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周易 > 第五十二章艮卦

第五十二章艮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六四阴居阴位,前面讲“不获其身”,这里是“艮其身”。为甚么“艮其身”还无咎?九三指心态方面的调剂,这里的“身”则指对行动方面的标准了。这一爻已到了这一程度,是“艮其身,止诸躬也”。

阳爻居阴位,这个位置,说好就好,如不好就轻易冒躁。但这时是“敦艮”,敦是慎重、刻薄。止在浑厚上,以是就吉利,当然就不会冒躁,不会有过激的行动。以是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这类吉利的成果是因其浑厚啊。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爻辞剖析

这个背当然是指人体的部位。“不获其身”就没有讲到身材的其他部位。“眼耳鼻舌”,都有识的服从,都会引发一些欲望。不过背上没有这些器官,那就无识、无知、无欲了。无欲以乱其心,此即“艮其背”;忘记本身,即不存私心,此即“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这里是说不管是一个宫廷也好,或是一个天井也好,走出来真的没人吗?不是,而是说走出来如入无人之境,旁若无人。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爻辞剖析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要止时必然要止,要行时也必然要行,这是由时候、机会来决定的。国度要实施一项鼎新,要按照期间的潮流,也要时行则行。我们要办一件事,如果机会不成熟,那就要当止则止;如果机会成熟了,那就当行则行。“动静不恰当时,其道光亮。”

诸躬是诸身,身是身材上的各器官,包含眼耳鼻舌身,这些器官都接受了这些磨练,都能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以是这里“艮其身”就没题目了,非论是艮到哪个部位都行,都无咎。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恰当时,其道光亮。艮其止,止其所也。高低敌应,不相与也。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爻辞剖析

上九:敦艮,吉。

动与静不恰当时,那做事就很了然了,也就很明智了,前程也就很光亮了。“艮其止,止其所也。”艮是讲止的,艮的“止”是止其所,所,实际就是位,就是止其位。“高低敌应,不相与也。”敌应与对应是相背的,艮卦中没有哪一爻与哪一爻呼应,不呼应就是敌应。“不相与”,“与”就是相互援助,“不相与”,就是相互得不到援助。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列其夤”,“列”是裂开的“裂”,是指这个处所裂开了。“厉薰心”,薰,是用烟熏的熏。“列其夤”,脊背上的肉都裂开了,因为它超越限度了,超越限度当然会裂的。“艮其限”,就是甚么东西必须有一个极限,超越极限都会带来负面的东西。这限有两个限,一个是行动超前了;再一个是止得过分了,这都由各自的心态决定的。

九三就是下一卦的上限了。“艮其限”,申明止已经到了腰部了,有所阴制,不是永久都止,在时候上有个限度,在环境上也有限度。

六四:艮其身,无咎。

《序卦传》说:“震者动也。物不成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事物的动和止是相互的,动必有止,止必有动。艮便是止,卦不名止而名艮,是因为艮除了止不测另有山之象,有安重坚固的意义。

“艮其腓”,“腓”,小腿肚子,这个部位往上了一步。刚才是止住了脚指,这里是止住了腿肚了。“不拯其随”,拯有几种解释,这里是挽救的意义。挽救谁呢?这里“拯”是“艮”的意义,艮是阶段中的止,拯是办法中的止。因为小腿肚子(阶段)不能本身做主,全要听九三的,九三鄙人卦中一阳带二阴,是下卦的主爻。但是九三是少男之阳,暴躁冒进,而六二柔而中行,意欲止住九三,但又力所不及,只好随行随往。象曰:“未退听也。”意义是未能使九三退而听拯(止)。

爻辞剖析

“兼山,艮。”兼就是重,两山堆叠起来,两个艮卦相重为艮卦。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艮其辅”,辅本来指牙床,这个处所是指口,说话的器官。“艮其辅”又是指言语谨慎。“言有序”,这就是讲说话必须有序。这个有序以甚么为标准呢?以中正为标准,以是说天子金口玉言,也就是君子说的话必须取信。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这就是止中有止,所以是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就是讲你的思虑,你的思惟,你的心态,不能分开你的本位。

初六,阴居阳位,这里又讲到“趾”,就是止住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先将脚止住了,这就“无攸往”了,也不去动了,当然无咎了,并且“利永贞”。“艮其趾,未失正也”。这里是阴爻居阳位,是艮刚开端,但还是先止一步,要谨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第一步代表了那一千里,如果这一步的方向错了,那就别想向目标前行了。“利永贞”,意义是说,如许办事,不随便轻举妄动,那永久都精确,都无益。有的人办事始终迈不了步,这就不是“利永贞”,而应“宜行则行”。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爻辞剖析

爻辞剖析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