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 岐山剑派(四)
“那么,欢迎你们来到岐山。”
“哦……”
这位徐掌门笑容暖和,行事却非常刚正,并不像长青子如许熟不拘礼,而是比及长青子等人走到他面前时,方才弯下腰来,广大袖子几近碰到空中,行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揖礼,以后才笑道:
“徐道友,多年不见,法力愈显高深了啊。”
“诸位师侄,你们既入我岐庙门中修行剑术,亦当牢服膺住:岐山剑术虽强,却不是给人用来横行霸道的。每一个岐山弟子在被赐赉法剑之时,都需立下剑誓:此生决不以剑为恶。违誓者纵使逃到天涯天涯,也会被宗门追杀到底,决不宽贷!”
后者没好气地看他一眼,却还是做出了回应:
“不美意义,师尊,我能问一下么?……岐山不利的时候我们昆仑在干啥呢?”
“弟子等愿遵岐山之规,守宗门之誓。”
“我们西昆仑招募新弟子时是用的金桥验心之考,用一件宝贝构成的幻景磨练你们的内心。而欲入岐山剑派的人,则都要在这块石壁前立足逗留以接管磨练――岐山历代前辈们在这块石壁上留字的时候,保存此中的不但仅是他们的功法与感悟,更留下了满腔的浩然正气……”
两位顶级宗门的掌门人相互酬酢了几句,以后便联袂上山。黄昶等人亦跟从在旁。一起上只见各种奇珍异景,灵虚子,张景玄等人不时含笑讲授,这里与西昆仑有很多类似之处,但也有更多分歧。
待一行人来到主峰山顶,也就是岐山派的核心大殿前时,长青子俄然瞻仰那殿上牌匾,哈哈笑道:
那几名弟子均是目瞪口呆,但也不敢辩论,只得低头谦谢掌西席尊教诲。
长青子微浅笑道:
长青子拉着他的手大笑点头:
“不想是长青道兄亲临,未及出山驱逐,还望道兄勿要见怪才是。”
如此气度,当然不是凡人――长青子人还在船上时,便朝他长笑号召道:
“你啊你,还是这副古板性子……我们之间客气甚么呢。”
“很好。”
跟着掌西席尊开口,昆仑弟子亦都低头见礼――这一名的名号他们早就传闻过,便是岐山剑派现在的掌门人徐正谦了,和西昆仑道场一样,也“只”是一名法元前期修士。但能够作为执掌东岐山一脉的掌门人,哪怕只是名义上的领袖,实在力必然非同小可,决非普通法元修士所能相提并论。
“岐山昆仑本为一体,凡我岐山弟子所能学到的功法,该有的机遇,昆仑弟子一样都不会少。而对你们的要求也是一样――一样要立下誓词后,方可得传我岐山剑道,今后如有违背,亦当受我岐山之罚,你们可情愿发誓么?”
黄昶摸了摸鼻子,心下有些明白了――这两派的干系远比他设想中还要紧密很多,岐山剑派是顶在前头高举大义名份扛招牌的,而西昆仑则是躲在背后暗矬矬供应打手的,需求时乃至赤膊上阵的事情估计也没少干。
说到这里时,长青子看向那几个自称被壁上笔墨吓到了的弟子:
“凡故意胸歹念的奸佞险恶之辈,在这块石壁前是待不住的。乃至传闻如果真正大奸大恶之徒,哪怕在这石壁前稍站半晌,便会被石壁中包含着的剑气直接震断心脉而死。而那些一样抱持着侠义之心的年青人,则能够获得岐山前辈们的承认,获得更多感悟……”
这一点,在船上时灵虚子早就跟大伙儿说过,以是此时除了黄昶与吴大牛两人以外,其他七名预定为剑修的昆仑弟子皆慎重拜倒,举手为誓:
“你们会感觉这壁上笔墨刺目,恐怕便是因为内心中多多极少另有些不大安妥之处,今后当多多自省才是。”
先前见过的那位张景玄张师伯也在欢迎人群中,不过却只排在第二位,站在他前头的乃是一名身穿紫色道衣,宽袍广袖,峨冠博带的中年修士。只见他神情儒雅,面如冠玉,三缕美髯飘洒于胸前,看上去不象是个法力通神的大修士,倒仿佛一名饱读诗书的儒生。
“正气为本,剑术为辅。纵使剑气冲霄,若没有一腔正气主导,不免走向傍门歧途上去。故此弟觉得还是《正气堂》牌匾更能靠近我岐山道法真意一些。”
“但是这些石上笔墨除了包含有岐山前辈的道法外,另有别的一重意义……”
说到最后时,长青子谛视着那块石壁,悠然叹道:
“这个‘义’字,本不在三十六天篆当中。但在岐山派,却夙来是将其当作天道来参悟的……义之地点,虽千万人亦往矣――这是岐山剑派数千年来始终推行不渝的主旨。岐山弟子只如果为了对峙心中道义,即便频频遭遇劲敌,哪怕身故魂消也从不爱惜。岐山派汗青上就为了这个‘义’字,曾经多次与强大非常的敌手死拼硬撼,乃至连仙山宗门都被攻破过好几次……但他们从不泄气,也不改初志,一次又一次的固执重新立起,方有本日之盛。”
“岐山宗门汗青上被攻破过七次,前四次都是在我们西昆仑帮忙下得以击败劲敌重修庙门的,厥后三次便主如果依托他们本身力量了……不过那几次我们西昆仑修士的伤亡也并很多。”
一众弟子皆是感慨不已,但黄昶喜好刨根问底的老弊端却又发作,暗里里悄悄扣问长青子道:
“又给换成《正气堂》啦?我记得前次来的时候这块牌匾还是《剑气冲霄》来着。”
说话之间,这条翔云飞舟已是悄悄在平台边沿降落下来,在那边正稀有人在等待驱逐。范围并不大,但长青子和灵虚子两位前辈却都变得非常庄严,他们细心清算了衣冠仪容,也让诸弟子都敛声静气,保持仪容跟在他们前面逐次下船。
徐正谦点点头,终究拈须浅笑:
徐正谦正容道,随即又转向跟在长青子身后那些西昆仑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