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玄幻奇幻 >妙法莲华经1 > 第107章 第107集《妙法莲华经》

第107章 第107集《妙法莲华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名字不成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何况你能够在此生当中亲身地去见闻,亲身地学习此中的义理。我们明天固然是末法期间,但是我们能够获得智者大师、蕅益大师的传承,我们从法义当中晓得甚么叫做开权显实、甚么叫做会权入实,乃至于明白事理以掉队一步地去受持在心中,乃至于数数读诵。蕅益大师说,这是一个不成思议的人缘。这表示,诸位!你明天会坐在这里——蕅益大师说——你就是在大通智胜佛阿谁期间结下法缘,你此生才会碰到《法华经》,才气够学习《法华经》,才气够一起走来到现在,你还没有分开,还跟着在这边学习。你的善根是从大通智胜佛就结下了,这是不成思议的人缘,因为这个人缘你太难碰到了。就是如许讲:你就算学佛,也很难学到《法华经》,就是你只能站在一个穷子的角度去打工。没有几小我会回光返照说,哦,本来我的心也不成思议,没几小我晓得这个事理。大师就是一窝蜂地寻求三宝的加持力,就这模样罢了。以是这个《法华经》就是无量的国土当中是很难碰到,也很难去学习的。就赞叹法门的殊胜,罕见可贵。

《妙法莲华经》 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师翻开讲义第二百四十七面,我们看壬二的“叹经法”。

只要一种环境佛陀随智说,佛陀用他的聪明讲出实在的功德出来,就是你善根筹办好了,才会随智说。以是佛陀统统的犒赏,他是最后才犒赏《法华经》的,是这一个环境。

佛陀一开端对我们凡夫犒赏甚么呢?犒赏禅定、摆脱、无漏的这个五根、五力,就三十七道品,各种的功德法财。进一步呢,再进一步有成绩的,初果以上的,就犒赏他涅盘之城。就说,好!你们终究了存亡了,有一个涅盘沉寂能够歇息了。佛陀以这类种的犒赏,他的目标是干甚么呢?“指导其心,令皆欢乐。”但是佛陀不会犒赏《法华经》的一佛乘的功德,不能犒赏的,这不能随便犒赏的。这对我们凡夫来讲,当然,佛陀不犒赏是跟我们有干系的,因为我们大乘善根不成熟。

丑1、立喻

壬2、叹经法 分二:癸1、就法略叹;癸2、约喻广叹

有一种人是得不到摩尼宝珠犒赏的,就是这个法执特别重。我们看《金刚经》对法执如何说?它说有一种人,他达到此岸了,但他修佛法的法门,这个船,他不肯意舍弃,他就背着船在陆地上走。这个就是如何样呢?他不晓得说用如梦如幻的法门毁灭如梦如幻的烦恼,重点是安住一念心性,他没有这类观点的。他以为说,我烦恼很重,这个法是实在的,我把我的身心天下完整放弃,我一昧地投奔法上。然后呢,然后我就坚毅地住在这个法。这类人得不到《法华经》的犒赏了,不成能了,因为你碰到《法华经》你会诽谤的。你跟他讲说统统法唯心所现,他不信赖的。这个涅盘是唯心所现?他说,这涅盘对我来讲是“观三界如监狱,视存亡如朋友”,我做梦都梦到涅盘,你却奉告我涅盘如梦如幻!他会诽谤的。以是,只要这类大根机的人,在调伏烦恼成绩涅盘今后,还能够英勇地走出涅盘趋势真如,这类就是破魔军网。他不但是调伏烦恼,他还毁灭法执,这个时候佛陀给他大犒赏。

“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佛如来奥妙之藏”。这个奥妙之藏就是说,《法华经》的深妙就是你不轻易了解。你说这个真如赋性,说你这妄图当中有真如赋性,说“即妄是真”,说你这个流浪的乞丐实在就是大富父老的儿子!以是你这小我有两种身份,你也能够是存亡凡夫,你也能够具足无量的性功德,你同时具足这两种身份。当你利诱的时候,当你向外攀登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标准的存亡凡夫;当你把《法华经》读一读,哦,开端回光返照的时候,欸,你变成了大富父老的儿子。这件事情很难信赖,就是你同时两个身份。以是你说,欸,那我到底是甚么?你说你业障深重也对,你说你具足无量的性功德也对。“一念迷,存亡浩然”,你要向外攀登,你就是存亡凡夫,业障深重,说的就是你。你要回光返照,欸,你就是佛陀的实在的儿子,你就住在佛家,跟佛陀共享无量的功德。

转轮圣王出世,他有一个任务感。他是一个大国王,他要如何样?同一天下。以是要“降伏诸国”。当然这当中有些人会顺服,有些人会顺从,这此中有些小王。这个“小王”,蕅益大师解释就是山林内里的盗贼,这比方我们的见思烦恼。佛陀要同一我们的生命的时候,这个见思烦恼不承诺。那如何办呢?“转轮圣王起各种兵。”这个时候,转轮圣王就带领着三乘的修行者,去讨伐我们的见思烦恼。

这个就是全部《法华经》迹门的修学思惟,就是所谓的开显佛慧。这个就是佛陀的聪明。佛陀之以是成佛,是因为他在因地当中找到了佛心。你因地找错了,你前面就很糟糕。你找到的是一团沙,你不成能变成黄金的。你必须是一个金矿,你才有能够渐渐提炼变成黄金。

文殊师利!如来亦复如是,以禅定聪明力,得法国土,王于三界,而诸魔王不肯顺伏。如来贤圣诸将与之共战,其有功者,心亦欢乐,于四众中,为说诸经,令其心悦,赐以禅定、摆脱,无漏根力、诸法之财,又复赐与涅盘之城,言得灭度,指导其心,令皆欢乐。而不为说是《法华经》。

“如来亦复如是。”佛陀在三界中成绩大法王今后,对于这类特别根机的人,佛陀先用三乘的权法来教诲他,干甚么呢?跟五阴魔、烦恼魔、死魔作战。起首我们修行面对的是我们的五蕴的果报,色、受、想、行、识,因为它躁动不安。你坐在阿谁处所,你坐个二非常钟、三非常钟,你就开端躁动了。为甚么?因为你的心在动,色、受、想。以是佛陀要我们持戒修定,就安稳你的五蕴,先把你的这类躁动的状况安稳下来。以是凡夫很难修行,不像贤人。贤人他一坐下去,你看他坐下去六十小劫不动,以是他的进步能够快,他阿谁帆,一帆风顺。我们凡夫的船就是离这个陆地太近了,因为地心引力,就进步很慢。就是我们这个果报体,这个五蕴,躁动不安。佛陀先安稳你的五蕴。第二个,开端用聪明破烦恼。最后了生脱死。

这以下,约比方来遍及地赞叹。这处所两段。第一段,不与珠喻,就是转轮圣王是不会把他高贵的摩尼宝珠赐给他的部下的。

总而言之,当我们修学三乘法的时候,佛陀犒赏了人天的安乐、出世的摆脱。但是有一个东西是不能犒赏的,就是转轮圣王这个发髻当中的一个明珠。我们解释一下。转轮圣王有七宝,对不对?而最贵重的就是这个摩尼宝珠,它是挂在他的头发上。这个摩尼宝珠有两种功德:第一个,放大光亮,废除暗中。这个转轮圣王在他所管理的国土,他只要一出去,他阿谁光亮,就没有甚么黑夜、白日的不同了,统统的暗中一碰到这个摩尼宝珠,就消弭掉,就跟白日一样。以是转轮圣王所到之处都是白日,就是因为这个摩尼宝珠的光亮。第二个,这个光亮消弭灾害,身心快意。比方说转轮圣王他的某一个小国产生了疾病,或者饥荒,就是饥荒,或者有战役,就小三灾,转轮圣王只要到阿谁处所去,他的摩尼宝珠一照,这三种灾害就毁灭了。以是,转轮圣王的明珠在七宝当中能够说是一个目标性的宝贝,目标性的,就像国王的宝杖一样。明珠在,转轮圣王在。这是他王位的一个目标,以是他不能够随便把这个摩尼宝珠去赐给这些有功的兵士。为甚么呢?因为转轮圣王就这么一颗宝珠,如果随便赐给其他的军队,“诸王家属,必大惊怪”,因为它是一个国王的目标。

这以下合法。“文殊师利!如来亦复如是。”如来的出世,正如转轮圣王的出世,他们两个都有共同的任务。转轮圣王是要统领四天下,佛陀的出世是处理众生痛苦的题目。佛陀的出世是有备而来的,他不是随便出世的。他是如何样?“以禅定聪明力,得法国土,王于三界。”佛陀是具足美满的禅定(指的是福德寂静)、聪明(是聪明寂静),成绩法身净土而统摄三界。

喜好妙法莲华经请大师保藏:妙法莲华经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这就是为甚么我们很难碰到《法华经》,这就是为甚么我们修行这么久却没有甚么进步。因为我们永久活在点状的修学,不能产生总持的功德。

我们看子二的“与珠喻”。

癸2、约喻广叹 分二:子1、不与珠喻;子2、与珠喻

在《法华经》,佛陀晓得我们凡夫有这个题目,以是开权显实。就是说,实在我们现在需求用权法来忆佛、念佛,了生脱死,但是你也能够用佛陀的知见来修习权法。就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众生的知见转成佛的知见。

以是,诸位!《法华经》的思惟就是说,让你能够在很短的时候里消弭最大的罪障,让你在很短的时候里缔造泛博的功德。它等因而一个修行的捷径。但是前提是,你要把握这类体例,如何样能够把众生的知见很快地转成佛陀的知见,就是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就是空掉妄图;即假,就是开显你自性的本具的功德。然后如何样?然后信赖这件事情,信解,承担它。就信赖:我固然打妄图,但是妄图是厥后有的,是人缘所生法,不是我的本来脸孔。你要实在地信赖这件事情,然后承担它,安住它。

子1、不与珠喻 分二:丑1、立喻;丑2、合法

文殊师利!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成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

这段经文有三段,有三个重点:第一个,转轮圣王的出世,那表示佛陀的出世。第二个,他出世今后第一件事情,出兵讨伐盗贼,因为他要统领四天下。第三个,功成犒赏财物。

当然,终究的会归就是誓愿安乐行,就是菩提愿力。以是我们除了清净心的观照以外,还要保持一个菩提愿,不但是以佛心为己心,还要以佛志为己志。

第二个,口安乐行。口安乐行的核心,就是和合无诤,尽量不要跟人家有口业上的诤讼。以是佛陀要我们不要在统统的人事上颁发小我的批评跟歌颂。人缘所生法,从修行的角度,没有标准答案,也跟你没有干系,我们不要颁发任何的批评,以免落入一种偶然义的诤讼而粉碎你的口安乐。

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奥妙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 ,长夜保护,不妄宣说,始于本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

诸位!你的修学,你是用两种力量在修学。你拜忏的时候,你晓得你能拜忏的心不成思议,所修的忏法不成思议;你念佛的时候,你晓得你能念的心不成思议,所念的佛不成思议。而别人只要一种力量。以是,你不学《法华经》,你的修学就永久是一种力量,一种力量在修学。

第二个,佛陀为了末法期间的凡夫菩萨,又讲了别的一个助行,叫做四安乐行,来庇护我们的理观的善根。我们凡夫的理观是很难成绩,很轻易粉碎。那么如何庇护呢?

这个理观的聪明当然是正修了,但是佛陀又讲了一个助行,就是<法师品>内里的五种法师。因为这个理观它很难相续,它是不思议境,以是佛陀要我们受持、读、诵、讲解、誊写,特别是读诵。你不竭地读诵、不竭地读诵,不竭地强行奉告你本身:我的心跟佛陀的心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我要信赖这件事情。就是把心带回家。

而修《法华经》不是。他内观真如,把本身的心调到佛陀的心,然后呢,外顺弥陀。以是,这模样就构成一个所谓的《法华经》的经题——“妙法”莲华经,你就是一种莲花式的修学。大要上有莲花的寂静跟芳香,这就是权法;但是实际上,我们内心内里多了一种实在、饱满的莲子。以是它就是一种权法跟实法的相互感化。

讨伐的过程当中,就胜利了,大师有军功了。这个转轮圣王心生欢乐,就如何样呢?开端随功论赏。如何个赏法呢?或赏田宅。这个“田”就表示禅定,四禅八定,就让我们能够安稳;“宅”就是摆脱了,不但安稳,又能够摆脱存亡。这个“聚落”,这聚落比田宅更大,就是初果、二果。“城邑”又比聚落更大,就是三果、四果。就成绩了出世的道果。这个是首要的功德。

第三个,意安乐行,就是慈悲善巧。对于统统的人,不管他是放逸的、他是懒惰的,你不管他能不能做到,你的内心保持慈悲善巧,渐渐地等候他的生长,不要轻视任何一小我。这个意安乐行就是慈悲善巧。

前面是没有犒赏摩尼宝珠,这以下是讲甚么环境才犒赏摩尼宝珠。

我们先歇息非常钟,把这段的转轮圣王的比方再作一个总结。

子2、与珠喻 分二:丑1、立喻;丑2、合法

第一个,身安乐行。佛陀划出一个标准,就是你要常常让你的身业保持调柔沉寂,以是你要阔别十种不对,包含百官、屠夫、淫女,包含沙弥小儿这类未成年的小孩子,你都要阔别,因为妨损你的道业。跟这些人在一起,就粉碎你身业的调柔沉寂,你整天躁动不安,你就很难修止观了,就是止观修成了也很轻易被粉碎。以是说,庇护我们脆弱的止观,这四种人你要临时阔别。这第一个。

学佛的人很多,因为佛教多元化,有这个五乘嘛,“我家泛博,各种皆有”,你进入佛门,你绝对不会白搭的。普通人进入佛门今后,有人一辈子就修布施,他甚么事都不做,就是做义工。他坚信布施这个法是甚深奥妙,那里有事他就去做义工,以是他获得转轮圣王的犒赏,叫做福报。他也是有功绩,对不对?他明天修布施,也是佛法,以是佛陀就赏他一个福报,能够让他受用三生、五百世等等。有些人一辈子他甚么事都不干,就持戒,高贵身,特别高贵。有些人修忍辱,他就特别寂静。以是,我们普通人学佛,在佛陀当中获得的犒赏叫做片段的功德,佛陀不会把摩尼宝珠给你的。这是普通性的犒赏,就是你获得了繁华,他获得了寂静,他获得了高贵……等等。这就是我们说的普通性的犒赏,总之你有修行你就能够有犒赏。这是第一个,比方。

先看比方。

那众生知见如何转呢?靠聪明指导。就是你要先观心,察看你那念打妄图的心,你用即空即假即中的聪明去察看它。即空,就是清净本然,达妄本空,本来就没有妄图;即假,就是知真本有,你固然是清净,但是你具足无量的性功德。以是,当我们用聪明来察看我们这念妄图的时候,我们发觉,这个妄图的本质是又清净,是又具足,那等因而佛心。佛心就是我们修行的因地。你说,我一天到晚打妄图,我如何有佛心呢?你错了。我们没有佛德,佛陀这类三身四智无量的陀罗尼的功德,我们没有,但是佛心我们是具足的。就是我们跟佛陀都是具足一念心性,只是他开显了,叫做功德成绩,我们没有开显,叫做赋性具足,就差在这里。

以是,当我们修学三乘的权法的时候,你先透过一种观慧调剂心态,你先不要管你的内心的感化。就是你无量劫来积累了这些灰尘,这别管它,你先重视你的本质,就是你的本来脸孔是如何回事。当你没有循环之前,当你没有惹这么多灰尘之前,到底甚么是我们的本来脸孔,这是我们要重视的。而这个是全部《法华经》的因地的修学,就是把生命回归到原始点。这个时候,我们一念心性,就站在佛陀的同一个安身点来修行。那叫做甚么?那叫做心力不成思议。

这是一个简朴的赞叹。

这以下讲出一个比方。

我们看第三段的“结示劝修”。

丑1、立喻

这以下佛陀赞叹。就是当我们用一心三观的理观,共同四安乐行,如此的修学有甚么样殊胜的功德呢?佛陀加以赞叹,叹经法。这以下有两段:癸一,就法略叹;癸二,约喻广叹。

这类有大善根的人,佛陀不但跟他讲三乘的权法,消弭三毒,出离三界,更首要如何样?废除魔网。这关头了!这个魔网就是我法二执,特别是法执。

丑2、合法

如来亦复如是,于三界中,为大法王,以法教养统统众生,见贤圣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 战,有大功劳,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

那么,在统摄三界的过程当中,有些人从命,有些人不从命。谁不从命呢?魔王不肯顺服。这个魔王指的是我们内心的烦恼魔。以是如来就调派三乘的弟子跟这个烦恼作战,就修四谛、十二人缘、六度等等。“其有功者”,这些修习有功的,公然把烦恼调伏今后,佛陀就欢乐了,就在诸经当中,犒赏功德,使令内心能够欢乐安稳。

讲一个比方。比方说,我们明天是一个在内里流浪的穷子。固然我们是穷子,我们也想要离苦得乐。以是我们碰到三宝今后,开端在三宝内里打工。你喜好拜忏,你就拜忏;你喜好做义工,你就做义工;有些人喜好持戒,他一辈子就以持戒为他的修学。那没干系。但是你不学《法华经》有甚么题目呢?你就站在一个流浪的穷子的角度去打工,你仰仗的是你的体力。诸位!你一小我的体力打工所赚到的钱,只能够满足你一日的温饱,你每天都要赚。你只要一天不做功课,你就发觉你“弟子心不安”了,因为你用权法。如果我们明天换一个思虑——我们不就是要离苦得乐吗?不要急着打工,先回家。我们应抢先回归到我们的家属,担当家业,再用我们家属的财产去做贸易,这模样所获得的资粮那毫不是一日温饱了。因为你明天变成是,既有法力不成思议,你内涵又有一种自性功德力的加持,你有家属的财力的奥援。

我们看合法。这处统统三段,先看第一段。

这一科是迹门的最后一品,叫做<安乐行品>。佛陀讲完这个迹门的内容今后,用安乐行来作一个总结。

佛陀为甚么能够成佛呢?他当然不是因为布施而成佛,他也不是因为持戒而成佛。就是他在布施跟持戒的时候有甚深奥妙的聪明,以是他成佛了。以是,全部六度的核心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我们明天要学的——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这个犒赏就有普通性的犒赏跟特别性的犒赏。普通性就是赏你一个田宅、聚落,这个都会就送给你了,这个珍宝就送给你了。但这个时候对转轮圣王来讲实在是没甚么不同,因为他财物太多了。这类普通性的犒赏就是田宅、聚落、城邑等等,但是他头顶上的摩尼宝珠是不能犒赏的,这叫特别的犒赏。

先约着法体来简朴地赞叹。

文殊师利!如转轮王,见诸兵众有大功者,心甚欢乐,以此难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与 人,现在与之。

以是,这个四安乐行对我们凡夫相称首要,它等因而非常首要的一个庇护,防护我们这个止观免遭粉碎。这个就是前半段所说的四安乐行的内容。

佛陀说法是这模样,佛陀有两种说法体例,一个叫随情说,一个叫随智说。智者大师说,普通的环境,佛陀看到你,像你明天碰到佛陀,佛陀发明你大乘善根不敷,你喜好寻求,就是蕅益大师说的,我们普通人寻求近小之果。我们普通人修行就跟海豚一样,海豚做了一个夸姣的演出,它顿时要仆人犒赏它一条鱼,一个食品。我们也是这模样,我们寻求近小之果,不求长远之大道,就是没有几小我有远弘愿向的。说,欸,我要开显自性的功德,没几个!我们在修学佛法,我们要如何样?顿时看到成果,就是这模样,最好是此生就看到。我此生布施,欸,我如何现在还那么贫困?哪怕此生看不到,起码来生看到。

这一段作一个总结。“文殊师利!”佛陀奉告他,这个《法华经》的一佛乘法门,是诸如来究竟美满之说,在全部佛陀的一代时教当中是最为深妙,也最为殊胜,以是佛陀才会在最后的临灭度之前把这个法门宣说出来。就仿佛转轮圣王,他悠长以来庇护他头顶上的摩尼宝珠,只要最后真正有大功绩的,才把摩尼宝珠赏赐给有功之人。

这处所佛陀讲一个比方,比方说具有强大威德力的转轮圣王。转轮圣王的出世,必然是大师修学十善业,风调雨顺、五谷歉收的时候出世,以是他是大家间最大的国王,具足七宝千子,统领四天下。就是大家间,诸天不说,大家间福报最大的。

如果能够在身、口、意当中保持这类安乐行,会帮忙你修止观,也会庇护你已经成绩的止观。

只要一种环境例外,就是这个转轮圣王在统理三乘的弟子去兵戈的时候,有一种人,“有大功者”,他是精进英勇成绩大功绩,就是这个成败关头是他决定的。这个时候转轮圣王心生欢乐,才把这个难信的摩尼宝珠(它悠长跟从这个转轮圣王的),这个转轮圣王把这个宝珠拿下来,才送给他。

露台智者大师把整部《法华经》分红两大部分:前半段叫做“约迹门开权显实”,这个是讲的佛陀的聪明;后半段就是“约本门开近显远”,讲的是佛陀的功德。以是,整部《法华经》就讲两件事情:甚么是佛陀的聪明,甚么是佛陀的功德。聪明是一个因地,功德是一个果地,以是就串成了全部一佛乘的因果。我们这一科是讲到因地的最后一科。

那么佛陀如何办呢?佛陀也没体例,看到你这模样急功好利,寻求小果,佛陀如何样?只能够随情说,跟着你的豪情,先满足你的需求吧。也就是我们在三界火宅当中,很多人就是——不要跟我讲甚么真如赋性,我从速分开三界要紧。佛陀说,好,那没干系,你修四谛十二人缘,你把你的内心完整放弃,完整投入到四谛法,我包管你获得涅盘。就是放弃心性,寻求涅盘。但你不能怪佛陀不给你最好的东西,因为你就这类根性。你就这类根性罢了,佛陀如何样?“指导其心,令皆欢乐。”因为你就这类根性,前面会说,你听了今后能够还诽谤,以是佛陀只能如何样?“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对于这类能够操纵法门、处理存亡今后又不固执法门的人,佛陀内心是生大欢乐:我终究能够把这个《法华经》的摩尼宝珠赏赐给这小我了,因为他能够使令众天生绩统统智,中道的聪明。但是这个法门有一个题目,“统统人间多怨难信”。因为“众生没在苦”,越痛苦的人就越想抓住一个东西来作依托。以是很多人能够会难信乃至于诽谤,以是佛陀不随便地宣说。只要在你的法执毁灭了,大乘善根成熟了,佛陀才会把《法华经》的功德赏赐给你。

文殊师利!比方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各种兵而往讨伐。王见兵众战有功者,即大欢乐,随功犒赏,或与田宅、聚落、城邑,或与衣服、严身之具,或与各种珍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虎魄,象、马、车 乘、奴婢、群众。唯髻中明珠不以与之。以是者何?独王顶上有此一珠。若以与之,王诸家属,必大惊怪。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你修布施,如果你没有学《法华经》,从三乘的角度,你只能从众生知见来修布施。好,那么众生知见是如何回事呢?就是你必须面对实际中的人缘所生法。那么从人缘的角度我们凡夫是如何回事呢?业障深重,倒置妄图。这就是我们的知见。那没干系,我业障深重,但是我仰仗布施这个法来加持我,让我成绩繁华。以是,我们明天没有学《法华经》,我们统统的修学只要四个字罢了,叫做“心外求法”。就是我本身没有才气缔造功德,我甚么都不是,但是没干系,我仰仗三宝的加持力,来缔造我的资粮,让我离苦得乐。这模样修学就很慢了,因为一旦堕入到众生的知见,堕入到人缘所生法,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无量无边存亡循环所积累的业力、所积累的妄图,那对我们来讲就很难修行了。

这比方甚么呢?

第一个,“诸佛出世,悬远难值”。其他的典范,法身菩萨能够代为宣说,《法华经》不成以。因为它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它是一种成佛的法门,必然要佛陀出世才气宣讲。这第一个。你要没有碰到佛陀出世,那这个《法华经》的经题就跟你没有干系了。这第一个,要有佛陀出世。

这五种法师是第一个助行。

那么甚么是佛陀的知见呢?当然,在迹门,前面我们讲很多了,就三周说法,法说、比方说、人缘说,这三周都是在讲佛陀的聪明、佛陀的知见。蕅益大师那种大聪明的境地,他用四个字来总结甚么是佛陀的聪明,四个字罢了,叫做“会权入实”。就是我们如何把三乘的权法导归到我们内心的一念心性的实法,简朴讲就是如许。我们一个存亡凡夫,我们需求三乘的四谛、十二人缘、六度,来加强我们的正念,来了生脱死。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当透过聪明的观照,把三乘的修学会归到心性去。

以是这个《法华经》是不思议境,这个是佛陀法门内里最深妙的,最难讲清楚的。这不像布施,布施成绩福报,这谁去修都是这个事理。但是《法华经》就是,“一念迷,存亡浩然;一念悟,循环顿息”,这个处所是不成思议,在全部典范当中是最殊胜的。以是佛陀“长夜保护,不妄宣说”,到了临终之前,众生大乘善根成熟了,才正式地开演。

尔时,如来亦大欢乐。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统统智,统统人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现在说之。

以下是兼带的功德。或与贵重的衣服,这个“衣服”就是忸捏、忍辱的善法。你在修习四谛、十二人缘的时候,你的内心也会比较调柔,具有忸捏、忍辱等等善法。“严身之具”,有一些璎珞项珠,就是一些助道的功德。比方说,你不但修四谛十二人缘,你也偶尔布施。布施有福报,持戒有高贵,忍辱有寂静,以是另有一些其他的小我的这些寂静的璎珞项链严身之具。或者各种的珍宝,比方说“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虎魄”,七宝,这个是指三十七道品。或者犒赏“象、马、车乘”,这个是三乘的聪明,就是空性的聪明。或者犒赏“奴婢、群众”,“奴婢”就是神通,“群众”就是人天福报。

第二个,“正使佛出,久默斯要”。关头是,佛陀出世他也不必然讲。我们看多宝佛出世的时候,他是没有讲《法华经》的,以是他才发愿,他临终的时候要满身舍利,在宝塔当中到十方天下歌颂《法华经》。以是,就算佛陀出世也不必然宣说。就算宣说,也是在一小段的时候。你看五时,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五时当中,他只要在第五时,《法华经》宣讲的时候占了五分之一罢了。以是,就算佛陀出世,也是一种特别人缘才讲的。

丑2、合法

以是这就说了然,那么多人学佛,为甚么很多人,你看他学习一下就突飞大进?因为他获得摩尼宝珠。诸位!你还是在穷子打工。你看有些人,你看他学佛,十年畴昔,二十年、三十年畴昔了,你看他没甚么窜改,没甚么窜改!他生命当中,他的本质都没窜改,他就是在无量的妄图当中多了一点资粮力,多了一点布施的资粮、持戒的资粮,他这个倒置妄图的本质都没窜改,因为他没获得摩尼宝珠。就是,一样地进入佛法的法性大海,的确每一小我获得的犒赏不一样,但是这跟佛陀没有干系。为甚么?因为你的根机就如此。你寻求的是一个糖果,你寻求的是一种近小之果,佛陀只能够随顺你的情意,令你欢乐。只能如许。但是有一种人他善根强,那佛陀——这个转轮圣王给他摩尼宝珠。

癸1、就法略叹

佛陀前面讲了身口意三安乐行,到了誓愿安乐行,他先作一个简朴的申明今后,就赞叹这个法门的殊胜。说,《法华经》它有甚么殊胜呢?在无量的众生国土中,乃至名字不成得闻。在我们无量劫的生命当中,你不要说学习《法华经》,你就连《法华经》的经题都没有听过。为甚么会这模样呢?蕅益大师提出两个来由:

这个是佛教界内里的特别人物,就是获得大犒赏的。一样学佛,但他收成最大。我们看他是如何回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