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如何是好
“太祖皇上最悔恨的就是赃官贪吏,曾命令在个府州县衙门左边设皮场庙,在这里将赃官的皮剥下来,塞上稻草,摆到衙门公堂中间,用以警告继任的官员。”
晏师爷点点头:“恰是,当今皇上和太祖天子一样,对赃官也是深恶痛绝。皇上方才即位,就命京官七品以上,外官县令以上各举一人,量才擢用,如果保举的人犯了贪污之罪,举主连坐,要一起正法的,以是皇上绝对不会姑息养奸。”
唐大鹏心中一动,说道:“芸儿说的倒是个主张,闹大了反而给皇上找费事,归正只是定国公儿子的一个小妾的老爹,这小妾连老婆都算不上,她爹就更不算甚么了,杀了也就杀了,谁还会为个小妾出头不成?”
晏师爷说到这里,唐大鹏镇静地插话道;“对对,这事情我也传闻过,仿佛叫甚么‘剥皮实草’,对吧?”
雷芸儿听的头都大了,这么庞大,绕来绕去的,她办事喜好简朴干脆,当下建议道:“哎呀!别想了,归正我们也就装着不晓得这米员外与徐家的干系,把这矮冬瓜一刀咔擦了,大师洁净!你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啊,这权力不消拿来干甚么?谁叫他私吞赈灾粮,还煽动谋反,大家得而诛之!”
“别的,固然徐皇后尚在,不过真正论起来,米员外的背景也就只要定国公一人,固然皇上怜惜定国公为国捐躯,但对胆敢谋反之人也绝对不会手软的,更何况这米员外还只是定国公的一个小妾的父亲。”
晏师爷说的‘八议’,是中国当代法律面前不平等的典范表示情势之一,就是指法定的八种人犯法,普通司法构造无权审判,必须奏请天子讯断,由天子按照其身份及详细环境减免科罚的轨制。
“再说了,徐增寿本来就是皇亲国戚,而又是为皇上而死,是皇上的功臣,对皇亲国戚和功臣的支属犯法,固然是否划归属‘八议’范围尚待考虑,并且遵还是规,犯了谋反等十恶不赦之罪的人,即便属于八议的范围,也不能获得议、请、减的特别照顾,但不看僧面看佛面,皇上看在定国公徐增寿为了帮本身而惨死的情分上,法外开恩也未可知。是以,莽撞不得。”
以是,一边是皇上明成祖,一边是皇后徐氏的亲侄儿定国公徐景昌,唐大鹏内心直叫苦,这场斗争不管成果如何,两边都不会感激他唐大鹏的。
晏师爷捋着髯毛摇点头说道:“这一招太险了,大人没有需求冒险。固然不清楚定国公是否晓得米员外的事情,不晓得他会不会帮米员外出头,但所谓打狗还得看仆人,如果大人将米员外先斩后奏,就是不给定国公的面子,定国公现在不说,也保不放心有隔阂。”
唐大鹏一听,顿时欢畅了起来:“他们姐弟分歧?”
晏师爷接着说道:“大人你今早晨连续立了三件大功:将武昌府即将发作的饥民暴动及时化解,又顺利地实现了放粮赈灾,安抚饥民,此乃第一功;侦破许布政使、谭知府与米员外官私勾搭,私吞赈灾粮,此乃第二功;侦破了米员外教唆家奴,煽动饥民抢粮谋反,此乃第三功。大人已经立了三件大功,现在没有需求贪功冒险,不然不但前功尽弃,搞不好反倒会肇事上身。”
“是啊!”唐大鹏又问道:“那该如何办呢?”
“不好!”晏师爷摇点头说道:“那样的话,大人的功绩可就全被人家抢去了。”
固然八议轨制中“议亲”、“议功”首要指的皇亲国戚或者为国建功者本人,但七家眷犯法,常常也划归“八议”范围,至于“亲”、“功”者的小妾的老爹是不是属于这个范围,谁也不好说。刚才晏师爷的话的意义就是最好由皇上来定,如许最稳妥,万一皇上说是,并且要减免科罚,唐大鹏却把他先斩后奏了,那就不当了。
唐大鹏摸着下巴,仿佛感遭到本身有点铁面包公的味道了,有些对劲,可回过甚一想这案子,却有不知该详细如何措置,问道;“晏先生,这案子该如何办呢?推给锦衣卫罗千户如何?”
晏师爷见唐大鹏愁眉苦脸,低声道:“大人,固然这米员外与皇后娘娘有拐着弯的干系,并且,定国公徐增寿一家与徐皇后固然是姐弟,但干系非常的奥妙。”
“八议”轨制源于西周的“八辟”,是“刑不上大夫”的礼法原则在科罚合用上的详细表现,成为后代历代法典中的一项首要轨制,历经一千六百余年直到清朝灭亡之前,因循不改。不过,如果属于“八议”的人犯的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按规定普通是不能享用八议特权的。
晏师爷一番话,说的唐大鹏连连点头,心中大定,脸上也暴露了笑容,晏师爷接着说道:“再说了,大人办这案子是皇上亲授的指责地点,是奉旨办事,为了保护皇上的江山社稷,谋反案不管查到谁,都应铁面忘我,如许才气博得皇长进一步的信赖。”
“当年皇上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并让徐景昌担当爵位,徐皇后当时是激烈反对的,她以为弟弟固然帮了本身,却叛变了建文,是不忠,从大义上讲是有违父亲徐达的忠义之名,徐皇后始终不肯承认徐景昌这定国公的爵位。”
这八种人是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包含皇亲国戚,天子的故旧,德高望重的人,统治才气出众的人,对国度有大功劳的,上层贵族官僚,为国度办事勤奋有大进献的人,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
晏师爷点点头说道:“这米员外此次犯的罪又是与官商勾搭,私吞赈灾粮,并煽动饥民抢粮谋反,近况固然还不晓得是否有建文余党在前面主使,光是皇上最悔恨的这几条,就够他米员外喝一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