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扬锋汉起 > 第六十五章禅在茶中

第六十五章禅在茶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法净步出寺,近前见礼,道:“徒弟请施主前去叙话。”

杨安玄只作不闻,煮水、涤器、分茶,安闲施为。

杨安玄率先鼓掌赞道:“大师观点深切精炼,深得佛法精美。五净心茶,好名字。”

杨安玄哀告道:“请大师不悋见教。”

弟子慧观将沸水突入碾碎地茶沫当中,用茶匙打起汤花,然后倒入杯中,暗香立时弥散开来。

映山红朝阳光辉,鲜红似火、粉色如霞、淡紫如梦,镶嵌在遍山的新翠中,美不堪收。

刘程之喜道:“如果此人,倒是无妨一见。《小窗幽句》中多有禅理在此中,刘某渴见其人久矣。”

几张案几置于树荫之下,有轻风徐来,慧远等人席地而坐,悠然得意。

慧弘远师带着门徒在堰口荒地开垦了数亩茶园,本年地春茶已收。

等沸水突入杯中,茶叶在水的感化叶伸展开来,颗颗如同新芽初绽,实在赏心好看。

杨安玄快走几步上前揖礼道:“弘农杨安玄见过大师。”

杨安玄提壶续水,再次冲泡。

山石干净,松涛阵阵,飞流直下,白云环绕,鸟鸣清脆,山寺清幽。

寺外有莲池,相传是慧弘远师与众弟子亲手发掘,池中莲叶随风扭捏,说不出的清净。

刘程之接口道:“前日愚族弟从京中来,奉告太子已移居东宫,天子命丹阳(建康南)尹王雅为太子少傅。听闻王雅拜少傅之日,恰逢左仆射王珣之子结婚,成果来宾都跑到王雅家中道贺去了。”

杨安玄拿过竹篮,翻开覆在上面的布幔,将茶具一件件取出。

刘程之笑道:“口渴思饮,方是饮茶真趣,直指本心,妙哉妙哉。”

杨安玄偶然理睬刘程之的感慨,心中想着司马德宗入了东宫,不久便要议亲,不知阴家的运营停止得如何样,阴小娘子再有一段时候就要入东宫了。

一盏饮尽,放下茶杯,杨安玄道:“小子亦好茶,研制了一种新茶,得郗刺史赐名‘碧春’。得知大师喜茶,冒昧前来请大师品鉴。”

张诠猎奇地问道:“大师常日少见外客,来往多是禅、玄中人,本日访客不知是谁?”

张锋走得口渴,见到茶水吹了吹,一口灌下,看得慧观直皱眉。

慧远暖和地扶起杨安玄,沉吟半晌道:“贫僧得吾师道弘远师传授大雁功法,此功以气导引为基,仿照大雁形状,激导经络穴位,可明目醒神,调度内腑,延年益寿。”

从速起家拜倒,杨安玄恭声道:“请大师见教。”

杨安玄浅笑不语,等候着“五净心茶”的呈现。

桓伊得知,题“神运殿”大匾挂在寺内的主殿。

“甚好,安玄你深具慧根,老衲能收你为弟籽实是幸事,善哉善哉。”

不觉已是中午,在东林寺随喜了斋饭,略作歇息,杨安玄要起家告别。

择茶、萎凋、达成、揉捻、烘干等五步详细道来,杨安玄没有避讳旁听的刘程之和张诠,这两人能成为白莲十八俊,品德德行是信得过的。

“茶味由浓变淡,直至有趣,有如佛法所言万有一空,一空万有,诸相皆尽。”慧远浅笑端坐,口中诵佛。

本日风和景丽,慧弘远师聘请方外老友刘程之(刘遗民,遗民二字是厥后刘裕所赐)、张诠前来品新茶,谈佛理。

慧远笑道:“刘施主月前来寺中找贫僧论经,还曾提起过此人,说来有缘。”

三月,庐山风景如画,山披斑斓、云蒸雾绕,仿佛瑶池。

有泉喷涌汇入池中,应当是后代所说的聪明泉了。

东林寺地主殿不似其他寺庙称为“大雄宝殿”,而称“神运殿”,大匾上三个金字出自桓伊之手。

连续冲泡了四次,渐至有趣。

相传慧弘远师兴建东林寺时,贫乏木料、沙灰等物,慧弘远师深为忧愁。

在刘程之和张诠的见证下,慧远收杨安玄为俗门弟子,除了授他大雁功法外还赐他一串佛珠。

刘程之道:“饮此茶可忘忧,便称忘忧茶好了。”

慧远手端茶杯放于鼻下,轻嗅着茶香,道:“此茶得南边水土灵秀,更加平淡,不似白岩寺的茶水味浓,更适禅性。”

杨安玄带着胡原、张锋沿石阶而上,饱览山中美景。

张诠点头道:“不当,魏武帝云‘何故解忧,唯有杜康’,酒称解忧,茶则清神,不如叫清神茶。”

杨安玄起家行礼,笑道:“能与佛结缘,实乃小子之幸。制茶之法简朴,大师听仆道来……”

杨安玄点头应是。

慧远用手表示杨安玄稍待,道:“蒙施主厚赠,无以回报。贫僧看施主气味绵长,仿佛习练过心法,不过贫僧看施主目中隐现红线、耳后微现红斑,想是失之于急。”

来到山寺外,便连一起大喊小叫的张锋也收敛起来,肃立等待。

红日西沉时,杨安玄下了庐山。手握佛珠,回顾东林寺方向,杨安玄心诚恳诚意地合十施了一礼。

说完,杨安玄又略略提了提择水、选器以及礼节等事,刘程之和张诠不时出语发问、相辩。

佛珠是慧远随身所用的持珠,虽是浅显之物却跟从大师有十余年。

慧远渐渐地品着茶。一杯饮尽,道:“此茶汤清、味酣、香味淡雅,未加他物(1),方得本质。阿弥托佛,善哉善哉。”

刘程之和张诠齐声贺道:“恭喜大和尚饮茶悟禅,佛法精进。”

慧远浅笑合十,让杨安玄等人在席上坐下,表示弟子慧观斟茶,便连张锋也得了一杯。

杨安玄暗自感慨,多少年后,慧弘远师会邀集“息心贞信之士”一百二十三人,建立白莲社,所今后代称净土宗亦为“莲宗”。

慧远目现忧色,道:“贫僧似有所悟。”

杨安玄多机警,立即拜倒道:“安玄愿拜大师为师,成为佛门俗家弟子。”

清风徐来,树下世人静坐无语,沉浸在茶香当中。

公然,慧弘远师道:“忧、情皆由心生,尘凡五浊致堕循环,吾等修行是为想往西方极乐天下。五浊之生,本出于心,此茶可净心悟禅,不如叫‘五净心茶’,诸位觉得如何?”

刘程之笑道:“大师制茶地技术更加高深了,这茶香透鼻,清爽醒脑,有如谒语。”

慧远喜道:“郗施主的信中已经提及,说新茶品格极佳,贫僧正想一试。”

张诠见杨安玄从竹盒中取出粒粒茶叶,讶声道:“散茶乎?”

双掌合十,对着杨安玄一礼,慧远道:“此茶得清净、安闲之意,与佛有缘。”

一盏茶尚未喝完,法净和尚拿着封拜帖走来,对着大师合十为礼,禀道:“徒弟,寺外有位杨施主想求见您,带着雍州刺史郗施主的信。”

殿前稀有株大樟树,亭亭如盖,慧弘远师喜幸亏树下坐禅会友,谈经论玄。

刘程之不耐隧道:“大师方外之人,理那些俗人做甚。本日风和景明,正宜喝茶,俗物不见也罢。”

刘程之纵声唱道:“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慧远看完信对着法净道:“你去请杨施主过来叙话。”

“便是写《小窗幽句》的杨安玄杨施主。”

“清爽适口,香气袭人,饮之忘忧。”刘程之放下茶盏,道:“再来。”

慧远站起家,合掌举在胸前,对着杨安玄低头礼道:“此茶与佛有缘,贫僧想请杨施主将制茶之法传授。贫僧不会将制茶之法鼓吹开去,只是便宜茶叶用来接待老友,不情之请,请施主意谅。”

张诠点头感喟道:“民风衰颓,世风日下,朝中官员以谀谄为荣,寡廉少耻。”

张诠看着案上的茶盒道:“此茶名曰‘碧春’,尘凡气味太重。大和尚若照此法治茶,可不能用这个名字。”

杨安玄合十道:“请大师见教。”

太元十一年(386年)江州刺史桓伊于庐山西北麓为高僧慧远修建东林寺,与北麓的西林寺相辅相成,成为南边佛门地圣地。

晚间坐禅,风雨高文,雷电交集,品级二天风停雨歇,世人发明工地空位堆满了木料和沙灰等人,世人皆说是神佛互助。

刘程之看到青瓷茶盏,略带调侃地嘲道:“小友真是繁华中人,这套青瓷茶具素雅可喜,倒让人忘了饮茶。”

刘程之有些摸不到脑筋,道:“何人?”

慧远接过拜帖放在一边,先翻开信阅看。

来东林寺结识高僧慧远的目标已然达到,至于有甚么结果只能随缘,杨安玄信赖,跟着五净心茶的传播,他的名声天然会广为佛门人士所知。

刘程之看着走近的杨安玄,讶声道:“杨小窗尚未及冠吗?如此幼年?”

杨安玄嗅着茶香,轻呷了一口,茶水微甜,涩中回甘,算是茶中珍品。

张诠是南阳人,听闻杨安玄要前去建康,笑问道:“小友但是筹办进京入国子学。”

茶汤的色彩在青瓷的衬映下如同新绿,刘程之端起茶盏,满面沉醉地深吸了一口气,道:“光闻此茶便让人神醉,好茶。”

慧远道:“此茶是贫僧亲手所制,生津解渴,几位施主远道而来,无妨多饮几杯。”

摊开手掌表示杨安玄勺几粒到他手中,张诠悄悄捻动茶叶,感受着茶叶的脆爽,放于鼻下,香气淡雅清幽,不由赞了声,“好茶。”

樟树之下,慧远含笑而立。

杨安玄一惊,他习练清玄心法体质大为改良,与人交战知觉活络,被他倚为最首要的立品手腕。如果内功出岔,来个走火入魔,那任何王图霸业都不过是镜花水月。

慧远有些难堪隧道:“此功法一脉相传,吾师仅传贫僧一人,再三叮咛法不过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