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五言古诗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人物简介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后代忽成行。
岑参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俄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凄凄去敬爱,平常入烟雾。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来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张九龄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分袂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神仙”,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朝巨大的浪漫主义墨客,被先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辨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开朗风雅,爱喝酒作诗,喜交友。
人物简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惟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澜,奔凑似朝东。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人物简介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人物简介
才子
斜光照乡村,僻巷牛羊归。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小巧。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初创意义及艺术成绩而言,“李白词”享有极其高贵的职位。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坎阱,何故有羽翼?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高耸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人物简介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人物简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人物简介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丘为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师之一,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惟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千里其如何?轻风吹兰杜。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晤难,一举累十觞。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不幸。
长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送綦毋潜落第回籍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殛毙。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春泛若耶溪
圣代无隐者,英魂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綦毋潜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蕉萃。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绝代有才子,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寥落依草木。
西施咏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杜甫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朝墨客。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姑苏诗集》、10卷本《韦姑苏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姑苏刺史,世称“韦姑苏”。诗风澹泊高远,以长于写景和描述隐逸糊口著称。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长安遇冯著
秋登万山寄张五
赠卫八处士
东郊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燃烧杀掠,几尽而去。来岁,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罢了。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感此怀故交,中宵劳胡想。
李白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虽无宾主张,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先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代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吏舍跼长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微风,清山澹吾虑。
美人清江干,是夜越吟苦。
塔势如涌出,孤矗立天宫。登临出天下,蹬道盘虚空。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柳宗元平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绩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锋利,讽刺辛辣。纪行写景状物,多所依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朝闻名墨客。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掉队士落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很多闻名墨客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高雅,澹泊适然,先人以为他诗风靠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叙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味,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理睬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丘为(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朝墨客,姑苏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毕生。年八十余,母尚无恙。及居忧,察看使韩滉乃至仕官给禄,以是惠养老臣,不成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岁。与刘长卿和睦,其赴上都也,长卿有诗送之,亦与王维为友。《全唐诗》收他诗十三首。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洁白。
夕次盱眙县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成寻。
相携及田家,老练开荆扉。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那边。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性命,以作时世贤?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暮年有志用世,在宦途困顿、痛苦绝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毕生。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川故乡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观光役的表情。此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墨客的自我表示。
披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岑参工诗,善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景,军旅糊口,以及少数民族的文明风另有亲热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气势与高适附近,先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本籍山西祁县,唐朝闻名墨客、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落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光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色彩。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贼退示官事 并序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下终南山过斛斯隐士宿置酒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韦应物
肇事且满盈,愿为持竿叟。
涧底束荆薪,返来煮白石。
感遇(一)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寻西山隐者不遇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渭川田家
常建
人物简介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隐士,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隐士,是唐朝闻名的山川故乡派墨客。
目前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昔年逢承平,山林二十年。根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宿王昌龄隐居
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寄全椒山中羽士
欣欣此买卖,自尔为佳节。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孟浩然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固然遁藏了战乱,糊口相对安宁,但仍然心系百姓,胸怀国事。固然杜甫是个实际主义墨客,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丢脸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送杨氏女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墨客。西汉留侯张良以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丁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朝驰名的贤相;举止文雅,风采不凡。自张九龄归天后,唐玄宗对宰相保举之士,总要问“风采得如九龄否?”是以,张九龄一向为后代人所崇拜、敬慕。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舍。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孤单身后事。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川故乡,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先人推其为南宗山川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赏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法门》。
落日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人物简介
月下独酌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能够荐嘉客,何如阻重深。
人物简介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十觞亦不醉,感子用心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宝塔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闻名边塞墨客,先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暮年费事,首要依托农耕保持糊口,30岁摆布进士落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负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返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即此羡散逸,欣然吟式微。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动静。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消,勿谓知音稀。
夏季南亭怀辛大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浮儿,新人美如玉。
青溪
王维
梦李白(一)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人物简介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烦疴近消逝,佳宾复合座。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暗香。海上风雨至,清闲池阁凉。
望岳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朝巨大的实际主义墨客,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辨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柳宗元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我醉君复乐,欢然共忘机。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常建约莫是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有争议),唐朝墨客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官吏不对劲,来往山川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期间的周游糊口。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未几,此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闻名。
感遇(二)
天涯树若荠,江干洲如月。
元结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元结(约719—约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朝道家学者。客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惟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落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出亡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古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故交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成测。
人物简介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梦李白(二)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浮云整天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人物简介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离。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地广漠,但在艺术上有奇特的成就,故先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落叶满空山,那边寻行迹。
岑参(约715—770年),唐朝边塞墨客,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参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愁因傍晚起,兴是清秋发。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目前此为别,那边还相遇?
杜甫的思惟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惟,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固然活着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厥后申明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存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我歌月盘桓,我舞影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