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上品寒士1 > 十一、二王

十一、二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宗子与第六子已病故,现在以次子王凝之为长,三子王涣之、四子王肃之、五子王徽之和季子王献之,在后代,王羲之七子以王献之名誉最大,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是晋代书法的两座岑岭,其次便是王徽之,那雪夜访戴的王徽之、居不成一日无竹的王徽之、纵情声色不拘礼节的王徽之,比其父王羲之、其幼弟王献之更具魏晋风采,时人敬佩其才而鄙薄其行,但究其操行除了无礼放荡以外,并无其他污点——

陈操之从《世说新语》中对王凝之、王徽之兄弟的体味仅限于此,本日天师道场一见,王氏两兄弟的脾气便初显端倪。

陈操之听了这些话,心道:“看来谢道韫还得嫁给王凝之,汗青并未窜改。”

孙泰本籍琅琊,与王导、王羲之家属同郡,琅琊孙氏固然没法与琅琊王氏比拟,但也算是南渡衣冠士族,杜子恭是钱唐次等士族,孙泰娶杜子恭之女可谓门当户对,固然杜子恭女是再醮之身,但魏晋时孀妇再嫁是很平常的事,少有人轻视。

丁氏送的贺仪是绢十匹、束帛十匹、黍酒十坛、鱼百斤,陈操之贺仪是绢二匹、束帛二匹、酒二坛,这是昨日陈操之命来福购置的,送礼没甚么好攀比的,量力而行。

杜子恭晓得这些士族后辈不拘俗礼的习性,倒也不觉得忤,那孙泰倒是愤恨不已,琅琊孙氏与琅琊王氏同为北地士族,永嘉南渡之前,孙泰父祖也是郡上名流,广有田产、婢仆成群,但渡江南来以后,未谋到官职,变得一贫如洗,而王氏却跃升顶级门阀,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曾经阔过、现在落魄的士族后辈孙泰本就有忿忿不平之心,见两位王氏后辈明知本日是他大婚庆典,却还若无其事安闲拜别,这清楚是鄙视人嘛,孙泰之愤恚可想而知,今后种下了仇视上等士族之因。

为弟的倒是一拜即起,用赏识的目光看着那些宏伟神像,发明雕镂粗陋之处还微微点头,在元始天王座像前,打量了陈操之两眼,低声说了一句甚么,陈操之没听清。

丁春秋道:“琅琊王氏后辈浩繁,不知来的是哪两位王氏公子?”

王氏兄弟参拜毕即由杜子恭引去,待丁异、丁春秋父子出了道场想请杜子恭引见、结识那两位琅琊王氏后辈时,却被奉告二人已经分开别墅、游山玩水去了,二人本不是来道贺杜氏嫁女的,适逢其会罢了,世家后辈旷达不羁,不屑于斤斤计算于情面油滑,以是连贺礼都没送,慕杜子恭之名前来拜访,参拜了天师道场以后便即告别而去。

想着阿谁才傲岸气的谢道韫说出“不料天壤中乃有王郎”如许含怨的话,陈操之也不由为之欣然,人间事不快意者十之八九,高门大族的婚姻也是可贵幸运。

——王徽之,字子猷;王献之,字子敬。

丁异浅笑道:“杜道首好大的面子,义兴周氏、会稽孔氏都派人来道贺,竟连琅琊王氏都有人远道来贺他嫁女,这岂是钱唐杜氏应有的风景,还是因为杜道首天师道的名声啊!”

蒲月初三,陈操之与丁异、丁春秋父子前去钱唐城北杜氏庄园插手孙泰的婚礼,孙泰虽是士族,但家道贫寒,娶杜子恭女就等因而入赘杜家了。

丁春秋问:“爹爹,王氏兄弟既是去求亲,如何长辈不出面,由他二人自去?”

杜子恭摆手道:“你的事我已尽知,稚川先生乃我天师道前辈,你拜在他门下又何罪之有?”说罢又朗声笑道:“操之现在名声之盛,再可谓是如雷贯耳,我年前赴建康、三月尾从建康主持天官帝君诞辰大典返来,不知听到多少人向我提及钱唐陈操之,上至刺史、参军、常侍,下至平常天师道信众,无不交口奖饰,操之在吴郡真庆道院旬日内誊写三十卷《老子五千文》为母祈福之事,我亦已传闻,诚乃大善至孝之举,我钱唐天师道亦与有荣焉。”

杜子恭年不过五十,却已是满头白发,据传杜子恭十岁时头发转白,二十岁时就已是全白了,固然比不得老子一出世就是白发、白眉、白胡子,但也算得与众分歧,自幼爱好霞举飞升之道,三十岁后遍访名师,道法高深,与葛洪的大道金丹重视实际分歧,杜子恭常以方术示人以奇异,符水治病,多有灵验,其男女合气之术更是受某些信众欢迎。

陈操之道:“等下天然晓得。”

陈操之与丁异、丁春秋父子入天师道场参拜三清、三官,就见杜子恭亲身陪着两位青年公子出去,这二人面貌酷似,若非春秋略有差异,真如孪生兄弟普通,那年长一些的约莫二十3、四岁,头戴细纱小冠,身穿素白单襦,身高七尺,面貌端秀,一入道场便蹑足噤声,径向水官大帝座下拜倒,明显是个虔诚的天师道信徒;那年幼的约莫二十岁摆布,也是乌纱小冠,缓带轻袍,身高七尺有奇,面貌娟秀,端倪举止更有一种轻飏飞动的神采,非常惹人谛视。

丁异坐在牛车上听丁春秋与陈操之说话,这时说道:“王氏兄弟应当是去会稽求亲的,路过钱唐,孙泰觉得是来给他道贺的,喜动眉梢,厥后王氏兄弟拜别,又仇恨形诸色彩,杜道首招纳此婿,未见得是美事。”

陈操之向杜子恭告罪道:“前次孙道兄要我四月初来向道首解释一些事由,但我三月尾尚在吴郡插手定品,四月初回不来,本日特来向道首请罪。”

陈操之想起阿谁易钗而弁的祝英台,说道:“祝氏兄弟是望之仿佛、即之也温啊。”话语中难掩内心难过之意。

十1、二王

丁春秋等父亲话说话,方问:“爹爹,那王氏兄弟去会稽向谁家求婚?虞、魏、孔、贺,哪一家?”

丁异是本县名流,杜子恭与孙泰亲身出迎,孙泰见到陈操之,便即对杜子恭私语了两句,白发童颜的杜子恭微微点头,先与丁异见礼酬酢,然后目视陈操之,待陈操之上前见礼,便笑呵呵行礼道:“你便是陈操之,前两年跟从汝母来此还是个孺子,未想本日一见就已是风韵翩翩美郎君了,江左卫玠之名实不虚传啊。”

“琅琊王氏!”丁春秋父子脚步都是一停,想看看来的是哪两位王氏公子,但见陈操之脚步不断,径往道场而去,便也跟上来。

陈操之谢过杜道首嘉奖,与丁异父子去天师道场参拜三清和三官,刚走到大厅廊下,听到杜府管事吃紧来报,琅琊王氏的两位公子连袂来访。

丁异道:“我闻王逸少任会稽内史之时,王氏与谢氏来往频繁,王逸少之妻郗氏极爱谢奕之女谢道韫,三年前谢道韫十四岁,郗氏便想让其子王凝之与谢道韫订婚,不料谢奕病故,订婚之事便担搁下来,现在谢道韫斩衰三年之期已过,王氏天然要去提亲,王凝之本年二十有四,奉母命等这谢道韫也等得老迈蹉跎了——至于长辈不出面,想必是王逸少佳耦身材欠佳了。”

固然丁异很想让丁春秋结识这两位琅琊后辈,但道场内不便扳话,要等参拜了三清、三官,出了道场再说。

陈操之心道:“琅琊王氏后辈公然气质不俗,难怪渡江四十余年以来始终保持得住顶级门阀的职位。”

至于王凝之,名誉远不如五弟和七弟,但因为娶了一代才女谢道韫,也名传千古,王凝之科学天师道至于狂热的境地,谢道韫应当是对这位夫君不甚对劲的,曾对叔父谢安抱怨说:“不料天壤当中乃有王郎!”

丁异“哼”了一声,说道:“胡涂,琅琊王氏何时曾与江左士族联婚?都是与高平郗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琅琊诸葛氏这些北地大族联婚——会稽有陈郡谢氏的庄园,王凝之、王徽之兄弟天然是去拜见东山谢安石的。”

王氏兄弟参拜诸神的举止也彰显本性差别,为兄的毕恭毕敬,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叩于地上,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王徽之是一个具有妙赏和密意的人,史载王徽之与王献之兄弟情笃,他与王献之一同得病,当时其他几个兄弟都已病故,王徽之深爱幼弟,向掌管人间存亡的紫微大帝许愿以本身的寿禄让渡给其弟王献之,但王献之还是先他离世,王徽之奔丧,殊无哀思之色,径登灵床而坐,取王献之七弦琴弹奏,却久久不能成调,乃叹道:“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厥后不久,王徽之亦归天。

傍晚时分,插手了孙泰与杜子恭女的婚宴以后,陈操之与丁异父子一起辞归丁氏别墅,将到别墅时,丁春秋下车邀陈操之步行闲谈,因提及王氏兄弟之事,陈操之这才晓得那两位琅琊王氏后辈别离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和第五子王徽之。

一边的孙泰固然也上前与陈操之见礼,但神采不善,正月十五天官诞辰时他曾对陈操之说过,让陈操之四月初来见杜道首,申明投师葛洪的颠末,听候道首裁处,没想到陈操之睬也不睬,直至本日方来,这不是鄙视杜道首和他孙泰吗?

丁春秋笑道:“这王氏兄弟也是目中无人的,颇似上虞祝氏兄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