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观察的角度
再说到大乘佛子入道之基,发菩提心,对于很多人来讲,这当中也存在很多题目,本身该当作一番察看。
散点透视,给每个部分的风景划一的感受,都公允地表示出来了,比如富春山居图,比如千里江山图。但是,这类貌似全面的多视角图景,呈现在一张画上,给赏识带来了困难。
对于很多人来讲,或许都有如许的经历。本身因为朋友的先容,或者糊口碰到一些难以接受的窜改等等人缘,因而皈依了三宝。顺理成章地,今后熟谙很多佛教徒的朋友,大师一起集会,一起听课,一起议论佛法。几年下来,本身看起来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老资格的佛教徒。
但西方绘画就分歧,按远小近大的道理,选定了间隔。按光芒与暗影的互衬,赐与了角度,赏识者完整能够了解此时作者的实在角度,给人一种实在的感受。
我现在真正发明,你们谁都没有修出离心,如许学佛真的是太可惜了。当然我深思过,这不怪你们,怪我们这类讲课传法的人。我们没有遵循佛法的次第去讲授,每天只顾着灌顶,只晓得扔宝瓶,不竭要求你们做各种情势上的学佛,向来都没有真正指导过你们的实修。理所当然地,你们也就只会做这些大要文章,忙着明天去三亚的海边扔宝瓶,明天去某处的山林埋宝瓶;明天做火供,明天做荟供,后天做烟供。每天都在为这些热烈事而忙个不断。究竟上,荟供,烟供,火供,这些究竟值不值得做?答案当然是必定的,但倒是有前提的。比如做荟供,这需求严格遵循仪轨次第去修持,要求荟供者本身具有必然的修行境地。对于你们大部分人来讲,现在最紧急的,是当真观修寿命无常、暇满可贵、循环痛苦、因果不虚。这四项加行必必要修好。完成这一步,以后做甚么善法都会有完整不一样的加持和功德。
反之,如果我们对众生向来都没有过担忧,说已经生起了菩提心,那就是在自欺欺人。即便已接受了菩萨戒,那也只是徒有浮名,不成能获得菩萨戒体。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万法本来没有生过,是幻生,以是没有真的产生过。
第二个察看,你对众生是否有过担忧?如同是母亲担忧孩子,他会不会着凉了,会不会饿了,会不会病了,病了会不会难受,有没有吃药,有没有好好照顾本身母亲对孩子的担忧,不是一时髦起,而是耐久果断,她不会回身就忘记孩子的冷暖苦乐;也不是虚捏造作,而是发自肺腑,至心诚意,她会为了孩子获得更多安乐而去实际尽力,必然要把孩子送到安然欢愉的处所。实在的菩提心,就是从我们对于众生的这份体贴,这份担忧中修来。
当上师说完这一段后,我顿时升起一种崇拜感。一个地处西南偏僻山区的和尚,一个从生下来就是活佛的人,如何能够晓得这么多当代科学的内容?他的晓得是从那里学到的呢?
貌似四周反击,实则一盘散沙。我本来有个教员最爱援引这句话。
“人缘所说法我说便是空”,直接就是空性。如果连诸行无常都了解不了,那要了解诸法无我那是不成能的,这两句话要按序第来了解,起首要了解诸行无常。
但这个感化能有多强的闪现,需求观待各方面的人缘。不说摆脱成佛,即便是对于现世的安乐幸运,也绝对不是有行持就必然能感遭到好处的。以是最首要的,还是要用佛法来修心。将佛法落实于本身,落实于身边的行持,这才是随时都能好处本身的修行。
因为阿罗汉的聪明察看不到比顷刻更短的时候里的物质窜改,他就说稳定,以是说顷刻生灭。在顷刻上生了又灭,还是归空了,这个处所是契入空性的一个关头点。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是我们作为佛教徒最早学会的念诵。但实在的皈依却不但仅是念诵罢了,是要看我们的内心是否有三宝。
放电影也是如许,一秒钟放了24张照片,并不是有同一个东西在这一秒钟走畴昔,而是一秒钟放了24张不一样的照片,闪现上仿佛有一个东西挪动做了甚么事。
我们凡夫就是固执万法的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相对自性。当其性子相对稳定的时候就贪爱它,然后就固执有自性,有自性就有我了,就开端倒置、开端造业。
但看一看本身,我已经生起出离心了吗?我每天修的是出离心吗?
最后,关于佛教徒几近都很热中的禅定,也需求做察看。
以是说,没有学过科学的人,以他的聪明很难设想到物质是能够变的,是以,法执很难破;而学过科学的人察看天下的无常就相对轻易的多,法执也相对轻易破。通过科学的角度能够察看到:天下是由物质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能够分化成原子,原子内里有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质子又是由夸克构成的;夸克是一些不稳定的物质,科学家也不肯定是甚么。
在佛教实际中,就有散点透视的特性,各个实际范围都有触及,还相互交叉,让人理不清眉目,不是过来人,必定不好明白它们之间的相互干系。
上师终究讲完了这一课,给我们的开导太大了。除了实际上搞清楚了团体与个别的干系外,不找到了动手点、契入点。就像宦海上所说,找到了“抓手”。
观无常悟到无自性是很轻易的,前一顷刻和后一顷刻的身材已经不一样了,那么哪个是“我”呢?这是从时候上顷刻生灭破我执。从空间上就是多体法,身材是多体支分的,这个身材能够分为地、水、火、风,也找不到“我”;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多体法,每一个法都是独立的,都是各有各的种子,各生各的法,没有绝对的干系。固然有必然的互为缘起,但不是一个团体。
“那好,我们在坐的学佛的有长有短,但为甚么没法真正体验空性呢?”
实在,畴昔在印度,佛教徒也会晤临如许的挑选,而那不但仅是一个为了察看自心的自问自答罢了。曾有一个佛教徒被外道抓捕,被威胁说,你明天如果承诺舍弃三宝,那我们就放你安然回家。如果你不肯承诺,那明天你必然会死在我们的刀下。这位佛弟子所面对的,是生命和三宝之间的挑选。这时他答复说,关于舍弃三宝,我嘴里说一说是能够的,但我的心,永久不成能分开三宝。终究他被外道殛毙,以佛弟子的身份,满怀着对三宝的至诚信心,并带着三宝所赐赉的无余加持。
究竟上它的本质是无自性的,每一顷刻都在生灭,乃至没有生灭,连生灭相都是幻相,底子就没有生过,只是缘起闪现,这个是大乘龙树菩萨的思惟:
“人缘所生法,吾说便是空;亦为是化名,亦是中道义”,万法是空性的。
以是,固然我们一向自以为是佛教徒,自以为在学佛修行,但心中到底有没有三宝,这是需求常常做自我察看的。先温馨下来,想一想本身究竟会如何做挑选。只要本身向本身的心扣问清楚,才气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以是,固然菩提心本身的确是缘于统统众生而发心,但它也必然是实在可行的。我们老是以为本身在发菩提心,但如果贫乏上述的察看,菩提心所缘泛博无量的特质,很能够就会被自我虚饰成为一种浮泛,底子没法被落实的“泛博”。菩提心的泛博,是很多个“藐小”善心的积累和升华;菩提心的无量,是落实在每一个新鲜个别身上的,那份逼真担忧的不竭堆积与裂变。
通详确无常也能够观到人无我,因为这个“我”是这一顷刻有,下一顷刻又不是如许多体的法,如许的人无我空性还是观的到。从这个处所观下去,能够证悟人无我。
在我们的实际上,本身也获得一些体味。按上师的教法,学佛修行就必然要用这些察看去扣问本身,如以明镜鉴照自心,才不会学梵学得糊里胡涂,才是真正的修行。贫乏如许的自我核阅,仅仅是拿个念珠,绕个佛塔,在佛像前供灯供香,这或许会有效,会带来一些安然安康的好运,因为三宝的加持力必然实在不虚。
上师从一开端就说:“如果你想了解空性如许大的主题,不如先了解无常,因为切近我们的体验。”他说完这句话后,最开端解释的体例,竟然是从科学的角度解缆的,这让我一方面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又感觉上师真的是太短长了。
上师的讲课进入第二部分:平常糊口。他说:“前面讲了大事理,讲了物质天下,也就是所谓有法天下。上面,讲我们的身心,我们把前面的法无我了解为粗无常,也便能够把心无我,了解为细无常。”
佛教实际的团体性与特别性,在哲学上已经生长得非常完美了。但在指导详细实际中,我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明天向大师提一个但愿,但愿你们,求你们,能够当真观修外四前行,好好修出离心,求你们每天起码拿出十五分钟,投入在这件事上。一天有24个小时,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早晨必必要包管八个小时的就寝,白日必必要事情、用饭等等,但用15分钟,20分钟的时候来修行,这应当不是困难的事。少花一点时候吹牛、玩手机、闲逛,完整便能够办到。
我们的发心,不是真正的泛博无量,而是真正的浮泛,衰弱有力。
顷刻本身就是偶然候,在这个时候相里它稳定,那么,下一个顷刻它也应当稳定,有一顷刻稳定就会有两顷刻稳定,以是说从时候上说,说它顷刻生灭还是不对的,还是一个相对说。为甚么呢?
不管五蕴还是外在的江山大地、日月星斗乃至统统有相的法,通过察看,最后都归到了万法的顷刻性上,顷刻性的观修能够让我们渐渐去掉对常有的固执,从而契入空性。
人间万法也是如许,并没有稳定的我从这里走到那边,而是这个法当下在它的位置上生灭,第二顷刻又在别的一个处所生灭,第三顷刻又在另个处所生灭。这一顷刻在一个空间即生即灭了,下一个顷刻在别的一个空间即生即灭。但是他们之间有一个缘起干系,有一个增上缘的干系,也要靠前面事物的生灭来引发前面事物的生灭。每一个都是即生即灭,也是新的事物的生灭。并不是有一个稳定的东西从这里移到那边,没有挪动。万事万物都是如许这一顷刻就已经生灭,灭了即是这个事物消逝了,第二顷刻重新生出来,重新灭掉,这个才叫细无常。这叫类似相续,因为前一顷刻的生灭和后一顷刻的生灭很类似,这个事物的相状很类似。凡夫把这个类似相续当作稳定的“我”来固执,是以就有了贪着、嗔恨、造业、受报、痛苦。
固然事理我们懂了,但是没有去实修,没有观无常,就贪着这个贪着阿谁,落空了就痛苦,起烦恼。如果无常观好了,观身心天下当下就观到它的无常性,心安住在无常上,对任何物体都不会贪爱、固执,就能断除烦恼。
比如来了妄念如何办?情感颠簸如何办?身材打动如何办?挑选困难如何办?
上师又上了一课,根基处理了我的疑问。他这个课的主题是关于修法过程中,了解天下的角度,以及在修法时如何察看与措置各种实际上的干系。
对此,我与阿秋师兄闲谈时,也说过近似的话题。阿秋师兄说:“我不是研讨实际的,我重视实际,据过来人说,只要实际到了,实际就一通百通。”
醒梦辩论歌讲的很清楚:醒和梦完整一样没有不同。这个时候就说万法没有生,是说万法幻生不是真的生叫无生。万法不生不灭是这个意义,不是说万法甚么都没有闪现,而是万法的闪现是像影子一样幻生幻灭。万法所谓的生是缘起上闪现的有生,所谓的灭是缘起上闪现的有灭,究竟上底子没有一个法。像各种人缘和合闪现出彩虹来,彩虹并没有实有,统统万法有闪现都和彩虹一样,是依各种人缘和合而闪现的。
因为赏识者是用他的一个角度来看天下的,来看这幅画的,他不成能站在这方寸的丹青前,像作者那样去设想,黄山跟长江在一个平面上,竟然比例一样大。这是典范的作者主导型绘画,没有靠近抚玩者。以是,中国画最常用的服从是文人之间意境的互认,乃至是互嗨,而不是面向浅显赏识者的。
暇满可贵,寿命无常,循环痛苦,因果不虚,外四前行的这四种观修,对于摆脱而言必不成少。就如同飞机没有机翼,便毫不成能飞上蓝天;就如同人没有船只,便毫不成能渡越大海。没有出离心,摆脱必成胡想,成佛必将落空。当然,在证悟今后,成佛今后,你要放下这类企求是完整能够的。就仿佛到达海岸以后,便能够舍弃渡船。但在这之前,证悟空性需求依托出离心,超出循环需求依托出离心。
而这个答案在分歧的景象之下能够会有所分歧。现在,在很多人的见证之下,你多数都会答复,要挑选三宝。这个答案却不算诚笃。你会如许说,是为了本身的面子。问本身,在无人晓得时,在不会因为挑选三百万而遭到轻视时,我会如何选?这时的答案才气表现出我们的内心究竟以为甚么才是最首要的东西,我们对于三宝究竟有没有实在的皈依。
这就更引发统统人的重视了,因为身心的题目,触及自我的题目,不但每天碰到,并且,心无常,也是佛法最根本的实际之一。所谓四念处,上师明天就讲了两个,最通俗的事理,他讲了一半。
我们早上刚起床时就会说,为度化统统众生发菩提心。这个发心,是真正的泛博无量,还是真正的浮泛有力?天下统统众生,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是一个泛博到无以复加,没法缘取的观点。仅仅如许想一想,说一说,谁都能够办到,底子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就仿佛我能够想,明天早上我的头上要长出七八个角,这美满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设法。
凡夫很少能够了解到万事万物都是顷刻生灭的事理,但起码现在科学已经证了然这一点,这一点很首要,操纵这一点深切无常观,就不会固执任何事物。
这时要察看本身,当他们的奇迹等获得胜利,获得了你所求不得的安乐,赛过了本身,你是为他们高兴,还是内心产生了那么一点酸酸的不舒畅的感受?当他们遭受不顺,你是因为事不关己而感觉无所谓,还是真正为他们悲伤担忧。与其老是宣称要为统统众生发心,不如实在地先用这个题目放到心上观照一下。当你真的开端被身边人的苦乐所牵动,你的慈悲心、菩提心已经算是有一点下落了。如果对身边的人都是漠不体贴,一来就是要度化天下统统众生,这是底子就没有但愿的事。
假定现在,在你们面前放有三百万现金,有人奉告你,如果你情愿从现在开端就分开三宝,那么你能够把这些现金全数带走;如果不肯分开三宝,那么就拿不到这些钱。问本身,我会如何选?这三百万,还可以是一个显赫的官职,一份薪酬优厚的面子事情,一个完竣的家庭,你越是固执甚么,就越是需求用甚么来做比较和挑选。
需求经常想一想我们灭亡的时候能够依托甚么?能够费钱买到摆脱,买到善趣吗?这个时候,独一有效的,是本身在平生当中修心的功德和服从。对峙修心,这对于每一小我,都是极首要的事。
比如水,我们老是固执水有水的自性,它到海内里是海水,蒸发后到天上降落是雨水,到地下被树接收又成了树体内的水分,遇冷结冰成了固态的水,转来转去还是水,仿佛恒常稳定,但究竟上,这个水的状况一向在变,水异化物的内部成分也在变,乃至一个水分子内部的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时候都在变。但是,我们一向倒置的以为这个水一向都没有变,前面提到的是水的物理窜改,在化学反应中,当它跟生石灰一起产生化学反应时,就变成了熟石灰;当它被加热到一定时候,在高温高压下就会分化成氧原子、氢原子,这些原子在合适的前提下又会进一步的停止聚变和裂变反应,开释庞大的能量,别的,两个氧原子构成氧气分子,浩繁氧气分子构成氧气,一样的事理,浩繁氢气分子构成了氢气。
水在高温下能够分化成氢气和氧气;火在燃烧物消逝后也跟着消逝了,它的本质只不过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开释出来的一种征象;地是各种百般的物质组合起来的,能够通过化学反应变成别的东西;风大底子就没有,只是氛围在活动,那里有甚么风呢?
我们凡夫无量劫来的经历奉告我们,万事万物都有它各自的自性(本自稳定的性子),从而固执万物的这类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相对自性,而非绝对的自性。如果你说人间万物都是空的、没有自性的,这对科学家们来讲是没法设想的,只要释迦牟尼佛通过修证,以他的禅定力、聪明力才气观照到万事万物的无常性,也就是无自性。
就像一个家具一样组合在一块,真的有壁橱这个法吗?没有,只不过很多板、钉子组合在一块,这个缘和合了,我们就以为壁橱呈现了。任何一个法都象彩虹一样人缘和合,闪现上有一个彩虹的像,也是一个缘生的法,并不是真的有甚么。人缘所生法,我说便是空。人缘所生法,它的自性就是空性,以是缘起就是性空。缘起就是统统万法人缘所生,人缘和合生起,起就是闪现的意义。
起首,最根基的,我是否有实在的皈依?
起首该当有一个正见,究竟甚么是禅定?禅定不是指脑筋里空无一物的板滞,禅定反而是,答应统统都能够产生。
再看金子,我们老是倒置的以为它千年稳定、万年不朽,是稳定的、常存的,有自性的,却不晓得大要看上去稳定、不轻易产生化学反应的金分子、原子、电子、质子每一顷刻都在活动、都在窜改,在1064摄氏度以上,金子能被溶化,当温度达到2807摄氏度时,这些金液就会像水一样沸腾,金能溶解于王水(硝基盐酸),产生化学反应,这就申明金子变了。再比如同样是碳原子,当无数个碳原子聚合在一起,构成原子晶体,就构成坚固的金刚钻,当这些原子是以层状布局摆列,就成了石墨,以是组合体例、摆列体例不一样,就会有完整分歧的化学性子和表示体例。如许便能够了解从柔嫩如水到坚固如钻,这万事万物真的没有稳定性和自性。
禅定也分为很多种,不但包含修空性,观修外四前行,观修菩提心,都是一种禅定。比如,观修外四前行时,先要让本身的心温馨下来,统统烦恼妄动都先放下,然后就开端思惟法义,比如人身可贵,循环痛苦,因果不虚,或者寿命无常,这类察看就是禅定。
再看地、水、火、风,古印度人以为地、水、火、风这四种性子是实有存在的,以为万事万物能够是由地、水、火、风构成的,实在当代科学一看,都是无稽之谈,那里有地、水、火、风?
统统万法是我们心闪现的,都是八识的闪现,并不是真的有万法。境就是指统统万法,万法在外境上仿佛有生有灭。从唯识的角度来讲统统万法心外没有境,也能够说表情不二,境就是我们的心,以是说心外无境。内里我们以为有境地,实际上是我们心识变现的,面前所闪现的统统是我们的眼识的变现;听到的统统声音是耳识的变现;闻到的统统气味是鼻识的变现;尝到的统统味道是舌识的变现;各种身材的觉受是身识的变现。第八识变现江山大地,究竟上都是我们心识在动,然后闪现统统幻景。就像我们梦里一样有人物、家庭、衣食住行、江山大地,但究竟上是我们心的闪现,是八识的闪现。
这话我听过好多遍,但始终不明白,实际与实际,莫非能够摆脱么?
修行必然要有耐烦,必然要对峙。你们现在并不是说完整不观修,但观了五天,半个月,最后的兴趣退下去以后,就再也不修了。因为体味不到窜改,就以为如许的修行没成心义。修行不是吃快餐,不是去痛片,现在吃了下一分钟就能处理题目。
为甚么必然要修出离心呢?如果我们学佛但愿的是摆脱,企求的是成佛,那么我们就必必要学修出离心。出离心没有修好就永久都不成能摆脱。有人说,想要生起出离心也是一种固执,故而该当放弃。在证悟空性之前,我们必然都有固执。这此中,有一些固执令我们在循环中越陷越深,有一些却能够让我们趋近摆脱。关于生起出离心的巴望,就属于后者。
比如修菩提心,一样先要让心温馨下来,不再持续对各种外境做别离,起烦恼。接下来再遵循上师传授的体例修菩提心,比如观修四无量心,或者知母念恩的七重因果。一样地遵循这类体例,最后再观修空性,思惟人无我,法无我,顷刻无常,都是极殊胜的禅定。
统统的察看,都要肯定一个角度。比如在绘画中,有一种成角透视道理,形成远小近大的结果,这是西方绘画的根本实际。但在中国画中,遍及利用的山川画,大多利用散点透视道理,仿佛作者在好多个点旁观风景,最后得出综合的绘画作品。
诸行无常里讲前一顷刻和后一顷刻的身心不是同一个法,前一顷刻闪现的身材灭了,然后下一顷刻生起的身材也灭去了,跟前一顷刻是不称身材。心相续一样也是分歧的,类似相续,前一顷刻和后一顷刻的固执是不一样的。从这里能够看出底子没有一个俱生的我存在,如果有的话不成能如许前一顷刻和后一顷刻是分歧的法。
我们固执一个事物的时候,比如买一辆车子,会别离这个车子是我的、是新的,固执它是常有的,等开了十来年后,在这段时候里才渐渐地发明它在变老、变旧、变坏了,发明了它的无常性。但是明天买一辆车,明天开着也是一模一样,还是极新的,绝对不会设想到它是无常的。厂家说过三五天,乃至一个月,如果有甚么题目还能够换,为甚么呢?就是因为它没有多大的窜改,还是新的。
“但是,这些实际上晓得的东西,都不是你本身的,对不对?”上师一发问,我们只要点头,这都是书上看来的,我们本身没有直接体验过。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否肯定,我一向都在学佛?也即,我们是真的在应用佛法,修持自心吗?这需求本身诚笃地做察看。
这恰是我们的大题目,所谓开悟,就是实在体验到空性啊。别人的实际再好,对我来讲,都是画饼呐。接下来,上师从实际的角度,对我们常见的修行中碰到的题目,停止了指导。
我们以为生就是有,生出来了又死了,以为有然后又空了,如许还是有生有灭,大乘空性直接奉告你没有生过,它是幻相、假有、假现、化名。
真正修菩提心,不需求一开端就这么广,先问问本身,能不能对身边的人发菩提心?特别是和本身职位、家庭、学历等等前提都比较靠近的同事、同窗,对于他们,你能真正建议菩提心吗?对于普通人而言,不会跟远远超出本身的人做比较,比如买卖人不会妒忌李嘉诚,但我们常常会跟本身身边的人合作。或许大要上不动声色,但我们会在公开里绷着那根弦,一向存眷着某个老乡,或者同窗的状况,要和他们一比高低。
总之,统统万法归根结底都是无常的,没有甚么东西是永久稳定的,只如果会变的,那么它就是顷刻性的。顷刻性的东西,有自性吗?有实体可得吗?
当然,印象最深的那句话,却让我找到了禅定的真正奥妙:“禅定不是指脑筋里空无一物的板滞,禅定反而是,答应统统都能够产生。”
在实际观修时,外四前行中哪一个内容最震惊你的心,最能打动你,就要对峙对这项内容做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