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血染华州天地崩(二)
哥舒翰为破解范阳军石砲的威胁,去潼关前便奏请贤人下诏,命王正见将配重石砲图纸和猛油火配方送抵兵部。
待中原板荡,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剑指杨国忠,天下士民对右相非议甚多,盛王为本身名誉计,对杨家日趋冷淡。
“杀!”
史朝义听高云舟言,董延光圣眷、官爵、手腕皆不如哥舒翰,在潼关过得甚是憋屈。
奇特的是,安居长安的右相杨国忠却不管范阳军兵锋正盛,再三上表,以洛阳丧失导致四海不安为由,力谏贤人下诏,令哥舒翰敏捷击退叛军、光复东都,并自请在灞上编练新军,拱卫京师。
二十多日前田乾真为管束出兵东进的王正见部,过河阳桥北犯,意欲攻掠河东道南部。不甘雌伏的董延光主动请缨声援扼守轵关的王霨。孰料他轻敌冒进,中了田乾真的埋伏,战死疆场,其残兵则被素叶军收编。
对哥舒翰,史朝义听到的评价可谓众口不一。从潼关防备摆设及战事停顿看,哥舒翰不愧是破石堡、复九曲的绝世名将,令气势放肆的范阳军无可何如;在王思礼、火拔归仁等陇右将领口中,哥舒节帅生性豪放、夷易近人;可飞龙禁军中来自陇右的士卒却言,哥舒翰为人严苛、迷恋豪华,常明目张胆剥削粮饷,远不如忠嗣大帅刻薄;李仁之则常暗讥哥舒翰权欲熏心、见风使舵;高云舟谈及哥舒翰时也模糊暴露不屑之色……
贤人阅后暴怒,底子不给安思顺辩白的机遇,直接将其赐死,家眷悉数放逐岭南。当时朝野皆深恨安禄山,见安思顺受诛,喝采的多、喊冤者少,即便有一二明眼人悄悄为其抱不平,却也不敢出言触怒贤人。
数今后,高仙芝、王正见、李光弼等联名上奏,乞请贤人保持“北攻南守”军略;明争暗斗不竭的太子与盛王随即各自上疏,异口同声附和高仙芝等将的方略;传闻高力士、陈玄礼和李泌等天子近臣也不附和杨国忠的主张;镇守轵关的王霨则上奏,称素叶军只是小胜田乾真部,叛军气力不容小觑,贤人遂诏令哥舒翰严守潼关、相机东进,却未勒令时限。
被逼无法的哥舒翰只得派河西节度副使董延光挥兵一万从蒲津渡进河东,号称将绕道轵关陉南下怀州,以对付杨国忠。
错愕不已的史朝义挥刀扒开两枚弩矢,按着望楼雕栏一跃而下。飞落之时,他惊见城内各处烈焰熊熊、马嘶人喊,西门外兀然传来万马奔腾之声。
哥舒翰本觉得董延光之死可稍缓杨国忠的逼凌,谁知右相纠集翅膀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疏,说素叶军大胜田乾真,陕州叛军空虚,恰是用兵之时,力劝贤人下诏催哥舒翰出关。
史朝义与哥舒翰职位差异、素无来往,不敢随便臧否。但安思顺之死却让他对哥舒翰敬而远之。
忽有人一声低吼,数百名押送粮草的士卒从麻袋下取出强弩,向北一阵猛射,数十名平卢牙兵随即中箭身亡。
待安庆宗被贤人赐死,与其自幼了解的史朝义兔死狐悲之余,忽盗汗直冒、毛骨悚然:“幽州举兵以来,父亲游移张望,坐山观虎斗。若中枢节节胜利,父亲定会率平卢健儿荡平幽州,斩获不世功业,届时某在盛王殿下跟前也能扬眉吐气;可一旦朝廷平叛倒霉,父亲身然要见风使舵,当时某身陷京畿,手边唯有五百牙兵可用……”
想通其间关窍,史朝义再忠诚诚恳,也不免心生怨恚,并苦思自保之计。只是眼下战事焦灼,尚看不清孰胜孰败,史朝义一时也无甚良策。
李仁之与高仙芝定见相左,盛王一时也难以定夺,便暗里扣问史朝义。史朝义深知范阳军凶悍非常、锐不成当,且为本身安危计,他力劝盛王切勿拥戴不通军务的杨国忠。
元日大朝会后哥舒翰代替高仙芝镇守潼关,当时被高仙芝挫败的范阳前锋崔乾佑退兵陕州,潼关表里尚偶有商旅通行。不久哥舒翰就宣称擒获数名乔装为粟特贩子的叛军间谍,并从他们身上搜出安禄山邀安思顺谋反的密信。哥舒翰一不做二不休,上表洋洋洒洒列安思顺七大罪行,与密信一同送入宫中,请贤人诛杀安思顺。
安禄山与史思明乃通家之好,史朝义清楚安思顺虽是安禄山的堂兄,却曾屡劝其忠于贤人,绝非叛军翅膀。若安思顺与安禄山同流合污,岂会一听幽燕烽烟起就负荆入朝请罪?他蒙此不白之冤,究其本源,还是在王忠嗣麾下与哥舒翰干系不睦种下的祸端……
杨家兄妹之前运营过保举寿王李瑁入住东宫,盛王从李仁之嘴里得知此过后对杨国忠很有微词,只因顾忌贵妃娘子冠绝六宫,在乎陇右、剑南兵力强大,不得不虚与委蛇。
华州乃天下兵马元帅行营地点,运粮队每隔十余日就会来一遭,扼守行营的平卢牙兵早司空见惯,对越逼越近的粮车毫无防备。
史朝义凭栏遐思之际,运粮队鞭牛催马,来到行营南门。
“敌袭!?”
眼下潼关雄兵十万,此中新募兵不到六万,其他皆经年累月在边陲与敌厮杀的悍卒,战力与范阳军不相高低。
经此风波,之前本凭借杨国忠的哥舒翰不但超出昔日恩主,事事径向盛王奏陈,更派王思礼率兵突入杨国忠设在灞上的新虎帐,以新兵违背军纪为由强即将执掌练兵事件的杨暄绑到潼关严加告诫,并顺手牵羊淹没杨国忠和鲜于向抓捕来的一万壮丁。
自安思顺负荆入朝,转任户部尚书,节度副使董延光遂为知留后事,临时统摄河西,并奉诏率三万兵马勤王,与陇右军一同入驻潼关。
得配重石砲和猛油火之助,潼关守军多次击退叛军打击。然哥舒翰麾下各镇兵马稠浊、号令不一,扼守关隘绰绰不足,出关破敌却力有不逮。
“死!”陌刀军人压着嗓子一声低喝,霜刃直劈史朝义脑门……
范阳军主力攻破东都后,多次三番猛攻潼关。然今时分歧昔日,封常清兵败洛阳,乃因麾下无精兵强将可用。现在陇右、河西、北庭、安西、河中等西部边镇勤王军云集京畿,剑南的救兵也即将到达,据闻前日崔圆已率一万精兵出子午道。
不等史朝义想明白,假装成运粮队的刺客已节制行营南门,为首两名扣上面甲的重装军人,一竖持陌刀、一手握长剑,悍然杀入行营内。
持剑军人强忍痛苦,当场一滚,闪过史朝义的第二刀。史朝义正欲挥刀再砍,陌刀军人伸展猿臂,舞刀挡住史朝义的必杀一击。一股沛莫能御的巨力沿着宽广的陌刀奔涌而来,震得史朝义虎口发麻。
踌躇不决的贤人将杨国忠的奏章转送华州,命盛王参详。李仁之鉴定陛下急于安定兵变,但不肯担出兵得胜的恶名,故力劝盛王附议右相,催促哥舒翰出兵,为君王分忧。
传闻右相暴跳如雷却又无计可施,只好连连催促在子午道艰巨行军的剑南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崔圆快马加鞭北上。
高仙芝则以为太原、轵关两捷,并未伤叛军底子,现在安禄山兵锋正盛,潼关守军冒然东进与叛军主力决斗,风险极大。当下河北道义兵风起云涌,王正见已挥师出井陉,逼近常山郡(今河北正定一带);朔方军则重兵围攻云州(今山西大同),高秀岩部覆亡指日可待。一旦常山、云州光复,两军可夹攻幽州,兼有平卢军互助,留守幽燕的叛军定难抵抗三路王师。届时占有洛阳的叛军主力见老巢毁灭,军心必溃,当时再遣哥舒翰出兵,定可风卷残云、横扫安贼。
对方错身避开刀锋,举剑反刺史朝义左肋,然其身形偏缓,史朝义回刀一抹,荡开长剑,斩向仇敌咽喉,惊得持剑军人仓猝侧头躲闪。刀刃穿过护颈甲叶,斩断一条细细的丝绦,在持剑军人脖上留下浅浅伤痕。
暝色归暮鸦、世事乱如麻。
“纠集如此庞大的兵力偷袭华州?!仇敌究竟是何方崇高?”
现在执掌陇右精兵、坐镇潼关雄镇的哥舒翰弃暗投明,盛王天然笑纳。哥舒翰刚脱手经验杨暄,李琦就以天下兵马元帅之威命灞上新军赶赴潼关,追认哥舒翰夺兵之举,让杨国忠吃了个哑巴亏。
接到圣旨后,王正见非常利落地献出石砲图纸,但对猛油火,他在奏疏中称“猛油火乃庭州天生神火,非人力穿凿而成,并无配方可言。臣已加派人手,日夜不断开采,万里转运长安,由枢密院调配各军”。
“贼子敢耳!平卢牙兵,擂鼓示警,速召飞龙禁军来援!”史朝义急令部下布阵御敌的同时,飞身奔向破门而入的敌寇,挥刀劈向法度略显踏实的持剑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