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无涯秘史(二)
“呵呵,柳门主公然聪明过人,倒是老夫有些陈腐了。”任无涯笑道,“你方才说这段偈语是转世灵童亲口奉告于你,想必关于老夫的旧事,柳门主也必然晓得很多?”
“不错!”任无涯苦笑一声,继而用一抹分外苦楚的声音,缓缓说道,“实不相瞒,老夫便是稍有不慎,毕竟自食恶果。”
“鄙人痴顽,还请任宫主见教。”
一入内阁,闪现在柳寻衣面前的气象,令他大惊失容,难以置信。
“但说无妨。”
对于简仲假扮波仁一事,因为汤聪惨死,乃至于柳寻衣至今仍耿耿于怀。
“我……”
“甚么意义?”
“老夫有三个目标。”任无涯道,“其一,你既然已经见过吐蕃活佛,晓得老夫的各种旧事,那老夫也不再瞒你,愿与你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算是给北贤王一份诚意。其二,老夫要在武林大会上助北贤王一臂之力,定会亲赴中原,是以老夫在中原的统统‘用度’,需劳烦柳门主早做筹办,以免误人误己。”
“柳门主不必惶恐,老夫不回身,是不想吓到你。”伴跟着任无涯开口,水银池中垂垂出现一丝波纹,“几十年来,老夫几近未曾踏出过内阁一步。并非我讨厌世俗,自命狷介,实则是因为我暮年练功走火入魔,变的脸孔全非,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晌午,缥缈阁内,柳寻衣与任无涯隔纱而望,此时的阁中唯有他们二人。
说罢,柳寻衣不再踌躇,伸手撩开纱帘,徐行迈入内阁当中。
“固然老夫心中早有预感,但我仍想多问一句。”任无涯话锋一转,又道,“本日上午,你所背诵的那段偈语……究竟从何得知?”
“不忙答复。”任无涯打断道,“你且归去好好考虑一番,今后再作答复,老夫毫不会虐待有志之士。凭你的胆识和手腕,只在贤王府做一个小小的门主,实在是牛鼎烹鸡,大材小用。只要你肯承诺插手玉龙宫,现在的三位旗主,你可任择其一,取而代之。”
“这……”柳寻衣眼泛猜疑,心中模糊升起一丝冒昧,“敢问任宫主的意义是……”
“上篇‘罗汉果’,又称‘降龙伏虎’,乃主攻篇。”任无涯道,“下篇‘菩提心’,又称‘大日如来’,乃心法篇。”
“坠入邪魔之道。”柳寻衣接话道,“此事我曾听灵童提起过。”
“好。”任无涯非常对劲地点了点头,俄然话锋一转,别有深意地问道,“柳门主,你可知这么多年来,一共有多少人来过内阁?”
“我……我不晓得……”柳寻衣的大脑一片空缺,说话语无伦次。
“任宫主,我……”柳寻衣吞吞吐吐道,“鄙人无能,不能将《般若古经》全篇取来,为任宫主突破桎梏。”
“我……”迟疑再三,柳寻衣干脆将心一横,拱手道,“既是任宫主美意难却,鄙人只好却之不恭。”
“柳寻衣,老夫阅人无数,一眼便能看出谁是龙?谁是虫?特别对你这般有勇有谋的年青俊才,甚是赏识。”任无涯幽幽地说道,“老夫愿与北贤王商讨,将你支出玉龙宫,今后帮手老夫,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你对《般若古经》体味多少?”任无涯反问道。
任无涯又道:“你既知《般若古经》分为大乘、小乘,便应当晓得武学乃这部经籍的小乘,若不能埋头调息,稍有不慎便会……”
“这便是老夫的第三个目标。”任无涯似笑非笑地说道,“你可知前三人别离是谁?”
闻言,柳寻衣不由一愣,他揣摩不透任无涯的企图,是以不敢冒然答腔,只是如有似无地轻应一声,既不承认,也不否定。
“不错。”任无涯道,“私行突入内阁,自是必死无疑。但老夫曾连续聘请过三人入阁一叙。而你,是第四位。”
“如何?你怕了?”
“你可知老夫为何要将波仁的动静奉告他们?”任无涯问道。
“这……”
“金刚密乘?”柳寻衣一脸茫然,“不知其他两篇又是……”
内阁中的安插简朴而诡异,正对纱帘的是一张由玉石打磨的椅子,椅子左边是一张玉榻,右边是一张玉桌,上摆玉壶、玉杯。统统玉器皆晶莹剔透,内泛模糊流光,温润得空,代价连城。
“有关波仁的动静,是老夫奉告宋玉和简仲。”柳寻衣话音未落,任无涯已幽幽开口道,“实在这一节,即便我不挑明,凭柳门主的聪明才干,想必也早已推测。”
“柳门主,你且出去。”不等柳寻衣心生惊奇,任无涯却俄然聘请道,“多说无益,你一看便知。”
柳寻衣为保全大局,天然不能获咎任无涯,但心中又实在仇恨难当,是以只能用非常生硬的语气,强作平静地予以答复。
“哼!”柳寻衣轻哼一声,鄙弃道,“我早就推测金剑坞毫不会等闲干休。他们所做的‘万全筹办’,想必就是真假简仲,一个在明、一个在暗的鱼目混珠之计。”
“我只能说,任宫主借给我的青丝甲,的确在危急之时救了我一命。”柳寻衣模棱两可地答复道。
“甚么?”
“不错。”任无涯开诚布公,直言道,“当日,宋玉向老夫表白统统,以示诚意。他奉告我,真正的简仲一向在天山南麓的离城乘机待命。而随宋玉一起上山的男人,乃是金剑坞四大妙手之一的‘混世魔王’石镇山。”
“谁?”
“略知一二。”柳寻衣坦诚道,“有句话,鄙人一向憋在内心,不知当不当讲?”
“这……”
“佛莲子乃转世灵童,吐蕃活佛,岂能等闲被你们挟持?”任无涯道,“即便你能挟持灵童走出布达拉宫,乃至走出逻些城,也定然走不出吐蕃边疆。想当年,大宋举百万之兵尚不能安定吐蕃,更何况你们戋戋两三人?”
闻言,柳寻衣不由心生踌躇,他不晓得任无涯究竟有何用心,故而不敢等闲靠近。
“铩羽而归,乃老夫预猜中的事。”任无涯不觉得意地轻笑道,“柳门主,你可知老夫为何要将本身保守多年的奥妙,尽数奉告于你?”
固然流落江湖,但石镇山骨子里却难掩一抹桀骜之意,常以悍将以后自居,眼空一世,目无余子,傲视物表,放浪江湖。因其脾气豪奢,做事随心所欲,因此人送诨号“混世魔王”,倒也与石镇山的脾气本性极其贴合。
现在,一名年逾八旬,白发苍苍的干瘪老者,正背对着柳寻衣,将本身的大半个身材深深地浸泡在水银池中。
“鄙人不知。”
“这便是了。”任无涯笑道,“你的部下,死于料想以外。简仲,一样死于料想以外。如此想来,岂不是互有得失?最首要的是,老夫用心给你们制造冲突和费事,真正企图是想借此机遇磨练你们的本领,看看你们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本来如此。”柳寻衣恍然大悟。
“与其问那段偈语,不如直接问我还能背出多少?”柳寻衣直言不讳,苦笑道,“不敢欺瞒任宫主,鄙人只会背诵那些,因为转世灵童只奉告我那一段。”
“我只知《般若古经》分为上、中、下三篇。”柳寻衣答道,“至于其他的就……”
“因为老夫将刀枪不入的青丝甲借于你。”
“当然有关。”任无涯淡笑道,“我借给你一样宝贝,天然也要给金剑坞一些赔偿。实在,当日老夫提出‘佛莲子’的前提后,宋玉虽当场婉拒,但以后他却去而复返,解释说他的回绝实在是瞒天过海之策,目标是麻痹本身的敌手,趁虚而上。实际上,不管老夫提出任何要求,金剑坞都不会回绝。恰好相反,他们早已做好筹办,以策万全。”
“几十年来,我不但修炼‘金刚密乘’,并且还研习过很多密宗文籍。论武功,或许早已臻入化境,只可惜却留下此等恶疾,令老夫日夜饱受折磨。”言至于此,任无涯的声音开端变的有些狰狞。
柳寻衣当然明白任无涯所说的“用度”指的是甚么,欣然承诺道:“任宫主放心,此事鄙人定会亲身督办,确保万无一失。”
“这……”任无涯的话,令柳寻衣甚为不解,沉吟道,“二者之间有何干系?”
“你可知《般若古经》的三篇,别离代表甚么?”
柳寻衣不明以是,游移道:“遵循天山玉龙宫的端方,除任宫主以外,任何人不得私行踏入内阁半步,不然格杀勿论。”
“长辈不知,请前辈示下。”
“实在,任宫主练成《般若古经》的中篇,武功已是深不成测,江湖中难逢敌手,又何必再执念于其他两篇?”柳寻衣好言劝道,“我自幼便晓得一个事理,武无尽头。就算让前辈获得完整的《般若古经》,又能如何?我信赖天下必然另有比《般若古经》更加奥秘的武功。天下第一不过是一个浮名,天下武功更是永久也学不完。”
“更加致命的是,老夫所练的‘金刚密乘’已入邪魔,我的身材几近腐败殆尽,万不得已之下,老夫不得不浸泡在水银池中,利用之物皆由纯玉打造,令腐败迟滞,以求续命延年。”任无涯自嘲道,“当初,老夫一天只需在水银池中浸泡一炷香的工夫便可。而现在,老夫一天需在水银池中浸泡九个时候,其结果仍日渐衰弱。柳门主,如果换做是你,你又该如何决定?”
“丁傲、呼延霸、董宵儿。”
石镇山,浚仪人士,自称大宋建国大将石取信以后,自幼习武,练的是家传的“石家枪法”,可谓中原一绝。
柳寻衣眼神一动,错愕道:“听凭宫主的言外之意,仿佛早已推测我们此去必然白手而归?”
“不知任宫主将鄙人找来,所为何事?”
……
此情此景,令柳寻衣怛然失容,若非他及时稳放心神,只怕早已惊呼出声。
“正因为宋玉对老夫热诚以待,老夫才必须对你们两家一视同仁。”任无涯言归正传,解释道,“老夫将青丝甲借于你,将波仁的动静奉告宋玉。你不晓得简仲会假扮波仁,移花接木。简仲也一样不晓得你身穿青丝甲,刀枪不入。两边互无益弊,以示公允。如果老夫所料不错,简仲应当是被你所杀。”
“石镇山?”柳寻衣惊奇道,“难怪如此傲慢,本来竟是武林中赫赫驰名的混世魔王。传闻,有一年金复羽过寿,此人单枪匹马横在茶马古道,在数百官军的重重庇护下,硬是夺走本欲上贡皇上的夜明珠,并将其作为寿礼献给金复羽。当年我初闻此事,实在被他的悍勇吓了一跳。”
但是,最为诡异的是,内阁中竟制作着一个周遭一丈的巨大玉池。池中并无半点净水,而是溢满灿烂夺目的水银,令人匪夷所思。
柳寻衣感慨道:“是非恩仇,只要本身内心清楚,外人又岂能感同身受?”
“石镇山算是悍将,但称不上豪杰。”任无涯淡淡地说道,“他是大宋建国功劳以后,金复羽倒是金国皇族后嗣,他二人本不该混为一谈,但石镇山以为大宋朝廷对他石家恩将仇报,兔死狗烹,是以他对宋廷恨之入骨,明知金复羽心存谋逆,仍愿与他沆瀣一气,同流合污。此行此举,看似一雪前耻,以牙还牙,实则离经叛道,背祖弃宗。”
“别离代表‘佛、法、僧’三宝。”现在,任无涯的语气非常沧桑,似是堕入悠远的回想当中,“上篇为僧、中篇为法、下篇为佛。每一篇除阐述的佛理分歧以外,武学亦是分歧。你所背诵的‘一曰罗汉果,二曰金刚身,三曰菩提心,指的恰是僧、法、佛三篇。几十年来,我用心修炼的中篇,便是金刚身,又称‘金刚密乘’,乃主守篇。它比中原少林的金钟罩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