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第一个密法
以是,我们必然要重视菩提心的修持,用来消弭恶业,乃至于实证空性,这才是往生的前提和底子之道。
很多人学了七八年佛,听了很多课,却甚么都没窜改,自我仍然很强。另有的人明显本身事情失利了,却为了庇护自我,操纵佛法的包装,说是为了佛法而放弃事情。究竟并非如此。倘若你真成了董事长,成了带领,那必定不会等闲放下。
能够说,这个菩提心传授是相称完整和体系,全部仪轨美满是遵循成佛的法度来修持,包含着甚深的法理,我们修持它,就是在一遍一各处体验如何从凡夫到成佛度众生的过程。固然我们现在的观想是造作出来的,但借假修真,大师有了这个传承,再依托本身的尽力观修,必然能快速成绩,完整斩断我爱执。不但仅是成绩菩提心,还能开悟,并成绩本尊的果位,闪现统统江山大地为本尊的清净刹土,统统众生都变幻本钱尊,从而完整消弭我们的世俗执见。
全部传法过程是不能记录的,这是奥妙。至于心要、仪轨与咒、想、观等各方面的内容,要确认每名弟子都要熟记于心。
好好闻、好好思、最后好好修吧!只要闻思修才气有助于解除自我!统统的不高兴、统统与家人朋友的分歧、统统内心庞大的惊骇、精力不普通等等,都是自我引发的!
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我们修持金刚乘无异于做游戏,不要说即天生佛,就是勤修三大阿僧胝劫也不会有甚么但愿。无上密即身成佛的窍决,只要具有菩提心的行者才气获得,如果实在生起了慈悲利他无我的菩提心,上等根底者只要三个月,中等根底者只要三年,最钝根底者也不超越十二年,便能够获得即身成绩!
但另一个很首要的信息是确认了的,来自天下各地的,上师本来的弟子们,又来了十多个,我的宿舍也被安排进了一小我。此人竟然是湖北来的,可见,密法传播之广,参透之深。
现在很多人能够讲佛法,实在这也是为了自我。修塔、修寺院、收弟子、做功德,统统都是为了自我。
我们平时老是说我们是信佛的人,但是真正做到“信佛”是一件极其难以做到的事情,乃至它的难度和“成佛”是一样困难的。我们是在信佛,还是一向在信本身,哪怕是那些已经学梵学二三十年的修行人,也还是值得将这一题目拿来检视一下本身的。如果我们对峙遵循本身的思惟判定去阐发事情,以人间的判定标准来构成在本身的欲望,并为这个欲望耗经心机,劳心劳力,且并不晓得需求对此风俗性的做法停止深思的话,那么我们不但不能说本身是在修行中进步,并且乃至不能真正称本身为一个信佛的人。
显宗的实际自度度人、拔苦施乐等等,在这里都有实际观修的窍决。比如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自度度人”,如何实修呢?显宗里是通过六度四摄来完成,通过六度来成熟本身,通过四摄来成熟别人,修持艰苦卓绝的泛博菩萨行。而密法是建立在果位上的修持,就不但仅是在糊口中去实际六度四摄了,直接就把本身观想成释迦本尊,然后从心间放光,从自心中化现出无量的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他们到统统众生身边,放光加持,说法,满足统统众生的欲望,去度化他们。
产生在每小我身上的故事都太多了,我们却因为过分固执本身的胜利、顺利与等候,使得失利的烦恼太重了,胜利的欢愉也太重了,从而掩蔽了这个根基的事理。我们能够主动地做事情,但是完整不需求为失利而过于烦恼,也不必胜利而过于欢畅,因为,事情还远远没有达成成果呢。
我们学佛也是如此,千万不要庇护自我!我们要断除内心的惊骇、不信赖感和不平安感。但愿统统的人用心学佛,不管在家人还是削发人,每小我好好学习,依托聪明和空性摈除内心的自我!不然,做再大的功德,听再多的课,最后都没法胜利。
那法铃声音,咒颂降落,不知是神灵还是佛菩萨的神通,总之,此时满身都融入了这遍声音当中,没有自我了。
当你的心软得像水一样无自性、划1、周遍统统时,达到完整的无我利他,如同阳光普照万物那样,天然任运而不造作天时乐众生,那我就应当恭喜礼敬你――你已经成佛了!
开悟就相称于我们所说的证悟空性,而空性和慈悲是联络在一起的,它不是甚么都没有的空无。我们常常讲“慈悲利他无我的菩提心”,从这个润色词里,你也能体悟出如许一个规律:只要慈悲才气利他,只要益他才气无我。“利他”和“无我”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和前提的:你只要做到完整的奉献,才气真正进入无我的状况,也只要进入无我的状况,你才气做到完整的奉献。以是我们要想实证空性,并不是在那儿冥思苦想,然后悟出一个甚么玄机之类,而是通过修菩提心来实证它,即便修止观双运,也是在菩提心的根本长停止升华。
我们追溯这个法的本源,是由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喇嘛所传承下来的,阿旺罗桑嘉措喇嘛在藏地来讲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我们得此传承感受是多么大的福报!想到圣贤们所修的法并且传承下来,我们能够修持它,和圣贤们一样具有纯洁的法脉,就感遭到非常的高傲和欢乐。
我们学佛的人,每天都在检视本身的“菩提心”。作为修行人,时而感觉本身还挺有善心的,时而又会感觉本身还差得太远,这都是普通的,因为我们的修习还仅仅逗留在对世俗菩提心的修炼层面上。我们还需求常常去提示本身:甚么是菩提心?如何做是精确的?如何做是不精确的?我们还需求不竭地用善愿驯良行来规制本身的思惟和行动。
无始以来,自我带来这么多惊骇、这么多傲慢、这么多妒忌、这么多嗔恨和不信赖。自我背后是我执与无明。自我如此可骇,必必要先晓得自我,才气接着熟谙它背后的统统。
多钦则仁波切在年青的时候,因为作为晋美林巴的转世而被宿世的弟子们所恭敬,他们等候多钦则成为削发人的典范。而多钦则在获得授记后,并没有被国师的职位所吸引,也没有被削发人清净戒律的好名声所束缚,而是以在家人的形象,乃至以猎人的形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并流浪于康巴地区。在衡量获得与落空之间,多钦则仁波切平生所走的门路在最后并没有获得世人的遍及称道。多钦则仁波切的安然与勇气,就来自于对佛、菩萨、上师的真正信心,有甚么样的人缘,就接管甚么样的人缘。如果是根据凡大家间的判定为原则,当然会决定以别人的支撑、恭敬为奇迹成绩底子,如许做的成果能够是获得人间的权势、款项,乃至弟子们的恭敬等等,但不会获得大成者多钦则的平生所闪现给我们的那些。
固然仅仅通过观修四谛十二人缘等小乘法,共同持戒积德等体例积累福德,也能渐渐贯穿人无我的空性。但对于大乘来讲,修菩提心是最为底子和快速的。密法之以是能够即身成绩,正视菩提心的修持是此中一个首要启事。
上师传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也因法而异,这全在上师的决定,我们无从体味。
我们常常因畴昔的事而产生固执,因将来而产生寻求与但愿,这也是一种惊骇。当下的温馨却经常被忽视。当下修行与温馨的机遇,有经常被对畴昔的惊骇所扰,偶然又被对将来的不安所扰。
不管是学佛的人还是不学佛的人,统统的所作所为实在都是在庇护自我。若能放下自我,幸运才会到临;没有放下自我之前,甚么都不会来。我们为甚么痛苦?为甚么难受?为甚么惊骇呢?这都是有固执存在的启事。本来固执带过来的就是惊骇,这个惊骇从何来?来自自我。
到底甚么是自我呢?在别人面前揭示的实在满是自我,它增加了我们的傲慢、嗔恨、妒忌。自我庇护我们本身以为的统统,最后带来的却只要痛苦。
传闻,颇瓦法,就是让头盖壳天顶上开一个孔,当然不是用外科手术打,而是用修为让它本身构成,身后你的神识今后孔上升,起码能够确保进入天道。
公然,等我们歇息清算了一会后,就发明,很多喇嘛在重新安插供桌佛台,摆了一些法器,上师出来时,也是僧衣昌大,有螺号响起进,我的满身一麻,上师开端传法了。
或许,有人把这类态度当作默许。但有些思疑论者,还是在猜想。毕竟好动静来得太早,估计有些等候的心,不敢必定。
即便我们只想开悟见道,你也要明白,密法里修空性事如何修的。密法里讲“气不入中脉,而言证菩提者,一无是处!”中脉是聪明之脉,翻开中脉就能现证空性,也就是现见聪明法身。那么证得空性、现见法身是一种甚么样的境地呢?如同虚空,无色无相,周遍统统!密法里把它描述为“无云晴空”。因为空性的这类特性,以是大指模、大美满里,都有凝睇晴空,引空色进入中脉的特别修法,这是操纵外在的缘起激发内涵的聪明。
终究有机遇,获得上师传授的第一个密法了。不但是大师都在如许说,并且,有人向木江师兄求证时,木江师兄也只是笑,并不否定。
有了自我,对谁都不会产生好感,对谁都不会有信赖感。先要打倒自我,才气够真正开端学佛,不然你学了十年、三十年、乃至一辈子佛,到头来还是甚么都没窜改。当以自我的心态去帮忙别人时,最后想一想这个实在还是自我。自我使你变胡涂,让你感觉做了善法,但真正静下心想一想,这个自我竟是如此强健!
“信心”无时无刻都在奉告我们,我们身上的我执另有多重。我们深陷于世俗的代价判定体例中,来等候获得佛法修行上的成绩,这是不成能达到的目标。如果我们信心具足,就不再见那么地依靠于本身的阐发、判定与情感,或是那么地等候于神佛的神通指导,而是会表情安然空中对人缘,而天然地了知事情生长、窜改的方向。
菩提心是全部佛法的心要。阿底峡尊者生下来就具有无伪的大悲心,当他才十八个月时,父母带着他一起去寺院拜佛,父母和其别人都是为小我的安乐而发愿,而尊者却以大悲心看着他们,说:“愿你等众生都像我一样,能常生于帝王之家,为正法所好处,愿我能以悲心观照统统有情!”我们两三岁时甚么也不懂,可他出世才一岁半,就能自但是然的如许发心,人们无不叹为罕见可贵!并且他年青时也现见了浩繁本尊,在密法方面有着极高成绩。如许一名非常殊胜的尊者,他仍然要历尽艰苦去寻求这个菩提心的传授,你就晓得它的首要和殊胜。现在大师等闲的就获得了这个法,要倍加正视和珍惜。
我们之间很少说话,但简短的打仗与交换还是有的。他是三年前就已经拜师了,也学过一些密法,关于宝瓶气、九节佛风之类的,归正我也不太懂。当然,有一点能够必定,他必然是上师的正宗弟子。他的修为,从打座拜佛时便能够看出来,非常专业,当然,修法前后的仪轨,也非常庞大与独特。
我们统统修持的目标,都是为了窜改净化我们的心识,修六度万行也是用来净化心识的一种手腕。既然如此,何不从底子上动手,直接就窜改我们的心机状况,那么,是不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以是密宗就有了这类果位上的菩提心修法。
这个自我并不轻易看出来,偶然候如果不好好思虑,自我会藏得很深很深。你感觉本身做了很大的善法,实在已经被自我节制得很短长了。必然要先断除自我!只要有自我,统统看似大乘的所作所为,最后获得的还是自我!
当每一小我受完法后,上师就开端了他传法后的讲授。
前面带领大师停止了完整的实修指导,指导又叫马车,也就是实际修观的仪轨。能速速的让你生起觉受。特别是这个菩提心的修持仪轨,在一座之间就把显密圆融在一起,把这么多传授圆融在一起,更是非常的殊胜。
这一座法当中就把前面这么多的加行,以及主修的法门全都具有了,从出离心到菩提心的七重因果和自他想换,乃至于密法的加行、本尊观等等,都被美满融入此中,我们就晓得这个法的殊胜,它是显密圆融的一个完整传授。即便我们的心如同铁石普通的坚固,通过这类菩提心的修持,也能被它所溶化,能把我们的光亮心给透收回来。修到最后,用一个描述词来描述,是甚么呢?“我的心太软!”现在不是风行一首歌心太软吗?但他阿谁“心太软”仿佛是受了勉强似的,而我们修菩提心,只会忸捏本身永久做得不敷!
以是说,大师修行了这么久,都想寻求高层次的东西,但真正高层次的东西放在面前,我们却一定会那么欢乐!以是那次我也堕泪了,因为悲愍和无法。我们修行老是心不入道,大部分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有的都是几十年的老修行了,却不晓得在心性高低工夫,修行还修不到点子上。“人生无常,存亡事大”,寻求那些看起来热热烈闹的东西,有甚么意义嘛,对你的灭亡没有多大好处!
大师现在也就明白,为甚么禅宗不观修中脉也能开悟,他也是首要靠菩提心的力量,他菩提心达到必然证量后,再来参话头起疑情,才有开悟的能够。但禅宗并没有菩提心的实修体例,他的菩提心是如何产生的呢?他主如果靠往昔的风俗熏陶,因为往昔曾经修习过大乘,此生听闻到佛法就能天然发心,这称之为“因力”发心。但是如许的宿根深厚者,千百万人中能有几人?特别是这个寻求物欲的期间,早已“民气不古”,那就更加寥寥无几了,以是大部分人参禅,参了几十年仍然了无动静可得。
我们对菩提心如此的不屑一顾,却企求金刚乘的甚深教法,但是你要晓得,如果不具有菩提心,我们就没有资格进入金刚乘的大门。因为金刚乘属于大乘的一个分支,而判定是否大乘的独一标识是菩提心,我们要想进入金刚乘,前提仍然是看你有没有菩提心,而不是像普通人以是为的那样,扶养上师一些东西换来几个密咒念念,以为这就是一个金刚乘行者了。――不是的,这只是大要上的“金刚乘行者”罢了。
在我见到过的学佛的弟子们内里,有高傲、收缩的,也有谨慎谨慎、唯唯诺诺的。有的居士,本身的感受就像成了佛普通,对佛教知识体味得越多,学佛的门路就偏失得越远,他们会从每件事情中表示本身是了不起的,而本身涓滴没有发觉本身的状况;而也有些居士们,则每天都在担忧本身是否做错了事情,在每一件大、小的事情上胶葛端方与对错,糊口中的细节和动机有千千万万,如许的费心也就难以穷尽了。当然,我并不能说处在如许状况的居士们都已经偏离了学佛的正路,但是我能够说,逗留在这两种状况下而不自发就是处在了导致“固执”的两种极度状况中。如果逗留在这两种极度的状况中,那么间隔具有好的修行还很远很远。如果这两类居士们能够反观本身的行动,熟谙到本身的状况并安然接管实在的评价,或许哈哈一笑之间便能在修行上转烦恼为菩提也是有能够的。
我们现在就明白那些上师、活佛们在修甚么了,他们也修菩提心,并且把它当作首要的命脉来修。他们穷尽毕生的精力都在修菩提心,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喇嘛作为大悲观音的化身,他也修菩提心,更何况我们凡夫,有甚么来由不修菩提心呢?!
好的修行状况是我们所等候的,也不免会为此东想西想,从而导致夸大或轻视本身。如果我们真的在修行过程中碰到了这类不太好的状况,那就简朴一些,换一种体例,用本身所具有的“信心”来检视本身的修行或许会更加便利。
你喜好修破瓦法,以为破瓦法能够开顶,但不修破瓦法也一样能够开顶,只要把意念集合到顶上,顶便能够开。我的上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在藏地,那些藏民的糊口很简朴,他们用晒干的牛粪来烧茶,没有甚么事就一天到晚念嘛呢,边烧火边念。有小我在念的时候,老是眼睛盯着锅底,如许愣愣的就入定了,成果过了一段时候,锅底被它瞅出了一个大洞。你想想,这类心念力是多么的不成思议,连金属都能够窜改,更何况是开顶呢!你把意念集合到梵顶穴,如何不会把它开个洞?以是开顶并不是甚么难事,这只是一种气脉的运转。但是即便你的梵顶穴翻开了,就必然能包管往生到净土吗?这就一定呀!往生的前提就是普通灭亡,我们业力这么深重,大多是在各种横祸中死去,你能包管本身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吗?即便能平安然安活到老,临终时如果业力现前,很多人不比及咽气,就堕入了昏沉,又如何能想到修法呢?
因为自我,不肯上供下施,自我如此可骇。若没有自我,对下能够照顾得很好,能够布施得很好;而对上也能够很恭敬,这些都会自但是来。
以是大师应当明白,菩提心为甚么被称为大乘道的中间,因为这是我们全部修行的中间。不要像前次那样,指导他们修了一座菩提心,当修到念母恩时,大师都哀思得哭了,向来不哭的刚硬男人汉也堕泪了,这就是因为法的殊胜和传承的加持。但遗憾的是,他们下一座却不想修了,为甚么呢?“修这个法让我内心太难受了,一想起母亲就忸捏堕泪,能不能换个轻松点、合用型的,比如修破瓦法?”快意宝珠般的慈悲心,不恰是修行人所寻求的吗?既然熟谙不到无上宝贝,也只好教教他们破瓦法,教教神通方面的东西,成果都很欢乐。实在分开了菩提心,学这些东西也和做游戏差未几,最多种下一点点善根罢了。
在传授密法之关,上师还要挑选日子与时候。当然,也挑选工具,就是对本身的弟子,能够教哪些法,不成以教哪些法,每小我都是分歧的。
有的弟子会说,我们糊口活着间,我必须做到的事情有能够会失利,如果不去强求,就老是失利,那么我如何去糊口呢?实在,我们在糊口中获得的任何一个被我们刚强地以为是失利或胜利的成果,其本身都并不算是一个成果,而只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有的修行者顺利地修寺建塔,这个是成果吗?不算是,这能够被看作是过程中的一部分,身先人在那里是成果,生生世世所获得的善恶因果才是成果。另有一些我们等候的事情,比方说考大学没有考中最对劲的阿谁黉舍,这算个是成果吗?也不是,这也仅仅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你身处如许的事情中而心并未因烦恼而狼籍,你就会感遭到,这个失利前面也会埋没着胜利的机遇,埋没另一条胜利的人生门路;而在一个貌似服从的事情背后,却能够恰好是一个失利的开端。我们学佛所带来的聪明在于能够辨认出世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只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在于以信赖佛、菩萨的加持驯知己善行终究会带来善的果报为体例而完整束缚我们无私的心灵。
我们是否真的把本身的统统都拜托给佛、菩萨与上师了呢?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们那里还能在本身身上找到我执呢?如果真正做到了,所行的奇迹又如何能不是佛奇迹呢?对于本身“信心”的磨炼,是一种体例,帮忙我们尝试束缚本身,尝试放松本身对自我的把持,尝试放弃极度的自我存眷,离开早已风俗的自我中间的思惟形式,从而真正晋升菩提心。以是我们晓得,实在菩提心的养成与我执的断除并无别离。
但中脉并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样,以为是人体中实实在在的经络一样的东西。中脉代表中观正见,是聪明法身的意味,以是不是仅仅依托有相的观想就能翻开的,最首要的是靠菩提心,在菩提心和正见的摄持下来修气脉,才有敏捷翻开中脉的能够。当你的慈悲遍及法界统统众生,透收回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时,你的我爱执已经被斩断,你的“自我”已经溶解了,妄念耗费,无云般的晴空蓦地闪现。――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法身见吗?此时,先前的世俗菩提心升华为胜义菩提心。
但菩提心,不但是根本,更是顶点。这就说了然一个事理,任何一法,只要下死工夫,都能够钻透漆桶,得大成绩。
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我们即便跑到藏地去,让统统的上师都来灌顶也灌不出来。也仅独一个灌顶的称呼,而得不到灌顶的本色意义。这在密续中有明白要求,没有菩提心,就没有资格进入坛城接管灌顶。
我们看到过佛教大成绩者的一些狂放行动,或许他们口无遮拦,有甚么说甚么;或许他们像小孩子一样,凡事天真,随遇而安;或许他们会做一些我们不能了解的事情,乃至是一些为戒律所不答应的事情。那么应当如何去对待这些行动呢?大成绩者在断除我执后,其菩提心可视为胜义菩提心,他们依愿力和修为,统统人缘自但是但是闪现,奇迹无需胶葛、判定与烦恼而天然成绩。
讲到这里时,上师停止了发言,进了内里的房间,让我们简短歇息一下,听身边的教员兄们说,估计传授密法的机会,估计就是要到了。
因为空性统统要废除的是我执,我执的一个范围是人我执,也就是固执于自我的认识,固执于有一个永久的独立的自性。如判定除了这类固执于自我的认识,你也就证悟了人无我的空性,起码也是罗汉的果位。那么如何来断除呢?最首要的体例,就是通过前面讲的菩提心:当你经心全意投入到为众生办事中去,进入一种“忘我奉献”的状况,天然就溶解了“自我”的认识,也就断除了人我执,从而证得“无我”的空性聪明,从有菩提心的角度来讲,这已经超出了罗汉的果位。
以藏传佛教的端方,每一个法系乃至每一个详细的密法,都有本身特有的仪轨。从拜佛的姿式、法器的利用、咒语的持诵、上供的体例、打坐的姿势等等。最为庞大的辨别,是指模,手的姿式表达分歧的法门及含义。这统统加上内心观想及思惟的内容,才构成一个法门奇特的修持体例。这是奥妙,不成向门外人流露。
如果我们真的信佛,就会了解这个事理,了解善心、善行与善果的事理,统统有佛菩萨的加持,做本身该做的事情就够了。以是,让本身的心稳定一些吧。
上师讲到这里时,我才明白,这第一课,也能够当作最后一课来听。本来我总觉得,密教是讲挨次的,最早传授的,或许只是一个根本,就像小学一年级。
这一天,早上的时候,我们怀着冲动的表情,来到佛堂,先聆听了上师的传法前开示。这些教言是能够被记录的,以是我就先录下来了。上师先用菩提心来翻开话题,这与我们前两天听到的动静差未几,明天,上师估计要给我们传授菩提心心法了。上师说到:
而此次上师传法后的讲授,从显密二教谈起,格外让我感到亲热,并且,推许并解释了禅宗的意义,当然还说了颇瓦法这类最为奥秘的摆脱之道。
菩提心一旦修持美满,就是我们的成佛之日。从显乘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直至密乘的三摩地菩提心、滚大利菩提心,颠末如此的层层净化,层层升华,历经五道十地而究竟成佛。
我们常常发愿生生世世不分开佛菩萨,实在是生生世世不分开自我!但愿统统的人先体味自我并断除自我!
以是,我们这些学佛的人对本身凡是是很苛责的――这个事做得好了,就对劲,阿谁事做得不敷了,就思前想后地见怪、担忧本身。如许的状况,又使得我们学佛的人偶然会比平常人更轻易把本身的心安设在沉重的我执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