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注释
[9]事见《左传·僖公十四年》。
[4]《韩非子》和《吕氏春秋》持此说。
[2]知罃被换回一事,见本卷第三章。
[21]事见《左传·成公十六年》。
[19]请参看《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
[15]当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驾驶员)居中,又有一小我居右,以备倾侧。这小我,战时叫车右,平时叫骖乘。见《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
[15]见《诗经·郑风·出其东门》、《诗经·陈风·东门之池》。
第四章
[2]《诗经·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13]见《左传·闵公二年》、《国语·晋语一》。
[10]见《荀子·王霸》。
[18]春秋期间的性干系,远不像后代那样松散。有人跟庶母偷情,有人抢儿媳妇和弟妇妇,有人做换妻游戏,有人甘心戴绿帽子,另有兄弟姐妹乱伦。这些事《左传》都有记录,可参看刘达临《中国当代性文明》。
[8]卿,是当代天子或诸侯所属之初级帮手,有上中下三等。位类上卿而在朝者,叫“正卿”,也叫“冢卿”。
[17]语见《左传·昭公十一年》。岁星就是木星。营室,即二十八宿的室宿,有两颗星,即飞马座的α和β。大梁,为十二星次之一,相称于黄道十二宫的金牛宫。
[14]事见《左传·昭公十一年》。
[13]据徐中舒《士王皇三字之探原》。
第二章
[20]见《论语·八佾》。
[16]据《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烝于齐姜”,生秦穆公夫人穆姬和太子申生。烝,就是与母亲辈的女人产生性干系。齐姜是甚么人,有争议。
[28]均见《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5]事见《左传·昭公元年》。
[2]事见《左传·僖公十五年》。
[3]八年后,晋惠公卒,卒后一年,公子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返国为君,是为晋文公。吕甥等人策划兵变,行刺晋文公未果,流亡,被秦穆公诱杀。
[1]吕甥名饴(读如仪),是晋侯的外甥,采邑在吕(今山西省霍县西),以是叫吕甥。又因为阴(今山西省霍县东南)、瑕(今山西省临猗县四周)也是他的采邑,以是也叫阴饴甥、瑕吕饴甥。
[25]请参看丹纳《艺术哲学》。
[9]这句话的原文是“To be or not to be”,向来有各种译法。朱生豪先生的译文是“保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题目”。
[10]《诗经·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13]语见《左传·昭公十八年》。
[16]启事请参看《左传·宣公十年》杜预注。
[19]见《论语·颜渊》。
[1]事见《左传·成公十六年》。
[1]知罃被俘,是在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夏;被开释,则在鲁成公三年(前588)夏。
跋文
[10]事见《左传·僖公十五年》。
[15]事见《左传·昭公十八年》。
[18]此说最早由清人顾整天《楚辞·九歌解》提出,后孙作云、闻一多、马茂元、陈子展、姜亮夫、郭沫若均持此说。
[12]裨竃事迹见《左传》之襄公二十八年、三十年,昭公九年、十年、十七年、十八年。
第五章
[10]荆轲事迹,见《史记·刺客传记》。
[9]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退避三舍,是晋文公在公元前637年对楚成王的承诺。
[7]事见《左传·僖公九年》、《国语·晋语二》、《史记·晋世家》。
[18]事见《左传·昭公十三年》。
[8]此段阐发,请参看童书业《春秋史》。
[1]招降的说法,请参看童书业《春秋史》。
[21]请参看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3]知氏的知,读如智。以是知伯也写作“智伯”。《史记》之《赵世家》为“知伯”;《刺客传记》作“智伯”。智伯名瑶,谥号“智襄子”。
[17]事见《左传·僖公十九年》。
[24]请参看朱狄《灵感观点的汗青演变及其他》。
[8]《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7]晋是周朝最早的封国之一,始封之君是成王的弟弟唐叔虞。晋君从西周起一起嫡传,都称“侯”,最后一代叫“哀侯”。哀侯今后,嫡派被灭,取而代之的曲直沃的旁支,鼻祖叫“武公”。今后晋君都称“公”,顺次为武公、献公、惠公、怀公、文公、襄公、灵公。灵是“恶谥”。汗青上谥为“灵”的,多数“不灵”。比如郑灵公,是因为吃王八而起胶葛,被自家兄弟行刺的(《左传·宣公四年》)。陈灵公,则是与朝臣共享情妇,又被情妇之子愤而杀死的(《左传·宣公十年》)。
[8]事见《左传·僖公四年》。但立骊姬为君夫人,不在此年。
[11]《诗经·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成以茹。亦有兄弟,不成以据。薄言往,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成转也。我心匪席,不成卷也。威仪棣棣,不成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很多。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15]见《国语·晋语二》。
[19]见许慎《说文解字》。许慎还说,巫字的形象是一小我长袖善舞的模样,但罗振玉、林义光、商承祚等诸多学者均分歧意,以为字形与袖无关,与玉有关。请参看《古笔墨诂林》第四册第761页。但巫就是舞,并不错,《九歌》能够证明。
[1]请参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攻讦〉导言》。
[6]《兔罝》之兔为於菟,最早由宋朝王质提出,闻一多《诗经通义》亦有证明。
[5]事见《左传·鲁襄公十七年》。
第三章
[11]聂政事迹,见《史记·刺客传记》。
[12]索福克勒斯完成《安提戈涅》,是在公元前442年(一说441年);聂政刺韩,是在公元前397年(韩烈侯三年)。以是索福克勒斯和聂荣可算同期间人。鉏麑他杀,是在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十四年)。以是鉏麑与聂荣、安提戈涅相距二百多年。
[12]本节综合《左传·昭公元年》、《国语·鲁语下》。
[20]事见《左传·僖公八年》。
[19]请参看约翰·德林瓦特主编《天下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实在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实在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2]关于春秋和战国两个期间各自的起止年代,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繁并无定论,只要战国终究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无贰言(请参看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战国史与战国文明》)。本书偏向于采取范文澜《中国通史》说,即春秋止于公元前481年,战国始于公元前403年,春秋与战国之间有78年的空档,可称为“春秋战国之际”。
[4]《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7]据杨伯峻《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注。
[9]事见《左传·昭公十七年》。
[3]宋襄公死在蒲月,晋惠公死在玄月。
[6]《诗经·郑风·东门之》:“东门之,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1]夏姬之事及相干人物据《左传》之宣公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成公二年、七年,昭公二十八年。
总注
第六章
[13]本节综合《左传·僖公三十年》、《国语·晋语四》、《史记·郑世家》。
[20]请参看钱锺书《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
[16]请参看《国语·鲁语上》。鲁国事保存周礼最完整的国度,鲁人的说法是可靠的。
[15]事见《左传·宣公十二年》。
[12]见《左传·僖公四年》。
[9]本节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14]请参看《国语·齐语》。
[1]豫让的故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传记》。
[18]见《国语·晋语二》。
[7]事见《礼记·檀弓上》。对这一记录的解释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11]本节所述综合了《左传·僖公十五年》和《国语·晋语三》。
[14]事见《左传·昭公十九年》。
[4]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国语·鲁语上》。
[11]见《左传·定公八年》。
[11]见《孟子·离娄上》。
[10]见《左传·成公二年》。
[8]事见《左传·僖公十年》、《史记·晋世家》。
第一章
[4]事见《左传·鲁成公三年》。
[6]鉏是多音字,也是锄的异体字。用于国名,读如徐;用于“鉏”(龃龉),读如举;用于姓氏,读如除。麑,读如尼或迷。本书所述鉏麑刺杀赵盾等事,整合了《左传》、《国语》、《公羊传》、《吕氏春秋》、《史记》之《晋世家》和《赵世家》诸家所说。
[3]请参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2]此处原文为“不穀”。但为便于读者了解,凡楚王自称“不穀”处,今后均改成“寡人”。
[27]请参看《国语·鲁语上》。
[7]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5]赵氏家属的鼻祖是赵夙,然后顺次是共孟、赵衰(赵成子)、赵盾(赵宣子)、赵朔(赵庄子)、赵武(赵文子,亦即“赵氏孤儿”)、景叔、赵鞅(赵简子)、赵毋恤(赵襄子)。赵襄子归天后,他的弟弟摈除襄子指定的交班人,自主为家君,这就是赵桓子。桓子即位一年后归天。国人以为桓子的得位分歧适襄子遗言,便杀了桓子的儿子,立襄子指定的赵浣为君,是为“献侯”。此事在本中华史第二卷《国度》第三章曾经提到。
[5]据《左传·僖公九年》,里克和丕郑支慎重耳;但据《国语·晋语二》,他们中立。
[3]以上事见《左传·宣公十二年》。
[5]《诗经·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13]《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17]事见《左传·僖公四年》。
[6]晋献公归天,是在鲁僖公九年玄月;里克策动兵变,是在同年十月。
[26]请参看温克尔曼《当代艺术史》第四卷《论希腊人的艺术》。
[6]请参看童书业《春秋史》。
[10]请参看《左传·定公八年》杨伯峻注。
[22]据《左传·僖公十年》并杨伯峻注,晋惠公即位后,占有了故太子申生之妃。申生向狐突显灵,称惠公必败于韩。
[11]事见《左传·闵公元年》。
[12]《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16]事见《左传·宣公十一年》。
[3]《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别人。狂童之狂也且。”
[22]请参看吴广平校注《楚辞》。
[8]事见《左传·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家语·子贡问》。
[5]事见《左传·昭公五年》。
[2]人臣在人君面前一概直呼其名,见《礼记·曲礼上》:“君前臣名。”车右的职责,见《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穀梁传·成公五年》注。
[18]见《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17]夏姬被带到楚国,是在鲁宣公十一年(前598);襄老战死在郑国,是在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夏姬和巫臣私奔到晋,是在鲁成公二年(前589)。
[21]事见《左传·襄公十四年》。
[14]见恩格斯《家庭、统统制和国度的发源》及其注。
[4]事见《左传·成公七年》。
[14]见《国语·晋语一》。
本卷触及之史实,均请参看《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
[16]请参看雷海宗《中国的兵》(中华书局2005年版)及书后附录王以欣《当代的战役法则和侠义精力》。本节参考该书和该文之处甚多,没法一一说明,谨此称谢!
[23]帝子,就是公主;北渚(读如主),北边水中的小洲;眇眇(读如秒),遥遥了望;袅袅,轻风吹拂。下,读如户。
[7]《诗经·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
[4]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3]事见《左传·僖公十五年》。
[12]见《左传·成公十六年》。
[6]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17]语见《左传·僖公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