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38集《妙法莲华经》
辛1、叙众欢乐
以是这个处所的意义就是说,四众弟子一想,连声闻人这类菩提性都快断灭的人都能够受佛陀的授记,那当然他感觉遭到很大的鼓励。心生大欢乐,主动无量,这表示获得很大的鼓励。
就是,我们之前是攀登心,攀登甚么?攀登人间的五欲。等你学佛今后,还是攀登心,换汤不换药;好一点,攀登三宝的境地,但是本质还是攀登。
好,我们看辛二的“随喜回向”。看经文。
这个最大法轮我们做一个申明。《法华经》的妙跟《华严经》的妙也是不一样。《华严经》固然也是一个成佛之道,但是《华严经》对于你一开端走错路的人,比方说走到《阿含经》的出离道,比方说我现在的根性,我已经把我的菩提性给灭了。你看有些人他畴昔生,他宿世带来的,他对甚么东西十足没有感受,他也不起烦恼,他也不思惟功德寂静。这也不能怪他,他一起走来,就已经变成这个模样了。《华严经》救不了你!因为《华严经》的妙叫做“相对论妙”,就是,我比你好,但是我不能窜改你。为甚么声闻种性的人刚开端打仗《华严经》的时候,他完整没体例受益(前面的〈比方品〉会说)?他们乃至于就逃窜,感到压力很大:我做不到!以是佛陀开端“为实施权”,把阿谁泛博的法门收起来,现出老比丘相,讲四圣谛来度化他们。
我们看重颂,重颂当中分两科。辛一,颂上长行,颂前面的长行。长行内里分红五段。
这个处所我们解释一下,佛陀跟舍利弗授记为甚么这些人感到欢乐呢?又不是跟他们授记。因为他们获得无上的鼓励。诸位!古德解释说,阿罗汉要成佛,他的困难度比凡夫还困难。因为龙树菩萨说,凡夫固然有烦恼,但是他的菩提性没有灭,他有菩提性。因为他的了然性还在,这个烦恼只要颠末佛法的调教、净化,他能够转烦恼成菩提。但是阿罗汉不一样,阿罗汉是把菩提性给灭了。因为阿罗汉他们在修学过程当中没有会归到一念心性,他不晓得转识成智,以是他灭烦恼的时候,他叫做断灭性的。以是他是如何样?把烦恼灭了,把菩提性也灭了。以是,成佛的能够性最高的是菩萨,第二个是存亡凡夫,第三个才是阿罗汉。
往生净土最能够的,第一个摆列是菩萨种性的,这类人念佛根基上往生能够性很高,菩提心强,观照力强,忸捏心重。第二种人是人天种性的,他烦恼重,但是他对极乐天下的功德心生好乐,这类人往生的能够性也是高。最怕的就是你读极乐天下你完整没有感受。当然我们普通的种性是异化式的,但异化当中可骇的是声闻种性的比例偏多,对有为的功德不生好乐。那如何办呢?学《法华经》能够救你。就是你要把你的真如赋性启动起来,你不能老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那就是三乘的教法,那只能当便利,当权法。以是,《法华经》的好处就是如何样?它从底子上启动你的自性功德力,然后再修便利道,修空假中三观。
以琉璃为地,金绳界其道,
我等从昔来,数闻世尊说,
以是诸位,我们固然体味《法华经》,但是我们刚开端修行,还是在一念心性内里做权法的操纵,偏空性这一块。因为很简朴,我们的重点目前来讲是摆脱道,是出离存亡。以是,般若道在智者大师的定义,叫做聪明指导慈悲,它的主导性是我空、法空的聪明,它把慈悲心临时收摄起来。它是以聪明指导慈悲,因为它必必要先完成三界的出离摆脱道。
庚1、长行分三:辛1、叙众欢乐;辛2、广修扶养;辛3、大众领解
先看随喜。随喜先申明随喜法,再申明随喜人。看随喜法。
辛2、广修扶养
大师看到舍利弗尊者能够授记今后,心生大欢乐。这个处所两段,先看庚一的长行。长行当中分三段。
他为甚么能够成绩华光如来呢?有三个重点:第一个,“扶养无数佛”,福德资粮。你要成绩一个正报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要成绩一个这么清净的国土,都必必要福报力,而最大的福田当然是佛陀,要供佛。第二个,“具足菩萨行”。你在这当中不但是靠近佛陀,你还得要靠近众生,广修六度,来跟众生结缘,来号令跟你同愿、同业的众生将来变成你的家属。第三个是最首要的,“十力等功德”。这个十力,开出来是十力,实在就是聪明。你必必要修学“一心三观”、“权实不二”的聪明。也就是说,一小我要成佛有三种重点:第一个,聪明力,一心三观;第二个,福德力,你要供佛,成绩你的依正寂静;第三个,人缘力,你要从六度当中广结善缘。聪明力、福德力、人缘力,才有能够成绩一期的应化身的教养。
以是净土宗是便利中第一便利的,例外。
当然有例外。阿弥陀佛有点例外。你看阿弥陀佛国土。阿弥陀佛国土,善导大师叫顺服本愿。念佛的时候如何念呢?顺服本愿。蕅益大师夸大说,极乐天下的特别之处在于,共同的愿力、共同的修持中,他不夸大共同的修持这一块,这是特别的处所,因为阿弥陀佛用十八愿来补足共同的修持。他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诚意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用持名来代替共同的修持。那么这模样就代表了,你即便造了五逆十恶,你的修持跟我修持不一样……普通要到净土去,佛陀修十善业,他要缔造一个宫殿楼阁,他要广修布施,你就必须广修布施。而这小我造五逆十恶,他如何往生呢?他跟佛陀没有共同的修持,哪一小我造业往生到净土去的?
天下名离垢,清净无瑕秽。
华光佛灭度今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用正法,就是教观跟果证,来度化众生。正法灭尽今后到了像法,也是三十二小劫。有教有观,但是果证者少。为甚么果证少呢?就是旁骛多了。扶养佛塔舍利,就是一些旁骛。就是他没有一心行道,他能够做其他事去了,用这个扶养舍利跟流布来作为一个佛事。
己5、四众欢乐 分二:庚1、长行;庚2、重颂
这个处所我们看,这些菩萨“志念常坚毅,神通波罗蜜,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这一点来讲,他就夸大这些往生的菩萨必须跟华光如来一样做。华光如来做甚么事呢?他做了三件事:“扶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十力等功德,证于无上道。”这些菩萨必必要随顺他的愿力跟修行。
我们看最后一段的己五,“四众欢乐”。
阿弥陀佛例外,他夸大持名,这是他“共同的愿力、共同的修持”。蕅益大师说,甚么叫净土宗共同的修持?“同以不思议持名之妙行。”这就是净土的共同修行,就是念佛。以是,他略过了全部六度的修学,这个是阿弥陀佛净土奥妙的处所。他为甚么能够把摄受的根机拉得这么广?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但是你不能谤法。谤法是全天下最严峻的不对,你起邪见倒置了。
壬5、颂法住久近
一个凡夫,从最后的修学四谛法门,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成绩阿罗汉果,到回小向大,到成绩应身佛,到此能够说是功德美满。以是到这个处所就是“彼便是汝身,宜应自欣庆”。这个处所就是说,当然舍利弗值得欢乐光荣,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也值得随喜赞叹,因为应身佛的出世的确是非常首要。
露台智者大师把学佛分红两大块:一个叫般若道,一个叫便利道。根基上般若道跟便利道的共同点就是,你要安住一念心性,就是实在的法。我们讲过很多次,实在的法它不能有窜改,它必须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以是它本身不能是一个修来的东西。你说你心性是修来的吗?不成能。空性是修来的,假观是修来的,心性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诸佛只是憬悟了这个真谛,不是把心性给缔造出来。以是一小我如何叫成绩般若道呢?他起首必然是回光返照,找到本身的清净赋性,在阿谁处所安住。这个处所就是般若道的根本。以是,在一心三观当中,一心叫做实法。
佛为王子时,弃国舍世荣,
成佛之道难就难在那里呢?因为前半段跟后半段的重点不一样。前半段侧重在空性,它要离统统相;但是你摆脱道今后要走后半段,走便利道的时候它要即统统法。以是诸位,如果我们不会归实法,看这个权法,完经心外求法来看,那摆脱道跟前面的便利道几近是完整分歧的门路,前面要空观,前面是假观。以是如果你不学《法华经》,这个对接就很难。
未曾闻如是,深妙之上法。
当然,教养不但是只要佛陀,他必须有家属,有大菩萨作家属。这个菩萨家属他有三种功德:第一个,“志念常坚毅”。这个代表统统了。这个菩萨是心中没有疲厌的大菩萨,就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神通波罗蜜”,这是指菩萨的善巧便利。第二个,“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他靠近诸佛今后广修六度,获得诸佛的称叹,善能修学六度。“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大菩萨!
辛2、述随喜回向
就是说,内观对我们凡夫是很困难的。我讲实在话,没有一小我一开端学佛就内观的,都是做义工、做慈悲奇迹、持戒、唱唱〈炉香赞〉。以是我们刚开端都是透过三宝的一个影象来生起善根的。佛陀必必要施设一些便利的教法,就是你喜好攀登,没事,佛教也有让你攀登的处所。佛陀画出寂静的唐卡,无量的寂静相状让你来礼拜、赞叹。比及你时候成熟的时候,学《法华经》,你就晓得,这些只是开导你自性功德的一个过程。“统统法门,以明心为要;统统行门,以净心为要。”以是这个处所就是便利随宜说跟实智。
华光佛这一期的应化人缘,他各种的依正寂静、寿命,各种的事迹,就是前面的环境所说。“其两足圣尊”,这个作为佛陀所成绩的应化身的教养人缘,“最胜无伦匹”,他在十方佛土中,不管是依报正报的确有他的特性。那么这尊佛是谁呢?就是舍利弗你将来成佛的一个人缘,你应当感到欢乐光荣。
我们看辛二的“结示称叹”。
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跟舍利弗尊者授记成绩应身佛的一个边幅。这个授记的时候点为甚么必然要在舍利弗尊者开悟今后呢?我们做一个解释。
辛3、大众领解
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
看对人的随喜。这个法是谁说的呢?“于统统人间,最尊无有上。”在统统人间当中最高贵无上的佛陀,他有两种功德:“佛道叵思议”,就赞叹佛陀的实智,佛陀安住在一心真如,离统统相;但是佛陀又有便利的法门。
这个“普智尊”,古德解释有三块:第一个,统统智。统统智就是在安住一念心性今后,察看统统法空,以空观照真谛。第二个,道种智。从一念心性当中修假观,他透过相状的操纵,然后把握十法界的人缘果报来指导众生,以是这个假观照俗谛。第三个,这其中观就照中谛。以是即空即假即中三个加起来就是普智尊。安住一念心性是实法,空假中三观是权法,以是权实加起来就美满了,普智尊。
也就是说,实在我们讲到般若道、便利道,那么第一个就是般若道。这个般若道的特性,是有所粉碎,有所保存。你粉碎的是烦恼罪业,但是你要保存你的菩提性,阿谁了然性不能粉碎。这模样,你在走前面的摆脱道的时候,跟前面的便利道才气够对接。成佛最困难的就是这一块,你如何把摆脱道跟菩提道对接起来。你接不起来,你就完了。
过无量劫已,劫名大宝严,
聪明美满今后,他的法号叫华光如来。依止如许的人缘来度化无量的众生,包含他白叟家活着的时候,也包含佛灭度今后的正法、像法、末法期间。跟他有缘的众生,都会因为他这一期的教养而得度。
辛2、结示称叹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乐,主动无量。
辛1、颂开权显实
“尔时”,就是当佛陀在法华会上为舍利弗尊者授成佛之记今后的阿谁当下的时候。在与会当中有四部的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另有以下的天龙八部,有哪些呢?天;龙,龙是牲口道;夜叉是鬼神道;乾闼婆也是鬼神道。乾闼婆我们前面说过是帝释的俗乐神,帝释如果累了,弹奏些世俗的音乐,让他歇息。阿修罗。迦楼罗,迦楼罗就是金翅鸟。紧那罗,是帝释的法乐神,他是为帝释说法的,用音乐的体例说法。摩睺罗伽是蟒神。到此叫做天龙八部,就是佛陀的护法。那么天龙八部的护法跟四众的弟子,见到舍利弗在佛前受无上菩提之记今后,“心大欢乐,主动无量”。
七宝正色树,常有华果实。
华光佛所为,其事皆如是。
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
于统统人间,最尊无有上。
“我等从昔来,数闻世尊说。”我之前一起跟着佛陀,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听到佛陀讲了很多法,但是我们向来没有听到像《法华经》这么一个深妙的善法。就是不管你之前做了甚么,只要你会归到一念心性,全数是成佛之道。这个是奥妙,一种包涵性的佛法。这个是述解。
那么这表法表甚么意义呢?安住虚空,表示大乘的般若道,就是万法回归一心,就是观照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般若道。般若道是以空为住。产生回转跟音乐俱作,表示便利道。前面是万行回归一心,这个处所“一心缘生万法”,开端借相修心,广设便利。以是这个处所就两种表法,一个是回归到一念心性的空;第二个是从空出假,生起各种的妙用。这是一个扶养的表法。
佛灭度以后,正法住于世,
这是申明华光如来的寿命跟众生的寿命。华光佛为王子,“弃国舍世荣,于最末后身,削发成佛道”。这段经文,窥基大师的意义是说,“于最末后身”这段经文要放在“弃国舍世荣”的前面,意义解释就清楚了。就是说华光佛为王子的时候,他在成绩应化身佛前的最后平生的生命,他作为一个王子,他做甚么事呢?他做两件事:第一个,放弃了国度跟人间的光荣;然后第二件事情,削发成佛道。因为他是在净土,以是他应当没有八相成道那么多,起码他没有纳妻跟生子这个相状,因为清净的国土没有这类凡夫的染污的人缘。华光佛成佛今后,他住世的时候多久呢?十二小劫。群众是八小劫。当然这个寿命也是一个关头点。我们前面说过,鉴定国土的寂静,这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寿命。
舍利弗来世,成佛普智尊,
这个前面讲到削发众的扶养,这以下讲在家居士。释提桓因,大梵天王,另有天龙八部等等,他们就以天衣跟天曼陀罗华跟摩诃曼陀罗华等扶养于佛。诸天在扶养佛的时候,出世了两件大事:第一个,“所散天衣,住虚空中”。他一扶养佛陀的时候,这个衣服俄然间住在空中。第二个,“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它不但是安住在空中,并且它本身在空中产生了扭转;于此同时,诸天的音乐百千万种就开端运作,乃至于从空中雨众天华。
正法灭尽已,像法三十二,
大众做完扶养今后就共同地宣说,说巨大的佛陀,您畴昔在波罗奈,在鹿野苑,为实施权,讲四谛法门,讲出世的摆脱道,那么现在把摆脱道跟菩提道连络在一起了,透过一念心性的实法把摆脱道变成大乘的般若道,就是无上最大法轮。
是法甚通俗,少有能信者。
请大师翻开讲义第七十九面,我们看庚二的重颂。
喜好妙法莲华经请大师保藏:妙法莲华经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我们看辛二的“广修扶养”。
号名曰华光,当度无量众。
别离说诸法,五众之生灭。
先看第一段“叙众欢乐”。看经文。
我们看庚二的“重颂”,把前面的欢乐跟扶养做一个总结。
今复转最妙,无上大法轮,
我们看壬四的“颂寿量是非”。看经文。
也就是说,当菩萨入了便利道,这个时候就是开端成绩国土了。成绩国土,当然他先发愿,然后修行,然后招感有缘众生来跟他一起修学。寿命结束了,这个时候他把他畴昔因地的愿力跟修行都用完了,他接下来再重新发愿,重新修行,再缔造下一个国土。以是菩萨的便利道就是不竭地发愿、修行、成绩国土;然后国土结束了,再发愿、修行、成绩国土。他就在成熟众生、寂静国土当中不竭地进步,直到他美满佛道为止。这个就是般若道。他要走多久?般若道走一大阿僧只劫;便利道走两大阿僧只劫,就是修假观。
其国人公众,寿命八小劫。
也就是说,舍利弗尊者他本来是证得阿罗汉,以是他空观成绩今后,再见归到一念心性,以是这个时候就开端(露台说的),从空出假,开端要打算国土。声闻人他对假观是亏弱的,以是必须有佛陀的印证给他信心,给他一个方向,以是佛陀给他授记。一方面鼓励他,一方面给他一个方向。
以是这个处所就是这个意义,就是说佛陀先讲四圣谛,最后讲一种包涵性的《法华经》,再把他这些一开端没有修美满的人,把他加以会归,“会权入实”。这个《法华经》的妙,妙在这里。不管你畴昔的体例是对是错,《法华经》就有体例救你。
实在,你如果把各式百般的净土研讨过今后(我们前面闲谈到四大弟子的授记),阿弥陀佛净土真的是很特别,因为他只要共同的愿力,他不夸大共同的修持,他只要求你持名。以是他这模样的话就变成如何样?修净土宗永久不嫌太晚。因为你如果要求共同的修持,那就不是平生一世的了。以是净土宗为甚么叫果地教,其他的往生叫因地教?就是佛陀在做甚么,你要跟着做。你要往生到其他净土,佛陀在修布施,广修布施,你要跟着做。共同的愿力、共同的修持招感共同的国土。净土宗例外,他没有共同的修持,阿弥陀佛在做六度的时候我们在造业。但是你要起忸捏心。以是净土宗它为甚么临终要忏悔?就是你的思惟要纯粹。就是说它能够不管你的烦恼,它也不管你畴昔的业力,但是你要如何样?从今今后你要顺服本愿,然后执持名号。
那如何办呢?以是佛陀必须有般若的法门。就是说,你不成能获得任何东西,“饶你会考虑,终归罔象”,以是无生。无生今后你攀登心就调伏下来,调伏下来今后你就开端内观了。一小我内观、往内收今后,那人生对你来讲叫做“历事炼心”,那你才真正进入法华的实法的观点。就是先安住一念心性,才有资格谈空假中三观的权法。一小我没有入一心的实法,空假中三观全数是生灭法门。以是这个处所很首要,就是说我们不能好高骛远,我们从小乘法也好,菩萨法也好,要会归到心性,无生的般如果关头!
那么二乘人,他们因为无常、无我的聪明,他的权法下得很深,以是他只是法执重。他一旦听过《法华经》,能够会归心性的时候,根基上他就从别教的初住直接升到初地。以是,不管舍利弗也好,乃至于前面的目犍连尊者、须菩提尊者等等也好,只要他在《法华经》这一关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会归心性,憬悟今后,那么他一念心性的即空合格了,他般若道合格了。而我们就算《法华经》读通了,实法妙,权法妙,但对我们来讲,我们空观的权法太亏弱,以是我们要补修空观。
彼便是汝身,宜应自欣庆。
于最末后身,削发成佛道。
庚2、重颂分二:辛1、颂上长行;辛2、结示称叹
就是说,诸位!大乘佛法的底限:你能够有烦恼,你能够有罪业,但是你不能起倒置。这是全部净土宗的底限,这是最低、最底限。烦恼是虚妄的,罪业也是虚妄的,但你起倒置了,那谁都救不了你了。以是他的目标就是临终的时候保持正念。就是我不管你罪业有多大,我也不管你畴昔做了甚么,但是请你临命终的时候保持正念,然后提起佛号,然后忆念佛陀,然后以佛陀的愿力当你的愿力,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然后顺服本愿往生。
“尔时”就是大师扶养佛今后,诸天子就共同收回宣言说,佛陀您白叟家在鹿野苑先转四谛法门,先让声闻人成绩了阿罗汉果,在四谛当中“别离说诸法,五众之生灭”。甚么叫“五众之生灭”呢?就是讲到五蕴——色、受、想、行、识,它的生启事缘,跟灭,是还灭的人缘。五蕴是无明所启动的有漏的五蕴,无明缘行,行缘识,这模样,就一念的倒置妄图缔造了五蕴。我们用无常、无我的聪明,来灭除这个我执的倒置,这个五蕴就消逝了。以是这个讲到五蕴的生起跟还灭的一个对峙相,这个就是权法了。现在在法华会上,就转最妙的无上的泛博的法轮,这个法轮“是法甚通俗,少有能信者”,它的通俗就在于它永久有体例救拔你,不管你之前做错了甚么。
壬3、颂众数说法
最后,“我统统福业,当代若过世,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他们就把统统有为的福德资粮,不管此生过世,我从今今后,不再向外攀登,我不求内里的果报了。我但愿能够统统有为的功德,包含持名、修福、修慧,都能够开显自性的功德来成绩无上菩提。就开端“会三归一”,回向佛道。
佛道叵思议,便利随宜说。
声闻人是往生最不成能。以是你看净土宗,“二乘种不生”。诸位!不是阿弥陀佛不摄受。如果你读《阿弥陀经》,读《无量寿经》,读到极乐天下依正寂静,你完整没有感受,那从往生的角度,这个对你不吉利,就是你阿谁声闻种性很强。
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罗奈初转法轮,今乃复转无上最大法轮。
蕅益大师说,我们一小我在成佛之道,实在最难最难的处所是三界的存亡,因为他退转最多。你的烦恼会滋扰你;你的冤亲借主、魔障会滋扰你;你灭亡,不竭地灭亡,把你全部修行间断。你本来修得好好的,你的状况是最好的,落日无穷好,但是死掉了,死掉今后,你宿世的善根忘得一乾二净了。以是,对凡夫来讲,是需求一个清净的国土来庇护。缔造一个无瑕秽的国土,对我们凡夫就像小树获得庇护一样,特别对资粮位的菩萨来讲是很首要的。华光如来看到了凡夫有如许的需求,他颠末再三的思虑,决定要缔造一个离垢的天下,来庇护这些善根没有坚毅的凡位的菩萨。
这个处所先申明他的得果。说舍利弗来世,能够“成佛普智尊”。为甚么能够成佛呢?因为他成绩了一种泛博美满的中道聪明。
《法华经》的好,幸亏那里?不管你之前如何弄,不管你畴昔犯过量大的弊端,不管你把心性搞成甚么样,《法华经》都有体例修补。因为它的妙不是“相对论妙”,它叫“绝待论妙”,就是它的妙是能够包涵你的。就是说,不管你之前是如何回事,《法华经》都有体例把它“会权入实”,它有体例跟你对接。而《华严经》是,你走错了,对不起,我这个法门没体例摄受你了。它这个妙是一种相对论妙。我跟你不一样,你跟我不一样,而我比你好,就这模样。《法华经》是我比你好,但是我能够包涵你。
看下一段,壬二的“颂劫名国土”。看经文。
你此生是如何来的?是人缘的力量而呈现的,它不是本来就有,人缘和合虚妄有生。以是,在你生之前,你前面是一片空缺。以是我们的生命是从空性而闪现出来的真相,生命是无中生有。简朴讲,说你从甚么处所来?你说我畴宿世而来。错!你宿世的人缘消逝了,你还讲宿世!每一段生命都是个别。固然循环是相续,你死了今后,你的宿世已经还给空性了。实在我们每一期生命都是一个新的开端,都是一个人缘和合虚妄有生。以是我们此生从甚么处所来?严格来讲从空性而来。你这个业力本来是无相的,但是积累到一个程度,俄然间,“啪”,现出来。那么此生的业力用完今后,你到那里去?回到空性而去了。以是人生只要过程,因为开端之前是没有,灭亡今后也没有。
但是学了《法华经》,我们常常心外求法的人,如何样会归一念心性,这个处统统一个首要的关头。诸位你必然要记着!就算很多人修了《法华经》,他还是没体例操纵一心三观,因为他的攀登心风俗向外。我们之前碰到了烦恼是攀登人间的五欲,学佛今后,如果还是用攀登心去攀登一个无常、无我的法,来对治我们在五蕴所生起的别离——就是,我们用攀登心去起烦恼,如果我们也是用攀登心来学法,到法华会上要内观就难了。
以是结论:人生无所得!
不但是欢乐,他们会开端扶养,修扶养,扶养佛陀。他如何扶养法呢?各各脱身所着上衣,以扶养佛。”这个处所指的是谁呢?比丘、比丘尼,削发众。当然在古德注讲解,比丘、比丘尼这个三衣是很贵重的,要随身的,如何会脱掉供佛呢?因为它是表法,这表示他们离开了声闻的偏空之道,而把本身偏空的这类衣脱掉;扶养佛陀,表示趋势于大乘的无上菩提,就是“会权入实”了。小乘的四圣谛没有错,他并没有说把小乘四圣谛丢掉,而是会归到心性。那么这个权法跟实法连续络,那就全部进入般若道了。以是它是表法的,就“会权入实”的表法。
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
诸位!假观我们在前面说过了,假观的特性是甚么?就是相状。全部十法界十如是,第一个就是相状。凡夫当然是取相,凡夫就在相状内里起倒置,落入一个三界的人缘果报。菩萨也善用相状,他必须发愿缔造一个依报的相状、正报的相状,来招感跟他有缘的众生。极乐天下也是靠相状来动员。你看《观经》,佛陀奉告你莲花观,要作莲花开合想。你阿谁莲花,你坐在莲花内里,莲花一关就是你跟娑婆天下人缘结束了,然后,“一顷刻间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到极乐天下,莲花又翻开,看到佛陀放光摄受你,为你说法,乃至于各式百般的鸟类为你说法等等。以是它阿谁莲花一开一合,表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个都是用相状来摄受的。
这一段是述解,论述前面的了解。
三十二小劫,广度诸众生。
舍利广流布,天人普扶养。
华光如来在因地的时候又是供佛,又是行六度,又修聪明,要修多久呢?颠末无量无边不成思议劫的这么长时候,就在大宝寂静劫阿谁时候点成佛了。他依报的天下叫做离垢天下。为甚么叫离垢呢?因为凡是受生的处所,即便是带业往生的凡夫,都是身口意阔别邪见烦恼的不对。“以琉璃为地”,以黄金为门路的两边,它中间有各种七宝树,并且常有华果。这个处所申明“清净无瑕秽”。
当然,你也不能老是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你就执理废事了。以是你要如何样?要操纵权法。甚么叫权法呢?就是空假中三观叫权法。当我们在一念心性安住今后,用空观的聪明,用无常、无我的聪明调伏心中的爱取,一向到破了我执跟法执,入了初地,这个般若道就完成了。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那么连阿罗汉都能够成佛,那当然这些天龙八部这些凡夫,他更获得启迪了。因为阿罗汉你的心识被你灭到这个程度,碰到佛陀讲《法华经》都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反转!阿罗汉在方等会上叫做焦芽败种,灰身泯智,如果从人缘上察看,这小我已经几近不成能成佛了。你看目犍连尊者就是,他的心完整没有知觉的服从。就是这小我已经是没有知跟觉了,没有觉照的功力了,他看到甚么都没感受了,巨大的佛陀都有体例让这小我重新启动他的知觉。
彼国诸菩萨,志念常坚毅,
这以下随喜。看经文。
以是一佛乘就是说,你前面是修空观,前面是修假观,这两个是完整不一样的。你看一开端的时候,你要少别离、少思惟,“少事、少业、少便利住”,般若道。到了便利道,“多事、多业、多便利住”,你要广设便利,要主动主动来到众生的法界,为诸众生不请友。你如果如许讲:成佛很困难啊,前半段跟后半段完整不一样!实在两个阶段没有抵触。你会归心性今后,就没有抵触;你要向外攀登,那就有抵触了。就是这个意义。大师好好体味体味。
扶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
声闻人空观已经美满了,他是差在安住一念心性,以是他这一关实法补上今后,他般若道合格。他前面要做的就是一念心性即假。这个假观要走两大阿僧只劫,就做两件事情。就是说,菩萨一旦般若道走过今后,就走便利道,这个时候以慈悲指导聪明,就相反了。因为他已经走出了三界的摆脱,他身心天下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已经脱落了,以是他必须如何样?做两件事:第一个净佛国土,第二个成绩众生。以是他这个今后就修假观了。
我们举释迦牟尼佛做例子。实在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对我们的帮忙也不大,但是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的示现八相成道,陪着我们生长,临走之前留下了教法,使令我们现在还能够学获得《法华经》,这一点就很首要。
你看净土宗也是如许。诸位!净土宗的往生,你看我们每一小我修净土真的有他的根性,菩萨种性的人往生最有能够,因为菩萨种性的人他忸捏心强。“虽作歹业,速疾能悔。”他宿世有修过菩萨戒,有修过大乘佛法,他即便有罪业,他那种反转力强。这个菩萨种性的,往生最有能够。第二个能够往生的,你们晓得是谁吗?对!是凡夫的种性。
神通波罗蜜,皆已悉具足,
十力等功德,证于无上道。
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
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
世尊说是法,我等皆随喜。
先看他的因行跟得果,看经文。
壬1、颂因行得果
庚2、重颂分二:辛1、颂开权显实;辛2、述随喜回向
我们看辛三的“大众领解”。看经文。
一尊应身佛的呈现,的确值得我们欢乐赞叹。因为你一小我在山中打坐,证得无生法忍,成绩了法身佛,但是你对全部佛教的教养帮忙不大,因为法身不能跟众生互动,他是离相。对佛教的帮忙就是必必要有一个应身佛出世,他才气够建立所谓的方丈三宝。他号令统统人来往生他的国土,或者是他来到凡夫的天下,来建立方丈三宝。因为他方丈三宝的影响力,不但是他活着的时候,他往生今后另有宝贝的正法、像法、末法。
我们前面说过,不管你是实报寂静土的菩萨,不管你是便利不足土的这些声闻人回小向大今后往生到净土,或者是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的凡夫往生到一个净土,普通环境有两个前提:同愿、同业,你必须跟这尊佛因地的愿力不异。他很正视持戒,你就必须正视持戒;他很正视聪明,你就必须正视聪明。他在六度内里侧重哪一个修行,你必必要随顺他的愿力,随顺他的修行,然后你才气够去招感,临命终的时候往生到这个国土去的。这个是《维摩诘经·佛国品》这么说的,一个净土是因为愿力跟修行的招感。当然要有一个带头的,就是因地有一个带头的,有一个号令的。就是,这件事情在做的时候,必然有一个领头的,那小我就最后作佛,其别人做他的家属。
以是它中间有一个很首要的过程,叫做方等般若时,就是法空的思惟,就是无生的思惟。诸位!你从有所得的心要回归到一念心性,无生是关头,就是无所得。他的意义是如许看的,就是统统法“人缘和合;虚妄有生;人缘分袂,虚妄名灭”。
辛1、颂上长行分五:壬1、颂因行得果;壬2、颂劫名国土;壬3、颂众数说法;壬4、颂寿量是非;壬5、颂法住久近
昔于波罗奈,转四谛法轮,
壬4、颂寿量是非
这以下讲到随喜跟回向。
看辛一的“颂开权显实”。看经文。
到此全部法说一周就全数美满。从佛陀的正说,舍利佛尊者的了解,到佛陀的授记,到四众欢乐,到此法说一周美满。
正法期间根基上跟佛活着的时候不同不大,这个还是一个纯粹的“牛奶”。实在不同最大就是像法跟末法,这两个题目比较严峻。那么像法跟末法如何判定?就是教观。就是这个期间的人对教理的学习、对止观的修学不正视了,就整天喜好事修,持戒修福了,这标准的进入末法期间了。就是他的心肠法门亏弱了,他只能够靠外在的福德力来支撑他的善根。就是他的内心没体例启动他内涵的一种观照力了,他完端赖事修来支撑他的善根不退。以是,他的内涵不能缔造一种强大的能量来支撑他的善根力,他要靠持戒修福,靠外缘力,那么这个就正式进入末法期间了。
各各脱身所着上衣,以扶养佛。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扶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
壬2、颂劫名国土
我们说一下。《法华经》能够跟任何法门对接,但是它有前提。比方说,能够你畴昔生对于苦、集、灭、道修得很深,声闻人的激烈点就是他对苦谛有深的感受,某种程度他是悲观主义者。他对甚么事情,不是不喜好,他感觉这个东西不能悠长。他的无常观就是说,这个事情还没有结束,他就已经感遭到无常的到来,以是我们也能够说他是个悲观主义者。他从无常观来看统统法,那统统法没有代价,有为诸法都是无常、苦、空、无我。当然,声闻法有它的好处,帮忙你摆脱,但它的缺点,停滞菩提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个聪明非常首要!你必然要观无所得,你才会心甘甘心肠把攀登心放下。就是说,人生无所得,你攀登甚么东西呢?人生只是借假修真,人生不是让你去获得,人生是历练。以是,一小我要从一种向外的攀登回归到法华的思惟,从权法回到实法,如果不修般若法门,即便是明白事理,你也操纵不起来,因为你风俗了。
“世尊说是法,我等皆随喜。”佛陀到暮年的时候讲包涵性的《法华经》,能够把前面的一些不美满的权法会归到实法,这件事情我们随喜赞叹。为甚么呢?你看二乘人,像大智舍利弗,在透过无常、无我的聪明把菩提性几近给灭了今后,还能够获得佛陀在《法华经》的救拔而受成佛之记,以是由此能够例知,我们四众弟子“必当得作佛”。这个就是对《法华经》的一念的信解。当然,“必当得作佛”,它的前提是你要“回光返照”才气够。这是对法门的一个随喜。
华光佛住世,寿十二小劫。
我统统福业,当代若过世,
我们看壬三的“颂众数说法”。看经文。
我等亦如是,必当得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