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历史军事 >浮生・宣华录 > 第四章

第四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九儿知情懂礼地谢过贤女师父与神女仙姑,回身便伙同小五小八等手舞足蹈、绘声绘影地跑遍满山衬着。

但在割让“幽云十六州”、屈膝于契丹之事上,刘知远与石敬瑭起了争论,郭威虽也并不附和石敬瑭所为,但人微言轻,便不作无谓辩论。

惝恍间,为学之期已过三年,巫女们亦八九岁不足,在贤女师父的悉心教诲下,个个知书达理却又不失天聪,文质彬彬而又身怀武功,各房扶养斋女非常高傲,引得其他斋女乃至游女纷繁上书神女仙姑,尽快下山寻得良种为嗣。仙姑常常应请,开坛设法以问天机,却屡试不顺,不得已才停滞这些年,未有冒然下山。

一说是因西晋武帝最喜芭蕉听雨之境,但中原不易栽种,便命人在此移植培养,存活者可入皇宫之华林园供以观瞻。一说为大唐天师袁天罡亦喜芭蕉,先人于其陵墓四周皆莳植此树,但天罡之墓究竟在那边,无人能说得清楚。

石敬瑭告李嗣源曰:“新主当政应有革于前主,前主豪华侈糜,则当朝者应务从宽仁俭仆。”因而开释前朝宫女及未沾雨露之妃嫔,以显皇恩浩大。

克日,仙姑夜观天象,发明天狼星北奔而渐隐,南极星忽明而乍现,更喜的是银河之上或有两道灵光,卜算乃知此天光将于七月初七来临人间。仙姑当即明示族人,择日下山。族人敏捷将此美讯传遍全部黛眉神山,轻风吹过处皆能听闻笑声。

小五答曰:“《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石敬瑭乃策画之人,精于军事,勤于政务,一度为当世之人敬佩。然其策画不足,为达目标常不择手腕,为谋自保而不顾结果。李嗣源身后,其子李从珂继位,因惊骇石敬瑭拥兵自重,经常无端驳诘。

贤女赞曰:“此言甚好,待请神女裁夺之。”乌梅仙姑见司礼贤女如此保举,遂言可行,愿将九儿考虑之。

石敬瑭“趋利避害”的行动虽为后代所诟病,但暮年交战时还是个铁骨铮铮的男人,在镇州战役中,与刘知远、郭威二人结义,浴血奋战,踏尸前行,成为守军中的俊彦,其光辉战绩也奠定了三人成绩霸业之基。

话说欲投奔姑母的柴荣行至洛阳城郊,在树林子里睡了一宿,第二日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下认识理了理承担,发明为数未几的随身之物倒也齐备,想起前日探听之近道,便穿太小叶林径直往蕉林走来。不想行走至蕉林深处,忽而一脚踩空,仰身翻跌进一个大坑里。

贤女言:“蒙学已授三载,本应各方汇题以考之,今时况告急,只一题教尔即是答。曰:何谓德?何谓道?何谓乾?何谓坤?何谓事?何谓神?”

柴夫人有一内侄,名唤柴荣,其祖父柴翁、父柴守礼皆为乡里富豪,后因家道中落,得闻姑母嫁给了军中大将,遂欲前去洛阳投奔。

一日,有位老猎户看到符儿拎着花毛狐狸便硬是要与之互换,领着符儿到不远处的家里随便遴选心仪之物,符儿倒一点儿都不认生,跟着猎户至一棚户,见其家甚为清爽,墙上除吊挂各式弓弩亦书有条幅数具,清雅不俗,阁房另有一妇哺一婴,见符儿来访更是热忱号召。符儿见之亲热,便风雅地将狐狸连同其他猎物都送给了白叟一家,只求得借宿几晚并喝口热汤。

先说“后唐”运势。前有言,唐末晋王李克用养“十三太保”,大太保李嗣源先随李克用交战三十年,屡建奇功,后随三太保李存勖转战十年,灭梁建唐,终因功高震主,遭飞语诽谤,难在朝中自主。

乱世随风过,乱世高山起。彼世虽称王,三世而后仁。

在蕉林驻守数日,符儿已摸索出一套圈套见效之法:一则阱口要平。符儿抽出尚木枝,先将其搭在圈套上,再覆之以蕉叶,使其不至于凸起。二则不着陈迹。在圈套四周要横放更多的蕉叶,与圈套处融为一体。三则声东击西。在离圈套不远措置几处波折,使猎物遵循预定之线路准准地朝着圈套靠近。四则隐身阔别。符儿将绣金铃与影幻纱制成彩铃发带,操纵影幻纱自在伸缩变幻之特性,一头系于尚木枝,另一头延长至一里开外符儿藏身之地。如此,铃铛一响,自有猎物奉上门来。

山上说“神”事,山下说“唐”事。正值仙姑下山之际,俗人间还是多番战乱。

正值晌午,符儿嚼了几口从猎户家带来的干粮,打盹虫渐渐爬上脑袋,头显得更加沉重起来。符儿干脆将彩铃发带另一头系于发梢,这才放心肠呼呼大睡。

而后,伉俪二人常共读兵法、共聊天下,幼年浮滑的郭雀儿垂垂成为沉稳睿智的军中大将。

仙姑令九儿驻守此林等候白狼来投,且用“诛仙罗盘仪”在一开阔地卜算经纬,得寻一坑,复又以蕉叶盖之,意在以此为圈套,势必将白狼活捉之。

想不到短短几日,符儿已捕获四只獐子,两端野猪和一只花毛狐狸。

郭威身形魁伟,勇力过人,因为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是以唤名“郭雀儿”。郭雀儿出身费事,十八岁参军行军,于比年交战厮杀中练就了一身好武功。然生逢乱世,成一赳赳武夫者何其为易,但能标新创新,出人头地,乃至与石、刘之辈称兄道弟,不但在于其胆识,更在于其智谋。而这统统,竟与其阁房柴夫人有着莫大的干系。

目睹着数日已过,白狼却仍不见踪迹,符儿内心也有些打鼓。算着光阴,仙姑应在三今后折返,符儿从速奔向蕉林,在不远处蹲守着圈套,恐怕放走了白狼。

时价后唐亡国、后晋建国之际,郭威还是闭口莫言,入编于刘知远麾下,远观着石、刘二人相争。

避世山上隐,出世蒿里行。此世生民立,万世开承平。

贤女评曰:“阿大只言德,阿二是言道,小五德道皆有言,小八乾坤系德道,唯有小九诸神之事尽言之也。”评毕,遂点头表示九儿。

九儿言:“下山涉世,乃巫女任务也。此番若行,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六合立心,为生民立命。”

阿大答曰:“《德经》有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杰出的家学与宫廷的眼界培养了温婉端庄而博学多才的柴女人,嫁与郭威后便将本身的才学甚或政见倾囊相授,看到本身的丈夫肯细心聆听、谦虚学习、屈身就教,柴氏更加果断本身没有选错郎君。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为解后唐军兵围攻之困,竟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称比他小十岁的契丹首级耶律德光为“父天子”,自称曰“臣”,甘做“儿天子”,同年十一月,在契丹的搀扶下即位称帝,改元天福,国号“大晋”。后晋天福元年闰十一月(937年初),石敬瑭逼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后唐亡。

是年,荣哥儿十七,身高七尺不足,骨骼清奇,俊朗秀逸,自故乡邢州解缆,单身一人经泽州展转至洛阳。目睹着洛阳城已近,无法天将尽黑,只幸亏树林里寻一开阔地随便睡去。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被派往魏州弹压兵变,却不想自家军队带到魏州亦产生兵变。李嗣源为表忠心,决定单身回朝请罪。当是时,帐下之婿石敬瑭尽力劝止,极言反对,阐发情势,晓以短长,劝其操纵叛变之霸术取自主,李嗣源迫于无法,依石敬瑭之计,以平乱为由,招得叛变之军折返,入主洛阳。

话说这黛眉仙山位于洛阳城之西北,而仙姑欲往之金陵却在距此往东南边向千里以外。九儿跟从仙姑下山后并未一起疾行,却被安设于离神山脚不远的一处茂林,本地人称之“神雨蕉林”。

白狼夜奔灵光现仙女下凡世事情

自先唐为贼人篡灭后,中原之土凡是“李”姓称王者,好用“唐”之名贯之,以显其正宗。北有号“唐”者,因雄踞中原要地,史称“后唐”;南有号“唐”者,则称之为“南唐”。

“后唐”旧事亦如柴荣投奔之路暂歇,续说山下之“神”事。

九儿亦按捺不住心头之喜,想到前有“三年之约”,后又逢着仙姑昭告下山之期,乃知涉世机会已至。而仙姑向来垂彼苍意善听民意,遂煽动阿大阿2、小五小八等人一同前去长生殿向仙姑要求。仙姑见状,便知是九儿之意,本偶然过早带其下山,但仍命司礼贤女制题遴选之。

提及这柴夫人,恰是当年石敬瑭谏言开释出宫的前朝妃嫔,于遣送归家途中因连缀秋雨羁留旅店,却在此与一同避雨的郭雀儿相遇相知,携着从宫中带回之金银珠宝下嫁与行伍出世且功名未就的郭威。

九儿答曰:“《易传》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贤人同忧,大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大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小八答曰:“《象传》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阵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潜龙勿用,阳鄙人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整天乾乾,几次道也。”

木鱼子曰:

贤女复问之曰:“此若下山,所为之何?”

阿二答曰:“《道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

得闻白狼逃蹿、仙姑震惊,九儿本觉得跟从其下山之事打了水漂,失魂落魄之际,却不想仙姑亲身于白头峰,奉告九儿本日稍息,明日便一同下山。九儿仓猝地将绣金铃等三件宝贝备齐,又带了些祝词斋女筹办的干粮金饰,伴同乌梅仙姑天不亮就下了仙山。

交代安妥后,仙姑便欲往东南边向去。临行前再次叮嘱九儿道:“若遇生人,万不成言及神山之事。”九儿点头领命,言将以符儿自称。

恐因族人上高低下皆闻仙姑欲带九儿下山寻婴大喜之讯,值守松弛,困于长生后殿之白狼忽而不得为见。乌梅仙姑大怒,遂将下山之期提早,必将活捉白狼归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