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游戏竞技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七十八章 沿边屯垦

第七十八章 沿边屯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三日以后,一道又一道圣旨、密令,从京师收回,分赴九边。九边各镇悲观戍守的局面,今后为之一变,崇祯天子主动防备的对外计谋,也开端进入九边各镇的实际操纵层面。

近年来,因为蒙古各部持续式微,气力大不如前,是以大明朝的北部边陲才略微安宁下来。如果因为大量移民塞外,而引发塞外蒙古诸部的戒惧,使得他们大量投奔后金,那可就糟糕了。

目前一共是四周:一个是位于辽东镇和喀喇沁诸部交界的营州后屯卫,另一个是万全都司北部长城外侧的开平,第三个是大同与归化之间、位于长城内里的东胜,第四个是陕西三边之一的延绥镇与河套鄂尔多斯诸部比邻的榆林卫城。

这时,崇祯天子又看了看吴惟英,然后说道:“本日起,命恭敬侯吴惟英以理藩院院使,兼任军机处左参议,参议军机。”吴惟英赶紧领旨谢恩。

设立理藩院的事情议定三天以后,英国公张惟贤带着恭敬侯吴惟英觐见。因为这个事情绕不开内阁和礼部,以是崇祯天子也传了正在忙着与三法司集会重审梃击案、红丸案的李国鐠,以及忙着筹办崇祯元年恩科事件的徐光启。

说到这里,崇祯天子略作思虑,又说道:“蓟镇、宣府两地塞外筑堡所需银两,两镇探看选址以后报与军机处,由朕酌情拨付。塞外筑堡,不宜张扬,军机处要传令蓟镇、宣府掌控好分寸,筑城结束之前,切莫激发诸部惊骇。”在坐的诸臣,都是躬身应诺。

这几个处所,曾经都搞过开边互市,边外蒙古部落也较多,相干的事件也熟谙,以是算是比较轻易搞起来的几个处所。

究竟上,崇祯天子也是第一次见到吴惟英,第一次听他提及这个设法。但是毫无疑问,这个设法很好,视野很开阔。

没想到吴惟英另有如许的见地。崇祯天子和在坐的两位阁臣,一时之间都是对他刮目相看。

当代的崇祯天子之以是晓得吴惟英,是因为,他一个归化了的蒙前人,竟然在明亡以后百口殉节而死,比绝大多数的文人士大夫,都更有忠孝节义的看法,以是自打晓得他的存在以后,就始终对他高看一眼。而当下的两位阁臣,仿佛也俄然明白了天子为甚么会两次发起重用吴惟英的启事了,固然究竟并非他们所觉得的那样。

李国鐠话音刚落,只听吴惟英又说道:“陛下,臣闻理藩院之设,乃是因为喀喇沁与朵颜旧地诸部饥荒请赈。现在塞外温饱,诸部气力大减,大部人马不过万,而小部有的加上老弱妇孺也仅只三五百口,与我大明边镇强军比拟,实在不堪一击。

恭敬侯吴惟英,四十岁高低的模样,固然是身材仍然魁伟,但是归化已久,早就没了先人的那种彪悍,看起来倒像是个繁华贩子,大脸庞白白胖胖,小眼睛炯炯有神。

吴惟英躬身施礼,说道:“皇上,臣传闻,现在北直隶募民屯垦已然开端,将来还要畴前来屯垦的饥民当中招募新军。臣觉得,陛下此策实在是天纵贤明,一来处理了北直隶地盘荒废、粮价高贵的题目,二来也处理了饥民流浪失所、滋长盗匪的题目,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臣此前居家闲住多年,期间多以读书自娱,臣传闻长城以北、塞外沿边之地,自汉朝以来即为我中国国土,隋唐之际尤其富强,只是到了北宋,才沦为蛮荒。现在我中国人丁千万,而塞北沃野却地广人稀,何不大移山陕流民以实塞外,平时耕耘,战时募兵。今后塞北又多一长城。臣传闻,通州稼穑院育出了新型番外物产良种,酷寒久旱之地,也可播种收成,如此塞北蛮荒也能够一变而为良田,臣请陛下开关移民,屯垦塞北。”说完,吴惟英躬身施礼。

崇祯天子沉吟了一会儿,然后说道:“重开边门,鼓励流民北上塞外沿边屯种,这倒是个好主张。但是此事却不宜大张旗鼓推行。如果塞北诸部闻之,移民实边之效未见,而诸部袭扰之弊先来。内阁与理藩院,可先动手四周开边互市之事,并令沿边督抚收纳塞外降人,或募为兵,或编为民,一视同仁,妥当安设。军机处传令九边各镇,前出塞外探看,于近塞情势险要之地,设堡驻守,特别原朵颜三卫旧地,密令蓟镇、宣府择善战之将、敢战之兵,领兵前出喜峰口、龙井关、大安口,以及古北口、独石口、龙门口、张家口等沿边关隘,择险要之地,筑城屯兵镇守。”

崇祯天子还在思虑利弊间,只听李国鐠说道:“塞北沃野万里不假,稼穑院番外作物良种,想来也能移种塞北,但现在塞北诸卫之地空置多年,塞北诸部多有侵犯,我大明如果重开塞外之地,恐怕不免会与塞外诸部抵触,若塞外诸部袭扰,若那边之?再说塞外苦寒,愿往屯垦之民必少,朝廷旨意既下而民不肯往,徒损朝廷颜面。臣请陛下三思。”

比及李国鐠、徐光启都到齐了,崇祯天子让王承恩到武英殿军机处,传来了张惟贤和吴惟英。

张惟贤说完根基环境今后,对天子说道:“陛下,近几日臣与吴惟英等人商讨理藩院诸事,吴惟英很有一些设法,臣请陛下一并听听。”

后代河北昌隆、承德、隆化等地人丁麋集、工农业生长也很不错,申明这片地区还是很有生长潜力的。

但是,现在的塞北固然人丁希少,但却局势庞大,近边之地当然有蒙汉混居的地区,而略微远一点,则是蒙古部落的天下。

张惟贤汇报的内容,与崇祯天子当日所说大抵无异,只是肯定了几处榷场的位置,恰好一并叨教。

这时,徐光启说道:“陛下,恭敬侯所说很有见地,稼穑院确有耐旱又耐寒的高产番邦作物,长城表里固然气候有所不同,但是想来莳植这些作物应当不是题目。加上塞北沿边一带,也曾是我大明的属地,人丁户口过百万,而良田沃野上万里,只是百余年来,塞外诸卫接踵内迁,人丁日稀,加上气候有变,方才显得不宜耕作。臣看,恭敬侯所言有理,朝廷移民塞北沿边一带,屯垦莳植,既可大大减缓关内流民题目,也可减轻京畿直隶屯垦安设压力。”

张惟贤听了天子的话,立即将前几日天子召见时的环境,以及这几日的考虑,说给天子与两位阁臣听。

等统统人都坐定,崇祯天子看了看世人,然后说道:“张爱卿,明天内阁李爱卿、徐爱卿两位阁臣也在,你先说说你和吴爱卿对于理藩院的设法。”

“臣觉得,现在诸部温饱,陛下恩准开边互市之际,也可招募诸部情愿归附者,南下沿边安设,或转牧为耕,或征募为军,以屯垦之粮,调换诸部之牛羊马匹,各得其利,则不相害。若陛下担忧更北部诸族南下袭扰,臣请重开塞北沿边诸卫,营州、开平、东胜、大安、会州乃至大宁。陛下重开边门,听凭关内流民前去屯垦,所开荒地,皆归其自有,朝廷发赐与农种耕具,而不取任何赋税。臣觉得,久而久之,关内失地流民,必定会如同涌向京畿一样,流向塞北沿边之地。”说到这里,在坐诸臣都是看向天子。

第一次来到乾清宫东暖阁的吴惟英,见到天子与内阁大臣们都已在坐等待,赶紧跪下施礼,说道:“臣恭敬侯吴惟英叩见皇上,拜见李阁老、徐阁老。”张惟贤,也是施礼如仪。崇祯天子令这两人免礼落座。

对于塞北沿边一带的肥饶,现在这位具有后代灵魂的崇祯天子,当然比这个期间的任何人都要清楚。玉米、土豆、番薯,当然能够在长城以北的沿边地区耕耘莳植,产量也一点都不比关内低。

对于天子借着塞外诸部请赏的机遇,设立理藩院,专管大明周边藩属外族朝贡封赏等一应交通贸易事件,李国鐠和徐光启当然都是同意的,他们作为阁臣的视野,毕竟分歧于普通的朝臣,至于天子此举是不是分了内阁的权,这两个夙来公忠体国的人,也完整不在乎。毕竟内阁也不是自家的内阁,而是天子的内阁,孰轻孰重、孰大孰小,作为阁臣的他们,还是能够分得清楚的。

崇祯天子听了这话,看着吴惟英说道:“既然如此,吴爱卿有何设法,一并说来听听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