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玄幻奇幻 >妙法莲华经1 > 第7章 第7集《妙法莲华经》

第7章 第7集《妙法莲华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但是,不幸的是,统统的欢愉都是可粉碎的。对这类得失的打击,既然我们的心态没有筹办好,那干脆,佛陀要我们:那你先放弃欢愉、寻求沉寂!佛陀说,那我奉告你一个更好的法门,察看它无常无我而趋势于涅盘沉寂。哦,这个就更美好了!我们从一种离苦得乐的心态而晋升到寻求沉寂。恭喜你!你已经超出三界的循环了。“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当我们不再寻求三界的欢愉,那你便能够跟三定义再见了,因为没有甚么东西能够牵动你了。

佛陀看我们这模样不是体例,老是讲这小我天乘法也不是体例——他要么享用欢愉,要么受用刀山油锅。佛陀说,那这模样好了,我奉告你一个更好的法门:“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干脆,你把欢愉放弃好了!看这个意义,你没有资格享用欢愉,因为享用欢愉的时候你会放逸。贤人受用欢愉的时候他是安闲,凡夫寻求欢愉是有题目的。欢愉本身没有错,因为它本来是善业所招感的,它哪有错呢?它就是一个人缘所生法,哪有错呢?但是我们接受不起,我们会想要去主宰它。

以是诸位!你这个空性有没有修错,你能够很简朴地判定。你现在碰到烦恼、碰到停滞,开端修空观。修空观很快就会把你从缘起法带走,就回到一种无相的境地,你起码会跟有为法切割,这个是能够了解。但是如果你这个空观越修越久,你发觉呈现两种环境:第一个,不乐修善,你对有为善法不感兴趣了;第二个,忘失大悲,你看到众生在痛苦当中,你没感受了。我要提示你:你要重视,你这个空观有题目了。就是说,你这个摆脱道跟菩提道将来很难衔接了,你走上了摆脱道的一个分岔的门路去了。以是,这个是很首要的目标。

启动自性功德力,第一个,当然就是观一念心性当体即空。我们一小我开端内观今后,你就晓得甚么叫做怕:哎哟,我的心中有这么多渣滓、这么多妄图!一个不静坐观照内心的人,他老是向外攀登,他不晓得贰心中有多少渣滓。无量劫来每一次的受生,我们因为寻求这类欢愉的影象,由本来的“本来无一物”,却去“到处惹灰尘”,每平生都惹很多灰尘。时至本日,已经灰尘满满,看不到镜子了。

最后“入慈悲室”,建议大悲心。

我说实在,诸位!你现在听《法华经》,如果你把《法华经》听完今后,颠末四年或者五年听完今后,我建议你做一件事情,你再去受一次菩萨戒。再受一次菩萨戒,你会发觉,你发的愿跟你之前甚么都不晓得所发的愿是完整不一样,你获得菩萨的戒体也不一样。你之前只是叫做善念,“众生无边誓愿度”,归正师父叫我发我就发。但你再受戒的时候所发的愿,是从内心的观照而策动出来,那是果断而美满的力量。

丁1、总明。

以是,这个时候我们开端从向外攀登而转向内观。攀登欢愉寻求沉寂,这个都是便利门。你真正要进入佛的法界,你应当去启动你内涵的东西:第一个,启动你的空性的清净心;第二个,假观。假观在本经是很特别的,观十法界十如是。当然,我们的目标是锁定佛法界的十如是。我们不竭地奉告本身:我只要有夸姣的佛陀的相状,便能够启动佛陀的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我们不竭地通过诵经、通过思惟、通过忆念佛的功德,奉告我本身:我是佛陀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人缘果报本末究竟等。这个时候,通过你观照十如是,它的成果就变成只要一个:你必然会建议菩提愿,你必然会有一种成佛的打动。

乙3、发心——建议菩提愿 丁1、如何建议;丁2、建议功德

但是,坚信业果,断恶修善,比及成果呈现的时候,题目就呈现了。你看一小我在断恶修善的时候,他的心是忸捏的、谦虚的,但是等他来生欢愉呈现的时候,他就忘了他本身是谁了。人一欢愉的时候就开端放逸了,他的忸捏心就消逝了,他已经忘失他宿世那种谦虚、忸捏的心态。这个时候,一小我忸捏心消逝今后,取而代之的就是,他想要去主宰这个欢愉。因为人生的欢愉没有一小我会满足,它是一个无底洞。他不是寻求欢愉罢了,他要主宰这个欢愉,让它永久存在,让它能够满足他的心愿。不幸的是,这刚好跟人缘法是违背的。因为人缘所生法,它不是你说了算。

第二个,“着忍辱衣”。

这句话很首要,这是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核心机惟。请看结劝。

也就是说,我们会从一种安乐的观点而晋升到一种寻求沉寂的观点,就是从有相的人缘修学而晋升到无相的空性的安住。以是我们凡夫修学,没有碰到《法华经》之前,大抵只要两种修学重点:要么在人缘上寻求欢愉,要么在空性上寻求沉寂。这两个都不是佛陀的本意。

我感觉林居士他犯了一个弊端。我感觉他对阿弥陀佛是有皈依的心,但是他没有理观的聪明,也就是说他的正念是向外寻求而来的。

丙1、心性本具 分三:丁1、总明;丁2、别明;丁3、结劝

我们全部《法华经》的修学,三个阶段:安住、观照、发愿。这个三个是一体的,同时的。

“以生佛划一,能令持名者,光亮寿命同佛无异也。”众生法界跟佛法界,从人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人缘的角度,当然我们一天到晚起烦恼、造业,我们叫做惑、业、苦;佛陀是法身、般若、摆脱。那是从人缘的角度。如果我们把人缘扒开来,把这些人缘都摄用归体。就是:佛陀,请您归零,您回到您的生命原始点,我们也回到生命的原始点。就是把众生法界跟佛法界从人缘所生法拉到原始点的时候,太好了!“心佛众生三无不同”,我们是站在同一个划一的一念清净心的法界内里。这个就是为甚么佛陀的功德能够让我们受用,因为我们跟佛陀有一个互通的渠道。如许听懂了吗?

起首你要晓得这个欢愉是如何来的。如果这个欢愉是你缔造出来的,那当然它就听你的。但是,这个欢愉是由业力缔造出来的,以是这个欢愉存不存在、往那里走,是业力说了算,可不是你说了算。但是,我们一小我有欢愉的时候,你看一小我福报现前的时候,他感觉他能够主宰:我要去买一个电视,我便能够买电视;我要买一个屋子,便能够买屋子。他在某种人缘是获得安闲力了,以是他会产生错觉,觉得他能够主宰人生。实在,那是因为你福报还在。福报享尽的时候,你尝尝看!你善业力花完的时候,连一杯水你都喝不下去。

诸位!你不管甚么东西,你的功德、你的正念,只如果向外寻求而来的,你就没有主动权了。就像典范说的,你是借来的。你每一次的修行,都是在没有人滋扰你的环境之下建立正念,你都是到了佛堂,把寒气翻开,把电话关掉,然后建立你的佛号,能够了解。但是你没有理观的聪明,你这个正念是非常脆弱,略微一点风吹草动你就被粉碎了。如果你多了《法华经》的思惟,你一开端就不要从人缘上建立,是内观,启动你一念心性,安住清净心,建议菩提愿,最后皈依阿弥陀佛。你如果是从内观建立起的正念,它是不轻易粉碎。因为它跟人缘是没干系的。

但是,产生了一件事。就是他娶了两个老婆,他对阿谁小老婆是有一点豪情的。那小老婆一来就开端哭啊闹啊。她说你不能死啊,你一死我今后日子可如何过?这句话一讲就震惊他的豪情了。震惊他豪情今后,太多我们就不说,厥后归正他就变成一只小狗,就跑到香港去。厥后他托梦给他儿子,他儿子就依止梦境,把他这只狗找返来,送到倓虚老衲人的道场去放生了。

以是,《法华经》以为应当是从内观而到外转,“以观心故”,统统的“恶觉不起”,“心数尘劳,若同若异,皆被化而转”。就是说,当我们开端先内观、随后启动清净心菩提愿今后,开端去转化外在的人缘。全部《法华经》就是说,你修空观的时候不怕,你不会偏空。因为它最后的空观必然会建议菩提愿,因为它是向内安住的。

我们再往下看。

那么佛陀您白叟家到底是如何想的?您对这小我生是如何想的?我们开端进入佛陀的法界了,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了,就是进入法华的思惟。

第一个,获得诸佛护念。诸佛为甚么护念你呢?蕅益大师解释,因为你跟佛陀走到了同一个家内里,就是获得同体法性的加持。诸位!你学《法华经》今后会有甚么不同,你晓得吗?当然你能够往生,那更好;即便你不修净土,即便你不往生,你将来会发展在佛陀的天下(前面会讲),因为你提早进入佛陀的知见。

以是,为甚么蕅益大师说佛号跟心性有干系?如果你对心性是完整陌生,也就是说,你向来没有启动你自心的功德力,你只是靠一种皈依的动机来动员佛号,那你最好保佑你本身临终不要有停滞。如果你完整没有理观,完整事修,那你就好好地忏悔业障,广修福德,然后求阿弥陀佛说,临终千万不要有停滞呈现,因为我经不起磨练。你经不起磨练,你只能这模样。那如何办?你完整事修嘛。

我们看第二个,净土门。

我们先看第一个。

前面的三阶段的修学,是讲到圣道,一种成佛之道。我们现在讲净土门。就是说,我学了《法华经》今后,对我念佛往生到底有甚么帮忙?我们来看看《法华经》跟持名念佛相互连络的好处在那里。

也就是说,你修《法华经》,等因而把摆脱道跟菩提道一次修了;你不修《法华经》,你必定在摆脱道修行好久——从假入空,然后再从空出假,再发菩提心。以是,你本来是要三阶段修学,但是你修了《法华经》今后,你阿谁空性的聪明,它的好就幸亏那里呢?它能够跟外境产生互动。它阿谁空,不会在面对人事的时候获得粉碎。这个就是《法华经》的思惟。因为它是本来的东西,它不是你通过修行去假造一个相状,然后你住在这个相状。那这是个便利门。

第二个,我们众生凭甚么能够受用?他是佛法界,我是众生法界,即便佛陀把手伸下来,我们凭甚么跟他感到?上面这句话很首要了。

因为阿弥陀佛的这个名号是无量光义,他闪现出来是一种空间的无量,以是,我们往生极乐天下的时候,我们能够用神足通扶养他方十万亿佛。见阿弥陀佛,又同时能够见十方诸佛;能够自度,又能够到他方天下普度统统。为甚么?为甚么当我们翻开一念心性的时候,我们忆念佛号的时候,获得名号功德的加持?为甚么我们往生极乐天下能够空间无停滞呢?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本来就有无量光义。阿弥陀佛把这个空间的无停滞的功德已经修了好久了,他放在这个佛号,我们是获得他的加持的。

这一段很首要,这个处所你要重视听。为甚么?念佛跟《法华经》有干系,这个处所第一句话很首要。就是说,起首我们应当晓得,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为甚么对我们有加持力呢?你如果念一个阿罗汉,比如目犍连尊者,你念这个名号对你没甚么加持力。我们为甚么念其他的名号没有加持力,而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加持力呢?

以是诸位!安乐道到摆脱道,题目不大,停滞也未几。但是从摆脱道到菩提道,请大师重视,这一块是非常关头,因为影响到你将来成佛的速率了。这个处所的岔路最多。就是说,你在有为诸法获得痛苦的时候,你是如何把空性现出来的?如果你明天是心外求法缔造一个空性,这个空性现在会给你安乐,将来会变成停滞。

丙2、别明。

丁3、结劝

这一话,为甚么《弥陀要解》让印光大师赞叹“古佛再来,重注此经,亦不高出此矣”?因为蕅益大师夸大这个观点,说:分开一念心性,你很难去开显阿弥陀佛的功德;而分开阿弥陀佛的功德,我们也很难彻证本具的一念心性。“愿沉思之,愿沉思之!”就是你要好好想一想,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这到底存在甚么奥妙的干系!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到底甚么干系?它们是一种互动的干系。

我们净土宗有一个很大的盲点,我们没有一小我正视能念的心。你去问净土宗的人,你问十个,九个会答复说,我不管我心如何样,归正阿弥陀佛你必然要救拔我,不管我起倒置,不管我如何回事。以是我们净土宗把佛陀定位何为么?他是有主宰性的!那就跟上帝思唯一样了。就是上帝他不管你如何回事,他必然能够救拔你。那你这类净土宗的思惟,是违背佛教的诸法人缘生的。

2、诸佛护念,植众德本,入正定聚,发救统统众生之心。

诸位!我们看这个林居士,他临终的时候有两个阶段。他前半段佛号念得不错的,说实在。如果他的小老婆不出来搅局的话,公道地推论,他是能够往生的。但是遵循印光大师的说法,你不能怪别人,你只怪你工夫不敷。谁叫你只要事修没有理观呢?就是说,谁叫你的正念如此脆弱呢?你不能够假定临命终的时候是没有人滋扰你,这模样不成以的。人缘所生法错综庞大,你不晓得你畴昔跟谁结了多少善缘、恶缘。

这个还是前半段的迹门,“约迹门开权显实”。

本经的修学,当然观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这个内观有三个阶段,第一个当然是即空,安住我空法空的真如理。重视!这个空性我再讲一次,这个空性有两种:一种是向外寻求而来的,比方说二乘的涅盘。二乘人他这个空不是心性的空,他是思惟无常无我,以是把三界的欢愉放弃今后,呈现一种涅盘沉寂的真相。以是《楞严经》把阿罗汉判作五阴魔境,就是这模样。他这个是一个魔境。从真如赋性来看,心外求法皆是魔境。不管你是甚么二乘的功德不功德,只要你不是从心性安立的,都是魔境。以是这个空性它是从内观所启动的。这第一个。

诸位!当你放弃人生的时候,你开端在掌控人生了,就是人生你说了算:我要把此生往哪一个方向指导。你只要通过即空即假即中,那你此生就是趋势你目标的一个很首要的过程,而此生就很成心义了。不管它给你痛苦、给你欢愉,都不首要了。首要的是它的全部顺逆的人缘会激起你趋势你来生的目标了。以是《法华经》的思惟就是,通过内观而建议愿力。

这个时候,六祖大师这妙手持续问:另有修证否?这个关头了。就说你阿谁清净心是能够修证的吗?跟人缘所生法是有互动的吗?怀让禅师说:“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固然是清净,离统统相,但是它如何样?即统统法。这个关头了。

实在,寻求欢愉、寻求沉寂,都不是佛陀内心的天下。佛陀是恒顺众生说的法。比及你从寻求欢愉到寻求沉寂,到一个程度,佛陀开端讲贰内心的天下。

就是说,诸位!当你想要学《法华经》的时候,你就要故意机筹办了,表示你很当真地开端要进入你内心天下了。如果你还想要去寻求外在的天下,那你还没有资格学《法华经》。对不起!你能够去找前面的阿含、方等、般若,修修人天乘,修修二乘的涅盘沉寂。你一旦学《法华经》,那就是说,你的生命跟外境已经临时(起码你是临时)先离相。每一小我都是要先离相。离统统相,才有体例即统统法。以是,当你学《法华经》今后,你一开端就进入了所谓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你要跟人缘法临时地说再见了。那比及你《法华经》修好今后,你再重新面对人缘,那就不一样了,那你叫做一朵莲花。你用你内涵的功德去动员外在的人缘,那你的人生叫做历事炼心,顺逆皆便利。阿谁没甚么快不欢愉可言,欢愉痛苦对你来讲底子不算个事。

第三个,入正定聚。你能够观照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有这类聪明的善根。前面的植众德本侧重福德力,这个入正定聚表示是我们的善根力。

我们看第三科,发心,建议菩提愿。

以是,你明天学《法华经》跟没有学《法华经》,有两个不同:第一个,坚毅非坚毅;当然另有前面美满非美满。我们上面再说。

《六祖坛经》有一个公案,说是南岳怀让禅师去参访六祖大师。怀让禅师实在阿谁时候学过唯识、中观的大乘的思惟,但他感觉有点不究竟,就去参访六祖大师。六祖大师,阿谁妙手见面,废话未几,直接导入核心机惟。他只问他一句话:你从甚么处所来?你一小我有没有在修法华内观的思惟,这句话一问就晓得了。他答不出来。答不出来表示他没有在内观,他的心还是在修法。你明天修个念佛、楞严咒,明天修个甚么布施、持戒。你的心都是向外寻求一个法的力量来摄受你。以是你一听到说,你从甚么处所来?就答不出来。

当我们获得弥陀的摄受今后,有两个好处。就是,当我们安住一念心性,然后动员一句佛号,这个时候我们有两个好处:

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乞丐,不是从速去赢利,而是先回家。你等因而直接进入佛陀的家,“真是佛子”。本经说了,就是说你修《法华经》,乃至一念的信解,佛陀赞叹你:“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你是佛陀的实在的儿子。我们是佛陀的儿子,但是现在是如何?在内里流浪的儿子,没有回家的儿子。你学完《法华经》今后,是一个回家的儿子。以是能够获得诸佛护念,你生生世世发展在佛陀的这类摄受的人缘。

我们之前在读梵学院的时候,我们老法师很喜好讲一个公案。诸位能够也听过,不过再复习一次也无所谓。说是上海有一个林居士,这林居士之前做买卖的。他厥后年纪大了就不做了,就用这个钱盖了一个念佛堂,叫做怡园,就带大师一起共修,他本身也插手共修。厥后暮年他就抱病了。抱病今后他晓得他的时候未几了,他就说,我不要治了,请大师来帮我助念吧。大师因为他供应念佛堂,结了善缘,很多人来帮他助念。你看众生的心力不成思议,众生缔造佛号,因为他本身也有念佛,就动员贰心中的佛号。以是他的心跟佛号就产生必然的互动,心力动员佛力,佛力加持心力,他已经进入一种良善的心力佛力的循环。以是他神采是温馨的,是宁静的,感遭到贰心跟佛号是呼应了。

这个处所值得我们重视,这个大悲心是自但是发的。我们前面说过安乐道、摆脱道、菩提道,这个摆脱道很关头。凡夫的不同,是从有相的安乐的角度。你是修布施、你是修持戒、修忍辱获得了欢愉,那有不同。你看布施成绩繁华,持戒是高贵身,忍辱是寂静。有为的不同我们不谈,我们谈贤人的不同。《金刚经》说:“统统贤圣,皆以有为法而有不同。”这个处所要重视了!就是说,你当初从三界的欢愉你是如何摆脱出来的?也就是说,你这个空性的聪明是如何修的,会影响到你前面的走向。这个空性是如何修的,很关头。如果你这个空,比如说阿罗汉的空,他等因而心外求法,他分开了一念心性修无常无我,然后缔造了一个涅盘沉寂的真相,他本身的心就住在阿谁真相。这类空,他就很难建议菩提心了。如果你这个空是内观而来的,你观照你一念心性很多妄图,但是这个妄图只是个表层;你再往内观出来,回到生命的原始点的时候,发觉一念心性本来清净。这类空,你天然会发菩提心。

以是这第一个,空观,就是把心拉到生命的原始点,观到心性的本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当然,怀让禅师是很谦虚的,就留在六祖大师的座下跟他学了三年。学了三年今后他就开悟了。开悟今后六祖大师又问:你从甚么处所来?他答复说:“说似一物即不中!”一念心性是离言说相的,它没体例描述。你说它是空,也不对,因为它离相。你说它是空,它另有个空的相状。它叫做清净!清净,严格来讲,它不是染污,也不是清净,它是离相。你说虚空是甚么相状?虚空没有相状。你不能说,哦,虚空是清净相。如果是清净相,它就是染污相的对峙面了,就落入对峙了。虚空,只能说它离统统相。离统统相,这个时候已经悟到了本体。

我们看,通过本经的内观今后,他发的愿是如何发的。这有两个重点。

丁2、建议功德。

1、坐法空座,着忍辱衣,入慈悲室。

以是,当我们翻开一念心性接管无量光、无量寿的时候,我们将来有两种功德:一个叫做无量光,一个叫无量寿。

这一点我们简朴地申明一下。我们学佛今后,有三个重点能够修学:第一个是人缘,第二个是空性,第三个就是真如,这三个重点。我们初学佛法,每一小我都是从人缘上去修证的,根基上没甚么例外。我们刚开端修学,就是面对这些的人缘所生法,修学的重点只要一个,叫做“坚信业果,断恶修善”。以是,刚开端在人缘内里修的时候,我们的思虑就是业力的思虑,“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我们不喜好痛苦,我们喜好畅乐,以是我们就如何样?想体例减少我们生命的罪业,想体例增加我们的善业。如许的一个修学过程,没有甚么题目,过程没甚么题目。

你能够内观今后开端修假观了,就开端历事炼心,安忍顺逆的境地。一小我开端内观今后,开端向外历练的时候,顺逆都要安忍。以是,一小我内观今后,在向外历练的时候,很首要,对这类欢愉痛苦的感受都要收起来。这个感受是最好事的。如果你太正视欢愉痛苦的感受,它会刺激你的设想,它会误导你。因为这个感受是宿世业力牵动的,你太在乎感受,你就被畴昔的业力牵着走了。以是这个“着忍辱衣”就是说,你把这个六根感受要收起来。

以是我们要建立一种坚毅不成粉碎的正念。就是说,分开了一念心性,你很难去感遭到弥陀的功德;而分开了阿弥陀佛的功德,你也很难去成绩自性的功德,而这两个是互动的。如果你现在提起佛号还是向外攀登的:我去寻求一个佛号的功德来救拔我,你的佛号是非常脆弱的;你这个佛号如果是通过内观今后,发自内心,把佛号拉到你一念心性,站在心佛众生三无不同而提起佛号,你这个佛号是坚毅的,谁来跟你都没干系。

那当然,诸法人缘生,跟因地,就是这个名号是如何来的有干系。你看到它是如何来的,你就晓得它最后的成果是如何去的。因为这个阿弥陀佛的功德名号,无量光、无量寿,他一开端“皆本众天生立”。佛陀发的四十八愿,每一个愿可不是为本身而发的,他是为众生而发的;发了愿今后,把四十八种功德力放到一句佛号上。以是诸位!佛陀的功德为甚么能够跟众生分享?你说阿罗汉,为甚么阿罗汉的涅盘不能分享?说某某阿罗汉,要不我到你的涅盘内里跟你一起挤一挤,我出来你阿谁涅盘沉寂跟你一起受用。不成以!阿罗汉可没有这类他受用的功德。他这个屋子,他一小我刚好罢了。

请重视,这个“清净”的前面为甚么加一个“本自”?就是这个清净不是你修来的。如果这个清净是修来的,那对不起,凡夫没有分,那就是《华严经》的清净了。为甚么这个清净我们有分呢?这句话很首要,因为这类清净叫做“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这个法门就是一大上风了。这个清净不是谁给我们的,是每一个众生都有的,只是我们忘失了,现在把它找返来。就是说,我现在没有本领达到《华严经》的清净心,那是修来的清净心;但是我能够找到我本具的清净心,总能够吧?你说我是一个乞丐,我没有本领去缔造一个新的家庭,但是我能够回我本身的家,总能够吧?我本来可不是一个乞丐!

总明,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天生立。以生佛划一,能令持名都光亮、寿命同佛无异也。

乙1、坚毅信愿 丙1、心性本具;丙2、随缘闪现

听懂了今后我们就晓得,这个佛号为甚么操纵起来每一小我的受用不一样。为甚么说你念一句佛号,他也念一句佛号,阿弥陀佛的加持不一样呢?因为加持力是要有渠道的。佛陀要把功德送给你,你把渠道切掉了,你可不要说佛陀不加持你。就是说,诸位!谁离一念心性越靠近,谁就获得更多的功德。就是说,你不要怪你爸爸没有给你钱,你一天到晚离家出走,你就分不到财产。如许懂吗?你爸爸很有钱,但是你要待在家内里,关头啊!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功德的确是能够他受用,但是你要转他成自的时候,你要有渠道。就是,为甚么佛陀功德能够运送给你呢?实在佛陀是很想把它运送给你,但是请你把运送的渠道的门翻开来。你老是把这个门关起来,你可别怪佛陀不把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送给你。因为心佛划一,才有体例使令我们持名的人把佛陀的光亮跟寿量转成我们受用。这句话是很首要的。

遵循佛陀的意义,外来的东西都不美满,只能当一种过渡。就是说,你去寻求一种欢愉,是你求来的,有题目;你去寻求一种沉寂,这个沉寂也是你求来的,不美满。因为你寻求沉寂,时候长了就是“不乐修善,忘失大悲”,因为你这个空性跟有相的人缘是对峙的。以是佛陀要我们内观真如。就是说,如果你要晓得佛陀是甚么天下,那请你把心调剂一百八十度,从一种外缘的修学而晋升到内观的修学,开端内观你的真如,启动你内心的自性功德力。

最关头的是上面这句话:“发救统统众生之心。”你很天然地建议菩提心,很天然。

就是说,你如法地修学内观的聪明,安住清净心,观照十如是,最后建议菩提愿,有四种功德:

喜好妙法莲华经请大师保藏:妙法莲华经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为甚么佛陀的大般涅盘能够跟众生分享?为甚么?因为他因地发的愿,他在修的时候就是为众生而修的。这个缘起就不一样。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名号为甚么对我们有加持力?因为他的发愿就是“皆本众天生立”。这个因地很首要。他一开端就不是说:我五劫思惟、颠末无量劫的修学,我但是为了自受用。佛陀可不是这个意义。每一个愿,每一个名号,佛陀的名号都是为众生而发的。这第一个,它是如何来的?他为我们众生而发。

这个时候如何办呢?佛陀说,你不要措置它,你也没体例措置;你先把灰尘放掉,你不要去管灰尘,你只要做到不随妄转就好,就是做到无住就好,把心先拉到你的生命的原始点。就是说,你现在这个镜子,已经看不到镜子了,也没干系,但是你要忆念阿谁镜子。就是,你不要管灰尘,察看这个当初是如何来的:你从甚么处所来?开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

以是佛陀说,好了!你既然有这类攀登心,那你先把欢愉放弃吧。先如何样呢?先修无常观,这个欢愉的本质是会窜改的。这件事情对我们打击就很大了。我们对统统欢愉的根基要求就是它必必要稳定。我想没有一小我获得欢愉情愿落空的。你要么就不要给我,给我今后你就不要抢走,不要粉碎它。

本经的修学重点,首要就是练习一种内观的聪明。内观的聪明有三个重点:安住清净心,观照十如是,最后的扫尾就是建议菩提愿。

第二个,植众德本。你能够历事炼心,通过假观能够积集泛博的资粮。

先看第一个,坚毅信愿。对我们往生的信心跟愿力坚毅不成粉碎。这处统统三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佛陀的功德哪是寻求欢愉、哪是寻求沉寂这类小境地罢了?那佛陀你为甚么奉告我这些呢?因为佛陀是“逗会他意”。你就喜好这类,你就好这一口,以是佛陀就先满足你的需求。

前面的“坐法空座,着忍辱衣,入慈悲室”,是迹门的<法师品>。这个处所是本门的<普贤菩萨劝发品>,最后一品。

以是第三个,建议菩提愿,是前面的观照十如是来的,而观照十如是又是以安住清净心做根本。你没有安住,你带妄修真,你带着妄图去修十如是,你也修不来。它这三个是息息相干的。

第二个加持力来自于寿命的无量。前面是空间,这个讲时候的无停滞。以是极乐天下的群众能够当下就是平生补处,因为他寿命太久了。你不管如何懒惰,你在这一期生命充足你修到等觉菩萨,你决定到此生即得成佛,起码到等觉菩萨,而没有颠末灭亡的阶段。

诸位!你从现在开端,先把空观修好。甚么是空观?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内涵的清净心,而不是虚空,不是一种空性的相状。你这个空观将来要跟假观、跟菩提心要能够衔接得上。这个关头在这!以是,学《法华经》为甚么不轻易走上偏差的门路?它一开端从摆脱道的时候,就让你走上一种正路了。以是你修空观,然后产生忍辱,天然生起大悲心。

甲2、净土门。乙1、坚毅信愿;乙2、美满佛号。

当然,普通人在福报现前的时候,他哪晓得那么多呢?我们就在这类人缘所生法内里一次又一次地谦虚地、忸捏地造善,然后放逸地享用欢愉。以是人生就是活在这类循环:你福报享尽的时候,你又回到你畴昔的谦虚了;你开端造善的时候、获得欢愉的时候,你又忘了你是谁。以是,这就是我们循环为甚么在天上、三恶道内里不竭地窜改。享用欢愉的思惟是没错,但关头是我们想要去主宰欢愉,这个处所出了题目。

为甚么《法华经》要事前学?你说,欸,《法华经》,成佛的法华!没事,我先把安乐道、摆脱道——有相的因果、无相的空性修完了,再来学《法华经》。晚了!太晚了!你沾了浑身的法执,你听《法华经》你也听不出来了。要不然如何佛陀说法的时候五千比丘、比丘尼离席呢?法执太重啊!来不急了!

诸位!我们刚开端内观的时候,是莫向外求。对不对?内观真如,启动我们内心的即空即假即中,清净心,菩提愿。但是这个菩提愿到最后是如何样?它能够跟外境互动,它必然能够把你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拉到最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另有修证否?修证即不无!就是有修证。以是《法华经》的空观的特性,它能够跟人缘互动,这是它的高超。

一心三观,前面它这个修三观,再忆念佛陀的功德,那就不是大悲心了,那叫菩提愿。我们看下一段。

以是结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如果观到这个时候,你会心生大欢乐,本来无量劫的存亡循环并没有真正地窜改你。当然,你必然要跟着它走,那是你本身情愿被窜改。就是说,本来无量劫来“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固然我们经历了无量劫的存亡循环,我们的生命经历积累很多的妄图,这些都没有实在地染污我们的本体。这是值得我们光荣的处所。

丁1、如何建议。

我们凡夫太重视一时的感受。实在,你把目标放远一点,人生只是短短几十年。你是假借人生的顺境窘境来开导你内心的功德,或者说开导你往生的功德。以是,你现在临时先放弃外在的人缘,比及你《法华经》学完今后,你再来观人间,就像佛陀说的,如同梦中事,人生如梦如幻。阿谁时候你就是主动式的人生了。你没有学《法华经》,你的人生是被动的,你的人生一句话就讲完了,叫做“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业力要让你欢愉,你必然会欢愉;业力要你痛苦,你也只好痛苦。你完整被动了。因为你去寻求它,那你就只好被它带走了。

诸位!诸法人缘生是通十法界的。凡夫法界,诸法人缘生;佛菩萨法界,诸法人缘生。没有例外!这是佛教的根基观点。以是你这类净土思惟是有题目的。如果这模样,佛陀是无前提能够救拔你,佛陀不需求前提。如果佛陀不需求人缘便能够救拔你,那你如何解释,那么多人念佛,为甚么临终有人没有往生呢?说佛陀他有本领,即便你起倒置了也没事,佛陀进入你的心中,把你的倒置化解掉,还是把你带走。有这回事吗?

三乘共坐摆脱床。空观的聪明是每一小我要修的,但是你是如何进入空性的,它的体例很首要。如果你是操纵无常无我出来的,你今后要出来就很难,并且你将来要衔接也有困难。如果你的空观是内观而成绩的,你的空观是从内心启动的,你这个空观修出来,你必然会发菩提心。必然会,天然地!恭喜你!你走上了一佛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