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正事(一)
罗氏常日里不大不小,在边城这片处所也算有些名誉的人物。此时对着冯少君,倒是毕恭毕敬:“多谢沈夫人。”
……
冯少君目光一掠,淡淡道:“罗掌柜起家说话。”
先不说冯少君明面上的身份是朝廷册封的诰命夫人,只看杨公公信中内容,就足以令罗氏生出畏敬。
沈祐叹了一声,回身拜别。
冯少君略一点头:“好,四天后我再来。”
冯少君笑而不语。
“红妆阁!”吉利有些惊奇,又有些雀跃:“蜜斯快看,这里竟也有红妆阁的分店呢!”
罗氏恭声应道:“他们几个都在虎帐里,等每个月末的两天,才气出虎帐。算一算时候,还得等上四天。”
主仆两个坐着马车,到了边城最热烈的一条街。
这一座红妆阁,虽不及都城的红妆阁宽广气度,也是三间开阔的门脸。内里陈列高雅,还设了几个雅间,专门接待官宦女眷。
这个四旬妇人,是罗家出了五服的族人,出嫁几年死了丈夫,回娘家守寡。然后就来了边城,开了这一间红妆阁。
比起这些孤童,沈祐又算很荣幸了。自小“无父无母”,却故意疼他视他如亲子的二叔婶娘,有亲如手足的兄弟。
边城里如许的妇人,不在少数。自家丈夫在虎帐里,女子就得撑门立户,出门做事也就不希奇了。
如许的慈幼堂,边城里有五个之多。常日都靠衙门扶养,偶尔也有富商捐些米粮。
……
冯少君没有啰嗦废话,张口叮咛:“传我的号令下去,统统人各司其责,统统还是。有甚么事,立即送信去沈府。”
人间痛苦,莫过于此。
在陌生的处所看到熟谙的招牌,有种故交相逢的高兴。
再睁眼,又是日上三竿。
吉利抿唇一笑,脸颊上暴露两个小小的酒涡:“如许不是挺好么?每日想睡到甚么时候就甚么时候,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出门尽管出去转悠。”
边城里民风开阔,妇人出门是常事。女子抛头露面在外做事赚银子的,也不在少数。
冯少君进了慈幼堂后,表白身份,并言明今后每个月都会送米粮来。那慈幼堂里的管事,一脸感激,连连谢恩。
这是罗氏明面上的身份,公开里则是杨公公的部属。
吃了早餐后,郑妈妈带着旭哥儿玩耍,冯少君领着吉利出了家门。
冯少君轻笑一声,随口叮咛道:“我要出来买些胭脂水粉,你也一起来。”
罗氏早接到了杨公公的来信,一见冯少君,立即跪了下来:“民妇见过沈夫人!”
“放心,我能照顾好本身和旭哥儿。”冯少君眨眨眼,笑得慵懒舒畅:“你尽管放心去虎帐。”
和顺乡,最是消磨男儿意志。
冯少君来慈幼堂,当然不止是为了做善事。
“你如果在家中待得闷了,就带着旭哥儿出去转转,或是寻三嫂她们说话作伴。”
这慈幼堂,各地都有。专门收留被无父无母的孤儿,或是父母病故,或是身患残疾被父母抛弃。边城时有战事,如许的孤儿就更多了。
床榻上的冯少君,翻了个身,展开眼:“这么早就走么?”
冯少君一露面,立即有女子迎过来,将她引进了雅间。吉利守在雅间门外。
不等冯少君张口,罗氏便低声道:“杨公公半个月前来了信,令民妇今后听夫人调派。夫人来边城第一日,民妇就收到动静了。只是不敢私行登门,还请夫人包涵。”
暗卫里推行的端方,上峰对部属有生杀之权。能得杨公公这般信赖正视,可见冯少君绝非等闲。以是,罗氏半点不敢小觑了面前边幅柔婉斑斓笑意盈盈的冯少君。
杨公公将边城统统的暗卫密探,都给了冯少君。也就是说,今后罗氏等人,都成了冯少君的部属,要听令行事。
落拓安闲的日子,过得格外快。
冯少君轻笑一声,将头靠在旭哥儿的头边,不一会儿,也迷含混糊地睡了。
“另有,我要见一见边军里的那几个暗卫。”
“是啊!奴婢感觉,如许的日子挺好。”郑妈妈笑着接了话茬:“蜜斯忙繁忙碌这些年,也该好生歇一歇了。”
冯少君这几日也出去转了两回,对如许的环境民风非常对劲。
旭哥儿像是有所感到,不安地动了动。冯少君笑着将胖儿子搂进怀里,悄悄拍了拍儿子后背。旭哥儿靠在娘亲暖和柔嫩的怀里,砸吧一下嘴,又苦涩地睡着了。
冯少君目光在这些神情怯懦近乎麻痹的肥胖孤童的脸上转了一圈。饶是她心肠冷硬,此时也觉恻然。
忙里偷闲安息几日是很好。让她一向这么闲着是不成能的。她到边城数日,已经安设下来,也该做点闲事了。
朝中常例,武将外任不得携家眷前来。浅显的兵士,倒没有这一层困扰。有些不肯伉俪悠长分离的,数百里数千里地来了边城。每个月兵士都有两日假期,能够伉俪相聚。
一个时候后,吉利捧着三盒胭脂上了马车。
冯少君没有归去的意义,又去一家绸缎铺子里转了转,在一家茶馆里坐了半个时候,去了一家牙行。最后,还去了一趟慈幼堂。
冯少君对着那女子,比了几个手势。那女子一惊,立即退下。过了半晌,一个四旬摆布的妇人出去了。
转眼间,五日时候就畴昔了。天还没亮,沈祐悄悄起家穿衣。
吉利喜滋滋地点点头,和主子一同上马车进了红妆阁。红妆阁是大齐最闻名的胭脂水粉铺,分店有一百多家,开遍大齐南北。
沈祐嗯了一声,俯下头,在冯少君的脸上亲了一口,又亲了亲儿子胖嘟嘟的脸:“我这一去虎帐,少说也得五六日才气返来。”
郑妈妈笑吟吟地为旭哥儿穿衣,吉利服侍自家主子打扮,就听冯少君悠悠叹道:“这日子,过得太懒惰了。”
她转了一圈,悄悄留意了几个看着聪明的孩童,叫来管事,低声说了几句。那管事忙笑道:“能蒙夫人看中,是他们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