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玄幻奇幻 >妙法莲华经1 > 第8章 第8集《妙法莲华经》

第8章 第8集《妙法莲华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2、约本门开近显远。

这个就是序品的品目标解释跟纲领申明。我们下一堂课就正式进入经文。

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以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如镜中照数十层山川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前后。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天下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倒置,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

喜好妙法莲华经请大师保藏:妙法莲华经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诸位!开端内观今后,你对本身畴昔无始劫来的思惟,不管来自糊口经历,不管通过教诲,统统的思惟要通盘否定,这些都不能用。那都是错吗?这不是对错的题目,这内里有我法二执。就是它构成的过程有题目,这不是对错的题目。它叫有漏,它是有漏。以是,一小我要先通盘地否定本身,才有体例重新开端。你不归零,你《法华经》就修不起来了。就是你从现在开端,对你畴昔由打妄图所积累的思虑,通盘否定。这就是佛陀为甚么先入三昧再放光的意义。

1、通叙迹本二门;2、别说迹本二门。

第一个,文中佛陀是先入三昧——无量义处三昧,然后在三昧当中放光而现出各种瑞相。表示修习内观的聪明,必然是先空,再入假。先即空,要安宁,入空三昧,然后再生起假观。必然要先离相清净,然后才借相修心。如果你不离相,你带着妄相来修真,你统统的东西都带妄。

第二个,由序。这个“由”就是启事。本经是如何说呢?事出必有因,佛陀说法必然有启事的。因为放光现瑞,现出六种瑞相。这当作本经建议的启事。

以是这个处所就是说,弥陀发愿成绩,我们信愿持名把它感到出来。

如果你美满是向外攀登建立的,我要提示你:平常能够还没有题目,临命终的时候你能够会过不了关。因为你是向外攀登而来的,心外求法,你就很轻易遭到外在的滋扰。因为你跟它是同一类的,你是从那边拿过来的,你的法跟它的法是性子不异的。

丙2、随缘闪现。

法力。本愿功德力四十八愿太大了,临命终你不成能忆念全数四十八愿。谁忆念得住呢?哦,我要把它稀释,稀释成一句佛号,就法力不成思议。一句弥陀念、诵、听,缔造一个音声,再把它听返来。动手易,成绩高。

从这个比方,我们看合法。

那如许这个<序品>有甚么样的核心机惟呢?我们看第二个。

就是说,为甚么他有八功德水呢?弥陀本愿摄受!我不能说你错。但是从你这句话,我看不到你有启动自性功德力。以是公道地推论,你的心是向外攀登的,那么你这个佛号就伤害了。

那么我们这个修行主旨讲完了。我们来看经文。

最后我们看畅通。畅通分,当然就是畅通迹本二门,从《法华经》的二十一品到二十八品。正宗分是从第二品到第二十品<常不轻菩萨品>。畅通分是从二十一品<如来神力品>到二十八品<普贤菩萨劝发品>。

这个时候,如果你修过《法华经》的内观思惟,这个帮忙就很大了,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了。一个内观的人,他对外境的感受比较淡泊,他也不轻易受任何外在影象的牵动。常常内观的人,你统统的东西都是向内安住的,就是你本具的东西。以是从一念心性来看,这统统法都是如梦如幻。我们不轻易像普通人能弄假成真,我们是借假修真,我们是借而不住。凡夫是就住在上面,那就完了,那被它牵动了。

这么多的存亡业力没有措置,为甚么这小我他能够带业往生呢?他的来由只要两个:第一个,十万亿佛土,因为从一念心性的角度,它是没有分开我们一念心性,它是我们心性本具的。以是看得出来这小我是内观真如,他是一种安住的状况,他启动了自性功德力。第二个,我们也不要执理废事,内观真如还得要如何样?外顺弥陀。他理观还得事修。他能够一方面内观真如,安住一念心性,又能够启动佛号的音声,仗自心的佛号,以是他是把心力跟佛力连络。

如果你从人缘所生法来看,题目重重,你很难建立信心。我随便问你一个题目你的信心就摆荡了:第一个,你间隔如何措置?第二个,法界,你是一个业障存亡凡夫,弥陀是功德寂静,你如何就能够受用他的功德?请你奉告我,你如何去的?你如何受用?以是,你要向外攀登,我不信赖你会建立信心,除非你自欺欺人。你想过这个题目没有?如果你向外攀登,你想想,你这个信心如何建立起来?

临命终的时候,当你内观真如、外顺弥陀的时候,那极乐国土,“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依报的天下——极乐天下现前;“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正报的佛陀现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也是成绩;临命终的时候,“心不倒置”也成绩。这个就是所谓的海印三昧,大圆镜智。当你的心像安静的大海,当你的心像一个美满的镜子,统统的功德就能够坚毅地闪现出来。当你的心筹办好了,阿弥陀佛天然能够跟我们感到道交。以是你不要管阿弥陀佛来不来,你尽管你本身筹办好没有。

第三个,论述。这个论述就是纲领申明。我们从这个问答释疑,从弥勒菩萨叨教、文殊菩萨答复,他们一问一答之间,你大抵能够看得出来本经的一些核心机惟,当作一个弄引,一个前导。

当然,就这个处所来讲,佛陀已经如何样?作为一个佛陀,我们看这一段经文,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尽力了。不管谁,不管哪一个佛陀,再发愿,也不过如此了。他能够接引统统的众生,乃至于五逆十恶,只要临终能够一念的回光返照,都有但愿。

序者,其义有三:1、挨次。如是等五事冠于经首。2、由序。放光六瑞,起发之端。3、论述。问答释疑,正说弄引。

第二个,别说迹本二门。就是从别叙乃至于正宗分,都叫“别说迹本二门”。实在本经的正宗就是两块:一个,约迹门开权显实;第二个,约本门开近显远。本经的核心机惟当然就是内观了,内观真如。内观真如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开显佛慧;第二个,宏赞佛德。一个是佛的聪明,一个是赞叹佛陀的功德。

我们看第二段,随缘闪现。

我们先看第一件事:极乐天下是如何来的?从佛陀的本愿功德来讲,前面的住处,就是宫殿、楼阁、宝树这些住处的寂静,或者是生处:七宝池、八功德水、莲花这些各种的寂静,都是阿弥陀佛因地的时候发了泛博的四十八愿,然后用长远劫六度的修学,有愿有行,这类称性的功德所成绩的。以是能够“遍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统统凡圣,令往生也”。

普通人解释就解释到这了,因为你念佛才往生。实在,你净土宗是分歧格了。另有一个叫自性功德力,你临终要处在内观的状况才会往生。来由在那里?请看下一段,你就晓得如果没有内观结果多严峻。

丙2、美满佛号。

但是,你内观的时候,那题目就很简朴了:因为心佛众生三无不同,我们是一家人。以是你看蕅益大师,他是从内观的角度答复,他是从《法华经》的内观思惟答复。我们看,就是十万亿佛土这么远如何去。十万亿佛土,是你从向外攀登的角度去讲十万亿佛土;从我们内观的角度,没有甚么十万亿这类观点,没有十万、二十万的观点。请看蕅益大师的答复。

为甚么呢?因为这件事情的呈现是在临命终的时候。略微有一点梵学知识的人都晓得,临命终跟平时那是分歧的观点。临命终是干甚么?临命终就是除夕夜。你懂吗?除夕了,算账了,腊月三十算总账了。不但是算你此生,无量劫的账我们一起算。以是,阿赖耶识的可骇就是你平常不晓得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认识的思惟去攀登六尘,甚么事都没有。第八识最坏,坏就坏在它只要在两个时候呈现,“去厥后先作主公”,临终的时候呈现,投胎的时候呈现,投胎今后它就消逝了。

3、纲领申明。

极乐天下为甚么能够让我们受用?因为佛陀因地的时候,他把众生考虑出来了。你看,十方三世佛都有净土,但是你去不了。你听过哪一个佛说:我的净土,你往生的时候,我来带你走?没有。你看药师佛,他临终有来接引你吗?没有。你有本领,你本身过来。那就不简朴了,那你阿罗汉都去不了。印光大师说,如果阿弥陀佛没有发临终接引愿——十八愿,那不要说凡夫,十万亿佛土,连目犍连尊者都去不了,那是法身菩萨才气去的。

你说,欸,我甚么都不想。你甚么都不想,叫做科学。你没有体例断疑生信,你只是回避题目。

随文释义,我们先把这个大科申明一下。我们此次《法华经》的大科,没有按照智者大师的大科,我们按照蕅益大师的大科,它比较扼要一点。蕅益大师的大科当然分得很细,我们在小科细的处统统做一些开合,把阿谁细的部分往上做一个整合,但是风雅向是按照蕅益大师的。

第二个,放光启动一念心性今后,就现出假观来。有十法界的人缘果报——有佛菩萨的功德,有众生法界的惑业苦,并且是互含互摄。佛法界有众生法界的服从,众生法界有佛法界的服从,互含互摄,关头在迷悟的不同。他的目标干甚么呢?就是一心真如是诸佛所证、众生本具,我们要从速把它启动起来。

约不二释。此则以阿弥各种寂静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各种寂静,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绩如是功德寂静。

很多人忽视了阿赖耶识的可骇,就是它主导你的业力。说这小我念得好好的,临命终如何起倒置了?废话,阿赖耶识出来了嘛!阿赖耶识不跟你客气的,它会现很多中阴身来指导你,它不会跟你开打趣的。它如果要把你引到三恶道去,它不会现三恶道的相状,它不会那么傻。它会现出你喜好的境地,让你本身投出来。以是,我们每一小我投胎都是本身找的,爱取!哦,这个东西很不错,投下去,成果是三恶道。这个就是阿赖耶识可骇的处所。

这个就是序的意义。

整段经文有这三个意义。

以是,我们很反对后代在一个临命终人面前讲一些感性的话。说,妈妈,你一辈子太辛苦,我们感激你。你感觉后代如许对她有好处吗?你感觉呢?你是想害她,你晓得吗?明显是旧事不堪回顾,成果你把她带到旧事去了,那她如何往生呢?除非她是法身菩萨。以是,为甚么临命终的时候都要把亲人拉开,因为触景生情嘛。

它的全部纲领就是如许来的。第一个我们先看序。通叙有六种成绩,“如是我闻”等等;第二个就进入正宗了,别说迹本二门。别说迹本二门又分红:迹门,约佛陀一期的应化来学佛的聪明;本门,约佛陀本门法身的功德来学法身,从法身来看功德。

以是这个<序品>有三层意义:第一个,它是整部经的第一个挨次;第二个,它是本经建议的启事;第三个,它把本经的核心机惟做一个纲领的论述,以是叫做序。

以是,为甚么极乐天下能够获得三世诸佛赞叹呢?因为它的遍及性,它摄受凡夫。你现在看哪一个净土有摄受凡夫的?你有本领你本身过来,我不停滞你。只要一尊佛陀是:你来的时候,我亲身在你临终时把你接走。以是,极乐天下的殊胜,来自于它能够普摄十方三世统统凡圣,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

1、约迹门开权显实。1、众集叙;2、现瑞叙;3、疑念叙;4、发问叙;5、答问叙。

我们看第二段,蕅祖的开示,随缘闪现。

以是我们能够看得出来,蕅益大师的念佛到处有内观的力量在内里,以是他提出三力,“三力不成思议”:

前面我们说过极乐天下是如何来的: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缔造出来,并且他这个大愿大行是把忧?的凡夫考虑出来的,他不是只是考虑法身菩萨罢了。那对我们众生来讲,我们如何就能够去把他转他成自呢?因为佛陀以大愿作我们的多善根,以大行作我们的多福德。

这类环境就仿佛一个敞亮的镜子。镜子当然是沉寂的,就像一小我内观真如、启动一念心性一样的清楚。那么你又动员了佛号,又忆念极乐天下的功德寂静,那么它天然能够照了十层的山川楼阁。并且这个是如何样?“层数宛然”而没有远近的不同。在空间上没有远近;在时候上,“一照俱了,没有前后。”以是,你如果是把统统的净土宗的修学都拉到一念心性,那叫做超出时空;或者说超出人缘所生法,就是如许完成的。

我们看蕅益大师如何答复。如何就有八功德水呢?因为阿弥陀佛的各种寂静当作增上缘,动员自心本具的寂静,以是“全佛即生,全他即自”。这就是所谓的念念成绩如是功德。功德就是如许建立的。

甲1、通叙迹本二门(分二)。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惟。诸位!如果大师佛号都念得差未几,我们假定每一小我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对净土的好乐是不异的,一小我临命终的时候会不会往生,那成败就在你内心的心机本质了。心机本质,临命终有一句话很首要,诸位!请你记着:旧事不堪回顾!这句话你要永久记着!我们每一次失利就是失利在这几个字!第八识这个坏东西,它有无量的业力,它很想让你去启动它。但是第八识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不能主动地去指导你,因为它是种子位。就是说,它要引诱你,它本身不能启动开关。如果第八识这个东西它能够启动开关,那垮台了!那没有甚么带业往生这件事情,你把业消完再走!就是,第八识再强大,它有一个题目:它不能主动地去把你带走,它只能够变现一个真相来勾引你,让你本身去启动这个开关。

以是,颠末《法华经》的内观思惟的人,第一个,你轻易保持正念;第二个,你的正念也不轻易粉碎。就算有人来刺激你,你也不轻易遭到伤害。就这么一个不同。如果你一小我没有颠末法华内观的练习,你的修行美满是外缘,向外攀登。你说,欸,我攀登的但是佛法界!当然,你攀登佛法界好过攀登众生法界,是的但是你这个心态有题目,你是向外求来的。向外求来的东西就很轻易粉碎,因为你落入诸法人缘生,就变成诸法人缘,你没体例超出人缘。

我们看总结,到底是如何成绩。看第三段。

蕅益大师解释《弥陀要解》,首要就讲两件事情罢了:第一个,极乐天下是如何来的,就是阿弥陀佛因地如何来的;第二个,它如何就能够让你受用,就是如何转他成自。这是讲两件事:第一个,佛力;第二个,心力。就是说,极乐天下是如何缔造的?这很首要;第二个,它缔造今后,它如何就能够让你受用呢?它是讲两件事。

以是说,我们学了《法华经》,开端内观今后,不但是展开了成佛之道,实在也翻开了往生之道。只要跟佛陀有干系的,你都翻开了。不管是你自性的佛,不管是“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这个极乐天下的佛,统统的佛陀只要一个平台,叫做一念心性。把这个平台展开今后,你便能够驱逐弥陀的到来,就这么简朴!以是你说《法华经》跟净土宗有没有干系?当然有干系!它供应你一个往生的捷径,它让你的佛号更加坚毅,更加美满,而不受伤害。是这个观点。

第一个,通叙迹本二门。全部本经就是讲迹门、本门。通叙迹本二门就是我们说的六种成绩。通叙,就叫证信序。这是第一段。

约生释。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绩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

根基上感到道交有两块:一个叫做平时的感到道交,一个叫临终的感到道交。平时的感到道交,每一小我都有这么一些宗教体验。你碰到痛苦了,这个痛苦超出你的范围才气了,以是你祈求佛菩萨的加被。你靠了一个信奉,就靠一个叫皈依:我业障深重,求出无门;弥陀功德寂静,必然能够救拔我。你靠一念的信奉,然后忆念一句的圣号,很快就会有感到了,就迈畴昔了。因为它措置的题目不大,它并没有对我们生命产生底子上的窜改,你循环还是,只是措置一个生命的小停滞罢了。就是这个门路还是照走,把这个小石头搬开罢了。以是,平时的感到道交,你去看净土宗的感到故事,它能够列出十本还不止,多了去了。但是,这类离苦得乐式的念佛,不难,因为它只要信心就好。

诸位!到暮年的时候,有两个目标能够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第一个叫都摄六根,另一个叫净念接踵。你对往生的愿力有多强,这个还不是重点;你对娑婆天下的心,你阿谁心是不是收起来,这是目标。很多人忽视了都摄六根这个看法,说我佛号念得挺好的!你佛号念得再好,也禁不起一念的落空正念。你晓得吧?往生,甚么叫往生?实在叫带业往生。你要把业带走,你可别刺激它。你懂吗?以是,如果你看到一小我,实在你不要说临命结束,一小我到六十岁,你跟他讲几句话,就晓得他会不会往生了。你信赖吗?我跟他讲几句话就晓得。如果这小我的心还在攀登,六根没有收起来,我跟你讲,你不会往生了。你的心都充公,你的业力都没有收,那你如何往生呢?你的存亡业力这么强,固然你有往生的愿力,对不起,业力是熟境地!以是我只要看你暮年,你的心有没有收起来,这个六根有没有往内收,你是不是启动内观的聪明,我就晓得你会不会往生的了。晓得吧?一个往生的人,他不必然要躲到深山去,他不必。你躲到深山,一天到晚打妄图,也没用。如果你的六根往内收,心已经没有住在外境了,恭喜你!你的业已经沉淀了。你晓得吗?这时你的生命当中是愿力强过业力!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经文了。请看第五大科,随文释义。

——糅合《法华会义》——

2、经文要义:

总结: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寂静当作一种增上本质,就是增上缘,来动员众生自心本具的各种寂静,所以是“全佛即生”;在因地上,我们是一念心性的启动,所谓站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角度去接管,以是果地才气够“全他即自”,才气够转他成自。这就是所谓的“成绩如是功德寂静”。

我想,净土宗在全部大乘内里是很特别的。它的特别在那里呢?印光大师说它是“他力门,果地教”。在因地上,它有他力,就是佛力的摄受;在果地上,它是现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到了极乐天下今后,我们所受用的统统的色声香味触这些五尘的境地,七宝池、八功德水、宫殿、楼阁、宝树,没有一个是我们修来的,没有一个。如果以因果的思惟来讲,没有一个是你修来的。那我们没有修,它如何就有了呢?因为感到道交而来。以是我们净土宗的功德是通过一种同体的心性,通过弥陀的本愿摄受,然后,“能念所念性空寂”,以是“感到道交难思议”,是感到而来的。这是很特别的。那么,这感到道交就变成净土宗的核心机惟了,因为你统统的东西都是通过感到而来。以是我们对感到道交这件事情就要有所体味了。

我们看它的纲领。

1、文中佛先入三昧,后放光现瑞,表显此心须先定而后有慧也。2、于放光现瑞中,白光芒表一心中道妙智。光中所现事相,表示十法界相用。相互互含互具,意在显此实表情,乃诸佛所证,众生本具,欲令众生现证也。3、弥勒发问,文殊引答,即显一心真如虽众生本具,然非大智莫知莫见,是故世尊慈悲出定,假言说便利以开导之。

《阿弥陀经》它有四周“极乐国土成绩如是功德寂静”。有没有?有这一段吧?有四段。它讲到依报寂静有四段。“成绩如是功德寂静”,蕅益大师分两块:第一个,阿弥陀佛是如何成绩如是功德寂静?我们前面说过,大愿大行;第二个,众生是如何成绩?这个我们体贴,我们看看众生是如何成绩。

第一个,挨次。它是表达一种前后的挨次。就是“如是我闻”等五事放在前面,它是一个前面的论述,来取信于先人,以是这个序有一种前后挨次的意义。

约佛释。明上住处生处各种寂静,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绩,故能遍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统统凡圣,令往生也。

我们先看第一个,序,序分,<序品>。

如果你的佛号是由内而生的,是称性而起的,你一开端的因地跟这个外缘就没干系了。两个是分歧门路的,一个是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建立起来的,一个是外在的人缘建立起来的。这个如何会一样呢?以是,你的佛号如果是由内而生的,是通过你观想十法界十如是而有的,只是你把佛法界改成净土的法界,由极乐天下的相状动员你自性本具的功德。恭喜你!你的佛号不轻易粉碎。

以是说,法华的内观会让你的佛号超出人缘,就这一句话:它能够离统统相而又即统统法。它固然在生长过程中假借人缘让你生长,但它是假借人缘又超出人缘,它短长在这里。因为它是从内而生,称性起修,全修在性。

诸位!实在临终主动权还是在我们身上。我们有无量无边的业力,但是这个业力是一个业种子。你可千万不要把业种子变成业力,你可千万不要如许做。那关头在那里呢?关头就是这句话:旧事不堪回顾!诸位,临命终的时候,第八识不管丢甚么影象,记着一句话:不要措置是最好的措置!这句话你们听懂吗?你说,欸,我现在措置完再走!你只要跑到这个妄图,你就回不来了。你懂吗?我们之前就是想要去措置,成果就持续循环了。不要措置是最好的措置。

蕅益大师是把本经分红三大部分:

<序品>这个“序”有三层意义:

1、解释品目。

序品有五个主题:第一个,众集,就是大众调集。实在这个大众调集,一开端不是为了听《法华经》的。大众是如何调集?实在是听《无量义经》。听完今后,大众本来是要散开的,但是佛陀没有下座,反而入定而现瑞,以是弟子们就不敢走,就看前面必定是有事情。以是它这个大众的调集是,本来是听《无量义经》的,叫众集;然后佛陀入定,现出瑞相,启动大师的迷惑,那么大师就请弥勒菩萨来发问;最后请文殊菩萨来答复。一问一答,就构成了整部经的序品,就是这个观点。它有五个主题:众集、现瑞、疑念、发问、答问。蕅益大师分红这五大主题。

现在我问大师一个题目就好。这个题目你要答对了,那就恭喜你,你已经上路了,表示你《法华经》的思惟已经建立起来。如果你没有答对,你另有进步空间。我问你一个题目就好。这八功德水是如何来的?请你奉告我。如果你说,阿弥陀佛加持的!你另有进步空间,因为你还是心外求法。标准答案是,因为你自性本具,阿弥陀佛只是一个增上缘。你讲这个答复表示你已经启动内观了。如许懂吗?

那么,要体味佛陀的功德,你就不能看丈六比丘相了,那你就太局促了。释迦牟尼佛也能够显神通,但那是小境地。你看过法身功德没有?那叫个“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一一微尘,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那才是一个佛陀的功德。

以是,这个时候临终的正念就很庞大了,因为你不是面对第六认识的妄图罢了,你这个叫做内忧内乱。你内有第六认识一天到晚打妄图,外有第八识的存亡业力。

这一大科讲到《法华经》内观的聪明跟净土宗的持名之间的一种相互干系。

他修莲花观。当然莲花不能伶仃存在,它必然要七宝池、八功德水。成果他有一天在佛堂念佛、修莲花观的时候,俄然间在佛堂内里八功德水现前。他说,哎哟,八功德水现前!然后空中还说,欸,你能够拿功德水过来尝一尝。他还真拿出来尝一尝,特别的甘美!他就晓得他净业成绩了。成果没有多久,就真的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往生要多善根多福德嘛,而这些事情,阿弥陀佛都筹办好了。然后呢,然后把它放在一句佛号上。只要我们以信愿的心去启动佛号,就能够转他成自,“念念成绩如是功德”。而这个功德是如何样?是已成,不是你现在才成绩的,是早就成绩了,我们只是把它感到出来。“非今非当”,也不是现在成绩,也不是当来成绩。

当知,分开了现前一念的清净心——内观的心,那边有阿弥陀佛的功德?而分开了阿弥陀佛的功德,又那边能够亲证清净心?愿沉思之!愿沉思之!

伍、随文释义。

看第三,弥勒发问,文殊答复。表示一心真如固然众生本具,但是如果没有大聪明的佛陀来启动,我们也不能够成绩,以是要假言说相来启动之。如果说,既然我一念心性本具,那我就等着它来救我就好了。对不起!它现在在昏睡状况,请你把它唤醒。就是,你不观它,它就没有。你说,那我到底有没有自性功德力?答案是很难讲。你要不观它,对你就是没有。

以是诸位!你现在开端,是时候检验你的佛号了。你的佛号是如何建立的?

这句话,诸位!动静读出来没有?因为“全佛即生”,以是才有体例“全他即自”!

你没有建立一种内观的心性的平台,阿弥陀佛救你,非常困难的。题目是你底子就没体例救,你在人缘内里,人缘所生法。你离家出走,阿弥陀佛如何救你?就算你没有证得真如,你起码应当是顺服真如,六根是往内收的。

全部序品实在有三个重点,蕅益大师说有三个:

甚么叫序品,我们做一个简朴的解释。我们在进入序品之前,先解释它的品目。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

那如许讲,极乐天下是佛陀建立的,那跟我们有甚么干系呢?看众生法界,看第二段。

就是说,我们是一个乞丐,但是我们又同时是大富父老的儿子。那你说你到底有没有钱?你要没有回家,你就是个乞丐;你要回家,你就不是乞丐。如许懂吗?以是众生本具,可不是说现成,你要去启动它,你要内观。就像禅宗说的:仆人翁啊,你要醒一醒!就是说,它固然本具,但是它有迷悟的分歧。你一迷,一念迷那就离家出走,就存亡浩然,那有跟没有是差未几,那即是没有;一念的回光返照,那就是循环顿息。固然本具,但是要理观去启动。

以是诸位!学习佛陀的聪明叫做迹门,就是佛陀一期的应化;学习佛陀的功德叫做本门,就是从法身去学习佛陀的功德。这两块就是正宗分。

就是说,如果你不内观,你向外攀登,好了,你要讲人缘所生法,我就跟你讲人缘所生法。如果你不内观,那我问你,娑婆天下跟极乐天下是差十万亿佛土,你如何去呢?你奉告我你如何去的?以是,你不内观,你就停滞重重:时候有停滞,空间有停滞,法界也有停滞。你一个存亡凡夫,你凭甚么受用佛的法界?

有一个公案,说是东晋有一个刘程之居士。这位居士他本来是仕进的,厥后学净土宗今后,感觉仕进没意义了,就到庐山东林寺跟慧弘远师学净土。阿谁时候,实在东林寺很多人是持名跟观想兼修的,外念佛号、内修止观的。他是修莲花观的。修莲花观的实在很多,因为我们第一个到极乐天下受生的是莲花。

但是,往生式的念佛就不轻易了。就是,你念佛能够让你超越三界的业力,而往生到极乐天下的功德寂静,那对不起,就不是靠信心罢了,没那么简朴。

蕅益大师分为序、正、畅通这三块。

那么佛陀的聪明是从那里去开显呢?当然从迹门,从佛陀的应化身。就是,你如何晓得佛陀的聪明呢?当然是从丈六比丘相。释迦牟尼佛平生说法四十九年,权法、实法去开显。你如果说从法身,那么法身会说法吗?就算会说法,我们也听不懂。是吧?我们统统的聪明,是从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留下的典范学习得来。以是从佛陀的聪明角度,当然从迹门动手。

佛力,弥陀本愿功德力。

以是,很多人不晓得是心机的本质影响往生,他觉得只要佛号。蕅益大师讲得很清楚了,我们把这句话再复习一下、夸大一下。这句话很首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