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都市娱乐 >金刚经 >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译文】

义,便是「离相无住,妙有不有」的义理,如经文中「即非……」等;趣,便是「般若妙用,真空不空」的旨趣,如「是名……」、「是名……」等。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讲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故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材,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故故?我于往昔节节分割时,如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法是不妄的、不虚的、如所证而语的、不说欺诳的话。

忍辱波罗蜜:

佛陀见须菩提已深解义趣,便为他印可道:「很好!很好!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而对于般若空理能够不惊奇、不可骇、不生害怕,该当晓得,此人是非常甚为罕见可贵的。为甚么呢?须菩提!因为他了悟了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即不是第一波罗蜜,因六波罗蜜性皆划一,无凹凸次第,并没有所谓的第一波罗蜜。五波罗蜜,皆以般若为导,若无般若,就如人无眼,以是,第一波罗蜜只是便利的化名罢了。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统统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该住色生心,不该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该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好处统统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讲统统诸相便是非相,又说统统众生即非众生。

【原文】

「须菩提!菩萨发心为了好处统统众生,便应当如此不住相布施。如来讲,统统相不过是邪计谬见、业果虚妄之真相,以是统统相即非本相,不过是人缘聚合的幻现而成,非有非空。又说,统统众生是地、水、火、风四大人缘聚合而成,生灭窜改,不该着有,不该着空,应无所固执。以是统统众生即不是众生。

「佛陀!我本日能够亲闻佛陀讲这部典范,能够信解受持,这并不是难事,如果到了末法期间,最后五百年,如果有众生,在当时听闻这奥妙经义,而能够信心清淨信受奉持,这小我便是世上第一罕见的人。为甚么呢?因为此人已顿悟真空之理,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别离了。为甚么呢?因为这四相本非实在,如果能离这些虚妄分别的幻相,那么,就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固执了。为甚么呢?阔别统统虚妄之相,便与佛无异,而能够称之为佛了。」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亮照,见各种色。

实相:

无实,就是「妙有不有」,不住有法,不见诸相可得,统统皆是人缘所生法,皆是无实的,故说「身相非身相」、「天下非天下」、「微尘非微尘」、「寂静非寂静」等;无虚,是「真空不空」,不住权乘不法,故说「是名身相」、「是名天下」、「是名微尘」、「是名寂静」等。无实是不住有,无虚是不住空,离空有二边,便是真空妙有的中道义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哀号而白佛言:「罕见!世尊!佛说如是甚深典范,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淨,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绩第一罕见功德*。世尊!是实相者,便是非相,是故如来讲名实相。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罕见。何故故?须菩提!如来讲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典范,信解*受持,不敷难堪。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罕见。何故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以是者何?我相便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便是非相。何故故?离统统诸相,即名诸佛。」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讲非实有忍辱波罗蜜,因为般若赋性,是寂然不动的,哪有忍辱不忍辱的别离?以是,忍辱波罗蜜也只是度化众生的化名罢了。为甚么呢?须菩提!我畴昔受歌利王节节分割身材,我当时,因得二空般若智,没有我法二执,以是,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固执。为甚么呢?当时我的身材被节节分割时,如果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固执,便会生起瞋恨心。

歌利王:

成绩第一罕见功德:

无实无虚:

瞋恨:

意译作斗诤王、恶生王、恶世王、恶世无道王。佛陀于畴昔世为忍辱神仙时,此王恶逆无道,一日,率宫人出游,遇忍辱神仙于树下坐禅,陪侍女见之,捨歌利王而至忍辱神仙处听法,王见之生恶心,遂割截神仙之肢体。

为五眼之一,便是声闻、缘觉二乘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的聪明。小乘人的慧眼,只得我空,犹有法执存在,对真谛还是「雾里看花」隔了一层,终未究竟。

又云瞋恚,为三毒之一。对于苦与产生苦的事物,讨厌憎恚,谓之瞋。能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

这时候,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的妙义,深深的了悟金刚经的义理旨趣,感激涕零地向佛陀顶礼讚歎,并叨教佛陀说道:「世上罕见的佛陀!佛陀所说的甚深奥妙的典范,是我证得阿罗汉果,获得慧眼以来,还未曾听闻到的。佛陀!如果有人听闻了这经法,而能信心清淨,那么,他便有了悟实相的聪明,该当晓得此人已经成绩了第一罕见的功德。佛陀!实相便是非统统相,以是如来讲以非统统相之秘闻,不执求、不住着,即名为实相。

信解:

六度之一。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的境。行人在修道的过程中,不免遇顺逆二境,必须坚毅,才不致碍道。忍,约可分为三种:(一)生忍,对于人事方面的毁誉,皆能安然顺受,不生瞋恚之心;(二)法忍,对于天然环境方面的窘境,如饥饱、冷热等非人力所造者,能处之泰然;(三)无生法忍,菩萨行诸度时,了知统统诸法无我,本然不生的空理,将真智安住于理而不动。

须菩提!又念畴昔于五百世作忍辱神仙,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实者,非虚妄之义。「实相」指无有本体,别名法性、真如、清淨心等。实相是无相的,化名之曰实相,实在是要「以言遣言」,千万不成执者有个实体存在的东西,叫做「实相」。

「须菩提!我回想起我在修行忍辱波罗蜜的五百世中,在当时,内心也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称的固执,以是能慈悲忍辱,不生瞋恨。以是,须菩提!菩萨应当捨离统统妄相,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不该该住于色尘上生心,也不该该住于声、香、味、触、法等诸尘上生心,该当无所固执而生清淨心。如果心有所住,便会随境而迷,就没法无住而生其心了。以是佛陀说:菩萨不该该有任何事相上的固执,而行布施。

第一波罗蜜:

*离相者,离统统幻相也。人间统统相,皆是变幻之相。凡夫不知这个幻相是虚而不实,以是固执取捨,到处为幻相所惑。若能看破幻相非相,则外尘不入,真性便能闪现,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者也。

「须菩提!如来所证悟的法,既非实有又非虚无。须菩提!如果菩萨内心固执有一个可布施的法而行布施,那就像一小我掉入黑暗中一样,一无所见。如果菩萨心能不住法而行布施,就像人有眼睛,在日光下洞见统统万物。

意指信后得解,亦指修行之阶位,为七圣一。钝根者见此经能信之,利根者读此经能解之,合谓之信解。又信者能破邪见,解者能破无明。

慧眼:

福德之异名,功者,服从之谓也,布施等善德,有福利众生之服从,故谓之功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得闻是经」是闻所成慧,「信心清淨」是思所成慧,「即生实相」是修所成慧。依闻思修三慧,便可入三摩地,也就是佛陀的境地,所以是成绩人间第一罕见功德。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义趣:

「须菩提!将来之时,如果有善男人、善女人,能从这部经信受推行、讽诵受持,即为如来以佛的聪明,悉知悉闻悉见此人,成绩无量无边无尽的功德。」

波罗蜜,意为「达到了此岸」。到此岸的体例,总括而言,其有六种,即为「六度」。此中「般若波罗蜜」一度最为首要,故称「第一波罗蜜」;其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都要以般若为前导,不然即如盲行。

「须菩提!当来之世,如有善男人、善女人,能于此接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聪明,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绩无量无边功德。」

【注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