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都市娱乐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 第29章 弟子规(1)

第29章 弟子规(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注释】

【注释】

[1]立:站立,站着。[2]幼:长辈。[3]命:让,叮咛。[4]闻:闻声。

凌晨要夙起,早晨要迟睡,光阴仓促,人易老去,要珍惜此时现在。凌晨起床后,要洗脸刷牙、漱口;每次大小便后要洗手,养成杰出的卫生风俗。

【译文】

弟子规总序

【译文】

【注释】

【译文】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符合礼节,不草率草率,也不浪费华侈。祭拜时应诚恳诚意,对待已经归天的父母应一如他们生前一样恭敬。

非论是饮水用饭,还是坐卧行走,都应当长幼有序,年父老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如果有事叫人,应帮手代为传唤。如果所叫之人不在,本身该当主动前去,扣问本身是否能够帮手。能够帮就帮,不能帮手的则代为转告。

穿衣服要重视整齐洁净,而不讲究高贵富丽。穿戴打扮要合适本身的身份与场合,还要考虑家中的经济前提。平常饮食要重视营养均衡,不成挑食偏食;一日三餐常吃八分饱,不要过量无穷增加身材承担。

【注释】

出则悌

[1]略:忽视。[2]斗:打斗。[3]邪僻:险恶怪诞,不端庄。

称长辈,勿[1]呼名[2],对长辈,勿见[3]能。路遇长,疾[4]趋揖[5],长无言,退恭[6]立。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1],昏则定。出必告,反[2]必面[3],居有常,业[4]无变。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厥后,清朝的贾存仁对它又做了订正和改编,并将书名改成《弟子规》。“弟子”是指统统圣贤人的弟子,“规”字说文解字拆分为“夫、见”两字,意为大丈夫的观点。以《论语》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博爱众,而亲仁,行不足力,则以学文为中间。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诲门生为人处世的标准,做到与典范同业为友。《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以简练的说话对儿童停止初期发蒙教诲,灌输儒家文明的精华,是教诲后辈养成忠诚家风的最好读物。

兄道[1]友,弟道恭,兄弟睦[2],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3]。

【注释】

如有事要见长辈,理应快步向前,见过长辈辞职时,行动稍缓才符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必须站起来答复,眼睛不成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1]擅为:私行做主。[2]子道:做后代的礼节。[3]私藏:占为己有。[4]苟:借使,如果。[5]亲:父母双亲。

【译文】

【注释】

【注释】

亲有疾[1],药先尝,日夜侍[2],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3],酒肉绝[4]。

[1]迟:晚。[2]盥(guàn):盥洗。[3]溺:便溺。[4]辄:就,就要。[5]净:洗,洗净。

【译文】

[1]规:原则,标准。[2]训:教诲,训导。[3]悌,通“弟”,表示弟弟畏敬兄长。[4]谨:出言慎重。[5]信:诚信。[6]文:文献文籍。

【译文】

【注释】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1]。斗[2]闹场,绝勿近,邪僻[3]事,绝勿问。

【注释】

父母有错误时,后代应规劝他们改正向善,规劝时态度诚心,细语柔声,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烦等候,等父母情感好转或欢畅的时候持续再劝。如果父母仍然不接管,纵使抽泣也要哀告父母改过。如果父母活力责打后代,后代也豪无牢骚。

父老立[1],幼[2]勿坐,父老坐,命[3]乃坐。长辈前,声要低,低不闻[4],却非宜。

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和鞋都要穿划一,鞋带要重视系紧。脱下来的衣帽鞋袜都要安排在牢固的处所,不能随便乱放,以免把衣服弄得又脏又乱。

[1]力:尽力。[2]具:筹办,购置。[3]谨:当真。[4]贻(yí):遗留。

【注释】

事虽小,勿擅为[1];苟擅为,子道[2]亏。物虽小,勿私藏[3],苟[4]私藏,亲[5]心伤。

父母所爱好的东西,应当极力去筹办齐备;父母所讨厌的事物,要谨慎谨慎地措置掉。要重视珍惜身材,如果身材遭到伤害,会让父母担忧忧愁;要重视品德涵养,如果做出感冒败德的事,会让父母扳连蒙羞。

【注释】

谨而信

骑[1]上马,乘[2]下车,过[3]犹[4]待[5],百步余[6]。

父母呼喊,应及时承诺,答复不能迟缓;父母交代的事,当立即去做,不成迟延偷懒。父母的谆谆教诲,应当恭敬地聆听;父母的责备攻讦,该当谦虚接管。

【译文】

【注释】

【译文】

[1]道:指遵行的品德原则。[2]睦:敦睦。[3]泯(mǐn):耗费,消逝。

【译文】

对待叔叔、伯伯等父辈,要如同对待本身的父亲一样恭敬孝敬。对待堂兄表弟,要如同对待本身的胞兄一样尊敬和睦。

[1]爱:爱好。[2]孝:贡献,孝敬。[3]何难:没有甚么难的。[4]憎:讨厌,不喜好。

[1]事:对待。[2]诸父:指伯父和叔父。[3]如:如同,像……一样。[4]诸兄:指本家的兄长,包含堂兄妹、表兄妹。

书中详细地奉告我们:应当如何对父母尽孝心,如何与兄弟姐妹敦睦相处,如何在长辈面前得体地说话做事,如何培养杰出安康的行动风俗、儒雅风雅的仪容举止、松散诚信的糊口态度、杰出的学习风俗。

当哥哥姐姐的要和睦弟弟mm,当弟妹的要晓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之间敦睦相处,一家人其乐融融,孝道就表现此中了。相互把财物看得很轻,痛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涵谦让,仇恨之事天然消逝。

冠[1]必正,纽必结,袜与履[2],俱[3]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4],致[5]肮脏。

亲所好,力[1]为具[2];亲所恶,谨[3]为去。身有伤,贻[4]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有过[1],谏使更[2],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3],悦复谏,号[4]泣随,挞[5]无怨。

【注释】

【注释】

【译文】

[1]宽转弯:走路拐弯时要角度大一些。[2]棱:物体的棱角。[3]虚:空。[4]盈:满。

父母抱病时,煎好的药,后代该抢先尝尝,经心极力地赐与照顾。顾问父母要日夜奉侍,不随便分开。父母不幸归天后,守孝的三年期间应经常追思、感激父母的哺育之恩。窜改本身的糊口起居,统统从简,不妄图享用,不沾酒肉。

[1]丧:办丧事。[2]礼:礼节。[3]祭:祭拜,祭奠。[4]事:对待。

《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圣贤孔子的教诲体例而成的糊口标准。起首,要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其次,在糊口中谨慎言行,诚而有信。与人相处时要划一博爱,靠近仁德贤人,向他学习。做好了这些,如果另有多余的时候精力,就好好学习,多读书做学问。

揭门帘的行动要轻,以免发作声响。走路转弯时角度要大些,以免撞到物品的棱角而受伤。拿着没装东西的空器具也要像内里装满东西一样,谨慎谨慎以防跌破。走进没人的房间,如同屋里有人一样谨慎。

敬爱[1]我,孝[2]何难[3];亲憎[4]我,孝方贤。

年方[1]少,勿喝酒,喝酒醉,最为丑。

【译文】

弟子规[1],贤人训[2],首孝悌[3],次谨[4]信[5]。博爱众,而亲仁,不足力,则学文[6]。

[1]过:不对,错误。[2]更:改正,窜改。[3]入:采取。[4]号:大声抽泣。[5]挞(tà):鞭打。

奉养父母要体贴用心,夏季酷寒时,为父母暖和被窝;夏天酷热时,帮父母把床铺扇凉。凌晨起来,问候父母晨安;早晨寝息,向父母说晚安。外出办事时,要奉告父母去那里;回家后也要劈面禀报,好让父母放心。平时的起居事情,不要随便窜改,以免父母担忧。

【译文】

[1]省:定省,指迟早问候父母。[2]反:通“返”,返来。[3]面:劈面禀报。[4]业:职业,做事。

入则孝

进[1]必趋[2],退[3]必迟[4];问起[5]对,视勿移[6]。

父母呼,应勿缓[1],父母命,行勿懒[2]。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3],须顺承[4]。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1]分,下称[2]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3]。

事[1]诸父[2],如[3]事父;事诸兄[4],如事兄。

【注释】

【注释】

春秋如果还小,就不要喝酒,不然一旦喝醉,丑态毕露,惹出是非。

[1]勿:不要,不成。[2]呼名:直呼姓名。[3]见:夸耀。[4]疾:跑,疾走。[5]揖:古时的拱手礼。[6]恭:恭敬。

现在中国的学龄儿童因为自幼娇惯,多少都贫乏为人处世的杰出教养,而《弟子规》所包含的深切理念如孝、悌、谨、信、仁等,是当代中国人所日渐缺失的东西,而其内容是人类应当遍及遵循的行动标准,放之四海而皆准。鉴于此,我们持重地建议大师一起来学习和实际《弟子规》吧!

【译文】

非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都要上马或下车问候,恭敬等待父老拜别,目送约百步以后,才可分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1],勿触棱[2]。执虚[3]器,如执盈[4];入虚室,如有人。

[1]骑:骑马。[2]乘:乘车。[3]过:走过。[4]犹:还,还要。[5]待:等候,这里指在原地等候。[6]百步余:约莫百余步。

[1]冠:帽子。[2]履:鞋子。[3]俱:都,都要。[4]顿:安排,安设。[5]致:导致,让。

[1]疾:疾病。[2]侍:奉侍。[3]变:窜改,变动。[4]绝:戒绝,制止。

【译文】

【注释】

【注释】

【注释】

步安闲[1],立端方;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2],勿跛倚[3];勿箕踞[4],勿摇髀[5]。

【译文】

【译文】

[1]进:向前走。[2]趋:快步走。[3]退:退后,退出。[4]迟:迟缓,迟缓。[5]起:站起来。[6]移:挪动,这里指眼神左顾右盼。

【注释】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的发蒙课本之一,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因为它曾被官府指定为私塾和义学的必读课本,以是自问世以来一向广为传播,影响庞大。书中特别讲究家庭教诲与糊口教诲,给发蒙儿童少年设定一系列行动礼节与标准,触及在家、外出、肄业、交友等统统平常糊口场合,每一条都是中国传统处世哲学和品德看法的活泼表现。

【译文】

做事不要吃紧忙忙,慌镇静张,忙中轻易出错。不要畏难而畏缩,也不成草率以对付。凡是轻易产生辩论打斗的场合,不等闲靠近,免受不良影响;险恶怪诞的事,也毫不探听。

走路时,法度安闲慎重,不慌不忙;站立时,姿势端方直立,昂首挺胸。作揖鞠躬要哈腰到位,拱手膜拜要当真恭敬,不能对付了事。收支门时,脚不踩踏门槛;站立时,身材也不歪倾斜斜。坐的时候不成叉开双腿,也不要颤栗腿脚。

【注释】

【译文】

朝起早,夜眠迟[1],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2],兼漱口,便溺[3]回,辄[4]净[5]手。

事情固然是小事,也不要私行做主。如果自作主张,就有失为人后代的本分。东西固然很小,也不成以擅自占为己有。如果擅自藏匿,父母一旦晓得必然很悲伤。

【注释】

【译文】

称呼长辈,不成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不成夸耀逞能;路上遇见长辈,该当快步向前问好。长辈没有叮咛时,便可恭敬退后站立而侍。

【译文】

丧[1]尽礼[2],祭[3]尽诚,事[4]死者,如事生。

当父母爱好我们的时候,孝敬他们不难;当父母不喜好我们或管束过严的时候,我们还能自我检验,体味父母情意,尽力改过,如许的孝敬行动才是更难能宝贵。

【注释】

[1]缓:迟缓。[2]懒:偷懒。[3]责:责备。[4]顺承:顺服地接管。

如果长辈站着,长辈也当站着,不成绩坐;长辈坐下来以后,叫你坐下才气够坐。与长辈说话,声音必然要放低,若低到让人听不清楚,那也是不适合的。

【译文】

【译文】

[1]坐:就坐。[2]走:行走,走路。[3]呼:呼唤,呼喊。[4]即代叫:就代为呼唤。

[1]循:合适。[2]称:相称。[3]则:原则,标准。

[1]方:合法,恰好是。

[1]安闲:不慌不忙。[2]阈(yù):门槛。[3]跛倚:偏倚,站立不正。[4]箕踞:蹲或坐时两腿叉开。[5]髀(bì):大腿。

或饮食,或坐[1]走[2],父老先,幼者后。长呼[3]人,即代叫[4],人不在,己即到。

【译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