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扬锋汉起 > 第一百九十二章棠溪问铁

第一百九十二章棠溪问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郡军采购的量大、价高,周家喂饱了原司马许演,所产的兵器不愁销路,现在许演换成了杨安玄,要重新办理。

杨安玄放下酒杯,道:“遵循之前的订价,本官不管你拿来的刀剑颠末几次锻造,只要求你供应的东西品格有包管,不然的话可别怪本官翻脸无情。”

到应家存放兵器的堆栈看了看,那些刀、枪的质量普通,锻造的次数顶多在三十次摆布,若与周弘刚才所送的剑碰上,估计会被削断。

周弘听杨安玄的语气便知本年的军购景象不妙,暗里给的好处不便当着叶县令等人的面说,只好干笑道:“应当的。不过不是周某夸口,棠溪的刀枪以周家质量最好,杨主簿无妨探听后再做决定。”

杨安玄起家跟着叶县令前去应家铁炉,应家铁炉铺在山的另一边,管事应浩接到动静,早早地站在铺门外相迎。

剑身上有隶书铭文:太元二十年六月周家百炼造吉利宜子孙。

比拟之下,周家的三百石便显得不起眼,被百姓看轻,即便周伟厥后再捐五百石,但坏印象已经留下,再要挽回就难了。

杨安玄对于干将莫邪的传说那是慕名久矣,欣喜地接过剑,抽出鞘旁观。

因为铁矿的存在,西平县的冶铁业非常发财,税赋在汝南十五县中排在前三,县令是个肥缺。

西平自古是出利兵之地,来往郡军换械都是西平供应,杨安玄筹办看看有无机遇替麾下谋些利刃,能慢慢换械也好。

公堂,杨安玄扣问了几句西平县赈灾的环境。叶元早有筹办,加上受灾不严峻,连续串的数字报出,杨安玄对劲地点点头。

相对宦海的错愕不安,浅显百姓对杨主簿惩办贪腐却津津乐道,街头巷尾议论的都是谁丢了官,谁挨了鞭子,杨主簿在百姓心中是当之无愧的好官。

应浩应道:“铁炉有三百多工匠,能月出精铁千斤,一年锻造刀剑约二三百数,另有少部分制成铁器,大多数精铁卖了铁匠铺了。”

会稽王对汝南兵马很看重,叮咛五兵部足额供应辎重,帐蓬、皮甲、刀枪、箭只等物,东西勉强够用,只是多是年久之物,平时练习还行,真用于疆场厮杀恐怕误了将士性命。

因为有五百匹战马,杨安玄在城北征用了一片牧场,专门放养战马。要想保持战马的体力,要经心豢养,一匹战马的耗损可抵十数人所用,每次杨安玄看到将士们策马驰聘,既是欢乐又是肉痛。

本年年初,杨安玄让赵田、阴绩募兵,淘汰了大半本来的郡兵,又招募了五百多名新丁,眼下汝南郡军数为一千八百七十六人。

周弘见杨安玄收下剑,面露忧色,趁机道:“杨司马,遵还是例每年六月郡兵会改换一批兵器,不知本年是何章程?”

先到周家冶铁铺,周家管事周弘是家主周伟的族弟,对杨安玄和叶元的到来表示得不冷不热。杨安玄心中暗哂,看来周家人自倚家世,一个德行。

见杨安玄点头,周弘冲叶元施了个眼色,叶元笑道:“周家所制的铁器在棠溪是最好的,量也大,每年郡军都要采购一批。”

“杨司马,这刀剑锻造的次数分歧锋方便不一样,如何比较?”有人发问道。

杨安玄晓得像这类几次炼造的好刀剑普通会留下铭文,重视炼造的次数,炼造的次数越多,刀剑的质量越佳。

棠溪位于西平西南山区,铁矿资本丰富,杨安玄宿世看过一篇报导,棠溪之以是能出干将莫邪如许的神兵,是因为棠溪水中含有特别的微量元素,用于热措置结果极佳,淬刀剑特锋利。

周家冶铁财产在棠溪首屈一指,占有了四成分额,应家只要二成半,余下的份额才被十六家铁铺大大小小的朋分。

周弘的神采又阴沉了下来,如此一来,自家送去竞标的兵器比来往要更好三成了,利润便薄了很多。

酒宴之上,杨安玄重申了他说过的话,“货比三家,性优者得”。

其次是辎重,兵器、铠甲、马匹,汝南的地区不广,财力有限,只能走专精线路。

从安成、南顿筹粮回归新息后,杨安玄便让府衙张榜公布筹粮的成果,应家捐粮四千石高据榜首,百姓对应家的义举交口相赞。

冶铁业在汉时以官营为主,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锻造和发卖等统统环节。永嘉南渡后,朝庭有力管控盐铁,盐铁变成公营。

杨安玄不置可否,周弘命人捧来一柄佩剑,笑道:“这柄沥泉剑百练制成,斩铁如泥,愚听闻杨主簿是疆场骁将,所谓宝剑赠豪杰,便送于将军。”

杨安玄点点头,刀、剑等兵器制造要几次磨炼,费时吃力,史乘中曾记录曹操命有司制宝刀五把,耗时三年,像周弘送本身的那柄剑,估计没有一两年时候是造不出的。

看了一眼与应浩谈笑的杨安玄,既然如此,办理官府的钱便要省下来了。

应浩心中一动,郡中刀枪的改换向来被周家把持,杨司马如许问莫非是想换成应家供应。

应浩毫不在乎地带着杨安玄旅游矿山,站在高处指导着数里周遭先容道:“应家有炼铁炉十二座,熔炉、锻炉各一座,藏铁坑五处,矿石坑两处,配料池一个。杨主簿,那边一排房屋放着铸范和出产出的各种铁器。”

冶铁在秦时开端鼓起,至西汉初期大量呈现铁兵器,铜器逐步减少,铁犁、铁鎌等农器也随之呈现,至三国期间今后,铁器便在平常糊口中全面提高开来。

看到杨安玄与应浩有说有笑,态度亲热,叶元心中暗叹,看来杨主簿对周家记恨在心,周家想要拿下本年的军购怕是难了。

杨安玄记得史乘上记录: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水淬刀剑,特锋利,为干将莫邪所从出,亦名川也。

粟米是朝庭供应的军粮,肉禽等物却要杨安玄掏腰包,本来买粮已经掏空了他的口袋,幸亏杨漓得知他缺钱,托陈鱼捎来这两年的分红,金二百两,加上淑兰院送来的百两黄金,才暂解了杨安玄之困。

周弘强颜欢笑,这些敌手清楚是想从周家碗中抢食,昔日他们焉敢如此大胆。大抵是听信了传言觉得族兄获咎了杨安玄,这才胆敢猖獗。

杨安玄笑道:“本官此次来便是要体味一下棠溪铁炉的环境,货比三家嘛。”

转了一圈,周弘来请,购置好酒宴为杨安玄拂尘。

最后一站是西平县,西平在汝南郡地西北部,出产铁矿,自古以来便是闻名的铸剑处,这是杨安玄此次出行地最首要目地之一。

市道上售卖的刀剑多为三十炼造,郡军的刀枪也在这个品格。市道售卖浅显刀剑的代价约为三千钱摆布,而官府的购价则是五千钱,郡军每年改换刀枪数在二百摆布,便是百万钱,撤除本钱三十万钱,税赋五万钱,各种办理十余万钱,仍有将近一半的纯利。

这让周弘的神采都雅了很多,对劲地扫了一眼世人,要论刀枪的质量,在坐的铁炉铺谁比得上自家。

杨安玄问道:“应家的刀枪可售到了郡中?”

棠溪铁炉铺的掌柜、管事听闻杨司马本年景心改换供应军器的人选,纷繁寻上门来,酒楼内挤满了人。

数量减少了,报酬却晋升了。一千八百多郡兵每日饱食三顿,不到两千人吃了三千人的饷。

杨安玄想看看周家如何冶铁,但是被周弘回绝了,称这是周家奥妙,不便示于外人。杨安玄看了看周家冶炼出的枪尖、砍刀和铁镰等物,试了试刀锋,刃口不错。

应浩心头炽热,若能将郡军换械的买卖拿下,应家便能再多买些矿山,多雇些人手,与周家分庭抗争。

从春寒料峭到花开正艳,杨安玄用了近两个月的时候巡查属县。

剑身雪亮,隐现斑纹,应当是几次锻打而成。杨安玄举剑挥了挥,剑重约在两斤摆布,厚度适中,剑脊笔挺,剑锋锋利。

“好剑”,杨安玄挽了两个剑花,将剑归鞘,递给身边诉张锋收好。

看到杨安玄的锋利手腕,周安对当初的决定深感悔怨。县丞马聪暂任县令之职,到周家坞拜访他,周伟趁机提出向县里再捐粮五百石,意在和缓干系。

叶元没有对赈灾粮脱手脚,但却晓得衙中官吏免不了有贪污,不知此次谁要不利,千万不要缠累到本身。

杨安玄赈灾,周家仅捐了三百石粟米,厥后传闻南顿应家捐了两仓粮四千石,周伟有些不安,不久以后,县令孟河因为贪腐被杨安玄押去了新息城。

西平在东晋大兴二年(319年)被后赵所夺,永和七年(351年)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年)归前秦,淝水之战后,重归东晋。

杨安玄没有理睬应浩热切的目光,笑道:“本官方才从周家来,也是那句话答复你,货比三家,性优者得。”

为晋升将士体质,杨安玄让赵田每隔一日便要有肉禽蛋等吃食供应,不说新募的兵丁,便是本来裴、严两家的部曲也未曾享用这等候遇。

应浩有些泄气,凭心而论,应家的刀枪品格、工艺都不如周家,除了压价外是争不过周家的。

得知杨主簿前来,西平县令叶元有些心惊,这段时候杨主簿巡查处所,很多人挨了杨主簿惩办,罚俸、鞭打的人很多,汝南宦海风声鹤唳,闻杨色变。

离着数里远,便见浓烟滚滚,氛围中稠浊着灰尘,令人呼吸不畅,道旁的树叶上都蒙着一层灰,半死不活。

看到田间青青、门路平坦,农夫的脸上露着笑容,杨安玄心中充满了高兴,这片朝气勃勃地地盘,因他而窜改。

军购是块大肥肉,光凭一柄宝剑可打动不了杨安玄。

杨安玄心中暗叹,自章和二年(88年)汉和帝即位以来,朝庭宣布盐铁弛禁,各地的冶铁业便渐为士族豪强把持,这棠溪冶铁一样为士族豪强所私有。冶铁是个赢利的买卖,周家和应家是汝南上品门阀,天然不会放过。

战役打得是赋税,有了赋税便能施善政,博得百姓地支撑,杨安玄大力赈灾、吸纳流民、制造杨家犁等等,都是在夯实根本。

杨安玄饶有兴趣地问道:“应家铁炉有多少工匠?一年能出产多产精铁,能打造多少兵器,出产多少铁器?”

叶元暗松了口气,得知杨主簿想到棠溪铁场看看,欣然伴随前去。

换装、换械成了杨安玄心中所急,偶然他真想再来一场打赌,赢个千两黄金统统困难都处理了。

席间世人有喜有忧,策画着以甚么样的刀枪参与竞标才好。

“明天是四月二十二日,蒲月二十五日在新息城东校场,成心竞标郡军军器的铁炉都可带上十柄自家所产的兵器参与。”杨安玄笑吟吟隧道。

周弘悄悄咬牙,等缓过手来必然要将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个个捏死。

“棠溪有冶铁铺十八家,又以周、应两家为大。”叶元骑了匹马,与杨安玄并辔而行。前去矿区的路用矿渣铺就,倒是平整健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