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历史军事 >我们的诚信与危机(财经郎眼06) > 第2章 中美慈善观比较(1)

第2章 中美慈善观比较(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银:归根结底,《圣经》里有一句话叫“施比受有福”。这是大师都晓得的一句话。它的意义是说,恩赐给别人才气带给本身福分。但换句话来讲,中国有佛教,也有很多信教的人,他们说“好善乐施”,也在做善事,可他们的形式是甚么呢?是捐香火钱给寺庙、塑金身,另有捐香火、放生。

郎咸平:你方才讲的这个清教徒很成心机的。比如说,有个英文叫做WASP,翻译成中文就是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的后嗣,就是17世纪坐“蒲月花”到美国去的那些清教徒。这些清教徒干的就是你说的这类事。这些清教徒的后嗣都以他们的先人,也就是当年坐“蒲月花”来到美国的那些报酬荣。在英国殖民地期间,美国没有任何的社会救济,也不能抽税,因为它还没有宪法,以是美国人的社区如何办呢?他们就相互帮忙。这类所谓的社区文明,就是会赢利的人拿本身的钱来帮忙本身的朋友。

郎咸平:但是,如果用英文翻译的话,你看原文如何讲的?慈悲的意义是对人类的酷爱;为增加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尽力。通过布施、援助或者捐赠等等这些手腕来达到对人类的酷爱或增加人类的福利。而我们《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这个解释是把别人的手腕当作目标了,慈悲的目标是对人类的酷爱,是为了促进人类的福利,我们连这个都没有搞清楚。

郎咸平:对,减轻国度承担。我们固然不捐款,但是到最后你发明这个体系还挺好,帮国度省了很多钱,对不对?

郎咸平:但是美国的富人也有天生的罪过,也有原罪的题目,但是这个原罪,是基督教给他定义的原罪。全部基督教文明对财主是仇视的,是以,渐渐演变出一种甚么样的思惟呢?我们也查了质料,就是钢铁大王卡耐基1889年在一个叫做《财产的福音》的书内里说的,他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热诚”。但是,我们想的和他完整不一样。另有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说“唯有奉献社会才气去除心中的无私,使得人类灵魂的巨大之处获得束缚”。你要晓得,这些实在都是《圣经》内里一些话的翻版,你能够设想到《圣经》对他们影响有多大。

李银:我感觉有一部分香港企业家能够会回应,比如说李嘉诚。

王牧笛:对,李嘉诚现在是要把基金会当作本身的第三个儿子来培养。

李银:这是慈悲的一种。

王牧笛:只能是爱邻如己。

王牧笛:比来,美国的媒体把比尔・盖茨称作比尔・盖茨2.0。甚么意义呢?意义是说,退休以后的比尔・盖茨富丽回身,开端做慈悲了,是一个进级版的比尔・盖茨。但是我们发明一个题目,就是在美国做慈悲仿佛不但是企业家行动,有点像全民行动。这个要就教传授,美国人如何那么热中做慈悲呢?

王牧笛:并且这类传统之下,他们对财产的了解也很成心机,比如说企业家特别是一些着名的企业家,他们以为他们不是财产的具有者,上帝才是具有者,他们只是代上帝来管这些财产,一旦他们管不了或者说退休了以后,就会把这些财产拿出来,让更加有才气的人来管它。

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由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结合建议的“捐赠承诺”行动,2010年9月来到中国。这一行动自2010年6月建议,至今已有40位亿万财主承诺把本身的过半财产捐募给慈悲奇迹。此中盖茨佳耦承诺把大多数财产用于佳耦俩创办的慈悲基金会,而巴菲特筹算只留本身财产的1%。这一“捐赠承诺”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一种品德束缚,富豪们能够用肆意体例停止捐赠。按照建议人盖茨和巴菲特的估计,该行动将有能够筹到6000亿美圆善款。目前已经呼应的40位亿万富豪中,仅一名华裔,不知巴菲特的中国之行是否能获得更多回应?王牧笛:有网友说,巴菲特此次来中国能够是找错人了。我看也是,他最多能找到甚么人呢?比如说,他喜好的王传福,或者跟他吃过饭的段永平和赵丹阳,能够这几小我会回应一下。

李银:环境不一样,中国的富报酬甚么不能裸捐?因为他要糊口,他要给他另有家人充足的保障,比如说医疗啊,另有后代在生长中的用度,包含教诲这些,都是需求钱的,你让他如何裸捐?

让中国富豪裸捐,不如让他们私奔?

郎咸平:我们搞的是项目融资这个观点,可美国不是的。我念个数据给你听,2008年美国慈悲捐款额高达3076.5亿美圆,占美国海内出产总值的2.2%,并且,此中75%来自小我的捐款。中国呢?慈悲捐款占海内出产总值的比例还不到万分之五。以是你能够看出来这个不同非常大,美国事全民慈悲,我们只是少数。并且,我感觉我们对全部慈悲的了解是完整弊端的。我举个例子,我们看看《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慈悲的定义:从怜悯、怜悯或宗教信奉解缆,对贫弱者以款项或物品互助,或者供应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奇迹……带有浓厚的宗教和科学,其目标是为了做功德求恶报;慈悲者凡是把慈悲奇迹看作是一种恩赐……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临时的、悲观的布施……它的社会结果存有争议。我不敢信赖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

日本人如果有事情的话,他们就会找公司,因为它有公司文明、社团文明。美国人有事情会找国度。但中国人如果出了甚么事儿,只会找家庭,这类小单位的认识实在跟我们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有干系的。

郎咸平:企业家也有不平安感,他有原罪的题目,另有外在压力的题目,以是说大师都比较无私,这个是能够了解的,因为根基上我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旦碰到灾害,如何办呢?你不成能是一个国度一起跑,一个村一起跑,必定是只能带着老婆、孩子一家人一起跑,以是说家属非常首要。恰是因为家属在困难的时候是捆绑在一起的,以是他的财帛是要留给家人的,因为他要照顾他的家人,这完整能够了解。

李银:不但是老百姓。

王牧笛:我们有日子没聊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了,我们不聊他们,不料味着他们不首要,也不料味着他们没消息。比来,这两位仁兄在美国结合了40个亿万财主,搞了一个叫“捐募承诺”的大行动,并且,2010年9月份要来中国。中美在很多范畴都有过对话,那在慈悲范畴的对话又是如何的一种气象呢?

李银:我感觉这也是有汗青身分的。你看日本,日本人如果有事情的话,他们就会找公司,因为它有公司文明、社团文明。美国人有事情会找国度。但中国人如果出了甚么事儿,只会找家庭,这类小单位的认识实在跟我们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有干系的。

郎咸平:巴菲特如果到中国来的话,他会发明他跟我们中国人是没法相同的。这不是对与错的题目,而是两种完整不一样的文明。中国自古是个磨难的国度,我们跟欧洲,另有美国事不一样的,它们的天然灾害是很少的。透过这个,你能够了解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有一种极度的不平安感,是以他必须堆集大量的财产。

王牧笛:有点项目制的感受。

我们的企业家为甚么“无私”

李银:你要让中国的企业家把99%的财产捐出去,那是不成能的,那的确是天方夜谭。

郎咸平:在中国事父母来救济你,兄弟姐妹救济你,这一点美国人就做不到了。李银:就是减轻国度承担吧。

郎咸平:但他捐的这个范围远远不能跟这些人比,这些人捐的都是他们财产的99%。这在我们看来,的确是不成设想的事。

李银:救济金。

(佳宾先容:李银,资深媒体人)

李银:这是甚么时候的版本?听起来就像是佛家劝人捐香火钱的。

王牧笛:对,以是在中国有一个奇特的征象,很多寺庙都是富可敌国。并且这些捐给寺庙的钱是能够免税的,这就是在分歧的宗教传统的影响下,分歧的民族,或者分歧的国度对财产观的分歧的了解。构成美国当下精力的一个核心,叫新教伦理与本钱主义精力。这个所谓新教伦理实在是18世纪中叶,美国一个闻名的布道家约翰・卫斯理对清教徒精力的一个概述,它的意义是说,我们要冒死地挣钱、冒死地省钱、冒死地捐款。

郎咸平:对。因为在碰到灾害的时候,家属几近承担着我们全部社会统统的服从。比如说你赋闲了,那谁养你呢?当然是你的爸爸、妈妈,也就是你的家属在养你。是以这类对家属的回馈是非常首要的,你只要对家属回馈,使家属强大起来,家属里的每一小我才气获得保障。以是我们跟美国事完整不一样的,不能用美国的故事来评判本身,这是不对的。但是你要晓得,我们中国这类以小农经济、以家庭为主的体系在保持社会治安方面起了多么大的感化?它对社会的稳定有非常大的进献。家庭这类相互帮忙的做法处理了多少关于赋闲的困难啊,但是如果在美国的话,家庭能如许帮忙你吗?我奉告你,在美国如果你这小我赋闲了,你就要靠国度来救济你。

郎咸平:对,这就是全部美国文明的传承。

郎咸平:他们不会捐99%的。

李银:他们以为这是美德。

由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结合建议的“捐赠承诺”行动,2010年9月来到中国。这一行动自2010年6月建议,至今已有40位亿万财主承诺把本身的过半财产捐募给慈悲奇迹。此中盖茨佳耦承诺把大多数财产用于佳耦俩创办的慈悲基金会,而巴菲特筹算只留本身财产的1%。这一“捐赠承诺”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一种品德束缚,富豪们能够用肆意体例停止捐赠。按照建议人盖茨和巴菲特的估计,该行动将有能够筹到6000亿美圆善款。目前已经呼应的40位亿万富豪中,仅一名华裔,不知巴菲特的中国之行是否能获得更多回应?

王牧笛:要在有限的时候内尽能够多地传承下去。

巴菲特此次来中国能够是找错人了。要让中国的企业家把99%的财产捐出去,那是不成能的,那的确是天方夜谭。我们中国没有这个传统。

李银:我这儿倒有一个别例,让胡润出马,他的富豪榜一出来,按公布的富豪榜挨个找便能够了。我在2004年的时候,就按照那年公布的榜单去采访,真找到很多人,还是挺有效的。

王牧笛:从英语的词源或者从定义上看,慈悲和捐善是有辨别的,是两个分歧的英文词,并且这两个的辨别有点像中国阿谁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西方,能够大师以为,给人一条鱼让他过日子,还不如教会他一种捕鱼的技术。以是它有了基金会,有了一种源源不竭生钱的体例。

郎咸平:对,没错,这就是因为文明跟汗青的传统分歧。以是你看,比如说美国最早的慈悲家,也是驰名的宪法草拟者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就通过大量捐款来改良本身的社区,有钱出钱、有力着力,同时为社区做义工、供应办事。恰是因为这类文明被传承下来,以是我们看到,现在美国57%的老百姓做过义工,每周4个小时的任务劳动,他们所缔造的代价跟他们每年的捐款是一样多的,这多可骇。

王牧笛:并且,他们来了能不能找到这些中国的富豪都是个题目,因为很多都是隐身的。

郎咸平:不过也不要攻讦富人。叫我们捐99%,我们也不会捐的。我们中国没有这个传统。

郎咸平:这个时候搞不好他就不来了,对不对?

郎咸平:美国企业家也好,政治家也好,比方说我们谈过的戈尔,他离任以后也搞了一个基金会,是搞环保的,还拍了个环保的记载片。但是,我们是把这个所谓的慈悲简朴地解释成救难救灾了,比如说汶川大地动。

郎咸平:对,不过我想透过这个机遇和各位朋友谈一个新观点,就是说美国为甚么全民慈悲,并且是有钱出钱、有力着力?在我们看来,这是个非常奇特的事情。浅显老百姓慈悲捐款、做义工比例非常高。75%的美国老百姓都捐款,30%是直接从人为内里扣掉的。并且,美国的义工数量达到总人丁的57%,你总不能说这57%都是有钱人吧,并且均匀每周事情4个小时,折算下来,他们所缔造的代价和每年的慈悲捐款一样多,这太可骇了。他们的动力那里来的呢?据我们判定,是基督教精力。当然,我们谈基督教,只是就事论事,我只是非常中登时、实事求是地谈谈。我们以为这是美国宗教所鞭策的一种力量。我举个例子,美国90%的人自称信赖上帝,美国国歌里有“上帝保佑美国”之类的词,对不对?总统就任的时候,要按着《圣经》发誓。乃至大师到法院去做证人的时候,也要先向《圣经》发誓。统统总统的演说的末端都是“God Bless America”,就是“上帝保佑美国”的意义,而美圆上面也印着“in God we trust”,就是“我们信赖上帝”。国会两个院――众议院、参议院的集会都是以牧师的祷告开端的。哈佛、耶鲁这些名校也都是由教会创办的。以是,我们发明美国基督教是无所不在的。但是我感觉非常成心机的是甚么呢?我们实事求是谈题目,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常常说的,中国企业家有原罪。

王牧笛:所谓的第一桶金。

王牧笛:以是,你看网友开打趣说,你要让中国的富人去裸捐,还不如直接让他私奔算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