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101集《妙法莲华经》
这十种,实在你要学过菩萨戒,这十条应当都不陌生了。因为这个是把菩萨戒中誓断统统恶内里阔别不对的部分摘录出来。
以是,理观它是一个因地,它是完整不能有任何瑕疵的。就是你明天种的种子,这个无上菩提的种子,这是要求非常严格的。你要经太长时候的在教法学习,甚么叫做真如的心,甚么叫做清净又具足、具足又清净,然后沉寂不动的心。这是不能有任何不对的,如果你第一个因地种错了,你前面就全数错了。
那有人就会说了,你发的这个愿是不实在的,你如何能够在此生当中誓断统统恶?你如何能够在此生当中誓修统统善?你更不成能誓度统统众生,你不成能做到。你不成能做到,你发这个愿,你不是棍骗佛菩萨嘛?不是如许讲。因为,你不发这个愿你就得不到戒体了。
喜好妙法莲华经请大师保藏:妙法莲华经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它有两个首要的因地,一个是行处,一个是靠近处。行处就是理观,靠近处就是事修,理观、事修合起来,就是我们说的一佛乘的思惟——权实不二。理观跟事修,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观照我们这一念心,这个是不异的。全部《法华经》它不向外寻求的,它的题目就在内心内里。
但是菩萨戒法不一样。菩萨戒法它统统的法门都是为了成佛。以是,持戒是帮忙禅定的。你看蕅益大师的思惟,他在注解中说,持戒是帮忙你收摄身心,收摄身心的目标是帮忙你生起观慧。以是,菩萨的戒定慧是如何样?互含互摄的,它不能切割的。
不独入他家,如有人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
以是真如的理观跟戒定慧的事修,这两个是不成切割的,互含互摄的。
就是说,为甚么佛陀的心是真如的心,我们是妄图的心?实在真妄是同体的。那么真妄同体,为甚么真如的心表示不出来?因为我们固执妄图,以是真如就消逝了。那你说,我明天把妄图放下今后,那我的心是不是断灭了?不会断灭的。你把妄图放下,实在的心就呈现了。佛法事理就是如许,当你破妄今后,它天然会显真的,本身会显真的。以是你把妄图放下,如同虚空,无统统性,那天然你的清净心、菩提愿就会闪现出来。
癸2、释近处 分三:子1、约远论近;子2、约近论近;子3、约非远非近论近
这五种不男就是说,他畴昔贪爱的烦恼特别重,以是这类烦恼的心所招感的果报体,他现男众相,但是没有男根。或者说,他现男众相,他同时具足男女二根。他碰到男众的时候,他显出女根;他见到女众的时候,他闪现男根。这类具足二根或者是无根的人,都不是修道的法器,以是我们要制止跟他在一起。因为这类宿世贪爱烦恼重的,你很难教养他的,他不是法器。
约远论近,这个“远”是动词,当阔别解。这个是讲到我们面对人缘所生的这类生灭心,要先阔别十种不对,这模样才气够成绩靠近真如。以是这个以下就是讲到菩萨戒法。实在它是把全部瑜伽菩萨戒法、梵网菩萨戒法有关于“誓断统统恶”这一块的戒文,稀释成十个重点让我们去修学。就是修学菩萨的十种戒法。
理观的心,它是一种不生灭心。就是我们现在的心是生灭窜改的,但是如果我们明天把生命的循环回归到原始点,就是我们在没有循环之前,当我们的心是一种沉寂安稳的时候,还没有一念妄动之前,我们是一个甚么心。以是这个真如的心是一种实在稳定的,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抱负化的心,不是实际面的心。
如何面对呢?
以是,就是说,你一个菩萨,你有人缘能够度化他,你能够教养他,重点是,你不成以靠近他。这以下都是这模样。就是教养是一回事,靠近又是一回事,就是,你不能靠近他们,这第一个。
又不靠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说法,无所但愿。
“不动、不退、不转。”你不竭地空掉心中的执取、爱取今后,第一个,你的心不轻易遭到扰动。我们普通都会以为说扰动是外来的,是因为你跟我讲甚么话,以是我扰动了。实在他只是个助缘。他对你所做的统统,要颠末你内心的别离,颠末你的影象、你的固执,然后你的别离,取相别离今后,它才会对你产生扰动。以是我们渐渐有一种离相的力量今后,你的心不轻易遭到外境的扰动。第二个,不退。渐渐时候长了,也不退失了,这类正念的观慧不轻易退失。最后乃至于“不转”,已经构成你的一种强大的力量,不轻易被窜改。不动、不退、不转,等因而全部果地。
五戒十善,它是没有目标性的。因为五戒十善它寻求的是一种人天的欢愉,以是它的戒法本身就是目标,你持戒就是目标了。你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言、不喝酒,这个戒法,你的目标就是,因为这个戒法缔造欢愉,你没有太多的目标。
不乐畜幼年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
那么它的果相呢?
就是你这个菩萨,透过前面十种的阔别不对,你阔别攀登心的人缘。然后呢?然后的目标就是帮忙你收摄身心,用佛号来收摄身心。
第三个,菩萨他要不靠近甚么呢?“凶戏”,就是这类相互打斗,拳击、斗牛、斗鸡的这类游戏。或者是“相叉相扑”,柔道、相扑。或者“那罗”,那罗就是演戏的伶人,演出各种把戏的伶人。这几种环境,你要么激发瞋心,要么增加放逸,以是要阔别。
那么,如许的安乐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个空很首要!诸位,你想空掉甚么?空是一个能观的智。那你面对你心中的内心天下的时候,你要空掉甚么?不是空掉外境。空掉外境你就变成阿罗汉了,灭色取空了,变成回避外境了,回避人缘法。它这个空,是空掉心中的爱取。
我们看第六的“阔别欲染”,阔别我们心中的欲染。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该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
以是,为了禁止这件事情产生,佛陀制定戒律,菩萨不能跟声闻人问讯、来往,乃至于不能有共住的环境,要保持间隔。因为这个耳濡目染,习久成性。
这个“近处”有三段。先看第一段,子一,约远论近。
以是我们刚开端就是,念佛人要有一个看法:宁肯少念,不成草率!因为就怕你养成坏风俗。你养成念佛就是随口溜过今后,即便给你充分的时候,让你专注地念一百声佛号,你也念不起来。因为你念佛号就是风俗从心中快速地溜畴昔,你没有真正用佛号来收摄身心。
我们看第二个。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统统法空, 照实相,不倒置,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统统性。统统说话道断,不生、不出、不起;知名、无相,实无统统,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人缘有,从倒置生。故说:常悲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靠近处。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
不靠近诸外道梵志、尼揵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起首我们看人缘。比方说,我们受菩萨戒。诸位,你受菩萨戒你都晓得,你必然如何样?先有戒体,才有戒行的。就是你在受戒那一天必然如何样?面对十方诸佛许下你的誓愿:从今今后,誓断统统恶,誓修统统善,誓度统统众生。然后呢?然后你表情和合,你缘十方诸佛的法界、众生法界,表情和合而落下一种无漏的善根种子。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靠近处。
又不靠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企求。
那么如果是男众,就是不为女众;如果是女众,就是不为男众。就是说法的时候,不要有骄易心,露齿笑就是骄易心,也不要秀出胸膛。乃至于说法,也不要相互过分地靠近、厚爱,况复其他的事情。就是,这个处所更多的是阔别讥嫌。
前面是阔别豪势,这以下阔别邪见。
子3、约非远非近论近
那么收摄其心,净土宗收摄其心当然首要靠佛号了。畴昔我们的教务主任慧天长老,他讲到念佛,他倡导一种专注念佛法,我感觉很好用,我给大师申明一下他这个别例的利用。
第二个,是体用的干系。体用的干系最简朴的例子是甚么?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跟神秀大师的偈颂。
我们收完身心今后,就是要起观慧了。我们前面说过,大乘的戒定慧是一条路的。看子三,约非远非近论近。观慧,聪明没有甚么远近的题目了。因为这不是前面的持戒、修定,他都有个牢固的所缘境,这个观慧他首要观一念心,那心就没有甚么远跟近的题目了。就是以观慧来调伏我们心中的倒置想。
“乃至于路伽耶陀”,路伽耶陀就是我们普通说的印度的顺世外道,就是实际主义者,他夸大物质缔造统统,夸大物质主导统统的生命的征象。“逆路伽耶陀”,这个相反,他反而夸大心灵缔造统统。这个心灵跟佛法说的心性是不一样的,他这个有点断灭见。
以是,诸位!理观,它本来就不是务实的。我们如果甚么都务实,那我们就不能冲破近况了。就是说,我们因为不对劲循环的近况,以是我们才修行。如果你甚么东西都从人缘的近况来思虑,那你就永久是一个存亡凡夫了。
但是为甚么禅宗要选慧能大师呢?因为事修的心没有太大的特别。统统的五乘法门,实在每一小我都要修心,浅深分歧。人天乘修的是善心,二乘修的是涅盘的心,菩萨修的是功德的心,但是这个都是事修。但是题目是,你明天没有成绩“本来无一物”的这类体,你没有找到十方诸佛共同的体,你就成不了佛。以是,从成佛的角度,六祖大师是对的,因为他把握了十方诸佛的底子的共体,就是“本来无一物,那边惹灰尘”。
那这两个沉寂不一样,我们佛法修学是如许,往上走是比较难的,就是我们跟不好的学习,我们被拖下来的机遇比较大。以是,你不成能把他的沉寂从偏空的沉寂变成中道的沉寂,成果是,你从中道的沉寂被拖入变成偏空的沉寂。就是,你不成能窜改他,而你却被他窜改了。
以是第一个,我们体味理观跟事修,它是一个戒体跟戒行的干系,叫做人缘干系。
如许的理观的心安住今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样?我们要面对现在已经循环的心。我们回顾我们的畴昔,曾经做过天人,享用很多的人间的欢愉;我们也曾经到三恶道,蒙受很多的刀山油锅的痛苦。这些人缘果报固然畴昔了,但是它会在心中落一些影象。就是凡是我们生命走过的事情,在心中都会留下一种影象。就像一个镜子,你把它放在空中,它会惹很多的灰尘。一个车子开畴昔了,它会留下灰尘。一小我在镜子前面走畴昔了,它也会留下灰尘。固然人已过,车已过,但是灰尘留下来了。
前面我们讲到这个“行处”就是理观,就是透过察看我们的原始的真如的心,然后如何样?安住在一种不生不灭的清净心。然后呢?然后就开端要“不时勤打扫,莫使惹灰尘”,就开端务实空中对我们人缘所生法所留下的无量无边的妄图、无量无边的业力所构成的我们现在的这个生灭窜改的心。如何面对它,就是开端讲务实面了,叫做“近处”。这个近处就是事修,透过事修使令我们渐渐地一步一步地去靠近这个理观的聪明,这个就是事修。
就仿佛说一个镜子,如果这个镜子它做得非常好,它灰尘是沾不上去的。但是诸位!如果这个镜子,你把它沾上一层强力胶,这个灰尘是不是沾上去就拔不起来?以是观统统法空是空掉甚么?空掉那一层强力胶。你只要让镜子跟灰尘中间没有强力胶,这个灰尘就是无住,它本身会脱落的。以是大乘法的空,是空掉内心的执取、爱取,这是很首要的!
当然这个处统统人就会感觉有疑问了,就是说,声闻弟子也是佛陀的弟子啊!三乘弟子嘛,声闻、缘觉、菩萨。为甚么也要阔别呢?它是这模样,就是说,菩萨也寻求涅盘沉寂,因为你成佛之道,你必然要安乐道、摆脱道、菩提道,它是一条路的,你不成能腾跃,只是你这个过程是走得比较快。比方说一刀千纸,但是还是如何样?历历清楚。声闻人的沉寂,我们也能够去修他的法,但是为甚么不能跟这小我靠近呢?因为声闻人,他的出离心很强,以是他阿谁沉寂,就是你跟他在一起,他阿谁身口意所开释的磁场是带一点偏空的沉寂,但是菩萨的沉寂是中道妙有的沉寂。这两个沉寂不一样。
或者尼揵子。尼揵子外道实在他是一种削发众,外道的削发众,我们普通说的印度的瑜伽士。他是练气、修丹乃至于各种禅定的,这个也是寻求一种有所得的法。
他这个别例有两个重点:第一个皈依,第二个专注。就是你在念佛之前先修皈依,如果说你不会皈依,那就念阿谁慈云大师的《净土发愿文》,就是“一心归命极乐天下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就是你是业障凡夫,阿弥陀佛是功德寂静,从人缘上,我们建立一种皈依的通身靠倒。这是第一个。
讲一个比方,“如虚空,无统统性”。你的内心那种自我的观点渐渐地毁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离相的虚空,它真恰是离统统相。那么当我们离统统相的时候,我们便能够即统统法。就是,诸位!它是这模样:真妄不两立。你固执妄图,真如就本身退出了;你把妄图放下,你的真如就呈现了。“一念不生全部现,六根方动乌云遮。”
这个就是全部空观调伏妄图的因地、果地。
事修的观行,是面对我们凡夫的人缘的生灭心。生灭心是如何来的?是多生多劫。我们不要讲那么久了,说比来的这五百世好了。就在无量循环内里,影响你此生最严峻就是比来的五百世。这五百世内里,你如果是常常到牲口道,能够你的痴心就比较重;你如果饿鬼道,那能够就各式百般的风俗;特别是你从诸天下来特别较着,你前辈子是诸天下来,那贪爱的烦恼特别重,就特别喜好享用,不管你有没有福报,特别喜好用夸姣的东西。诸天下来,就是欲界天下来的。那没干系,这些思惟导向,都是因为畴昔的影象留下来的。
亦不靠近诸有凶戏、相叉相扑,及那罗等各种变现之戏。
那这模样有甚么好处呢?就随顺于我们内心的实在相了,就渐渐能够规复本来脸孔了。就是你本来心没有灰尘的,那是因为我们取很多灰尘,而构成我们的倒置妄图。你现在只要把灰尘放下就好了。然后呢?“照实相”,就随顺于我们一心真如的实相,也就不堕入倒置妄图。这个是讲到全部空观的因相。
看第八,阔别风险。
也就是说,我们初学者,初机浅识,理观亏弱,如果常常跟他在一起,会有两种环境:第一个,相互争辩。你跟他之间反面,你走的是菩提道,他走的是人间的法门,以是你与他相互争论。第二个,你丢失正理,你要么就是被他感化。这是第二种环境,以是不靠近。
以是诸位,佛法不能够否定你留下的影象,就是五尘落谢的影象,这些生命经历是不成以否定的。重点是如何样?不取!记着。影象不成能构成你的思虑的;是因为我们去取,我们取着很多的影象,以是我们的心变成倒置。以是它粉碎的是甚么?粉碎的是你阿谁取着的心。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该该对女人的色身而生取着想,取着这类男众女众的夸姣相状的这类思惟来讲法,心中也不乐见。如果有弘化的人缘进入到他家,不与年青的女子或者是没有结婚的处女,乃至于孀妇等共语,共言语。这个共言语指的是暗里的言语,就是你不能跟她伶仃在一起,必须有第三者在场。这个处统统两层意义:第一个,制止增加本身的染心;第二个,制止人间的讥嫌。这叫第六,阔别欲染。
靠近处当然是事修了,这个是事修的观。理观的聪明我们前面说过,它观的是甚么?理观观的是甚么?观的是真如的心。事修观的是甚么?观的是我们生灭的人缘的心。以是我们要务实空中对本身心中很多的倒置想。
这两个干系,我们能够从人缘、体用这两种干系来讲明。
或者造作世俗文章的,以及这类“赞咏外书”。赞咏,就是人间的诗词,赞咏哪一个风景很标致,哪一个处所如何样,这赞咏这类人间的诗词。及外道的册本。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统统法空,照实相,不倒置。”这一段是总标内里的因相。总标内里有因相另有果相,这是因相。那么菩萨能够在沉寂的心中先念佛,收摄身心,然后呢?然后就起观。如何观呢?观统统法空。
这类整天做杀生的人他造恶业,他来跟你求法,你可觉得他说法,但是你不能够有一种但愿要相互亲厚,相互友爱。因为,你跟他在一起,我们说过,两小我在一起只要两种环境:第一个就是你跟他磁场反面,那你们两个就相互争辩;要不然,就是两个磁场完整被异化。当然你不成能异化他,因为你是凡位菩萨,成果你被异化,以是,侵害慈悲心。因为你一旦认同他,那你就侵害慈悲心了,以是你变成进退失守。以是干脆保持间隔,就是阔别恶业。
请大师翻开讲义第二百三十七面,我们看癸二的“释近处”。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靠近处?菩萨摩诃萨不靠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
这一科是迹门畅通的第五品, <安乐行品>。这个安乐,它是一种功德相。就是我们如法修学一佛乘的妙法,我们在身、口、意、誓愿这四个处所,此生会产生安稳的欢愉,来生会成绩大般涅盘的欢愉。这个安乐通于此生,也通于将来。
第一个,“菩萨摩诃萨不靠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国王、王子、大臣,这些属于中心级的官员,长官是处所级的官员。这处所就是说,你一个菩萨,你有志于学《法华经》也好,你有志于弘扬《法华经》也好,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少跟这些有权势的人靠近。
佛陀意义就是如许,理观就是让你晓得你的目标在那里,不是要你现在就做到,起码你这个因地要如何样?要美满。你不能说,我尽量断统统恶,我尽量修统统善,我随缘度统统众生。那你这个菩萨戒体是白受了。因为你第一个种子有题目。戒体的思惟,第一个种子必须美满;然后你去修行这个戒行,你扩大出来的第二个种子、第四个种子、八个种子,它才会从美满当中不竭地扩大。你第一个种子如果不美满,那你统统种子都不是成佛的正因了,因为它是一个因地。以是,我们在发愿的时候是抱负化的。你先把你现在的身心天下放下,把这类颠末循环加工今后的身心天下先放下,这不是真正的你。以是戒体是理观所成,它是一种抱负化的愿力。
我们看第七的“阔别非器”。
前面的是约远论近,阔别这十种不对,使令我们靠近于一心真如。这以下是透过近(近就是修学),不竭地熏习,靠近禅定、修学禅定来成绩靠近于一心真如。我们看修定。
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觉得亲厚。
我们学菩萨戒法要有一个观点,它跟修五戒十善不一样。
以是这个菩萨戒跟声闻戒法、跟五戒法是不一样的,它这个是没有出世的妙戒,就没有出世的定慧;没有出世的定慧,并失出世的妙戒。以是我们看菩萨戒,实在它戒定慧是很难切割的。你持戒持得好,你的禅定才会修得好;你禅定修得好,你的观慧才会修得稳定。
这类心它有两个特性:第一个,清净;第二个,具足。那一念了然的心性,它是离统统相,但是又具足无量的性功德,但这个时候是沉寂不动的。那么这一念心是干甚么用的呢?安住用的。就是安住一念心性,然后即空即假即中。即空,闪现的是清净的相状;即假,是开显它的一种性具的功德。以是,我们补缀观的时候,我们是超呈实际的。是的,这类实际是透过一种信解而建立起来的,不是我们真正去亲证的。
以是在全部<安乐行品>,你必然要先弄清楚甚么是理观,甚么是事修。
第一个,外道梵志。这个梵志指的是修学婆罗门的居士,他修十善法,但愿能够生到大梵天。这类外道梵志。
看第三个。
我们很多人对净土宗的念佛都忘了这四个字——收摄身心。不是把佛号念完就算了,而是你这个佛号有没有达到把你的身心天下给收住的感受。
以是你看菩萨戒内里,有很多很多的,特别在修善这一块,含摄了戒定慧。比如你明天在家内里,周遭四十里有人讲经,这个讲经是你陌生的,你必然要去听。你不去听,犯菩萨戒。说我为甚么要寻求那么多的知识?因为你持戒跟这个聪明是有干系的。你聪明不敷,你这个戒也就持不好了。
为甚么要阔别有权势的人呢?蕅益大师说,因为有权势的人,你“顺之,增加贪欲;逆之,身心损恼”。这些有权势的人,他有威德力,他发言有威德力,这类人根基上都是攀登心比较重,活着俗名利内里打滚的,跟我们修成佛之道的人思虑是不一样的。你随顺他,你增加贪爱;你违背他,他的力量会给你压力,你身心损恼。
以是它这十种法都是如何样?阔别攀登,收摄身心。为甚么?它不是为你说,哦,我修这十种法,寻求来生的欢愉。不是。它是为了禅定做筹办的。我们看下一段就晓得了。
第四个,阔别恶业。
观心当中,理观的心跟事修的心是不一样的。理观它的心观的是深层的真如的心;事修所观的心,它是观大要的人缘的心。那么这两个有甚么不同呢?我们申明一下。
以是蕅益大师说,靠近权势,“初似小益,久则大损”。刚开端你会感觉,欸,不错啊,我弘扬佛法,我有一个有权贵的人,一个处所官员或一个民意代表做好朋友。他会帮你成绩很多弘法的事情,“初似小益”,有些小小益,但是,“久则大损”。因为甚么呢?“失正道故。”你跟他相处久了,你不会窜改他,他窜改你,你会落空正念的道心。
邪见有几种呢?
然后呢?然后你受完戒回到家今后,你开端如何样?面对实际,开端做一些持戒的戒行。那这个时候,讲到人缘,那就讲到契机了。有些人喜好断恶,他宁肯保守一点,他不修善,不度众生,他先把不对关掉;有些人喜好修善,广学无量的法门;有些人喜好度众生。那没干系,各取所需,事修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他们三种人共同的因种是对的,他们都是誓断统统恶,誓修统统善,誓度统统众生。以是他们会有甚么成果呢?叫做“便利有多门”,但是最后,必然会“归元无二路”,因为他第一个因种是美满的。
看第十,最后一个。
我们一个菩萨道人,也不靠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个处所指的是定性的,就是那种出离心特别坚毅的,你不成能窜改他的,他不成能发菩提心的。这类对于苦谛有很深切的体验跟思虑的求出离的四众弟子,乃至于相互相遇也不需求打号召。如果在房中,若经行处,也不共住一房。这个是讲的很严峻了,就是你不能够跟他住在同一个处所。如果他主动来访,来跟你要求开示,那你是能够开示,但是心中也是一样,无所企求,不要去跟他相互亲厚。
六祖大师的修学,叫做甚么呢?“本来无一物,那边惹灰尘。”神秀大师是“不时勤打扫,莫使惹灰尘”。六祖大师这个很较着,理观的角度。既然超出人缘,那就是所谓的镜子也不成得,灰尘也不成得。这是抱负化的真如心,它夸大安住。以是六祖大师夸大的是安住,安住真如。神秀大师呢?是“不时勤打扫”。实在他的说法也对,他面对的是一个人缘所生法的心。
为甚么呢?因为,蕅益大师说,幼年之人,习性不决。他的心是躁动的,他没体例教养的。你去收他做弟子,毛病你的修道的正业;你跟他拜同一个师父,“扰乱请益”。你要跟师父好好讲个事情,他就在那边跑来跑去的。以是你要阔别,不要跟他拜同一个师父,你也不要收他做门徒,因为他这类心性不决,不堪教养。
第五个,阔别二乘。
就是有些人造的罪业特别重,这个杀盗淫妄的业。比方说“旃陀罗”,旃陀罗就是在古印度专门处置杀业的;或者是畜养猪羊鸡狗。我们受了菩萨戒是不能养这些植物的,因为这个植物,你固然没有杀它,你增加杀生的助缘。或者是畋猎,就是打猎,或者捕鱼等等,如是这类杀生的恶律仪。
古印度的时候,人间能够比较混乱,就是你不要随便伶仃地进入到居士家内里,能够会有外道或者是各种人缘会伤害你,以是制止伶仃一小我进入到这类世俗的家内里。
看第九,阔别讥嫌。
子2、约近论近
前面的十种的法是阔别攀登,收摄身心,这以下就正式修禅定了。就是,前面的筹办做好今后,你应当如何样呢?“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当然菩萨有在家居士,有削发众。在家居士你能够要事情,有各种的奇迹,但是你每一天当中必然要有一个牢固的时候,进入到一个不受滋扰的处所,或者佛堂,或者那里,你要在一个不受滋扰的闲静处,或者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干甚么呢?收摄其心。你受菩萨戒,你不能整天就把心如许放下去不管它,整天就是一天到晚打妄图,这是不对的,这个本身你就犯菩萨戒了。
以是他是如何样呢?他透过三三四:三句、三句、四句(如果你气比较长,你能够分两口气,六句佛号一口气,四句佛号再一口气;或者你三口气,两口气都能够)。分红五点记数法。早上念十片,五百声;早晨念十片,五百声。他未几。那么你一天早上把五百声佛号念好,早晨把五百声佛号念好,你明天功课便能够了。其他时候,你说我等车也念佛,那没干系。但是你这个一千声佛号念下来,皈依、专注,你念个三年下去,你就晓得为甚么叫做一句佛号收摄身心,你就懂这个意义了。
那么这个时候如何办呢?就靠佛陀的大乘的戒定慧的事修,渐渐地把它给作一个调伏跟指导,使令它跟我们原始的心能够相随顺。就是原始的心是我们的抱负目标,因为原始的心才气够跟诸佛相通,站在诸佛的同一个家,把心带回家。佛陀统统的功德,都是从清净具足的心闪现出来的。我们因为沾了很多的灰尘,以是变成一种流转的心。
诸法人缘生嘛。甚么叫人缘生,你晓得吗?就是过程很首要,你刚开端跟佛号互动的时候,你是如何样构成的。你们一开端就是随随便便,你也随便,他也随便,大师都很随便,那佛号跟你的人缘就是很随便的人缘。但是,如果你是在一种很沉寂的状况,先拜佛,然后万缘放下、手构造掉的环境下建立心中的佛号,诸法人缘生,这个佛号跟你的力量,它只要一现前,就是说你要修到这个佛号只要一现前,它顿时能够把你的心收住,不消太多,十句佛号就够了。因为你就是如许种植的嘛。这个佛号固然是个音声,但是有些人种植音声的时候是皈依的心、专注地念。
子1、约远论近
这段有两层意义:就是面对于这类幼年的弟子或沙弥,第一个,你不能收年纪太轻的弟子。这年纪轻的就是七岁到十八岁,十八岁以下的最好不要收。第二个,你不要跟他拜同一个师父。
以是到了我们此生,我们心中是如何样呢?那就心有千千结了。就是很多很多畴古人生的经历,积累成你的思惟、脾气。就是我们的心现在是有判定力,有你的代价观,有你的思虑形式。这些心是如何来的呢?你本来是清净的,但如何就有这么多思惟呢?一句话就讲完了——人缘所生法。因为你经历过太多的生命经历,而在全部影象当中,我们大家各取所需,你取你的影象,他取他的影象,就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思虑形式。这个就是一种实际的心,就是人缘的心。
你的心跟佛号建立一种皈依的心态今后,就要修专注了。专注呢,他的体例是如许,每一天念一千声佛号就好,不要多。我们为甚么很多人念佛念不好?就一开端贪多。你一天念三万声,他就念六万声,你六万声,他就念八万声,然后念的全数都是狼藉心,没有一句佛号能够用的。佛号的目标是收摄身心,成果我们现在把收摄身心这个事给忘了。你跟人家发言的时候佛号也一向念,你事情的时候也念佛,实在这个都是一种兼带的,不是正修。就是,你拖地的时候念佛,当然好过打妄图,但是你不能把净土宗的定位把它定位成,念佛只是好过打妄图。这标准也太低了吧?你这个念佛是要感到道交的,你这类边事情边念佛,一心好几用,临终能够感到道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