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集《妙法莲华经》
比方说前半的迹门。迹门当中,当然初品就是<序品>,序分;从<便利品>到第九品的<授学无学人记品>,这是迹门正宗;从第十品的<法师品>到<安乐行品>,这是迹门畅通。
又一时分为二,从序至安乐行十四品约迹开权显实;从涌出讫经十四品约本开近显远。
以是,我们凡夫的内心活动只要两种环境:要么顺境,堕入有相行;要么碰到窘境,就把本身关起来,安住孤傲,享用沉寂,就是安住空性。我们凡夫没有“中道”这两个字,没有。比如说,你有没有体例面对统统有情、面对窘境的时候不迷、不取、不动?没体例!以是我们凡夫的困难就是只能如何呢?在成佛之道叫做“忏悔业障,积集资粮”,通过一种回向的体例。如许佛道对我们就相称悠远了,我们没体例进入成佛的核心,只是在核心修资粮,然后通过回向。那佛道对我们就不晓得甚么时候了,我们走上一个缘起的远路了。
本迹各序、正、畅通:初品为序;便利讫授学无学人记品为正;法师讫安乐乐行动畅通。涌出讫弥勒已问斯事,佛今答之,半品为序;从佛告阿逸多下,讫别离功德品偈为正;而后尽经为畅通。
到此等因而全部迹门的正宗,三周说法就结束了。
舍利弗尊者一想,如何能够!释迦牟尼佛此生就跟着我们,同一个期间。他白叟家就是十九岁削发、三十岁成道,就陪着我们四十年,然后就是跟我们一样,人生八十岁,如何能够度化你们这些大菩萨呢?
但是诸位!你不能比及阿谁时候才想到要修《法华经》,那就来不及了。统统的修学都要从因地种植。如果说现在不播种,我们来岁就没有稻米能够吃的了。就是说,我们花一样的时候,花一样的精力体力念一句佛号,它给你缔造三种功德。你通过《法华经》,这个佛号会让你获得安乐、让你往生,又能够带你成佛。这个就是妙法,完整不停滞你的任何便利法门。以是,我们不管修甚么法门,只要把妙法放出来,它就是一个成佛之道。以是,我们明天开端正式讲到妙法的修学,这个妙法应当如何启动。我们下一个主题“修学主旨”中就会讲到。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申明。
1、此经始从序品讫安乐行品,破废便利,开显实在佛之知见,亦明弟籽实因实果,亦明师门权因权果。文义虽广,撮其枢要,为成弟籽实因,因正果傍,故于前段明迹因迹果也。
但是,从空到中道这非常困难。因为一小我入空今后,那叫一个涅盘沉寂乐,但是他将永久落空诸佛的功德寂静,就像本经的舍利弗一样。刚开端在<便利品>的时候,他也是向佛陀质疑:我划一入法性,佛陀你讲空性的时候,我在场,文殊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都在场,所谓的三乘共坐摆脱床,为甚么我证得的空性,我甚么都没有?我只能够一天到晚在山上观统统法苦、空、无常、无我,只能够涅盘沉寂。为甚么我证得空性,我只获得沉寂?为甚么文殊菩萨证得空性,他能够月印千江、百界作佛?舍利弗在本经内里向佛陀质疑,意义就是说佛陀您白叟家是不是不公允?佛陀说,这个不能怪我。一样的空性,人家要多修一个妙法。比方大雨,大雨普降大地,你一个小草吸的水是小,一棵大树吸的水是多。这不能怪大雨不公允。我也是一样讲“人缘所生法,我说便是空”,那么为甚么文殊菩萨听到这句话他能够真空妙有,你们听到就只看到空罢了?因为少了一道妙法这个法度。
下一堂课是关头了,修学主旨,如何成绩妙法,如何成绩心中的莲花。回向。
前面的<法师品><见宝塔品><提婆达多品><劝持品><安乐行品>就是畅通,申明受持、弘传本经的功德。到此全部开显佛陀的聪明美满。
实在佛陀讲完<安乐行品>的时候,该讲的事理都讲完了,但是佛陀要鼓励大师修佛陀的聪明。说,你们修佛慧有甚么好处呢?这个时候俄然从大地内里涌出无量功德寂静的大菩萨。这些阿罗汉一看,吓到了:哦,这些是不成思议!阿罗汉,固然他的功德不大,诸位要晓得一个,佛法的功德叫做佛佛道同。你只要证入圣道,对于高阶的功德,你会晓得它是实在的,是不倒置的,只是我做不到罢了。如果你会对初地菩萨质疑,那表示你没有入圣位。只要你入圣位,你看到高阶的功德,必然会认同的。以是,阿罗汉固然没有证得法身的功德,但是他晓得这个功德跟他是一条线的。以是他欣求好乐说,你们是如何来的?这些法身菩萨说,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教养的。
我们学完《法华经》今后,会晓得两件事情:第一个,甚么是佛陀。我们之前学佛法,那叫一个瞎子摸象。莲池大师说,不学《法华经》之前,叫瞎子摸象。欸,甚么是佛法?甚么是佛陀?各说各的。读阿含经的人说,佛陀是如何样;学般若经的人说佛陀就是无相。归正你读之前的典范,你找十小我来讲甚么是佛法、甚么是佛陀的功德,十小我讲十个,全数是片段的认知。你看瞎子摸象,他摸到头,大象是圆的;摸到脚,说大象是直的。你学《法华经》今后,全面看到佛陀的聪明跟佛陀的功德,第一件事情,体味甚么是佛陀?甚么是佛陀的聪明?第二个,他跟你有甚么干系?你如何做?你如何踏出第一步?
露台智者大师他高超的处所,是他的阿谁判教判得好。他先把《法华经》切成两块。从那里开端切起呢?从“如是我闻,一时”,就是在阿谁当下。那么这个“一时”,露台智者大师就是,当下的一念,他切成两块:一个是修一佛乘之因,就所谓的佛陀的聪明;第二个是修一佛乘之果,就佛陀的法身功德。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总结。先看第一段。
“真空妙有”这四个字,有两种环境能够修学:
智者大师是把本经二十八品先切成两块,初品到十四品是“约迹门开权显实”;十五品到二十八品,“约本门开近显远”。这两个又各有序、正、畅通。
我们看第三大科,经文纲领。
那么,中道实相不能只靠聪明,还要靠功德来鼓励你,另有些事相的功德,以是佛陀开端把他的功德显出来。佛陀当然不美意义本身去无缘无端地显功德,佛陀就叫他的弟子从地涌出。
弥勒跟文殊菩萨两个互动今后,最后当然还是要佛陀亲身申明。佛陀一出定今后,就讲<便利品>了。<便利品>今后就是有“三周说法”,面对三种根机。
这个是全部本经的科判,智者大师的科判。从白叟家将近两千年前判教今后,没有人能够改这个科判。就是从一心开出二门,一个是一佛乘之因,一个是一佛乘之果。
以是整部《法华经》就做两件事情:你能够全面地体味甚么是佛法,它有权实二法;甚么是佛陀的功德,迹本二门。当然更首要的就是你如何做到。就算我现在不能完整做到,但晓得我如何去踏出第一步,我如何去随顺悟入。就是,我心内里都是污泥,但没干系,我现在先种一朵小莲花。如果佛陀是莲子,叫做花落莲成,起码我现在开端种植莲花。以是说,我们学《法华经》就是实在地、全面地体味佛法跟佛陀的功德;第三个,我们开端踏上第一步。整部经的布局就是这模样。
我们先看第三个,经文纲领。前面是解释经题,把甚么是妙法、甚么是莲花的干系说了。我们现在来看看本经的布局,就是本经是如何解释妙法的。
这些都没干系,只是请你加一个《法华经》的“妙法”出来。把妙法放入心中今后,你修的统统的法门,全数把你指导到菩提道上。《法华经》就有这个本领!你修的是人天乘,你修的是二乘的空性,你修的是菩萨道,都没干系。也就是说,如果没学《法华经》,成佛之道对我们来讲能够是三阶段。我们普通能够就是先修人天乘,然后在人天果报内里享用一下大家间的繁华繁华;来感觉不对了,这个繁华有不对,开端收回离心,修空性,从安乐道到摆脱道;最后再渐渐渐渐到菩萨道。
古德对本经在全部修学当中的定位讲一句话,说是“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以是本经的修学就是指导统统的菩萨能够直接地趋势佛道。当然,在大乘的经论当中,我们要趋势佛道,很首要的因地,就是我们必须跟中道实相呼应。因为这个佛道的寂静是真空妙有的。当然,果地是真空妙有,因地也必然是要跟真空妙有呼应。
以是,前面是讲权因权果,为实施权;最后讲实因实果,讲一佛乘的思惟。以是全部前面的十四品,文义固然遍及,讲到三周说法,但是撮其枢要,实在就是成绩成佛的正因,建立一心三观的思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先把因地拉正了,“因正果傍,故于前段明迹因迹果。”因是首要,当然它也讲到佛陀的果地功德,但是它是兼带的。所之前段是迹因迹果,约着迹门来谈佛陀的聪明。这个前半段是这模样的,它首要的是因地,成绩因地。
但是,对我们凡位的菩萨,中道实相就很困难了,因为我们的心是有所得,有所住。我们修一个法门,可不是无住的时候生心,我们是有住生心。比方说,我们普通的环境,顺境的时候我们会喜好人缘所生法,因为你这个人缘法得安闲。你善业起现行的时候,你会落入人缘果报的法例,开端“我要弘扬佛法、续佛慧命”!这时候你有很多抱负抱负的。我们会在顺境的时候堕入有相这一块。但是,大家间不是永久顺境,因为你的业不是一天到晚造善,你还得造恶嘛。以是当我们罪业起现行,窘境的时候,身材有病痛或者人事不顺的时候,开端就把心收起来了。
诸位!我们修中道实相,除了聪明以外,我们的愿力很首要,你要发愿。不是说有聪明就好,不成以!当然,你修小乘法就不需求发愿。小乘法观统统法空了,空、无相、无愿。大乘佛法的特别就是,它聪明跟愿力是不成以切割的,中道实相必然要发菩提愿,菩提愿也必然要中道实相。当我们走上大乘佛法的时候,观照力跟誓愿力就没体例切割了。菩提心跟正知见,这个没体例切割。少了一个,别的一个就没成心义了,别的一个也就不美满了。
甲3、总结。
我们再看下根。下根有第七的<化城喻品><五百弟子授记品>跟<授学无学人记品>。佛陀发觉,讲事理有些人是听不出来的,佛陀只能讲豪情。晓之以理,不通,就动之以情。讲豪情当然就要讲人缘所生法了。你只是讲那些超出人缘的东西,有些钝根人你没体例打动他的心。佛陀说,我讲的法你不要不信赖;畴昔我在大通智胜佛的时候,我就带你们学过《法华经》了,你们都忘记了。佛陀就把畴昔的环境讲出来,来开导大师的忆念。哦,最后下根也开悟了。
还好,佛陀说了《法华经》!
蕅益大师全部科判讲完今后,他白叟家总结说,此经从<序品>到第十四的<安乐行品>,就是前半段,佛陀“破废便利”。佛陀在讲《法华经》之前,并没有讲一心三观的妙法,佛陀是讲三乘的教法,讲到四谛、十二人缘、六度。他说,欸,你们就用凡夫的知见去修就好。你用凡夫的知见修四谛、十二人缘,就能够成绩空性;你用凡夫的知见修六波罗蜜,你渐渐地就能够走上菩萨道。佛陀叫做便利说。就是说,你不必然要跟我是同一个家人,你是住在屋子外也没干系,你是一个乞丐也没干系,你不想回家也没事,但是你就做三件事,修四谛、十二人缘、六度,你就会进步。这个是便利法门。
为甚么要把“一时”分红两块?这个“一时”就是一念心性!就是说,我们同时在一念心性修一心三观,同时在一念心性成绩一心三德。这个就是全部《法华经》为甚么要分两块,就是一个夸大妙因、成佛之因,一个是妙果,妙因妙果会归到不离一心。
这个人缘所生法,不是我们凡夫能够惹的,以是就开端修空观了。察看这统统法本来就没有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把心收回来,安住一念的空性。这个时候,就会临时跟人缘法做切割。这个能够了解,因为有很多事超出我们凡夫的范围。当然,有些人念佛也是能够。总而言之,不管你安住佛号、安住空性,我们面对人缘所生法,的确有很多的超出我们才气范围的事情,我们只能够祈求加被。
我们先看第一段。
喜好妙法莲华经请大师保藏:妙法莲华经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我们对人缘法不能真空妙有,我们要么空,要么有。在空有中游动的时候,《法华经》奉告我们,你喜好空也好,喜好有也好,照做,但多一道法度:修学理观。通过《法华经》的理观,通过这类理观的实在法门,能够把前面的权法整合起来,叫做一佛乘。
甲1、总标。
那么甚么是详细的分判呢?
经文二十八品,智者大师分为三分:初品为序。便利品讫别离功德品十九行偈,凡十五品半,名正宗。从偈后尽经凡十一品半名畅通。
我们看本门,从法身的功德来讲。从第十五品的<从地涌出品>,到“弥勒菩萨问斯事已”这个偈颂,“佛今答之”,共半品,为序;从“佛告阿逸多”以下到第十七品的<别离功德品>,这是正宗;前面其他的到二十八品,都是畅通分。
本经第一品当然是<序品>。<序品>有通序跟别序。通序就是正信序,就是讲到六种成绩,讲到佛陀说法的时候、处所、与会大众等等,来取信后代。
那如何办呢?我们做不到,如何办呢?佛陀奉告我们:一念的随喜!以是这个第十八品很首要。就是说,我们应当用甚么心态来看佛陀的功德呢?前面的十四品讲到佛陀的聪明,一心三观,我们还勉强能够操纵;但是佛陀讲到普门示现,他前面援引很多菩萨,甚么妙音菩萨的功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妙寂静王本领品><普贤菩萨劝发品>,我们凡夫看得是目瞪口呆啊!那我们能做甚么事呢?我们能够做一件事情:一念的随喜,随喜赞叹!所今前面的就是夸大<随喜品>。
诸位!从空性要出来。我跟你讲实在话,一小我从有入空是很轻易的。因为有相的人缘果报,你略微有点聪明的也晓得,人间的欢愉有很多题目,“比方美食异化毒药,初虽甘旨终成大患”。你不必然要学太多典范,你就普通的知识来看大家间,大家间的欢愉带来的后遗症太大了。以是从有入空实在不难。
你说,我现在是要拼往生了。没错!还不迟误你往生。你佛号照念,你往生的资粮照资粮。但是你修《法华经》今后,到了极乐天下,你跟普通人不一样,你跟没有学《法华经》的完整不一样。到了极乐天下今后,你才晓得《法华经》的殊胜。你现在还不晓得甚么叫《法华经》,比及你开端学到后半段的时候就晓得了,以是《法华经》它的实在在后半段。普通你只要从安乐道到摆脱道今后,那《法华经》就分高低了。
我们再看它详细的辨别。除了两块以外,它这个前面有序、正、畅通,前面也有序、正、畅通。我们往下看。
到了法华会上讲实因实果。就是说,实在修行没有那么多的庞大,甚么三乘的果位,实在就是成佛之道。这些是佛陀在成佛之道过程当中设立了三个歇息站,如此罢了。都是一条路的。不是说,你修二乘往左边走,你修大乘往右边走。不是的。成佛之道是一条线的,只差在是三百由旬还是五百由旬。就是说,你就算走错了,实在也没白搭,但是要把你拉出来,是有困难,如此罢了。
以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讲,如果你不学《法华经》,成佛之道对你来讲是三个阶段。你学《法华经》,一次到位,只要一件事情就好了。你现在能够同时修安乐道,你也能够同时修往生之道,你也能够同时修成佛之道。以是《法华经》供应的是一种有效力的修学,你一点时候都不会华侈。
甲2、别明。
实在,作为一个乞丐,你要快速成佛,不是修四谛、十二人缘、六度,你要先回家,要先站在佛陀的诸佛所证、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我们下一堂课会说到,先回家,再来修四谛、十二人缘、六度,才是对的。
诸位!为了我们今后的菩提道,我们必必要先打防备针。在全部《法华经》内里,蕅益大师的结论就是,妙因妙果不离一心。我们要把统统的因果拉到一念心性来修学,这就对了!一念心性就是妙法。你的往生之道如何修?不是从人缘上修。从人缘上修,那你的生命就很多片段了。我们应当在一念心性提起佛号,在一念心性往生,在一念心性修六波罗蜜。
当然,它的正宗首要有两块了:一个是三周说法,就是佛陀通过三阶段的说法来开显佛陀的聪明;后半段就讲到菩萨的功德,法身的功德,让我们信解随喜。这个就是全部本经的布局。
2、从涌出品讫劝发品,起家显本,废便利之近寿,明长远之实果,亦明弟籽实因实果,亦明师门权因权果,而显师之实果。果正因傍,故于后段明本因本果也。
本经统共有二十八品。统统《法华经》的注解,那最美满的就是智者大师了,《法华玄义》《法汉词句》。他白叟家把《法华经》作三大科:第一个序品,就是序分。初品就是<序品>,就是序分。从<便利品>到第十七品的<别离功德品>的第十九行的偈颂为止,统共有十五品半,这是本经的正宗。从这个偈颂以后到二十八品,凡十一品半,名畅通分。先把《法华经》切成三块。
那么他为甚么在“一时”的时候切成两块呢?因为《法华经》的特性叫做因果同时。诸位!你现在修《法华经》能够没甚么感受,能够你到极乐天下才感遭到:哇!还好,我当初在做人的时候修了这部经,我跟其他的平辈比,进步很快。实在不是。你现在的因地已经开端酝酿。为甚么《法华经》叫做莲花?莲花它是含苞待放的时候它就有莲子,但是看不到。它必须如何样?花开莲现。花开莲现就是你看获得,但是它含苞待放的时候,它莲子就存在了。也就是说,莲花的特性,花果同时。那么本经也是如许。本经它是前面十四品从初品到<安乐行品>,是修成佛的因地,修一心三观。前面的从这个<从地涌出品>,到<普贤菩萨劝发品>,叫做一佛乘之果,叫做一心三德。
一个叫做圣位的菩萨。如果你是一个初地以上的菩萨,你证得破无明、证法身,以是你是很天然地能够“如同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以是,如果你是法身菩萨,你就不需求修《法华经》了,你直攻《华严经》,在事修上开端修波罗蜜,次第地从初地到二地,从二地到十地,就如蕅益大师说的:“一一理性具足寂静,一一寂静全部理性。”以是,圣位的菩萨,中道实相对他来讲是很天然的。
第一个是“法说一周”,就是<便利品>。法说一周,就是直接用法的本体来表达妙法,表达一心三观。这个时候利根得悟,只要舍利弗开悟,那么佛陀为他授记。就讲到一心三观。这个处所等因而<便利品>跟<比方品>的前半段。
别序就是关头了。建议序,就是本经是如何建议的。本经的建议很特别。我们的<序品>有一个主题叫做放光现瑞,实在本经也能够说是无问自说了。诸位!凡是不成思议的法门,就是这个法门用力很少、结果很大,大到你没体例设想,普通都是无问自说,比方说净土。
叁、经文纲领 分三:甲1、总标;甲2、别明;甲3、结示
看第十五品<从地涌出品>。法身菩萨一呈现今后,这个时候佛陀要显他的功德了:你看我,你们觉得我只是像你们大阿罗汉,筹办入涅盘,那可不是啊!佛陀把他长远成绩的法报二身现出来,到最后的<普贤菩萨劝发品>,叫做开迹显本,把一期的应化身这个面孔翻开,显出法身的功德。“废便利之近寿”,拔除这个所谓的近寿,就是唆使现生老病死、八十岁寿命的丈六比丘相,开显常住长远的法身的功德。以是这段“亦明弟籽实因实果,亦明师门权因权果”。
诸位!当你修一心三观启动的时候,你的生命就产生了窜改。我们的生命本来是烦恼障、业障、报障,但是开端修的时候,生命就开端反转,它有一种力量从烦恼障、业障、报障渐渐地把你带到法身、般若、摆脱。也就是说,因地修学,果地就启动。以是智者大师以为说,前半段的一佛乘之因跟后半段的一佛乘之果,这两个科判是同时启动的,以是他在“一时”的时候就分红两大部分。前面是“约迹门开权显实”,约着佛陀一代时教内里所说的法来讲到佛法的实在义,开三乘的便利,显一佛乘的实在,就从初品到<安乐行品>。从第十五品的<从地涌出品>到前面,是“约本门开近显远”,约佛陀的法身,来揭示佛陀的法身的功德。因地跟果地是同时的,以是它切成两块。
佛陀在《法华经》之前,当然是为实施权、开便利门,对不对?到了法华会上就是破废便利,开显实在中道的实相、一心三观的思惟。也就是佛陀讲到跟弟子之间的实因实果,跟师门的权因权果。
我们看它的个别申明。
以是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佛陀在指导我们凡夫时,因为我们凡夫是扭捏的,一下子空、一下子有,以是,佛陀用两件事情来指导我们:
那么这个时候,从<从地涌出品>的后半段到<如来寿量品>,到<别离功德品>前段,就构本钱门的正宗分。从<别离功德品>后段到<常不轻菩萨品>就是本门的畅通分,这当中包含<如来神力品><嘱累品><药王菩萨本领品><妙音菩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陀罗尼品><妙寂静王本领品><普贤菩萨劝发品>。
佛陀就讲<如来寿量品>,就跟弟子说,你看到我的身材,那是我的一小部分罢了,我实在的身材那叫一个法身常住。这个时候开显佛陀无量功德的法报二身,所谓的开迹显本。这个时候佛就要我们开端别离功德,这个法身的功德,并且重点在<随喜功德品>。
但是,这模样只是一个大略的分判,不是智者大师的本意。实在智者大师的本意,我们采取的是前面这一段,就是详细的分判。前面这个是大略的分判。
第一个,佛陀的聪明,让我们先修佛陀的聪明。就是说,我们现在没有佛陀的功德,但是先养成佛陀的思虑形式。就是说,我们现在甚么波罗蜜也做不来,但是你现在第一件事情,先把本身投生在佛陀的家属,就是成绩佛种。如果你不如许做,比及你变成二乘种性,要再回归就晚了,因为你变成定性声闻。
我们看下一段。
就是说,佛陀是一开端先讲权因权果,一开端佛陀先从本垂迹,就是权因权果,从本垂迹。佛陀要伴随我们生长,他白叟家如果现出法身,那么这两个身.就落差太大了。以是佛陀必须如何样呢?要“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但是“入统统众生心想中”,他满足众生的人缘,以是就现出丈六比丘相。一开端就是现出权因权果,为实施权,就是从本垂迹。最后重点在于成绩我们的实因实果,开迹显本,真正的目标是显成佛的实果。以是,后半段是“果正因傍”。后半段是讲到果地的功德,因地是兼带的,这就是所谓的本因本果。就讲到法身的功德,约佛陀的法身开显功德。
以是,佛陀在鼓吹妙法时是三阶段:一个法说,第二个讲比方,第三个述诸人缘。以是,我们明天能够听《法华经》,诸位!如果你听得没有感受,那我就不晓得如何样。如果你稍有感受,你就不是这平生才听的了,绝对不是!你此生叫做复习,是把它重新地,就像印刷一样,在这复习。释迦牟尼佛也是对下根人说,你畴昔跟着我在大通智胜佛的时候就学过了,就讲人缘说。
本经也是一样,《法华经》也是无问自说。佛陀讲完《无量义经》今后,白叟家本来讲完经是要散会的,但是白叟家不走,不久今后还入定,入了无量义处三昧。弟子们一看,欸,佛陀没有走,必定有事情。大师都不敢走。这个时候佛陀从白毫放光,然后现出十法界——众生法界、佛法界的人缘果报。大师就开端很奇特,佛陀这件事是为甚么呢?大师就请弥勒菩萨去问。本来要问佛陀,佛陀在入定,也不好滋扰,就问文殊菩萨。两个菩萨就对话了,就动员了本经的序分。以是,实在本经的建议序,佛陀没有说话,但是佛陀做了一个行动,叫做放光现瑞,现出各种瑞相。这模样,就动员了本经的建议序了。
净土法门也是啊。你是一个业障凡夫,佛陀是万德寂静,这两个间隔这么远,靠一句佛号,“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不成思议!我们靠这句佛号能够受用弥陀的功德。以是这些法门没有人能够问,这是净土妙门不成思议,“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以是只能佛陀无问自说。
从3、4、5、六这四品,<比方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这是“譬说一周”。佛陀用各种的比方,用简朴的比方来开显这类奥妙的一心三观。这个时候有四大弟子:迦叶尊者、目犍连尊者、须菩提尊者、迦旃延尊者,这四大弟子开悟。这是中根得悟。
佛陀一开端是讲权因权果。就是说,你一个凡夫业障很重,没干系,你修四谛十二人缘,成绩涅盘,了生脱死,你修六波罗蜜能够成绩功德寂静。佛陀先为实施权,就是权因权果。
我们凡夫的本性的确是不太一样。有些人是悲增上菩萨,喜好跟众生打仗的,以是他感觉行菩萨道就是:甚么叫道场?事情就是道场!这类人也是有。他喜好以福德资粮为他的主修。有些人喜好修空性。甚么是道场?在佛堂才是道场!他在佛堂内里安住统统法空,他感觉这个就是我的道场。
成佛之道,在凡夫位是很关头的,因为你入了圣位那就很难窜改了,那没体例窜改了。因为你定性今后,你法执就很重了。以是诸位!凡夫是一个最忧?的处所,但是从成佛之道,也是最关头的时候,因为你明天所采纳的体例会影响到全部前面的四圣法界的快慢。我们不但愿为了成绩一个空性的功德而留下后遗症。就是,我要从A到C,当然我们也是要从A先到B再到C,但是我从A到B的时候不能产生停滞,不能停滞我B到C,不能停滞我后半段。如果你不学《法华经》,你从摆脱道到菩提道必然会产生停滞。你没有阿谁聪明入佛的知见,你只能选边站,你只能要么有,要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