我国从周朝共和之年开端有正式编年。经历了周宣王和周幽王,周朝都城东迁洛阳。

[1]唐高祖:李渊,本为隋朝太原留守,封唐国公,后隋亡称帝,国号唐。[2]义军:蔓延公理的军队。[3]创:初创。[4]国基:国度基业。

【译文】

【注释】

【解读】

[1]共和:公元前841年,因国人暴动周厉王逃离镐京,由周公、捎大众同在朝,汗青大将这一年称为“共和元年”,是我国有切当编年的开端。[2]宣幽:指周宣王、周幽王。

[1]北元魏:北魏是鲜卑族称王,国号魏,后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也称元魏。[2]宇文周: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定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3]高齐:高洋代东魏称帝,国号齐,史称高齐、北齐。

【译文】

【译文】

[1]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期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2]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一期间,因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比年战役而得名。[3]五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4]七雄:指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强国。

刘秀插手绿林叛逆兵,以规复汉家轨制为号令,在昆阳地区击败王莽主力军,攻入长安城,放火烧了未央宫。以后,刘秀操纵赤眉叛逆兵与绿林军间的冲突,削平盘据权势,剿除各地豪强,规复天下同一。到了汉末期,外戚、寺人、士大夫之间相互进犯,各地军阀操纵手中军队节制政权、相互争斗,军阀混战,王室无能。到汉献帝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做了20多年的傀儡。直到曹操之子曹丕废黜汉献帝成为大魏天子,汉朝就灭亡了。

北魏孝文帝当时定都平城(现山西大同),他以为平城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兵戈用武能够,但分歧适推行鼎新,不能生长强大王朝的都城,想迁都至中原地带的核心肠区洛阳。而北魏的鲜卑族已经风俗了北方糊口,南边又没有成片能够牧马的草原,明显如许的决择对游牧民族来讲是具有应战性的。但孝文帝巧用出兵伐齐的标语,马队南下迁都洛阳。不但无益地节制中原地区,并且受中原文明影响停止汉化鼎新,如改说汉话、穿汉人的衣服、改用汉姓等,以是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姓元。北魏孝明帝年幼继位,母亲胡太后辅政,她非常奢糜又坚信佛教,兴建石窟(有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以弘扬佛教,破钞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大大减弱了北魏国力。北魏大乱,渐渐分裂,高欢节制了东魏,宇文泰节制了西魏。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以是也称高齐;西魏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又称宇文周。

周共和[1],始编年。历宣幽[2],遂东迁。

北元魏[1],分东西,宇文周[2],与高齐[3]。

【解读】

【译文】

始春秋[1],终战国[2]。五霸[3]强,七雄[4]出。

【注释】

【译文】

[1]嬴秦氏:秦国君姓嬴,以是秦也称为嬴秦,这里指秦始皇嬴政。[2]二世:名胡亥,秦始皇儿子,担当始皇为二世天子。[3]楚:楚霸王项羽。[4]汉:汉高祖刘邦。[5]争:争权。

【注释】

晋朝王室南迁今后不久就灭亡了,不久就灭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刘宋、南齐、萧梁和陈。汗青称为南朝,四朝定都于金陵。

周辙东[1],王纲[2]坠[3],逞[4]兵戈[5],尚游说[6]。

蜀[1]魏[2]吴[3],争汉鼎[4],号三国,迄[5]两晋[6]。

战国末年,秦国的权势日趋强大,兼并了其他诸侯国,建立了同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大乱,构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周朝第十代的厉王残暴无道,终究被赶出皇宫,由周公和召大众同执掌政权,后出处厉王的儿子宣王继位,到了周幽王时,镐京为犬戎攻破,周朝都城东迁洛阳,称为东周。

【解读】

【解读】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鼓起仁义之师,断根隋朝各路之乱获得天下,初创了大唐基业。

【译文】

为光复汉室,刘秀鼓起,颠覆新朝,规复国号为汉。东汉用时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1]宋:刘裕代晋称帝,定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2]齐:萧道成代宋称帝,国号齐,史称南齐。[3]梁: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史称萧梁。[4]陈: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5]南朝:宋、齐、梁、陈四代都定都金陵,史上称为南朝。[6]金陵:南京古称,另有建业、建康等名。

东周分两个期间,东周前期为春秋期间,前期称为战国期间。春秋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强称霸。战国时的七雄别离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唐高祖李渊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作为隋炀帝的亲戚,非常受重用,当时在号称中原北大门的太原当留守,以抗击突厥,钱、粮、兵器充沛。隋朝末年,农夫叛逆,事情四起,李渊起兵,翦除群雄,初创大唐王朝。厥后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在担当皇位事情上起争夺,固然太子名正言适该当担当皇位,但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李世民东征西战,赫赫军功远弘远于李建成。兄弟二人几番明争暗斗后,李世民在玄武门策动政变,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不久继任皇位,年号贞观,是为唐太宗。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构成三国大力、相争的混战局面。魏灭了蜀、吴两国,但司马家属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期间。

【解读】

周平王东迁后,一统天下的职位早已名存实亡,而是“五霸”说了算。齐桓公是五霸之首,他重于鼎新,国力日趋强大。宋襄公帮忙了齐孝公登上了王位,并以讲信誉、讲仁义著称。因为晋文公的父亲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晋文公前后在卫国、齐国、曹国、楚国过着十几年颠沛流浪的糊口,后在秦国的帮忙下晋文公重新回到本身的国度当上了国君。现在的腐败节也是发源于晋文公记念曾经帮过他的介子推“割股充饥”之恩。秦穆公是晋文公的岳父,他任人唯贤,渴慕贤才。他用五张羊皮把当时在楚成王部下养马的百里奚换回,后成为秦穆公的贤臣。“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的就是楚成王的一鸣惊人,成绩霸业。

【译文】

[1]周辙东:指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阳。辙,这里指代车,意为搬家。[2]王纲:指王朝的统治。[3]坠:式微。[4]逞:显现、夸耀。[5]兵戈:军事力量、武力。[6]游说:政客以辩才劝说各诸侯采取他们的主张献策。

宋[1]齐[2]继,梁[3]陈[4]承,为南朝[5],都金陵[6]。

嬴秦氏[1],始兼并。传二世[2],楚[3]汉[4]争[5]。

北朝先有元魏,元魏厥后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代魏建北周,东魏被高洋代位另立北齐。

【解读】

【译文】

【解读】

南北朝是中国汗青上的一段分裂期间,由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端,至隋灭南朝陈为止。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耐久保持对峙,以是称为南北朝。南朝包含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这里所指的宋与厥后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不成混合,这里“宋”的建国天子是刘裕,也称刘宋。刘裕原为东晋大将军,篡位后杀光前朝东晋皇族,厥后刘裕的禁军首级萧道成篡位胜利,把刘裕子孙杀光,变宋为齐。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一报还一报。

【注释】

【解读】

【注释】

[1]兴:鼓起。[2]孝平:孝平帝,在位五年被外戚王莽篡权殛毙。[3]王莽:汉朝大司马,汉元帝皇后侄,殛毙孝平帝篡权为帝,改国号为“新”。[4]篡:篡夺。

迨[1]至隋[2],一土宇[3],不再传,失统绪[4]。

汉朝建立后,颠末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的“文景之治”,又颠末汉武帝的开疆开荒,汉朝日趋强大,进入鼎盛期间。但内部的混乱使得官宦外戚相争,王莽就呈现了。王莽,字巨君,是汉元帝皇后的侄子。汉哀帝公元前1年归天后,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掌制,王莽出任大司马为辅政大臣,封“安汉公”,即能安宁汉室的公爵。公元3年,在王莽的策划下,汉平帝刘衎娶比本身大三岁的王莽女儿为妻。公元6年,大臣们给刘衎祝寿,王莽乘机敬上毒酒,刘衎一饮而尽。公元9年,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直至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后,王莽被杀,在位15年。

【译文】

[1]光武:指光武帝刘秀。刘秀,字文叔,公元25年称帝重修汉朝,史称“光武复兴”。[2]东汉:指光武帝定都洛阳,故称东汉,之前为西汉。[3]献:汉献帝,东汉末代天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