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扬锋汉起 > 第二百五十三章悄然情动

第二百五十三章悄然情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孔鲜得知杨安玄此次到了魏都平城,接着转至燕都龙城,然后渡海来到广固,非常恋慕,叹道:“愚早成心像杨兄如许游学四方,但是世道不平,愚没有杨兄这一身本领,徒呼何如。”

颜氏轻声道:“妾身见苗儿在誊写杨安玄的这首诗,因而多问了两句,听苗儿的口气对杨安玄的才华非常佩服。”

颜氏一早便来到女儿的内室中,拿来女红教孔苗绣花。

孔鲜亦感惊奇,道:“杨兄对《论语》观点颇深,不知师从何人?”

颜氏晓得丈夫对儿子寄以厚望,以为鲜儿能光大孔家门楣,没想到对杨安玄的看重尤在儿子之上。

下山后,孔鲜的六弟孔苗看到追星马,眼中暴露喜好之色。

看着丈夫滚滚不断地说个不断,颜氏莞尔,晓得孔懿的书卷气发作,悄悄地席上一角坐下,听他说上一阵。

张锋在一旁傲然道:“我家主公疆场交战身先士卒,连姚秦齐公都被他活捉。”

“呀”,那少年人轻声惊呼,没想到真是杨小窗,眸子骨碌碌地转着打量着杨安玄。

孔府后宅,孔苗换回粗布衣裙,跪坐在席上,挥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

“甚么”,孔懿变了色彩,“啪”的一下将书籍放在桌上,道:“如何回事,你说清楚些?苗儿如何对姓杨的小子有好感了?”

看到女儿的神态,颜氏心中一动,不动声色地扣问了几句,感受女儿对这个杨安玄很有好感。

杨安玄越觉这少年人是女郎,看破不说破,浅笑道:“介弟天真烂漫,赤子之心可贵。”

看到女儿数次走 神发楞、欣然若失的模样,暗自感喟,但愿女儿的这份情思会被即将到来的北风吹散无踪。

孔苗逐步变得温馨下来,坐进雇来的牛车中不再等闲开口,悄悄地听着车外大哥与杨安玄谈天论地。

杨安玄哈哈笑道:“愚这真是夫子门前矫饰--自不量力了。”

孔鲜浅笑道:“不敢,愚乃贤人第二十六代孙。”

何况这只是自家的设法,听闻杨安玄甚得朝庭信赖,丁忧期间仍册封都亭侯,不见得将势微的孔家放在心上。

第二百五十三章悄悄情动

孔庙是孔子逝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的三间故居改成古刹,保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车服、礼器。

食罢,孔鲜送杨安玄前去客房,杨安玄问道:“愚在京中见过领军将军孔安国,听闻他亦是夫子后嗣。”

得知杨安玄成心前去孔庙祭拜,孔鲜欣然相邀。几人结伴下山,杨安玄与孔鲜言语投机,相见恨晚。

颜氏心中暗叹,父母之命,媒人之言,丈夫若分歧意苗儿的心机怕是要落空了。

魏文帝时于庙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设教讲学,孔宅日趋扩大,便是杨安玄看到了数进房屋了。

孔懿合法丁壮,白面黑须,蓝衫帻巾、温文儒雅,与杨安玄扳谈和声细气。

不过,杨安玄正在守父丧,要结婚起码要到两年今后了。

孔鲜瞪了他一眼,道:“舍弟向来奸刁,还望杨兄包涵。”

颜氏劝道:“方才你不是说杨安玄才学过人吗?”

孔懿一瞪眼,喝道:“除非他弃武从文,不然愚毫不会让苗儿嫁给一个朝不保夕的武夫。”

得知杨安玄对《论语》很有见地,孔懿兴趣勃勃地与之研讨起来,不觉天暗。

悄悄挪步近前,颜氏探头往纸上看去,“……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想到这里,颜氏笑道:“弘农杨氏,也算是王谢望族,若能将苗儿许配给杨安玄……”

孔苗正聚精会神地写字,猛听身畔有人说话,吓得笔一抖,纸上划出一道黑线,这幅字毁了。

孔懿思考了半晌,道:“鲜儿好学长进、治学专注,强过杨安玄;杨安玄聪明过人、才华横溢,可惜杂物太多,惜乎不能用心于学,要不然成绩会在鲜儿之上。”

孔苗嘴角出现笑意,道:“女儿跟大哥游泰山时碰到了弘农杨安玄,这首诗便是他所做。”

从泰山到曲阜不到二百里,几人走了数天,已经走出燕境,进入晋国鲁郡。

杨安玄不晓得这些,第二日告别孔家父子,踏上归程。

那少年人听到杨安玄夸他,嘴角一翘,笑意满面。

明日杨安玄便要分开,苗儿与他毕竟不是一起人,这段时候本身有空多陪陪女儿,过一阵子天然也就放下了。

半晌,颜氏对着重新拿起书籍的孔懿开口道:“方才奴到苗儿屋中,见苗儿在誊写一首诗,说是杨安玄在泰山所做。”

看清是母亲,孔苗撅起嘴巴嗔道:“娘,你如何走路悄无声气,吓坏女儿了。”

杨安玄清算衣冠,在孔鲜的带领下入孔庙拜祭,扶养孔子所用的衣冠后,入府拜见孔鲜之父孔懿。

大哥在族中以好学着名,对《论语》地了解便连父亲也奖饰过,少年人见杨安玄竟然能跟大哥相谈甚欢,甚为惊奇。

颜氏进屋,见女儿用心致志地在写甚么,连本身前来都未查觉。

一起相随而行,孔鲜兄弟用度节流,来到孔府杨安玄发明孔懿身上的蓝衫肘边打着补丁,看来孔夫子先人贫寒自守、安之如素。

宿世杨安玄到过孔府,孔庙、孔府、孔林范围弘大、修建华丽,面前的气象远不能与后代比拟。

孔鲜恍然道:“车公学问渊薄,操行高洁,杨兄能拜车公为师,实乃幸事。”

杨安玄让孔鲜扶他上马,张锋牵马徐行,孔苗在顿时高兴地“格格”直笑,惹得牵马的张锋直翻白眼。

孔懿笑道:“愚听鲜儿说过了,诚为好诗。杨安玄未成年时便稀有首好诗传世,那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让人拍案叫绝。”

半柱香工夫,孔懿才愣住嘴,接过颜氏递过来的茶水润了润喉,笑道:“此子才学过人,如果能专门治学,定能成为大师。”

青年人上前慎重见礼,道:“曲阜孔鲜有礼,敢问郎君贵姓大名。”

言谈当中,杨安玄得知孔鲜是孔子第二十六代嫡长孙,也就是将来要秉承孔府家业地人。阿谁时候孔子后嗣还不是衍圣公,只是袭称奉圣亭侯,当代地奉圣亭侯是孔鲜之父孔懿。

颜氏问道:“较之鲜儿如何?”

孔懿放下书,应道:“鲜儿登泰山时碰到弘农杨安玄。此子便是写《小窗幽句》之人,文采过人,对《论语》也有深研,其言‘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并非不教,而是大道无言,冷暖自知……“

晚间,孔家父子设席接待杨安玄,一荤两素,一壶米酒罢了。

“孔兄但是贤人后嗣?”杨安玄问道。

孔鲜神态自如地应道:“山阴孔家确是孔家属人,自东汉迁往会稽山阴,亦曾派人返来祭祖。”

杨安玄整衣揖礼,道:“弘农杨安玄见过孔兄。”

颜氏垂怜地揉着孔苗的头发,笑道:“娘进门时唤了你两声,你本身没闻声怪谁。这诗是谁写的,才华纵横,诗有仙意。”

孔子嫡派长支为奉祀先祖,便依庙而住,庙堂合一,称庙宅。汉高祖刘帮到孔庙祭奠,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后十三代孙孔霸为褒成君,至汉光帝第十九代孙孔曜为奉圣亭侯,传至孔鲜已经二十六代了。

“不可”,孔懿打断颜氏的话,道:“弘农杨家自杨亮开端已经弃文从武,这个杨安玄更是两次率军救济洛阳,愚不能把女儿嫁于武夫。”

颜氏晓得丈夫把小女儿视同珍宝,本身方才提那一句仿如要摘他的掌中明珠,以是才会反应狠恶。只是女儿渐大,毕竟要嫁人,如果嫁个本身喜好的人,岂不是幸事。

碰到孔夫子地先人,杨安玄当然不肯错过机遇,兴趣勃勃地与孔鲜会商起《论语》来。

车内,杨苗银牙轻咬红唇,似喜似嗔,尽显女儿神态。

孔子先人对《论语》自是精研,很多观点让杨安玄有耳目一新地感受,而杨安玄有近两千年先人研讨《论语》的堆集,与孔鲜聊得热火朝天,各有所得。

少年人听杨安玄说得风趣,“咕”的一声掩口而笑。

颜氏是颜回先人,幼时随父兄习文,晓得经义,看到此诗后忍不住赞叹道:“好诗,莫不是你与鲜儿游泰山时所做。此诗有飘然出尘之意,应当不是鲜儿所作……”

孔懿冷哼一声,道:“大惊小怪。苗儿才十二岁,哪晓得甚么男女之情。不过你提示得对,不能让苗儿再见杨安玄,从泰山返来同业六七日,确切轻易让人生出曲解。”

至于孔林,是孔子逝后其弟子为其守墓,子贡在庐墓边植柏、桧、楷等树,至今已稀有顷地。

曲阜孔鲜,杨安玄一惊,莫不是孔圣的先人。

“愚师从临湘侯车公。”杨安玄笑道。

颜氏摸索着道:“奴看苗儿仿佛对杨安玄有几分好感。”

回到本身的住处,颜氏问灯下读书的孔懿道:“孔郎,家中但是来了客人?”

杨安玄本想问山阴孔家在朝中很有权势,曲阜孔家为何不派人前去联络。

孔鲜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眼神清澈,杨安玄暗叹一声,把话咽了归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