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历史军事 >玉玺记 > 346|番外六

346|番外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何公子也特特的给杜长史带了年礼,另有何总督写给杜长史的信,根基就是感念两家多年旧友,现在柳家有后,悲喜交集如此。

蓝太皇太后道,“蓝国公夫人过来,提及二皇子妃就很伤感。林妃也过来哭了几场,一边儿骂老二,一边说对不住你二嫂。老二那边,你得有个章程。”

晋国公夫人直捶胸口,恨不能一口气上不来直接死了算了,她哭的两眼肿出烂桃,哽咽道,“娘娘晓得我家,爹娘没本领,孩子们倒是晓得自强,谁家似我家似的,不能帮孩子倒罢了,倒有如许扯后腿的亲爹。”

不叫三哥出这口气, 如何能够?

以是,帝都这个年过的,当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以是,东宫谋权,只要东宫谨慎的未对勋贵脱手,勋贵们是不会理皇家之争的。他们的眼睛,一向在盯着西北。穆安之一动,只要他稍有作为,不出昏招,他天生就与勋贵有一样的态度,勋贵即便明着不能支撑三殿下去帝都,公开里也乐见其成。

李玉华整天受人阿谀,甭提多乐了,她暗里跟木香姐说,“要不做天子轻易昏庸哪,谁受得了这见人听人阿谀啊。听个十年八年的,怕都恰当了真。”

她要有婆婆也就如许指导她家事了。

穆安之心说,裴老狐狸这辈子做的最精确的事就是给我老友定下白大人这桩娃娃亲。

穆宣帝那边走了眼,三殿下这里再不能瞎。

再说了,郡王妃大姨在新伊帮她很多,李玉华有身出产做月子, 连带穆安之去帝都抢皇位,郡王妃对李玉华颇多欣喜指导。

把冯家后辈安排了外任,冯侯想,新君待我不薄。

穆安之顶瞧不上如许人,“二嫂还年青,和离后另寻一户好人家不难,如果还跟二哥在一处,岂不蹉跎。再说,皇子妃和离原有先例,仁宗天子之弟当年犯下大罪,皇妃不耻与之为伉俪,便和拜别过。二嫂这里也是同理。”

何况,林家虽还是显赫,林程伤势好转后,穆安之还是让他掌禁卫军,但林程生母与林妃素有旧怨,林程不为生母清旧账就是贰气度宽广,毫不成能为二皇子说话。

晋国公夫人气的在蓝太皇太后那边哭了三场,险没哭晕畴昔。蓝太皇太后倒是很了解晋国公夫人,大好局面,叫这么个昏头胀脑的货给毁了,有如许的男人,还不如带着后代守寡来得痛快。蓝太皇太后欣喜她,“你就看着后代吧。你的福也不在他身上。”

何况穆安之早听媳妇说过,媳妇是听白大人说的,当年蓝家那小妖精就蓄意粉碎他老友跟白大人的伉俪豪情,如玉最不利的时候,白大人都想让位了,找小妖精说你喜好我男人你去嫁吧,她转头就嫁了陆家世子。

穆安之样的措置可谓道理兼备,也很实诚,王府东西都给囡囡,对这个侄女不算不照顾了。蓝太皇太后也想不出更好的体例,何况,穆安之的确是宠遇二皇子妃母女。蓝太皇太后一叹,“那就如许吧。这事等年后再办,让礼部给囡囡拟个吉利的封号,这孩子,生来命不济,赶上这么个爹。不过,有你这刻薄三叔,也不算无福。”

晋国公夫人是气狠了,幸亏现在她后代出息,腰也硬,回府狠治了一回家,把平时跟在晋国公身边那些不着四六的,打的打卖的卖,另有撺掇着晋国公上奏章的清客,这也不是晋国公家的仆婢,人家端庄良民,本来晋国公夫人就似蓝太皇太后说的,就嘴短长,实际是个软货,不然也不能让晋国公纳一院子的小老婆。

以是,李玉华也没太将蓝太皇太后的信放在心上,等来岁她回帝都再说呗。眼下得先把柳家案子翻过来,如许才气给婆婆正名,能婆婆正名,她三哥的名份才气正,也能安抚一干旧臣,更能令勋贵归心。

唐驸马另有一事要跟穆安之筹议,自从唐墨晋宗师,武当一脉就颇扬眉吐气,武当在帝都的弟子便以唐墨为首,颇多人上门投帖求见唐墨。唐墨也不懂这个,他也不熟谙人家,也没兴趣去见,唐驸马想问个章程。

想想,这很多得穆安之待见啊。

自打柳家的官司开审, 蓝太皇太后就愈发驰念李玉华。眼瞅就是年了,千里迢迢的,年货送到北疆, 估计李玉华他们也要起驾回帝都了,蓝太皇太后就着人清算些简便东西, 首要信就写了半箱,跟孙媳诉说苦衷。

穆安之一贯喜好嘉悦公主这个mm,与嘉祥公主比,的确是个天使。穆安之还给慧太妃晋了位,封慧贵太妃。

自打二皇子本身偷跑回帝都,蓝太皇太后就觉着对不住这个侄孙女,原是想让娘家再出一名王妃,也面子。成果,二皇子这叫甚么东西啊!

归正李玉华尽管收礼,升官任命的事她从未几管,虽有些爱任人唯亲,可她管的都是内闱之事,并且,李玉华的实际,疏的我不知品性,莫非有熟的不消,用生的。

李玉华策画一回,就筹措着过年了。

甚么东西!

这是勋贵的局势所趋。

连宗室他都提拔有效后辈拿出来一用,楚世子,现在是楚亲王家的长孙穆庆,眼下就是穆安之部下红人。

穆安之在北疆就藩的日子不长,但因为时候筹办反攻帝都,对北疆的驿站扶植做出出色进献,俩人虽不得见,但手札委实没少来往。

“小宝当差挺好,他哪次当差出过讹夺。让他先歇歇吧,等他歇过来,看他想当甚么差使。”

林妃万念俱灰,干脆在宫里吃起斋来。

在新伊都是旧臣,现在没哪个不归心的,各部落不平的也早叫三哥和杜长史清算服了,各州府,连陕甘的何总督在她家三哥即位后就给李玉华上过存候折,现在眼瞅过年,帝都离得远,陕甘近的多,何总督还特特打发人送了很多年货贡献给皇后娘娘。

“这倒也是。”

新伊城则是满城欢天喜地,各路族长、各州府官员,都派了家中最靠近后辈奉年礼晋上,那拜年的话写的甭提多谦恭和顺了。李玉华这个很有虚荣心的家伙,大要儿上装的崇高淡定,早晨没事儿就在灯下看这些官员拍她马屁的折子,越看越乐,老话当真不错,公然是夫荣妻权贵。要不说得伉俪同心哪,三哥现在是天子,她就是皇后,家里权贵了,凑趣的人能未几么。

穆安之即位,最乐见此事除了穆安之身边从龙之功的旧臣,便是勋贵。

穆安之拿着晋国公的奏章同一干重臣说,“真是破窑出好瓷,晋国公如许的人,竟然有惜怡那样实干的儿子。罢了,我看他这点见地也配不上国公之位,让惜怡袭爵吧,这也没体例,有如许的父亲,只得让惜怡早些担忧家中任务了。”指尖顺驰名单一划而过,“有爵有去爵,有官的去官,宗室俸一应肃除。”

帝都勋贵底子没人提这事,永安侯倒是觉着,他掌九门怕是不大安妥,想跟穆安之请辞。穆安之一贯心大,从不是穆宣帝那疑神疑鬼的脾气,晓得永安侯担忧他与穆宣帝父子不睦,永安侯掌九门还是穆宣帝当年的旨意。

前晋国公也叫晋国公夫人把守起来,就在府里,爱吃吃,爱喝喝,爱哪个小老婆都随便,就是不准踏削发门一步。

“二嫂明理,今后囡囡也差不了。”

孩子才多大,不过也似懂事普通,穆安之刚走那几日,不说一向跟穆安这睡的小麒麟,大海都有几分不风俗,往时炕上都是四小我的,如何不见爸爸了?早晨一向拿眼睛瞧门口。小麒麟也是一样,那几天就闷闷的,不大欢畅的模样。不过,日子久也便没事了。

这年初,舅家是不一样的。

穆安之也特别关照了冯家,冯侯的密探事情早就识时务的交了出去,穆安之跟冯侯筹议着,“你在朕身边做个参赞,冯女人的功将来另论,我看你儿子们也大了,全在帝都也没意义。世子也没到袭爵的时候,无妨出去多看看。等你上年纪,再让孩子们返来奉侍也不迟。”

出身天生就代表一种位置,像何总督,当初三殿下要入关他还要他杀,那是他身为封疆大吏的本分,你一藩王,无旨便敢擅自带兵入关,没如许的事理。何总督如果欢天喜地放穆安之入关,旁人得鄙弃何总督失了一地大员的本分。

蓝太皇太后笑,“孙嬷嬷照顾孩子是把妙手,再过二十年,说不定还能帮你照顾孙子。”

穆安之写好几封信跟玉华mm叨咕此事,言语间颇是愁闷,还特别挂念孩子们,特别是小麒麟,他走后可睡得好,可有想爸爸。

唐驸马都趁机安排了一批夺目强干的族人,甭管官大官小,职高职低,有个位子先去干着呗。好轻易能伸伸腿脚,别让孩子们都闲着了。

别觉得和离的王妃就没市场了,鄙意。

以是,穆宣帝入关入帝都立东宫登皇位,相较于当年仁宗天子两战江南边从藩王行至东宫,穆安之的确顺利不像话。

但打内心说,何总督如何想的,那谁晓得,归正他一把年纪也只做到陕甘总督,诸总督中排名最末。

本来小儿子俄然间叫人一点筹办都没有的晋了宗师,的确是把唐驸马吓一跳,然后,唐驸马觉得宦途就要停止了,不想陛下没提。唐驸马寻机提了提,穆安之不在乎的说,“谁定的这些邪教端方,要按姑丈说的,小宝晋宗师后你一家都得闲置了。小宝前儿还说等他歇息俩月,再跟我要个官儿做哪。”

穆安之接到儿子会叫爹的信,还跟大臣们显摆一回。

“这还只是开端,等回帝都给你送礼的更多,尽管收下就是。”

谁用人不是挑熟的挑好的,以是,她有本身一套。

穆安之把勋贵们安抚的服服帖帖,的确是提早过年啊,然后,就夺了蓝侯府的爵位。自从穆安之率兵进了帝都城,蓝侯府就苟的恨不能穆安之忘了他家,穆安之明显没忘。当年陆公府失势,蓝侯以爱女许之,现在陆家倒灶,那也得一起吃挂落。

不然,西南水深炽热,帝都大操大办,也让百官寒心。

姚老夫人也不说甚么启事,但陆公府有甚么宴会,她向来不去。她是个丰年事的人了,论辈分论名声论品德,帝都城有口皆碑。陆皇后最得宠时,皇家都不对此说甚么。

像李玉华, 她是不肯认许家的,以是小麒麟和大海也就没舅家。虽说孩子们不缺这个,到底是些憾事。

“二哥这也叫个男人,当时洛阳再危及,到洛阳是我,又不是强盗。他再没骨头,莫非他开城投降,我还能杀他?真不知他怕甚么。即便是怕,他带着二嫂孩子一道回帝都,那也算没孤负二嫂。他这叫甚么,本身跑了,媳妇孩子都不顾,甚么东西!”

现在妃嫔也都进级为太妃太嫔了,穆宣帝也不肯定见穆安之,干脆搬到郊内行宫居住。穆安之都随便他,穆宣帝旁的妃嫔一个没带,陆氏随穆祈之远逃外洋,林妃青灯古佛,现在在穆宣帝身边的就是嘉悦公主的生母慧太妃与七皇子生母蓝贵太妃。

唐驸马的差使,穆安之也没动,外务司那边是得要个一等一的安妥人,不过把唐驸马的宗子放到永安侯麾下,也是重用之意。分歧于穆宣帝对勋贵的防备,穆安之与勋贵的确一拍即合。

她并不是如明圣皇后那般才气卓绝帮手三代帝王的女子,但是,在相夫教子、内闱帮手上,这还是一名了不起的娘娘。

穆安之即位后还写了个寿字赐给老太太,愿她多福多寿,安然康泰。

穆宣帝最后警悟陆国公可疑,方想起用勋贵,已经太迟了。勋贵也不是狗啊,随你召之则来,挥之则去。

两个孩子现在都会叫爹了,当然,先学会的还是叫娘。

蓝贵太妃以往在宫里仗着蓝太皇太后,也是个要强的人,现在是半句不敢多说,她内心清楚,慧妃能晋位,是因慧妃没有皇子。她膝下七皇子还要指着新君过日子,宁肯本身位份低些,也别着了新君的眼。

穆宣帝已经老三,纵支撑他当政,他还能在帝位多少年?再说,这位陛下当年如何忘恩负义、刻薄寡恩,勋贵们历历在目。当年,是他们一手拱卫穆宣帝即位,穆宣帝却反手将勋贵压抑几十年。

以是,甭看这位娘娘学问不赅博,少时也没受过名媛闺秀的教诲,可她自从嫁给天子陛下,天子陛下自藩王到即位,一向到退位,毕生未染二色。在这位娘娘安居凤仪宫的光阴中,帝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安稳宁和,朝廷高低统统官员的正室都对这位娘娘有着发乎内心的恭敬。

不过,想到父子二人素有不睦,蓝太皇太后也便未说这绝望的话。

连楚王妃都被蓝太皇太后叫到宫里叮咛几句,无外乎让楚王把守幸亏帝都宗室,别弄出如许讨嫌的事。蓝太皇太后的话,“我们是甚么样的身份,阿庆叫个妖精利诱住,你哭了多少回,才不管这些妃嫔的事呢。眼下西南战事未歇,刚光复两湖大半就遇着过冬,来岁还要有战事,安之刚即位,也顾不上这个。再说,玉华与孩子们还在北疆,满朝文武百官谁都没提,就宗室提,多没眼色。我知这事与你不相干,可帝都宗室,楚王是宗正,让他把这些四六不懂的管好了,别再闹出笑话来。”

至于旁的,李玉华想着, 柳家是三哥的娘舅家,这可不是等闲亲戚, 如果柳家在, 三哥少时不会过的那样辛苦。就是李玉华本身, 倘当年不是她娘娘家无人, 许箴怕也不敢说和离就和离。

蓝国公府得此动静,也是一场灰尘落定,虽说亲王妃的光荣没了,咱家闺女也得了实惠,新帝该给的都给了,何况,能允和离,闺女年青,再找下家不难。

穆安之能这么快到帝都,不但是陆侯与北疆军神勇,白大人的火砲能力惊人,其间多少都有各地勋贵放水的启事。

便是二皇子的措置,朝中也无人有贰言,实在是二皇子此品德值低到没人情愿为他说话。像穆安之说的,你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跑还算了,只顾本身逃命,半点不顾旁人,甚么东西!

穆安之原是想着玉华mm回帝都大办封后礼,现在这朝中上蹿下跳的,穆安之先让老友裴如玉写一封辞藻富丽把李玉华夸得天上有人间无的封后圣旨,让外务司筹办来岁封后大典。

像三殿下穆安之,天生就带着勋贵一脉的血缘,与陆国公那豪门出身的外戚水火不容,更是早与裴相为首的穷酸清流翻脸……要说勋贵对穆安之无好感,毫不成能。

穆安之清了清嗓子,说出那惊天大雷,“我看,让二哥二嫂和离吧。”

唐驸马哭笑不得,“陛下可别惯着他,官位不是儿戏,哪有说要就要的。”

嘉悦公主本身脾气和顺和顺,夫家也好,姚家倒是没为穆安之即位出过甚么力量。但也不讨人厌啊,特别姚国公府的老夫人,这位老夫人年高德劭,是阖帝都独一一名,哪怕陆家再如何失势,也没有踏入过陆公府一步的白叟家。

如果穆宣帝年青二十年,另有能够。

一场柳王之争,穆宣帝都能心神俱裂到持续几十年对勋贵的打压,但是,穆宣帝也不得不消他们。北安关的姚国公,南夷州南安侯,都是勋贵,没有豪门能代替他们,穆宣帝刚愎自用也未到自毁长城的境地。

只是,晋国公一见后代有出息,顿时又犯了昏,那昏头勋贵没干成的事,叫他给干了,闲置在家多时的晋国公牵头一些落魄宗室联名给穆安之上书,说陛下初即位,宜遴选后宫,充盈宫室,广育子嗣,以慰先祖。

穆安之说,“皇家也需妙手保护,徐徒弟在武当辈分高,武功也是数一数二,又是小宝的徒弟,武当的事让徐徒弟去办。”

晋国公夫人娘家出身平常,半点帮不到她,现在不一样的,后代皆以成人又有出息。晋国公夫人先把府里摒挡洁净,给那挑事的清客治了个盗窃的罪名,在官府一顿板子打个半死,还判了三年流刑。

这些年,勋贵居高位者的确未几,但是,高位谋不到,小官小位的也把后辈安排挤去,这些年也叫他们织出一张密密的大网来。

蓝侯府说来也是裴家姻亲,蓝太皇太后的本家,裴如玉与慈恩宫都没有说任何讨情的话。穆安之的性子,他不会做构陷之事,但叫他查出实据,也没讨情的余地。

穆安之道,“你尽管放心当差,当年我与玉华mm结婚,你家夫人还是玉华mm的全福人来着,你是我大婚的司仪官。那会儿三位皇子一同办丧事,我那边最冷僻,独你和陆侯不惧去吃喜酒。我与玉华mm出宫开府,我们来往虽未几,玉华mm同你家夫人但是极好友情。永安,放心吧,你年青时很有军功,可惜当打之年倒闲置了。我看九门的差使你做的很好,趁着合法丁壮,我们君臣当作一番奇迹。”

李玉华实在很有些发作的昏君气质,对劲时就有些爱显摆,不淡定,幸亏她身边都是明白人,以是,偶然李玉华自夸本身的大牡丹命格,郡王妃觉着,还是挺有事理的。端看李玉华这一身旺夫的本领,就不是平常命格。

“你二哥那边?”

“你可别这么说,她巴不得哪。”蓝太皇太后说,“等来岁接了玉华返来,大海小麒麟也大些了,你们趁着年青,多生几个,热热烈闹的才好。”

楚王妃也大恨晋国公这昏头货,“我内心正愧悔此事,这些年,阿庆阿瑶小伉俪都多得陛下与皇后照顾,哎,竟出如许的事,也是把我气个半死,王爷在家骂了半日。不怪陛下活力,谁不活力。娘娘放心,今后断不能再有如许的事。”

蓝太皇太后想说,那里是两代,清楚是三代。穆宣帝小时候,也得孙嬷嬷照顾过。

得穆安之扎眼的,多少人家后辈在等缺啊,永安侯家就有五个儿子,两个小的且不提,前头三个大的,只要世子是实缺,另两个都是虚衔,穆安之拎出来考校一二,都是不错的孩子,全都给安排了。

番外六

穆安之做爹的人,听这话极欢畅,“就是太劳累嬷嬷了。”

担忧穆安之在柳家事上用情过分, 反是伤身。

“囡囡我不委曲她,赐她郡主之位,二嫂如果和离以后不再嫁,还是给她皇子妃的份例。如果再嫁,也随她的情意。囡囡是咱家血脉,有我和皇祖母看着,比二哥强。”

前楚世子妃,今楚王妃常真情实感的表示,“陛下身边有正气。”她那昏头昏脑的孙子,一跟三殿下就成了个明白人。眼下不但没了小妖精,孙子还得了个从龙之功,只要孙子安安稳稳的,一朝的繁华是妥妥的了。

蓝太皇太后见着这信也很欢畅,皇孙身子结实就是丧事,李玉华也很会写信,还特地说孙嬷嬷顾问孩子上心。穆安之想到孙嬷嬷也不由心软,感慨说,“孙嬷嬷也是奉侍我们父子两代人。”

“两湖失落,先楚烈王都肯殉身藩地,二哥身为洛阳藩王,无端逃离藩地,全无藩王体统。夺爵后赐他一处宅院,赏宗室将军俸,随他去吧。”穆安之点头,“他府里的东西,二嫂的嫁奁还归二嫂,其他的,给囡囡留着吧。”

蓝太皇太后说,“你今后把他看好了,别让他做出这没脑筋的事来!你也是,你跟玉华是甚么样的友情,这要搁旁人,你也落不了好。吃一堑长一智吧,你也就嘴上短长,把管家的本领拿出来,如何连这么个男人都管不住。你说,这也就是安之,把爵位让惜怡袭了,要没这句话,儿孙都叫他扳连的没了出息。”

“下个生女儿。”后代双全才是福。

但是,诸皇子已长成,有代表豪门清流的东宫,有举起大旗与东宫相争母族虽败倒是当年一等一朱门的三殿下,勋贵们与其去处穆宣帝投诚,为何不另选一名皇子呢?

乃至有些昏头的还揣摩着,天子陛下即位,皇后娘娘远在西北,要不要给陛下送俩妃子啥的,这类蠢话一出口就叫家中长辈捶个半死,的确不动脑筋,皇后娘娘是陛下嫡妻,同甘共苦过来的,眼下已有两个儿子傍身,这个时候给陛下送妃子,直接把皇后太子都获咎了,人脑袋里长个猪脑筋。

可实际,再如何想大办,兵戈这两年,朝中银钱不丰,以是,也不能太显赫了。

穆安之这也是酬二皇子妃开城之功。

不过,要说宗室中投资目光最好的,非晋国公夫人莫属。她嫡出的一双儿子当初都是跟着三殿下去的西北,现在三殿下即位为帝,儿子在西北已有实差,女儿还没被和亲,现在往她这里来探听女儿婚事的,那真是堆山填海,都是昔日想都不敢想的上等人家。

“那可不可。你收礼是各臣属听贡献,你要不收,他们反不好受。我这里熟谙还罢,不熟谙的收人家东西,是要替人家办事的。我又不缺东西,何必管他们那些闲事。”

就是继女养着也不亏,人家端庄郡主。

拿我老友耍着玩儿,粉碎人家原配伉俪,由此可见蓝侯府品德。

如二皇子妃这类太皇太后远亲的侄孙子,与皇家干系密切,并且,最要紧的是与新君伉俪干系都好,这事略冷一冷,多少人家上赶着。

来送年货的是何总督的孙子,江珣的大舅子,何氏的兄长,何公子。李玉华见过他以后就让他去何氏那边说说话,也看看外甥。

蓝太皇太后笑,“儿后代儿都好。”说到女儿,蓝太皇太后就想到二皇子妃,跟穆安之筹议,“你二嫂就要返来了,前儿打发人给蓝公府送信,说是想带着囡囡住在蓝公府。可我想,这一出嫁就是皇家人,下驾臣府,也不铛铛,不如接她在我宫里住着,有她跟囡囡在,我这里也些热烈。”

新伊离帝都城太远, 两地动静不通,李玉华只晓得柳家案重审, 当然, 柳家昭雪是必然的, 不然也不能发掘出杜长史的身份来。

蓝太皇太后吓一跳,前提反射,“这如何成啊!”

唐驸马心说,夺目强干也比不上憨人有憨福啊,当然也晓得小儿子有如许的武功,一辈子的繁华是妥妥的。

与蓝侯府一起倒下的,是一成串的陆家朋党,杜首辅任吏部尚书多年,三品以上任命是内阁与陛下的事,三品以下的官员秘闻,他晓得的比谁都清楚。再加上他暮年“投效”陆国公,陆国公拿他当本身人,哪些人是陆国公安排的,现在个个捡出来,那空出的实缺,穆安之身边旧臣这是没人敢争的,可穆安之身边人少啊,剩下的也有很多好位子。

蓝太皇太后心中也极讨厌二皇子,可到底有些拿不定主张,问穆安之,“这好吗?再说,有囡囡哪。”

白木香说,“给我送礼的人也特别多,有些熟谙的实在推让不掉,我就收了。不熟谙的我都充公。”

何家也在旧勋之列,这些年,旧勋不受陛下待见,大师内心都清楚。不求陛下对旧勋另眼相待,也得一碗水端平啊,凡是官位,老是豪门先挑,剩下的才气轮获得勋贵。何总督也没甚么不平的,唐驸马那还是陛下远亲妹婿哪,平时千好万好,深得帝恩,唐家千年世族,唐驸马当年另有功名的人,这些年也只做了个外务司总管,进六部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然后,唐驸马就筹措起小儿子的婚事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