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110章:碧波尽染英雄血(三)

第110章:碧波尽染英雄血(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漠北苦寒,诸部为蝇头小利亦不吝尔虞我诈,某信不过回纥人。仆固怀恩忠勇不足,但不敷机灵,且他与回纥部连累太深……”

得知盛王身故、太子逼宫,李光弼虽不至于为东宫摇旗号令,却并无几分出兵勤王之心。

故云州高秀岩部虽得回纥部暗助,然李光弼却并不焦急,毕竟只要王正见霸占常山,不但能斩断叛军老巢与洛阳的粮道,还可随时北上豆割幽云二州,令叛军首尾没法相顾,当时云州之敌将为瓮中之鳖。

“长安生变,葛勒可汗甚是体贴,故派曳勒罗前来刺探。”仆固怀恩笑道:“因担忧边疆守军曲解,曳勒罗从山荆处问清某之地点,直奔云州而来。”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谢节帅!”仆固怀恩喜滋滋退下,他的身影刚消逝在夜色中,李光弼就将守在大帐门口的牙兵校尉荔非守瑜叫到跟前。

“曳勒罗说了,叶斛妄图财贿之利,高价发卖军器粮草与高秀岩,移地健王子在葛勒可汗前数次痛斥叶斛,无法胳膊拗不过大腿。”仆固怀恩解释道:“曳勒罗乃移地健王子的授业恩师,他自不认同叶斛所作所为。”

太子接任天下兵马元帅不久,平卢节度副使史思明以涤清君侧之名与安禄山合流,顺运河南下围攻睢阳,剑指江淮富庶之地。

河北战局的几次,令堕入崩溃边沿的云州叛军起死复生,回纥对高秀岩部的援助也变本加厉,光复云州愈发遥遥无期。

而令李光弼愈发不安的是,近几日,除游弋在边疆的帝德部外,回纥王庭又派阿波曳勒罗率一万回纥马队逼近云州边疆……

太子李亨少时遥领朔方大使,其好友王忠嗣又担负过陇右、朔方、河西、河东四镇节度使,朔方军高低多凭借靠近东宫,李林甫数次掺沙子,企图借阿布思等人之力收伏朔方,然李光弼对李林甫、盛王一党始终敬而远之。

当年安思顺对李光弼青睐有加,三番两次欲招其为婿,李光弼素闻安禄山蓄养私兵、囤积粮草,担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频频回绝,惹得安思顺非常不快。

“只是太子对殿下的希冀,不止于此吧。”李白轻笑道。十多年前,他满腔热血入长安,意欲报效朝廷,无法天子贪欢、奸相称朝,满朝权贵视其为优伶之辈,无人知他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后遭小人谗言架空,飘零江湖十余载,终究一朝得永王赏识,恨不得将胸中平天下之策悉数取出。

巨舰船面摆布前后共直立六根五十余尺高拍竿,拍竿顶套巨石,下设辘轳。一旦敌舰逼近,可敏捷用辘轳把拍竿放下,操纵巨石从天而降的冲劲砸击敌船。若一击不中,也可敏捷收起再放。若敌船四周包抄,巨舰还能够“六拍齐下”,对仇敌施以暴风骤雨般的打击。

“天子家事,岂容藩属置喙。”李光弼冷哼道:“不过若真能助吾一臂之力,某愿与其把酒言欢、义结金兰。”

锦帆未落兵戈过,难过龙舟更不回。百余年后,通济渠涛声还是,渠面再现桅杆如林、帆竿如云之景,可当年舟中的帝子早已非命江都,隋朝也被雨打风吹去……

本由王正见兼领的河东节度使一职则落到郭子仪头上,是时被困常山的田承嗣趁长安内哄、北庭军回转,若溃堤之大水,囊括河北诸州,横扫忠于唐廷的义兵,然后囤积重兵于井陉关下,摆出一副强攻河东的架式。

当初王正见率五千多兵马过蒲津渡进入河东,短短数月就募集五万多河东懦夫,并凭之屡克劲敌。后一万后辈兵随其奔赴江淮,其他四万初经烽火磨砺的河东精兵皆留在故乡保家卫国。跟随颜氏兄弟退入井陉的河北义从则有三万余人。

隋炀帝所乘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远远观之,好像浮动的宫殿。为便于巨大无朋的龙舟通行,通济渠水面阔四十余步。卖力施工的官吏为讨隋炀帝欢心,渠两岸皆堆高堤、筑大道,密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两千余里,树荫订交,郁郁葱葱。同时,沿渠每两驿置一宫,为停顿之所,自洛阳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通济渠开通后,杨广当即携偕皇后、嫔妃、贵戚、官僚、僧尼、羽士等数万人,分乘龙舟、杂船五千二百余艘分开洛阳,巡幸江都。

西汉末年,鸿沟水运逐步湮废。隋大业年间,炀帝为南下江都(今江苏扬州),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于半年以内,沿鸿沟古道,凿通济渠,重新打通河淮水系。

“如此甚好!”李光弼抚须喜道:“仆固兵马使此行居功甚伟,一旦光复云州,汝当为头功!”

巨舰上建五层楼台,因此得名“五牙战舰”。楼台最上层为瞭望、批示之地点,不过现在风平浪静,舰队四周十余里皆无敌踪,故楼台上传来的并非令人血脉贲张的金鼓之令,而是婉转委宛的丝竹之声。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太子逼宫之前,朔方军围攻云州的战事虽遭受停滞,然王正见麾下的河东军擒安庆宗、复北都、出井陉、困常山,势如破竹、无往不堪,令叛军胆怯。

“节帅,曳勒罗承诺了!”满面忧色的仆固怀恩带着熏熏夏风踏入大帐。

“诺!”荔非守瑜领命而去。

为堵截幽云二州的水路交通,李光弼在夏季水涨之前,征调匠人锻造铁链巨锥,密布河中,封闭水道。熟读兵法的李光弼岂会不知三国时王濬楼船破吴的典故,故他清楚铁链锁河只是权宜之计,治本之策当是光复云州,编练海军,逆流而下,直捣幽燕!

眼看叛军即将堕入窘境,长安城中却风云突变,李光弼与王正见前后接到进京勤王的圣旨。李光弼踌躇不决间,来自郭子仪的密信让他下定了决计:“昔可拒姝丽,今何急奉诏?”

风卷兵营龙门开,甲光如水夜如尘。

为保长安粮饷不竭,李亨急调王正见赴南阳就任江淮防备使,严守淮河一线;贤人则命永王李璘为江陵多数督,出京坐镇襄阳,统辖江淮锐兵,王正见等均受其节制。

“阿布思已率五千同罗马队北上,监督曳勒罗,汝留意同罗标兵传来的谍报。”

郭子仪重提旧事,正中李光弼内心,且郭子仪体贴入微地随密信送来回纥欲寇边的军报。李光弼接到圣旨后,冒充勤王,却以回纥异动为借口迟迟不动,静待长安朝局水落石出火线上表高呼“陛下圣明、太子贤明”。

“先朝名将杨素乘五牙出三峡,顺江而下,与陈军海军决斗于江陵,以拍竿击沉敌斗舰十余艘,俘获二千余人,陈国高低闻风丧胆!”身着圆领紫衫的永王李璘举杯笑道:“现在思之,心神驰之!”

“回纥人此行意欲何为?”李光弼面色阴沉。

“可惜,若非长安生乱,王正见返京,河东战局何至于此!”

身为北都防备使的建宁王李倓欲再出井陉与田承嗣决斗,光复河北失地,却被走顿时任的郭子仪劝回太原。郭子仪亲率数万兵马镇守井陉关,有谨防叛军西犯之心,却无东进与田承嗣争雄之意。

“王都护、霨郎君,朝堂风向已变,平叛之战迷雾重重、远景未卜,但愿尔等之策能窜改乾坤……”沉吟沉思的李光弼并不晓得,此时现在,大营之南二十余里外的桑干河上,一只吃水颇深的舰队正扬帆逆流而上……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江陵多数督府掌书记李白猛饮一口,哈哈笑道:“殿下何必羡慕前人,我军舟舻被江、旌甲耀日,击溃叛军、安宁东南,指日可待!”

通济渠前身为鸿沟,由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开凿而成。鸿沟以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为中间,北接黄河、南通淮水,相同济、汝、淮、泗诸河,乃中原水运干道。

“坐镇南阳的王都护数次击退叛将田乾真的袭扰,镇守睢阳的素叶军也已出城追击史思明部,江淮防地两座重镇皆安然无恙,吾心甚慰……”睢阳战事顺风顺水,本坐镇江陵城(今湖北荆州)的李璘遂扬帆北上,亲临火线,便于及时把握战况。

桑干水源于河东朔州,东流经幽州入海,在幽州与大运河汇通,范阳军可逆流而上援助云州。

“节帅之意……”荔非守瑜如有所思。

南风动水的通济渠上,数十艘兵舰斗舰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一艘高百余尺、长近二十丈的庞然巨舰。百余只走轲划子疾如飞鸥,在水面上倏忽来去,卖力巡查鉴戒、通报军令。

俯视万物的骄阳升至中天,将光芒纵情洒向四方。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城南通济渠上,粼粼波光与夏季烈阳交相辉映,六合间一片明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