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102章:旱魃何如人心险(一)

第102章:旱魃何如人心险(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据朝堂邸报和各地素叶居分号堆积来的谍报,河南道和京畿道东部的旱情最为严峻,部分州县焦金烁石、赤地千里。

回顾因杨国忠私欲而跌宕起伏的唐诏战役,王霨满腔激愤,却无窜改乾坤之力。太原王氏的根底在河东,王正见的影响力集合在北庭,对剑南鞭长莫及;高力士虽有中转天听之权、摆布朝堂之威,然益州被杨国忠视为禁脔,从不答应别人插手。

据高力士言,贤人读过王霨的奏疏后,心生踌躇,将奏章留中不下的同时,令政事堂暂缓商讨剑南战事。

天宝十三载(754年)六月十八日,巳时将尽(上午近11点),如火骄阳炙烤着华服衮衮、冠盖如云的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广场。

但让王霨气愤的是,在此节骨眼上,右相杨国忠不但不操心救灾之事,反而一意孤行,以南诏“不平王化、屡抗天兵”为名,企图于七月再次发兵征讨。

“算算时候,安西军献俘步队应从太庙出来了。”站在广场上的王霨眯眼瞥了眼太阳的位置。

王霨本觉得曙光在前,不料数今后风向忽变,贤人急召政事堂廷议是否挞伐南诏。

贤人、高翁和右相身份崇高,自可在楼上凉殿内憩息。其他皇室成员、在京七品以上官员及藩属使节却不得不顶着骄阳站在广场上等待。

从天宝十载(751年)起,剑南战事一波三折。云南太守张虔陀欺侮南诏王妃,激发阁罗凤起兵反唐,诛张虔陀,攻占剑南三十二个夷州;鲜于向光复失地后曾率军攻至南诏都城太和城下,却被吐蕃和南诏联军杀得丢盔弃甲;南诏军乘胜追击,跨过大渡水再次侵犯唐境,遭受剑南军的迎头猛击后仓促后撤;客岁夏季,崔圆采取步步为营战术,占据南诏北部部分国土,以深沟壁垒多次挫败南诏军的反攻;后因杨国忠急于回京,不顾关中和益州北部洪灾强令剑南军主动反击,反而吃了几个败仗,导致剑南战事一度垂危;李林甫死前,谏言贤人撤兵守住大渡水沿线,剑南烽烟才逐步止息。

作为汗青爱好者,王霨体味唐朝生长的大趋势,却不成能熟知统统的纤细盘曲。他对苏毗部就一无所知,更不记得《资治通鉴》里有这么一条记录:“(755年)春,正月,苏毗王子悉诺逻去吐蕃来降。”

广场四周旗号招展,充满甲胄光鲜、举头挺胸的龙武军和飞龙军士卒,他们手中刃如秋霜的长槊使得氛围愈发庄严与持重。

盛王汲取庄园被烧的经验,虽仍旧放粮救灾,动静却小很多,保卫士卒则翻了个番。太子仍然让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出面赈灾。两边各行其是,临时并未有任何抵触。

勤政务本楼紧邻兴庆宫南墙,广场位于楼北。巍峨如山的殿宇遮挡了些许滚烫的光芒,广场四角也堆积着成桶冰块,可浩繁身着富丽繁复号衣的朝臣仍然汗流浃背、面红耳赤。

见势不成逆,王霨只好修书一封给剑南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崔圆,以长辈名义恳请他谨慎用兵。同时,王霨通过素叶镖局将一百三十多罐猛油火交给剑南牙兵校尉李晟,这是长安素叶居除了需求储备外,眼下能敏捷变更的统统存货。

廷议之时,太子李亨置身事外;盛王李琦认同杨国忠主张;左相陈。希烈一言不发;张均附议太子,始终未几言。唯有枢密使高仙芝说旱魃残虐,七月征南过于仓促,犯兵家大忌,建言剑南军先练习兵马、积聚粮秣,来岁再南下。

高仙芝与杨国忠各执一词、争论不下,不耐烦的贤人一语定乾坤,下诏出兵。

实在与客岁浊浪滔天的洪灾比拟,当前的水灾涉及州县较少,受灾百姓有村社义仓存粮支撑和素叶居商肆以工代赈机遇,勉强能够度日。部分胆小的哀鸿更是主动找上素叶居,但愿搬家碛西。

前些光阴,杨国忠主动请辞剑南节度使之职,由京兆尹鲜于向遥领,崔圆仍任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剑南一道,始终紧紧把握在杨国忠手中。

巳时,押送着战俘的安西军在春明门与飞龙禁军汇合,以太常寺鼓吹署的歌工、乐工为前导。为彰显安西军之功劳,贤人特许对比其出行的卤簿典礼,动用鼓吹署铙吹二部,笛、筚篥、箫、笳、铙、鼓等乐器,每色二人,歌工二十四人。

“高、封二人用兵如神,悄无声气中竟策反苏毗部,令民气服。若无安史之乱,吐蕃的式微将无可制止,大唐又怎会接受长安被其攻陷的热诚?”

无法之下,王霨转而请阿史那霄云借杨玉环之力,可神情疲劳、不通政务的贵妃娘子感觉剑南战事无关紧急,王霨所请小题大做,并未放在心上。

可早有筹办的杨国忠却言,吐蕃赞普遇刺是天赐良机,落空吐蕃之助,戋戋南诏定望风而降。至于水灾,不过纤芥之疾,一场夏雨便可减缓。

“按史乘记录,来岁夏季将是安禄山背叛之时。时候紧急,不管如何,要在本年夏季大朝会时完整减弱安禄山的兵权。”王霨紧攥双拳:“从前次比武看,李隆基对节镇权力收缩已有所防备,只是他耽于吃苦、偏听偏信,迟迟不肯将安禄山调回中枢。且朝堂上各方权势盘根错节、相互钳制,调安禄山入京触及方方面面的好处和神经,阻力极大。既然如此,唯有一视同仁,从轨制设想上制衡节度使的权力,才气肃除因尾大不掉激发的安史之乱和藩镇之祸。”

然祀与戎乃国之大事,献俘礼兼具礼节与兵戈,更是重中之重,不成有涓滴懒惰。故而在不管是金紫加身的朝堂重臣、还是位卑权轻的年青官吏,均挺腰直背、站立如松。

中午,告礼结束,安西军将分开社庙,前来勤政务本楼广场,让贤人亲身校阅虎贲、查验战果、讯断斗俘、恩赏功臣。

深谙圣民气性的高力士明白奉告王霨:“贤人开边意为休,右相族中有狐媚,陛下双眼已被蒙蔽,某尚不敢多言,何况尔等。霨郎君切莫再触逆鳞。忧天下不顾身当然可嘉,然身若不存万事皆休。”

王霨知苏十三娘剑技高超,但为安王勇之心,还是安排十余名素叶镖师暗中随行庇护。当然,以苏十三娘之机灵,估计不出长安城就会发明身后的“尾巴”。到时素叶镖师可否起到“庇护”之责,王霨心中也没有底。

天云如烧人如炙,蝉喘雷干冰井融。

数月后,王霨收到父亲的答复:“吾儿此疏正中弊端、深谙帝心,必可得贤人赏识。若诸策推行,四海可安。然忧患生于所忽、祸害兴于纤细,谋虑机权不成不密。为天下计,此疏不成不上;为谋身计,此疏不成早上。望吾儿谨言慎行,静待机会。”

王勇发起她带几名北庭牙兵同业,被苏十三娘冷脸反对;阿史那雯霞欲随师父同去,也遭婉拒。

入京以来,王霨一向在思考如何制止安史之乱。客岁年底时,他与阿伊腾格娜和王勇几次会商,将思虑服从清算成文,密送庭州,交由父亲核阅。

王霨与高力士、高仙芝商讨后,枢密院以征调长征健儿的名义撤消哀鸿本地户籍,素叶居则全程卖力哀鸿迁徙实边事件。

对王正见几次叮咛的保密题目,王霨深觉得然。既然将决斗定在冬至大朝会,他筹算在冬至前一个月摆布时,通太高力士的渠道将奏疏奥妙呈交李隆基,作为冬至廷议的杀手锏。

献俘礼作为大唐最昌大的庆典之一,典礼本就格外烦琐。安西军征讨吐蕃与大勃律的战绩光辉如此,贤人特地诏令礼部和兵部,要浓墨重彩、大肆庆贺,以揭示大唐之赫赫武功。为此政事堂诸臣翻阅文籍、几次更易,才敲定终究流程。

何况,眼下王霨一时也顾不上奏疏,头顶的骄阳和湿透的衣衫无时不刻不在提示他,应对残虐的水灾才是当务之急。

准予剑南军南征的圣旨收回去后,心有不甘的王霨试图劝高力士出面挽回,却遭其婉拒。

王霨虽通过与弘农阁联营火锅店、在益州开设素叶居分号等手腕停止渗入,但与植根剑南多年的杨家比拟,仍然相差甚远。乃至于当年帮素叶居掌柜简若兮寻觅南征未归的夫君时,王霨不得不请阿史那霄云出面,以贵妃娘子义女的身份动用杨家在剑南的力量。

为禁止杨国忠不顾水灾再度大兴兵戈、挞伐南诏,王霨鉴戒王忠嗣的征吐蕃策,上疏详论剑南战事,直陈南诏方兴,非一战可定;吐蕃强大,当联诏制衡。阁罗凤背唐投蕃实属无法,为完整减弱吐蕃,当乘其内哄之机,与南诏和谈,许其重归藩属之列。唐诏合兵西进,可缓缓蚕食吐蕃东境、收拢对吐蕃不满之部族,水滴石穿,吐蕃将再无东侵之力。长此以往,以剑南、陇右、安西、河中四镇三面封堵,零敲碎打,数十年后吐蕃必将一蹶不振,不复为大唐劲敌。当然,南诏叛变,亦不成不稍作惩戒,应在和谈时割大渡水南关键之地,防备阁罗凤出尔反尔。

乐手歌工在鼓吹令丞的指导下,乘马执乐器,鼓吹抖擞,迭奏《秦王破阵乐》等四曲。在威武雄浑的鼓吹声中,安西军前后至太社和太庙行告礼,陈列俘虏和敌军旗号,祭告六合和大唐列祖列宗。

苏十三娘的故乡河内怀州位于重灾区,放心不下的她将女儿交给王勇看管,单独返乡探亲。

念及安史之乱,王霨略微有些烦恼,未能抓住安禄山入朝的良机,导致横亘在大唐天空上的战乱阴云迟迟不散,实在令人扼腕。但不管如何,王霨感觉本身都不成能接管卢杞为达目标无所不消其极的思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