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上)
这是一本承载着我对那段汗青,那些人物的无穷胡想的书。朝堂深宫,斑斓朱门,贩子街巷,每一处每一地,都渗入着我一点一滴的心血。翻找质料的辛苦在终究画上句号的一顷刻消逝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难以名状的怅惘。质料文件夹里留下的是将近上千份质料,从明史明实录大明会典到各种舆图轨制风土情面,而超越一年半的过程,超越三百万的字数,也是我写得最长的一本小说,或许将成为我刻骨铭心的影象,固然它并不完美。
很小就传闻郑和下西洋,传闻过《永乐大典》,传闻过靖难之役,对于那位自燕王而天子的永乐天子,我夙来有一种说不出的猎奇。纵观史籍,由兵变而得天下的天子很多,而名看重史的却只要唐太宗李世民和永乐天子朱棣。分歧于前者几近分歧的好名声,朱棣留下的倒是吵嘴参半的评价。有人说他是残暴天子,有人敬他是顿时名将,也有人骂他是篡位逆臣,更有人尊他是环球明君。他亲手突破了洪武末年的治世,却又铸就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以后更是留下了足以保持仁宣十余年乱世的贤臣。
****字数限定,我还只能发个下,倒了,请翻页*******
世人皆知盛唐诗酒风骚,文宋富庶繁华,而明朝却常常和清朝一起,被人斥之为掉队封闭。少有人还记得,数百年前,有这么一个大国,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宝船远洋海上,铁骑驰骋草原,文武才辈出,天子守国门,万邦呼为天朝。时至本日,大明衣冠繁华气象已不成见,在书中重塑阿谁期间的风采,便是我此书的初志。
我的故事,便是从永乐乱世的晚期开端。一个万邦来朝的乱世,一个显赫已极的家属,一个懵懂重生的少年,因而便有了此书。大师或许能从中看到一个世家后辈的生长斗争,从中看到朝堂贩子的糊口风采,从中看到一段少人着笔的汗青。从权贵官宦到小民百姓,从王公贵戚到寺人下仆,一个个新鲜活泼的人物从笔下委宛流出,看着他们逐步饱满生长,逐步有血有肉,作为笔者,我感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欣悦。如果你在合上本书的时候,仍然会记得喜怒无常的永乐天子朱棣,深识大抵的老祖宗顾氏,面冷心热的杜桢,萧洒不羁的万世节,隐在背后的袁方……乃至于机灵勇决的张越和和顺聪敏的杜绾,那么,便是我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