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以疏间亲
当然,甄夫人承诺十九叔母的拜托,必定另有图谋,既然求到十一娘面前,王妃也不会推托:“恰好这回拜见,我也能见一见十三姑母,先体味十三姑母脾气如何,也能详细奉告京中亲长,探听着哪家后辈与十三姑母脾气相合。”
“因着叔母之故,害你与阿韩伉俪失和,这事是叔母考虑不周,十郎可千万别再为了这事萧瑟阿韩,不然阿嫂更加会曲解我不安美意,要说来,阿嫂若真将养好了身材,能够主持族中事件,确是一件功德,可我只担忧阿嫂是为与我置气,过分勉强本身,大倒霉于病愈,就说十九家这事,本来十九娣妇已经承诺了过继青杨,现在却又忏悔,你十八叔那脾气,必然会置疑阿嫂不公,刚才他在我这就闹了一场,我是担忧,十八弟转头又会找阿嫂闹腾,十郎你也劝一劝阿嫂,这事固然是我经手,却也是根据族中规例,阿嫂切莫因为与我置气便坏了端方,激发族人失和。”
又说十一娘,这晚当贺烨返来,两人筹议好拜见太原柳的详细日期,便正式递去了拜帖,柳仁公然没有回绝,当即书帖回应,再请了族中几个兄弟筹议,晋王固然以长辈之称敬言拜见,柳仁可不敢真以长辈自居,但为此大张宴席仿佛又有些过分,因而筹算从青字辈中择选几个后辈,届期间表主家,接待晋王。
本来甄夫人筹算通过插手十九叔母过继子嗣一事,正式宣布她这宗妇“病愈返来”,开初事情停止得也非常顺利,那位十九叔母,公然是不满过继十八房侄子柳青杨,一听江氏提起年方十四父母双亡的族侄柳青芦,几近当即便动了心,本身再去探听一番,得知青芦刻苦长进,谦逊慎重,十九叔母再无不满,便向甄夫人表达了志愿,甄夫人才与夫主柳仁筹议。
本来陈氏那几日称病,却也没有当真闲着,她明白以她的身份,并不敷以干与外务,更不说摆荡大伯这族长的决定,恰好她的丈夫柳伫向来是个甩手掌柜,从不过问族务,底子希冀不上,以是只好将但愿依托在儿子青城以及侄子青厥身上,别离修书寄予两人,但愿青厥兄弟能够劝服大伯谨慎行事,不说投诚毛府尹,起码果断与晋王府划清边界。
韩氏喜笑容开:“阿家气早便消了,身材并无大碍,殿下与王妃光临,可谓莫大幸运。”
晋王妃毕竟是外人,又是个长辈,有何资格插手太原柳族务?
柳青厥是宗子,他的建议当然具有必然分量,柳青城又是青字辈中宦途最顺者,也有必然声望,陈氏坚信,只要青厥与青城站在她这一方,大伯便不会刚强己见,只要太原柳旗号光鲜抵抗新政,毛府尹便更有胜算,到时晋王府失势,兄长获得毛府尹提携,娘家职位获得稳固,凭她在族中多年声望,天然便不担忧甄夫人这位长嫂夺权。
这话才将甄夫人气得半死,却又不能指责亲生儿子笨拙不孝,思来想去,更加果断了与陈氏斗法的动机,借着这一场病,故意知会晋王妃,陈氏格外介怀太原柳与晋王府交好,主张抵抗新政,这便是要争夺晋王妃成为外援了。
眼看着这回婆母要寻叔母倒霉,韩氏当然要大力互助,她可不是柳青流,胡涂透顶对三叔母言听计从。
对于这位三叔母,韩氏可只畏不敬,她本来也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当作掌上明珠纵大,当初嫁给柳青流,她对这门婚事那是非常对劲,婆母与母亲原为闺中老友,她与青流固然说不上青梅竹马,却也并不陌生,青流一表人才,又是望族后辈,即使眼下还未入仕,韩氏也并不非常在乎将来是否能得诰命,想着甄夫人这婆母慈爱,夫婿又漂亮萧洒,这但是多少女子求也求不来的福分。
王妃承诺得如此干脆,韩氏更觉欣喜,本日婆母交予的任务她可谓大功胜利,心中没了承担不说,更加乐见的是婆母终究倔强起来,果断不移打压陈氏。
韩氏又说了另一件事:“十九叔母膝下无子,但有一个女儿,族中行十三,早至议亲之龄,不过因为十九叔服丧,婚事便担搁至今,十九叔母原不舍得独女远嫁,但是太原目前情势……十九叔母也是担忧事有万一,故而前不久与阿家商讨,想在京中为十三妹寻门婚事,可阿家也不谙知长安人事,故而便想着拜托王妃。”
她上回不过是与娘家几个已经出嫁的姐妹相约出游,为图便利,皆着男装,这的确是司空见惯之事,没想到却被陈氏当众责斥,称她不守妇道,有辱德教,韩氏长这么大,还没受过如此大的委曲,忍不住向夫君哭诉,哪知青流不但未曾安抚,乃至勃然大怒,竟斥她犯了七出,论错当休!
陈氏传闻这一件事,心中悄悄焦急,便问曲氏:“青城仍无复书?”
可柳青城远在长安,柳青厥更加鞭长莫及,那里这么快便有覆信,陈氏获得了答复天然会让她绝望,因而便又策画着操纵柳青流这个侄子。
柳青流一听这话,公然便又跪在了甄夫人面前:“与韩氏争论,都是儿子错误,阿母可千万莫要见怪三叔母,阿母身子不好,正该放心静养,族中事件向来有三叔母主持,族人皆都佩服,阿母这回冒然插手,倒引发很多族人诽议,儿子也是担忧阿母因此气恼,还请阿母以身材为重,不要操烦这些琐事。”
既是亲朋之间礼节来往,只要太原柳没有投诚毛维,当然不成能回绝晋王府的美意,甄夫人交代韩氏,如果晋王妃主动提起拜见一事,便利落承诺下来。
是以眼下关头,便是制止柳仁被晋王与王妃压服,冒然站定阵营,与毛府尹敌对。
柳十三娘上无父兄,只要一个寡母,十九叔母想必是担忧新政推行一事,不知有哪些家属会被连累,这才起意让女儿远嫁,摆脱是非,再者潘辽联军逼近苇泽关,谁也不能必定武威侯可否保住晋朔不失,如果十三娘嫁去京都,万一事有不测,十九叔母也有投奔之处。
这下陈氏可在病榻上躺不下去了,要说来,这事她本来也不如何上心,底子也不妄图柳十八的好处,只是遵还是例措置,以为青杨是十九叔亲侄子,自是比其他族人更要合适,可明显已经成为定局的事,却被甄夫人轻而易举反盘,这对她在族中的名誉但是大有影响,陈氏不甘让步,思来想去,便把柳青流唤来跟前,长叹短叹地淌眼抹泪。
那里想到,婆母固然暖和,上头却另有个爱管闲事的三叔母,恰好柳青流对这叔母还极其恭敬。
又说那柳十八,本来就眼红弟弟十九房的产业,再兼他到底与十九房最为靠近,自以为将儿子过继给弟弟无可厚非,底子不将寡居的娣妇放在眼里,只一味奉迎阿谀陈氏,力求促进这事,哪知竟被柳仁警告,说这事不成了,让他莫再闹腾,有如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那里甘心眼看就要到手的横财不翼而飞?
韩氏是奉令而来,三言两语带过甄夫人与陈氏的争端,侧重夸大道:“上回阿家应邀来晋王府,三叔母便当即晓得了,因着叔母娘家几个侄儿与毛府尹走动频繁,三叔母便不满阿家自作主张与王府走动,提示阿家,如此行动会引发太原世族仇视,阿产业然不觉得意,却担忧三叔母因为一己私欲,会行动倒霉新政之事,这事阿家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提示在前,让妾身转告王妃,晋阳陈是晋阳陈,太原柳为太原柳,两家虽是姻亲,但是太原柳决非只图一时好处者。”
十一娘当然明白甄夫人的企图,笑道:“叔祖母之苦心在湄免得,也烦请叔母转告叔祖母,即使晋阳陈用心叵测,诡计违逆朝廷诏令,太原柳也不会被其连累,恰好,殿下与我本筹算克日正式拜见叔祖父,就是未知是否会打搅叔祖母静养。”
韩氏气急之下,不是没有想过和离,却在婆母与自家母亲连袂劝抚下,这才消气,可她当然会对三叔母心存不满,只大要上不敢任何不敬。
说到底,陈氏压根没有将甄夫人放在眼中,她不过略施小计,甄夫人便被亲生儿子气抱病倒,现在诸多族人,都在群情甄夫人不自量力,只要顺利处理了十九房这一桩事,甄夫人便会完整落空过问族务的资格。
因而便把事情捅去了陈氏跟前。
柳仁虽说不同意十九房招赘婿秉承家业,但也并不决计强求必然要让青杨过继,毕竟十九叔母这个嫡母的志愿干系到将来她这一房母子敦睦,作为族长,柳仁也不肯族人失和,闹起内哄,因此倒很对劲甄夫人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