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口舌之争
太守夏侯宗之向襄阳、朝庭报捷,心中欢乐无穷,有此大胜应当能从洛阳调离了。
他力主派杨安玄统军前去救济洛阳,杨安玄不负所托,不但救下洛阳,还大败秦军,擒住了秦军主将齐公姚崇,大涨朝庭声望,令司马道子欣喜不已。
司马道子问道:“杨安玄如何犒赏?”
裴博接口道:“老夫次子裴强,亦愿率二百部曲当兵,请杨将军收留。”
车胤与江绩意气相投,两人闲暇经常在一起喝酒下棋,批评朝政、规戒人物。车胤对弟子杨安玄评价甚高,江绩因杨佺期之故对杨家人没有好感,两人没少是以争论。
江绩本是骠骑府的主簿,算起来是司马道子的旧属,此次江绩不附逆贼,司马道子决定诏其入京替代禇粲任御史中丞,减弱禇家在朝堂上的权势。
袁涛受杨安玄开导,网罗当代驰名的故事编撰,逢迎会稽王的心机,这两部戏便是他的新作。
略一沉吟,司马道子道:“洛阳是国之故都,就让这三千人归于辛恭靖麾下,镇守洛阳吧。”
新任御史中丞江绩拥戴道:“要与秦人签订和谈各守边境,让秦人退还侵犯我朝的国土。”
东堂,会稽王司马道子喜气洋洋,朝庭已经太久没有得胜的动静了。
司马道子如有所思隧道:“让杨安玄前去汝南时从洛阳带走一千兵马作为保护,达到汝南郡后,对原郡兵停止择选,可募齐三千兵马,粮饷由豫州拨付。”
姚崇押到洛阳城,夏侯宗之在官廨中腾出一个院落,派了数名老礼服侍他的起居,除了行动不得自在外吃用并没有受委曲。
朝议时五兵尚书提出辛恭靖接任河南太守,获得王珣、车胤等人的附和,司马元显不好提出贰言。
杨安玄笑着欣喜道:“裴公、严公,此次大破秦军,严、裴两家立下大功,愚已经派人向朝庭禀报,不消几日朝庭的封赏就会到来。两公且宽解多留几日,等候封赏到来。”
“父王,当务之急是派特使前去洛阳城主持与秦人的构和。”侍中司马元显大声道。
想到这里,司马元显笑道:“父王,洛阳大捷杨安玄功绩不小,干脆任他为副使,帮手董怀与秦人构和,待构和以后再让他前去汝南任职,也让王尚书令不好置喙。”
…………
驿馆秀林苑,夏侯宗之设席接待尹纬,杨安玄、辛恭靖等人应邀列席,姚崇也被请了来。
分北府军的运营借助杨安玄之手得以完美实施,看来杨安玄有枚有效的棋子,将其置于汝南,往北可援助洛阳、青、衮、徐、翼等州,南下则能钳制京口援助建康,仅凭汝南郡本来的千名郡兵明显不敷。
喝过两杯酒后,司马道子道:“杨安玄文武双全,为父成心调他回京,在五兵部任侍郎,兼在中军领兵,将来亦可帮手于你,你意下如何?”
严恪胸怀大义,正气凛然,杨安玄非常喜好他,笑道:“严兄若愿参军,愚求之不得,严兄定会建功立业、光大门楣。”
“遵循功绩簿,建功之人按制封赏;河南太守夏侯宗之镇守洛阳不失,调任襄阳太守,河南太守由辛恭靖代替;偃师裴、严两家赐匾,嘉其忠义,族中后辈择优入仕。”
笑吟吟地听着朝臣群情该如何庆功封赏,司马道子心中想着是否让杨安玄到中军统兵,有杨安玄如许的骁将在,晚间睡得也放心些。
尹纬眼神一亮,道:“杨将军所言甚有事理,两国相争凭得是气力,不过尹某此来是接齐公返国,倒是免不了费些口舌。”
逃离的百姓得知洛阳大捷,秦军退走,纷繁回返故里,洛阳城变得朝气勃勃。
五今后,一队人马打着秦国地灯号呈现在宣阳门外,保卫地晋军严阵以待。秦国事先派人告诉过夏侯宗之,会派出使者前来商谈换回齐公姚崇事件,夏侯宗之率官吏前来驱逐。
作为胜方,夏侯宗之不肯输了气势,极力挺胸道:“愚久闻尹校尉的大名,秦天子让尹校尉前来商谈,足见对齐公的正视。本官已急奏郗刺史,郗刺史会转奏朝庭,朝庭不日便会派使者前来商谈。”
一下子多出五百麾下,杨安玄站起家对着严、裴二人一躬到地,高兴隧道:“严、裴两家深明大义,愚深表感激。严恪、裴强都是勇猛之将,愚求之不得。愚暂命两人在军中任军侯,就统领自家部曲,等朝庭封赏下达后,再行调剂。”
“善!”司马道子抚须欣喜。
司马道子心中对劲,道:“杨安玄年纪尚轻,突然晋升为郡太守不当,论功升迁为广威将军,到汝南任郡司马兼主簿,历练两年再说。汝南郡的原主簿和司马让吏部重新安排便是。”
殿中开唱《完璧归赵》,司马道子边喝酒边点头晃脑地跟唱几声,好不称心。
司马元显心想,父王对杨安玄真是看重,不过这杨安玄倒有几分本领,加以皋牢确有需求。
赵牙插口道:“愚听袁涛说,汝南太守周安大哥体病难以理事,不如让杨安玄接任汝南郡太守。”
司马道子点头笑道:“车公所议有理,就派外兵侍郎董怀为使,前去洛阳与秦人和谈。王尚书令,洛阳功臣该如何封赏,你与吏部、五兵部制定后报孤。”
实在司马元显昨夜宿在王异处,两人聊起洛阳大捷,王异看似偶然地提及,杨安玄既然如此无能,何不让他就镇守洛阳,可保朝庭无北面之忧。
回到王府,司马道子兴趣勃勃地命人设酒上戏,赵牙新近排练了新戏《完璧归赵》和《将相和》。
司马元显点头道:“孩儿也是灵光一现,刚刚才想到。”
汝南郡是豫州所辖,豫州刺史庾楷是司马道子的亲信,将杨安玄置于豫州,加强了自家气力。
尹纬对晋朝的繁文末节很清楚,笑道:“无妨,尹某早慕洛阳风景,恰好借机在城中多住几日,等待贵朝派使前来。”
裴博和严安却惶惑不安,寻机找到杨安玄,扣问率众回偃师之事。
得胜之师带着偃师十万百姓开进洛阳城,驻守的晋军亦从金墉城回返洛阳城中。
全部洛阳城中欢声笑语,杀猪宰羊道贺大捷,便连那些落空亲人地百姓在欢乐地氛围中也淡去了些许伤悲。
看到赵牙所扮的蔺相如不辱任务,将和氏璧带回赵国,司马道子出声叹道:“蔺相照实乃国之干臣,若得此人帮手孤,孤何惧秦人哉。来人,赐酒。”
杨安玄举杯笑道:“疆场上得不到的,口舌上焉能获得。尹校尉是聪明人,何必做无用的口舌之争,本日能结识尹公,实是幸事,愚敬尹公一杯。”
见父亲斜倚锦榻一脸沉醉的模样,司马元显没有惊扰,悄声在侧席落坐,陪着司马道子一起看戏,不一会也看得入迷了。
司马元显笑道:“此次洛阳大捷便是父王运筹帷幄,夏侯宗之、辛恭靖、杨安玄等人竭忠报效,方有大胜。父王贤明,像蔺相如、廉颇等良臣名将会接踵呈现,佑我大晋江山社稷。”
车胤悄悄点头,这位江仲元为人刚正,却不知变通,在荆州任南郡相不肯拥戴殷仲堪起兵,被杨佺期代替。
司马道子沉吟半晌,问道:“安设在那边?”
司马道子坐直身子,挥手让梨园退下,却让赵牙留下,在一旁陪着喝酒。
司马元显笑道:“父王将卫将军府和徐州刺史府属僚拨给孩儿,孩儿府中文臣武将浩繁,倒不缺人手。眼下外镇纷繁拥兵自重,依孩儿看还不如委任杨安玄为太守,如许既能酬其功,让其为募兵练习,一旦有变,可命其率兵前来效力。”
尹纬面不改色隧道:“贤臣择主而事,吾朝天子乃威武仁德之主,愚倒想劝辛将军弃暗投明,在大秦方有效武之地。”
能压一压杨安玄司马元显是乐见的,司马元显问道:“父王,那三千北府军该如何措置?”
侍女端了酒来到赵牙身前,赵牙对着司马道子揖礼,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司马元显笑道:“赵太守此议甚妙。汝南郡在洛阳和建康之间,地处冲要,南北皆可顾及,此地甚好。”
固然秦军退走,辛恭靖和杨安玄却不敢放松防备,派出逻骑刺探秦军动静。
江绩到任以后,直言奏劾,包含侍中司马元显,尚书令王珣都被他弹劾,朝堂为之震惊。
严安谢道:“多谢杨将军体恤,如有调派,固然叮咛。小儿严恪深羡将军武勇,想率三百部曲跟随将军摆布,还望将军应允。”
尹纬看到姚崇,赶紧带着随行官吏起家见礼。姚崇已知皇兄会派人来赎回本身,见到来使是尹纬,心中大定,笑道:“尹公不必多礼,你能来本公甚慰。”
秦国主使尹纬,年过五旬,身材魁伟,夏侯宗之与他相对揖礼,心中暗道,这个秦人好生高大,愚只要他的肩膀高。他不知尹纬虽事秦主,倒是汉人。
司马元显皱起眉头道:“王尚书令以为杨安玄刚升迁为伏波将军,不宜迁升太速,赏些财帛便是;车胤觉得当按功行赏,杨安玄升为五品,其别人各说一词,争辩不定,托愚请父王决计。”
杨安玄举杯饮尽,浅笑不语。
裴博和严安听严恪提过,杨安玄向朝庭地奏报没有说两族归顺秦人,只说偃师百姓被秦军裹胁,严、裴两族在关头时候帮忙雄师杀敌建功,如许一来严、裴两家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了。
司马道子哈哈大笑,道:“元显,朝中封赏可曾议定?”
虽是好话,听在耳中却不舒畅,夏侯宗之不知如何应对。下首的辛恭靖勃然痛斥道:“尹校尉,你本是汉人,为何委身于羌贼,你在秦国才是客身。”
司马道子抚须浅笑,对于本身从北府军分走三千兵马的运营有些得意,这三千人马天然不能再回返北府军中。
一个时候后,司马元显从朝堂回返,先来王府给父王存候,趁便把王珣等人商讨的封赏成果报给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暗中派人劝其循序渐进,反被痛斥,司马道子感受骑虎难下,有些悔怨将这个倔老头召回朝中。
洛阳身处东晋北境,与秦、魏交界,战事无年不起,东晋兵力不敷,兵员本质不高,杨佺期任河南太守时大半时候都在交战中度过。夏侯宗之接任以后,无日不惊,才会借助此次大捷,向朝庭提出内迁。
建康,洛阳大捷的动静让朝野皆为之欢娱,夏侯宗之、辛恭靖,特别是杨安玄的名字通过妓楼酒坊渐为百姓所知。
签订和谈如果有效这人间哪有纷争,车胤奏道:“此次和谈,朝庭有伪秦齐公在手,能够向秦国索要些好处。被秦所占的国土,若能偿还自是最好,如若不能将姚崇换些马匹返来亦不错。”
略作寒喧,尹纬请姚崇在本身的上首坐下,对着夏侯宗之谢道:“多谢夏侯大人宠遇齐公,他日若来秦国做客,尹某定会好生接待。”
洛阳城仍只开宣阳门出入,其他城门紧闭,趁着偃师百姓在洛阳,征召民伕补葺城墙、加固防备。
广威将军是五品,普通是太守兼任,固然杨安玄没有直接任为太守,但广威将军之职提早授予实际是安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