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昔年壮气4
就算有长孙无忌的伏兵互助,高句丽军还是唐军的数倍之多,高延寿本拟先行后退,整队再攻,谁知唐军应变极快,长孙无忌令旗一挥,个个疾若飞电地从山顶突驰而下,切入对方后背。前有李绩、后有长孙无忌,高句丽军腹背受敌、落入瓮中,不由得更加惶恐,一时候竟被砍杀二万余人。高延寿只得再命令:“退往北方!”
高延寿恭敬道:“还请陛下唆使,臣必知错能改。”
长孙无忌却早已安排一队熟谙水性的懦夫潜入河里,冒着被敌箭射杀的伤害,钻到桥板下,挥起斧头猛力砍斫铁索。
高句丽十多万雄师被豆割、合围,再斩二万余人。高延寿目睹步地崩溃,只能尽力清算残部,凭借山壁持续抵当。唐军四周围攻,不过两炷香工夫,高句丽经心策划的救兵已死伤无算、溃不成形。高延寿熟知地形,晓得这山边有一座“东川”铁桥,只要过了桥,砍断铁链,另有机遇仰仗河水隔绝,保住大半军兵,便挥旗命令:“告急退向铁桥!”
高延寿低了头道:“臣得陛下点拨两句,越会兵戈,陛下便不消犯险了。”
李道宗道:“是刘君邛将领部下的一名小兵,叫薛仁贵,也算出身王谢,是南北朝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河东薛氏家属,但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只以务农为生。直到此次陛下东征征兵时,他才投身军旅。”
两人跪伏在地,不敢抬首看这天威一眼,只大汗淋漓,惶恐道:“臣惶恐,再不敢和天子作对了!”
这场战役固然打得惨烈,但唐军收成颇丰,不但获得五万匹战马,五万头健牛,一万具铁甲,还获得各种东西。
李世民用心道:“你是想来偷师,教朕把一身行军兵戈的本领都传给你吧?”
李世民道:“你们既投降,朕就赐高延寿为鸿胪卿,高惠真为司农卿,你们麾下三千五百名酋长也都授予军职,搬家本地,其他军兵皆放还!”
李世民道:“庆完了功,欢畅够了,就该谈闲事,接下来就要真正攻打安市城!”
多量高句丽军冒死往铁桥冲了畴昔,下方倒是一阵阵金铁交鸣、火花乱溅的索命声,世人只听得心惊胆颤,奔得更加怆惶,剎那间十几条铁索尽皆断裂,众兵纷繁摔入河中。另一队唐军箭手埋伏在四周,一待他们跌入河中,便乱箭射死,一时候东川染如血水,惨烈非常。高延寿只得号令残众再度退回山边,倚山顽抗。
李世民见占了上风,不再亲身犯险,只在山岗上观战,李道宗率了一队精兵庇护他。两边杀得江山变色、难分难明时,李世民重视到一名唐军手持枪戟,一马抢先地冲杀在前,高句丽军尽胆怯退走,问道:“那人是谁?”
高延寿惊诧道:“连夜逃窜只是中策?”
安市是高句丽王京最首要的护城,谁都晓得只要攻破安市,便可直捣平壤,是以泉盖苏文出动了二十万雄师援救。不料李世民早已把握环境,命李绩佯装败逃,勾引高延寿追到六山,操纵妙策将这批核心救兵先行毁灭,再尽力打击只剩老幼的安市。
薛仁贵谢过主恩,今后开启一代名将的生涯。犒赏以后,众将领便聚在营账里喝酒庆贺,提及这场败仗都镇静难已,高延寿和高惠真坐在此中,听着世人的欢笑,当真如坐针毡。李世民见他二人神采难堪,沉声道:“高延寿、高惠真,你二人可知败在那边?”
却不知李世民早已带领四千精骑,偃旗息鼓,悄悄登上北面高山,高延寿这么退了过来,恰是落入把握,李世民立即敕令诸军吹角举旗、鼓噪吓敌。同时候唐军分红三股,一股剿杀对方弩手,一股断绝后路,李世民亲身带领一股,突入敌阵当中,奋勇厮杀,以振士气。
李道宗想起沈弃藏身虎帐里,便道:“陛下,臣有一建议,高句丽倾天下兵力来此,都城的保卫必定亏弱,臣要求带领五千精兵直捣虎穴,肃除底子,只要霸占平壤,那么高句丽数十万雄师就不战而降。比如三国时,魏延请诸葛亮派一队军伍,自『子午谷』直扑长安城一样。”
李世民哈哈笑道:“你倒会说话!”
泉盖苏文擅用兵法,与中原第一兵法家李世民的首场较量,却输得一败涂地,这使得他不得不重新策划对策。
高延寿见皇上这么一笑,才稍稍松一口气。李世民道:“你们既故意学习,朕就教你清楚明白!你带领二十万雄师面对朕五万军兵,明显是胜券在握,你有三种战略可用,第一计是与安市连成堡垒,据高山之险,吃安市城的米粮,然后派一支靺鞨兵出去断我军粮,那么我军冲要出包抄,旷日废时,没有粮饷策应,只能坐困愁城——这是上策!”
李道宗只得撤销这个动机。这一场战役足足打了三天,高延寿一方逃生无路,眼看二十万雄师只剩四万残兵,鲜血满山、尸横遍野,他实在打不下去,终究率众投降,与高惠真双双跪在地下,蒲伏到李世民的辕门前,叩首告饶。李世民怒喝:“今后还敢和天子交兵吗?”
高惠真忍不住问道:“那下策是甚么?”
心中对这唐天子更加佩服,不由得悄悄想道:“我们没有降错了人,但不知他和莫离支比起来,谁更善用兵?”
高句丽军眼睛只见到四周敌影幢幢、耳朵只听到金鼓震天,不管逃往哪个方向,都遭受伏兵,真不知对方来了多少军兵,一时候只吓得魂飞魄散,抢先恐后地逃命。唐军铁骑马如龙飞、矢如雨下,如同秋风扫落叶普通,扫过整座山。
高延寿心中悄悄扼腕:“这是高公理的献计!”
李世民对靺鞨派数千兵士插手唐军,却同时派了雄师援助高句丽,如此背叛押注的行动非常愤恚,便坑杀犯阵的三千名靺鞨兵。高延寿和高惠真看得心惊胆跳,齐声道:“臣传闻天可汗仁慈,不杀降将,臣愿为天可汗的马前卒,平生忠心于大唐。”
李世民思来想去,道:“你说的确切是奇计,但现在敌军虽乱,仍有三倍之多,我们只不过稍占上风,如果再分五千兵马去平壤,敌我差异就更大了,稍有不慎,战况就会逆转,冒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众将领一听都哈哈大笑。高延寿和高惠真满脸难堪,垂首道:“多谢陛下见教。”
李世民笑道:“就像你们如许!不估计本身的智能本领,胆敢和朕作战,但我思来想去,感觉你们应当只能想到下策,以是这一仗朕是成竹在胸,早就将受降的辕门设好了,你们输得一点都不冤枉!”
李世民非常欢畅,战后论功行赏,除了奬励众将领,特别犒赏薛仁贵战马两匹、绢布四十匹,奴婢十人,并擢升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又当着众将领面前嘉勉他:“当年随朕打天下的将领都已经老了,不能接受战地的艰苦沉重,朕一向想汲引年青将领,本日一看,没人比得上你勇猛善战,朕很欢畅有你承先启后,这场战役最大的收成便是获得你这一名虎将,远赛过获得全部辽东!”
李世民道:“中策乃是『和安市城民连夜逃窜』。”
李世民浅笑道:“此人将来必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