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逐鹿南北朝 > 第13章 庄无忌

第13章 庄无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等庄无忌开口,杨禹却笑道:“庄先生,天已过四更,我得先安排人去上党伐鼓鸣冤,只能来日再向庄先生就教了。”

杨禹命人找些酒菜来,与庄无忌促膝夜谈,从清河崔氏这些高门世族,到北魏朝堂上各方权势的来龙去脉,恩仇交葛,再到北方各国的态势,两人相谈甚欢,起码大要上看来是如此。

庄无忌非常惊奇,从杨禹由衷感喟以后闪现的那抹含笑来看,他仿佛有肃除门阀政治的体例。

庄无忌父女虽说是达奚洛掳来的,但毕竟是魏国人,事关本身和数十将士存亡,杨禹当然不能等闲信赖他,不然事情的原委一旦被公之于众,本身这帮人全得死翘翘。

队主李存义劝杨禹道:“杨参军有所不知,孟青一贯轻浪恶棍,这事派他去恐怕不当,还是由我去吧。”

杨禹又不由扫了庄无忌和他女儿一眼,正色地说道:“庄先生就不怕扳连令令媛?”

最后庄无忌聊到魏主拓跋嗣时说道:“魏主好阴阳法术,常命崔浩讲易经、洪范五行传,每遇大事,常命人占卜休咎,参考天文,处理疑问。相传前两年宫中有兔子出没,魏主命禁卫细查,宫墙并无缝隙,兔子无由能进,魏主奇之,便命崔浩占卜凶吉。崔浩以为当有邻国进贡女子,是吉兆。第二年,姚兴公然进献女子。崔浩精通易经五行,善释天道人事,深得魏主信赖。”

“庄先生觉得,如何才气从底子上格除门阀政治之弊?”

恰是因为这一点,一度起了杀心的杨禹,才临时放下了杀人灭口的动机。

庄无忌却避而不答,随口赞道:“好诗!不幸半夜虚前席,不问百姓问鬼神。使君出口成章,才调天纵,实在令人佩服。”

自永嘉南渡以后,这百年间中原地区为外族政权所统治,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等高门士族凡是留在北方的,多数已经与外族政权连络,出将入相者不在少数。

而此时上党郡守衙门前,孟青已经擂响了鸣冤鼓,隆隆的鼓声突破了凌晨的安好。

经杨禹安排,达奚洛和他的部下、重伤的抬侧重伤的,在晋军士卒看押之下前行。

庄无忌站在帐篷门口,把颠末看得清楚,不由悄悄点头,事虽小,但包含着用人之道。这就比如孔子用马夫去讨马,用对了人,才气事半功倍。

从庄无忌的话中,杨禹不可贵出结论,庄无忌对门阀政治很恶感,但自东汉以来门阀政治流行不衰,至魏晋尤盛。

杨禹身为正使,却不以浅显士卒身份卑贱而忽视他们,明显平时就留意察看,知大家是非,关头时候才气善加任用。

杨禹他们还恐怕看热烈的人不敷多,所过之处皆大肆鼓吹,乃至于大家都晓得了魏国押伴使诡计毒杀晋国使团,而被晋国使团押往上党状告的事。

到拓跋嗣继位,崔宏奉诏与穆观查处犯警官吏,又与拔拔嵩疏决刑狱,为“八公“之一。更是权倾一时,爵封白马侯。

想到这些,杨禹对庄无忌的兴趣更浓了,心中的疑虑也消逝了很多,他看似漫无目标地问道:“不知庄先生与令爱本来筹算前去那边?如此,只怕迟误了庄先生的路程啊。”

怪事年年有,但如此咄咄怪事还真是闻所未闻。

所谓知人善任,要做到“善任”不难,难的是“知人”。

起码在杨禹看来,一个事事求神问鬼的天子,是不值得为之效命的。

“恰是,崔恬乃白马侯崔宏第三子,博士祭酒崔浩之弟。”

如许的怪事闻所未闻,风传之快,的确让人难以置信,离城另有十里,已有很多功德之徒跟在杨禹他们前面看热烈。

庄无忌也不由暗赞,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费事,只要点一下,他就能举一反三,明显杨禹是明白本身有为他作证之意了。

恍忽间,庄无忌乃至有些思疑,杨禹真的只要看上去二十出头的年纪吗?

两人的话乍听起来没甚么,但其间两人对彼方心机的揣摩却精准非常,光是这一点,刘青鸾感受本身就差了很多,颠末此事以后,刘青鸾时不时便瞄杨禹一眼,眼神非常庞大。

当然,主如果庄无忌在说,杨禹在听,他只是偶尔颁发一下本身的观点。

比如出身清河崔氏的崔宏,先是在前秦符坚朝出任冀州处置等职,前秦灭亡以后又在后燕慕容垂一朝出任吏部郎、尚书左丞等职。后燕灭亡以后又在北魏拓跋珪一朝出任黄门侍郎、吏部尚书,总裁律令,创建朝仪官制,连改国号“代”为“魏”都是出自崔宏的建议。

“崔恬?但是清河崔氏一脉?”

上党太守崔恬出身如许的家庭,一身粗布衣裳的庄无忌却与崔恬是旧识,这就成心机了。

孟青几人一边擂鼓,一边喊冤,声动半城,城里的百姓看到穿戴晋礼服饰的人来魏国的衙门伐鼓鸣冤,眸子子掉了一地,等听清孟青他们喊冤的内容后,城里顿时就炸锅了。

此事过分古怪,并且环环相扣,操纵起来难度不是普通的大,刘青鸾自忖让她来操纵的话,还真没有掌控,她晓得此时不给杨禹添乱才是最明智的挑选,以是很少出声。

崔恬感受脑筋有点不敷用,诸天神佛啊,谁能奉告我,如何会产生如许的事啊,我该如何办?

“读书者,明义理,辨是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诗文小道耳!”杨禹话锋一转,问道:“庄先生如何看我晋国太尉?”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庄无忌真筹算对杨禹倒霉,以他这类聪明人,该当不会劈面点破宁寿之假装中毒一事,以免被灭口。

“多谢庄先生。”杨禹虽面不改色,但内心不由暗叹,公然是高人,竟连宁寿之假装中毒也被看破了,他干脆摊牌道,“何如初度见面,杨禹如何才气信赖庄先生呢?”

事情生长到这一步,刘青鸾天然也晓得了杨禹的筹算,不得不说,杨禹这份行事的魄力,她是自叹不如的。这天下恐怕也找不出几小我敢在别国打伤押拌使后,再去状告对方的。

庄无忌虽心存猎奇,但还是泰然自如地说道:“使君但请自便。”

即便是北方胡人建立的各个政权,大多数也不得不依靠这些高门士族。在这类环境下,正如庄无忌所言,积土成山,那里是短时候内能办到的?

庄无忌呵呵笑道:“实不相瞒,先前刘虎之乱,加上本年春夏大旱,庄某家徒四壁,无觉得继,正筹办带着小女前去太原投奔旧友,与使君恰好同路,若使君路上能照顾一二,庄某倒也不怕迟误路程。”

以是,这些强有力的人物一旦不在了,门阀又很快卷土重来,把持朝政。

杨禹出帐以后,找来一个叫孟青的兵士,对他说道:“你带几小我,拿着通关文牍先行赶往上党,城门一开当即进城,先按这张方剂抓好药,记着,抓药时最好换身便服,尽量不让人晓得你们的身份,让人把药送回后再大张旗鼓去郡守衙门伐鼓鸣冤。”

庄无忌想了想说道:“刘寄奴抖擞寒微,以军功掌大权,拔除苛法,轻徭薄赋,力矫弊端,打击豪强,一改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局面。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刘裕有生之年只怕毕竟难以肃除门阀之弊,而据传刘裕诸子当中,宗子刘义符轻浪无行,次子刘义真好交友文人僧侣,沉迷山川声色,其他诸子也未闻有刘裕之胆识派头者,私觉得刘裕以后,门阀之弊不免卷土重来。”

“快说,详细是如何回事?”

侍立在旁正听得出神的刘青鸾,俄然听杨禹这么一问,不由得眯了眯眼,目光多了几分光芒。

而当今天下,人才多出于门阀士族,像刘裕、王猛如许的人只是少数,即便把握了大权,也只能按捺门阀,却仍不得不依靠这些门阀士族去管理天下。

“使君不必担忧,庄某鄙人,却也曾与上党太守崔恬有过一面之缘,猜想崔太守当不至于难堪于我。”

庄无忌摇了点头,却不出声,门阀政治已成为一种局势,其把持了太多的资本,管理天下不但是靠打打杀杀,必必要有充足的治世人才;

“一面之缘”庄无忌用这个词时谦逊中带着自傲,在杨禹看来,这一面之缘应当是崔恬主动来拜见庄无忌,而非庄无忌去攀附崔恬。这从庄无忌说话时的神态中便能推断几分。

呵,豪情除了所谓的报恩,还想顺道蹭吃蹭喝啊。

别的就是从杨禹和庄无忌的一番答对中,她充分见地了甚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杨禹不由莞尔道:“能得庄先生一起指教,杨禹求之不得。”

上党太守崔恬昨夜与人痛饮,这大朝晨的还没起床呢,被鼓声震醒以后,向报信的小吏扣问事由后,不由愣住了,啪的一声,漱口的杯子掉在地上碎成了八块。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啊。”杨禹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句。

崔宏宗子崔浩现在官拜博士祭酒,为拓跋嗣讲经授书,占卜休咎,出运营策,是拓跋嗣的亲信宠臣。

孟青带人解缆后,杨禹他们又饱餐了一顿,这才率大队人马向上党进发。

在魏国的地盘上,晋国的兵士押送着魏国的兵士,这一幕过分于诡异,乃至于所过之处,魏国百姓无不侧目。

“回府尊,小的也不太清楚,听那晋卒所言,仿佛是我们的押伴使企图毒杀晋使,被晋使发觉,是以到府衙来喊冤来了。”

喜好逐鹿南北朝请大师保藏:逐鹿南北朝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杨禹摆手笑道:“别的孟青不可,嚼舌头你们不如孟青,本日之事,乃激辩而非力战,孟青去比你合适。”

听闻拓跋嗣这么爱求神问鬼,杨禹不由得呵呵一笑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不幸半夜虚前席,不问百姓问鬼神。”杨禹用别样的眼神瞟了庄无忌一眼,似有所悟地说道,“但是是以,庄先生甘心一身布衣?”

庄无忌内心也很清楚,兹事体大,杨禹存有戒心实属普通,他还是一派光风霁月的模样说道:“使君想过没有?你告到上党郡,虽说是一步妙棋,但毕竟只是一面之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