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60集《妙法莲华经》
到了法华会上,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奉告他说,除了一心真如以外,其他都是唯心所现的真相,小乘的涅盘沉寂、大乘的功德寂静,都是唯心所现。就是说,你领的人为是这个家给你的,菩萨的珍宝也是家给你的,以是你非回家不成了。这个天下上只要一个家,你不能再活在唯心所现的真相。以是这个处所,用法空破我空今后,他才气够回归到一心真如,是这个观点。
请大师翻开讲义第一百二十三面,我们看子二的“颂合领付家业心欢乐”。
以便利力 柔伏其心
及诸卧具 各种汤药
对于领知家业,这么多的珍宝,他为甚么不生希取呢?“我等内灭”,因为我已经向内证得了灭谛,成绩了我空的真谛。我一开端就是寻求安稳,也没有要成佛,我要的是了存亡,以是我感觉已经满足我的心愿了。“唯了此事,更无余事”,我以为所作皆办了。因为我就是一个贫苦得志的贫困后辈,多生多劫深受存亡业力的折磨,我的涅盘能够庇护我。他感觉如许够了。
第一个,他说,“入慈悲室”,就是佛陀的慈悲之德。就是佛在一念清净心中,随时察看众生的根机是否成熟而乘机教养,以是佛陀的大悲心随时都在,并没有分开我们。这第一个,慈悲德。
无漏有为 诸法之王
如富父老 知子志劣
但为菩萨 演实在事
但是善业有题目。你此生做义工的时候,你内心很欢畅,对不对?因为善法会让你欢乐。你来生更欢畅,因为来生会获得回报,大富父老、大国王。以是,以善法为住会让你此生安稳、来生安稳。但是第三生就不必然了,因为你造善业的时候心有所得,你有私心,你有我爱执的私心。你造善业可不是为了别人,你但是为了本身的欢愉,为了来生积集资粮。以是,你这类私心的成果,就有能够让你第三生出错,因为你第二生享用、放逸,第三生出错。
我等今者 真阿罗汉
以是,善业是不平稳的,就是说,它只是临时的安稳。你造作五戒十善,让你此生安稳、来生安稳,第三生就不平稳了,以是这个不是真正的安稳。佛法为甚么没有把善法当作权法?你说应当五乘啊,为甚么没有把善法当作权法?因为它的安稳是临时的。
无贪无着 无复志愿
皆悉空寂 无生无灭
我们解释一下。“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就是说统统法本来是毕竟空的。一小我必然要把本身逼到毕竟空今后,才会如何样?才会毕竟有,以是才会“春至百花开,黄莺鸣柳上”。凡夫从人缘内里获得了三界的果报,二乘人从人缘生内里获得了涅盘沉寂,但是这都是一种执取。凡夫更严峻,是我执。二乘人叫做法执,固执涅盘也是法执,以是用无生来破法执。你晓得统统法毕竟空,才气够晓得万法唯是一心。
我们看最后一段,这个声闻弟子来讲般若经今后,他本身是甚么感受。
为甚么说诸法人缘生?如果能够主宰,那诸法就是由“我”来生出来了,那就不是人缘生了,以是我空的真如就是透过无常。因为人生会窜改,所以是痛苦;既然人生会呈现痛苦,表示你没体例主宰。你会主宰,你不会让本身痛苦的。以是无常故苦,苦即无我,就证得我空。这是第一个安稳,这是真正的安稳,就是阿罗汉的四念处是第一个安稳。
无大无小 无漏有为
以是,这就申明一小我有没有回家是很首要。穷子他为甚么必然要回家才气担当财宝?就是,不管你如何打工,你打工一辈子你就是有所得,你就永久是灰尘。以是诸位!《法华经》奉告我们一个看法,固然我们一开端初学要晓得诸法人缘生,但是你读《法华经》,你要晓得万法唯是一心,你试着从一念心性去看人生,这些都是唯心所现的。以是我们修行如何样呢?就是实际抱负。不要去管这个心中的影象是好是坏,归正我们经心极力,但是把成败得失能够放下。以是这个处所就是说,明天这个穷子能够回家,就是他不再打工了,他回家住了,就是把这些得失的观点放下。就是不要正视灰尘,回到镜子。
日夜思惟 精勤修习
当这个穷子成绩我空的真如今后,他的身心已经安稳,存亡题目处理了,那现在佛陀要他做的是成绩功德的题目了,现在不但是安稳罢了。佛陀就教诲我等“说无上道”,佛陀就请声闻人在般若会上替他说大乘的般若法门,讲到我空、法空,统统法毕竟空的思惟。并且赞叹,修习此者,“当得成佛”。一小我要成佛,必然要颠末我空、法空这两种聪明的加持。
“诸法人缘生”这个聪明是要再晋升的,晋升到“统统法无生”。这个就是法空的思惟。
法国法中 久修梵行
佛所教养 得道不虚
如彼穷子 得近其父
取相凡夫 随宜为说
我等若闻 净佛国土
不成思议 大神通力
以起塔庙 宝衣布地
实在我们看〈比方品〉跟〈信解品〉的看法,两个都是一样的,都是针对于钝根,钝根人,就是声闻人,这纯粹是声闻人。声闻人的有所得心很重的,以是他是先事情再回家。但是我们看,我们下一次开端讲〈药草喻品〉就不一样,〈药草喻品〉是佛陀在讲完会权入实今后,正式讲权实不二。〈药草喻品〉它的看法是以为,要先回家再事情,你最好的挑选是先回归到一心真如,再来修统统的人缘法。当然,这个处所就牵涉到每一小我根机了。
佛陀就像前面大富父老一样,“知子志劣”,看到这个诸子长时候在循环遭到痛苦今后,既愚痴又狭劣,以是他晓得渐渐来,不焦急。先用我空让他安宁下来,以便利力调柔其心,让他先稳定,不要那么躁动,然后才付给他统统财物。“佛亦如是,现罕见事。”佛陀也是一样,先为实施权。对于好乐二乘涅盘的人,“以便利力,调伏其心,乃教大智”。佛陀先用我空来废除存亡循环,再用般若的法空破他的我空。他是两个次第:先用我空给他安住,再用法空来破我空。以是这个便利力是很首要。
以是,诸法人缘生是最根本的,诸法无生是中间。你晓得诸法无生,你就晓得诸法是唯心所现了,大抵便能够晓得了,就再往无生契入,就是“春至百花开,黄莺鸣柳上”,那统统法就是声音、相状,就在心中现出来。以是说,以无所得为便利。
诸佛罕见 无量无边
我们看最后的辛二,叹佛深恩。这个处统统三段。
以是,到底是权法的有所得,还是实法的无所得,这个处所如何调配?如果你这小我固执心很重,你必然要“人缘给你”你才要修行,那你就多花一点时候在〈比方品〉跟〈信解品〉;如果你感觉我能够接管“统统法是我本身的心现出来的”,我不消向外求,我不要人缘给我,你回绝了人缘,那真如就要给你了。就这模样。如果你能够接管“我本身给我的”,那你便能够重视一下〈药草喻品〉。我们下一堂课要讲〈药草喻品〉。
这个讲到得道得果,大菩提、大涅盘的功德妙用。
无量亿劫 谁能报者
为甚么说法空思惟对他回归真如这么首要呢?因为法空思惟所解释的就是统统法无生,这是他的思惟的一个晋升。声闻人一开端是如何以为?诸法人缘生。人缘生就很难进入真如了,人缘生就有所得了。你们看,“诸法人缘生,诸法人缘灭”,你要么获得存亡,要么获得涅盘,两种罢了。人缘生起的时候,你要么就落入存亡;人缘灭,你固执灭相,那就获得涅盘。以是,“诸法人缘生”,生命就落入对峙,人生就只要两种挑选:要么存亡,要么涅盘。
我们看第二个,“开权显实”。
调伏其心 乃教大智
今得无漏 无上大果
以无量喻 而为说法
寅2、合心欢乐
手足供应 头顶礼敬
第一个,合领家业。先领知家业,就是先颠末方等、般若的消弭法执。
再看下一段。
若以顶戴 两肩荷负
“我等本日,得未曾有。”当这个穷子放下“诸法人缘生”,他好不轻易获得的涅盘沉寂,他晓得不究竟,放下今后,他获得更多。“我等本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现在得意。”我一开端要寻求涅盘沉寂,成果成绩的是无量财宝。
佛敕我等 说最上道
如彼穷子 得无量宝
再往下看,看第二段。
“我等长夜,于佛聪明,无贪无着,无复志愿。”对于佛陀的中道聪明没有企求之心,也没有志向之心,我只对于我本身的我空所成绩的涅盘法,以为是究竟美满了。我等长夜修习我空之法,得脱三界忧?之患,阔别三界的业报身,现在是住最后平生,进入不足依涅盘,就是最后另有一期果报。“佛所教养,得道不虚,则为已得,报佛之恩。”佛陀教养我的四念处法,我已经成绩了,如法修行就是报佛恩了。以是他这个是有点得少为足了。
教养众生 都无欣乐
以是,比及我们众生善根成熟的时候,才真正地会归到一心。前面是从一心而说三乘,最后由三乘再回归到一心。到这里,等因而全部〈信解品〉。
佛陀在说法的时候,是先“为实施权”,先用权法。“诸佛于法,得最安闲。”佛陀对于统统的有为、有为诸法得安闲,以是他如何度化众生呢?
得脱三界 忧?之患
起首“知诸众生,各种欲乐”。佛陀施设权法,他必然晓得你的痛苦点跟好乐,就是你为甚么学佛。如果你是为了分开痛苦而学佛,那么佛陀会跟你讲无常、无我的聪明,让你先阔别痛苦;有些人是胸量比较大,他为了缔造功德而学佛,那么佛陀就跟他讲缘起性空的思惟,这个空机能够容受万德的。以是,佛陀会先看看你心中的但愿跟你的痛苦点,以及所产生分歧的志向,“随所堪任”,以是才气够用各种的比方来讲法,以是佛陀先观机才气够去教诲的。这个是权法。
初不劝进 说有实利
也就是说,当我们放弃有所得心的时候,实在我们获得统统的东西。我们刚开端修行,能够都是(真的每一小我都是如许)像海豚一样,我们演出一个好的行动,我们但愿仆人丢一个鱼给我们吃。我们明天拜忏,我们但愿消业障,成果我们就把心放在消业障:不错,拜忏消业障!我们布施,我们但愿能够透过布施成绩繁华的果报。这是普通的。就是我们会从人缘观来看人生。
于恒沙劫 经心恭敬
知乐小者 以便利力
“我等今者,真阿罗汉”,以是都加一个“真”。阿罗汉是无生、杀贼、应供,实在四果阿罗汉只是少分地证得无生、少分的杀贼、少分的应供,只要圆教的初住才是实在的无生、杀贼、应供。“于诸人间,天人魔梵,普于此中,应受扶养。”你真正地要能够广度众生,才真正能够受众生扶养,叫做真阿罗汉。
他开端必定一心真如今后,那当然珍宝就不求得意了。正式的法华会上会三归一今后就付给家财。
我等本日 得未曾有
我承佛教 为大菩萨
怜愍教养 好处我等
于诸人间 天人魔梵
虽知诸物 心不希取
“手足供应”,用我的手脚来供佛陀使唤,或者是“头顶礼敬”,就像观世音菩萨把佛陀放在他的头顶上,顶戴佛陀,这叫做内财扶养。如是的内财扶养,就是用身口意来扶养,是“皆不能报”。“若以顶戴”,用头部顶戴佛陀,或者是用两个肩膀来负荷佛陀,“于恒沙劫,经心恭敬”。这第一个。
然后乃付 统统财物
“如是思惟,不生好乐。”以是我对于全部大乘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净佛国土,教养众生”,不生好乐。以是他不能建议菩提心。这是申明他这个空性是带有出离心的。
真正的安稳,起码标准是我空的真如,就是透过无常、无我的聪明,把这类主宰性——这类常、1、主宰的“我”拿掉。生命,谁说了都不算,“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身材味安康,你可别觉得你是保养得好,保养好的人多了去了,不还是得癌症!是吧?因为你宿世没有杀生的业,你保养得好是因为刚好是这模样。你要杀业重,你保养看看,你吃保养品看看。我们此生老是感觉我能够主宰人生,我因为尽力,以是我的奇迹很胜利。那是刚巧,尽力的人也很多。那是因为你宿世有布施的善业,我们此生的造作只是一个助缘。以是人生是不能主宰的。
是时诸佛 即授其记
寅1、合付家财
但是,你这模样格式就很小了,你能够换个别例。换个别例就是说,我透过布施来开显我内心自性的功德,我透过拜忏来开显我内心自性的功德。我们试着从回家的角度来修行,那你就是“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一样的权法操纵,但是你有没有回家是很首要!就是我们要试着从“诸法人缘生”回归到“万法唯是一心”的观点。
我等虽为 诸佛子等
他是到甚么时候才下定决计,放弃贰心中我空的涅盘?就是他甚么时候分开他的茅蓬回家住呢?有一句话很首要,就是“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便利说。但以化名字,指导于众生”。就是说,不管你愿不肯意,统统的法门,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看,都是化名真相,一个真相罢了。你固执涅盘,实在涅盘是唯心所现的真相。以是他非回家不成了。
佛亦如是 现罕见事
以是,全部我空思惟是排外的,它对有为诸法是架空的。不管是存亡法,不管是功德法,只要有为造作的法都是架空的。是以,从我空的思惟来看统统法,是无相三昧,无生、无灭,无大、无小,无漏、有为。它也没有生,也没有灭,它没有生相灭相,没有大小,没有吵嘴的相状。它是纯粹的无漏、有为,就是一种没有存亡的涅盘沉寂,就这模样。以是,这个小乘的空性是一种严峻的法执。
但是安稳今后,佛陀就开端要渐渐如何样?让你会权入实,从一种安稳到担当家业,要成绩功德。这个处所很首要的一个过程就是,从空性的安稳到真如的功德的开显,有一个思惟是很首要,就是法空的思惟,般若时。这个我们待会儿再申明。就是说,你没有法空,你没有建立无所得聪明,你空性到真如转不畴昔的。就像阿谁诸子一样,他掌管了财物,晓得那么多珍宝,他还是“止宿草庵”,还是在内里睡觉,他就是不回家。以是我们晓得,从我空到真如,一个很首要的过渡叫做法空。我们待会儿经文讲完再来讲明这个事情。
这个处所我们讲一个事情来看。就是说,空性的涅盘跟真如赋性的不同在那里?我们看禅宗一个公案就晓得了。禅宗的公案,神秀大师的偈颂是“不时勤打扫,莫使惹灰尘”,六祖大师的偈颂是“本来无一物,那边惹灰尘”。我们看这两个偈颂。
以佛道声 令统统闻
“不时勤打扫”,你才气够“莫使惹灰尘”。神秀大师的思惟是放在灰尘。诸位!我现在问你一个题目:有一个镜子,上面有很多灰尘,当然有好的灰尘、不好的灰尘,你会把重点放在灰尘还是放到镜子?这是关头了。就是你家内里有个镜子,你放在灰尘,那你一辈子只能够去管灰尘了,你就看不到镜子了。你重视灰尘,你就看不到镜子了。
知诸众生 各种欲乐
壬1、叹佛大恩莫能报
世尊我今 得道得果
这个处所就是,你看阿罗汉他甚么事也没有做,他在法华会上回归一念心性今后,他是既得道又得果,真是声闻、真阿罗汉、应受扶养,他全部生命法界窜改了。他就是窜改一个看法,从“诸法人缘生”回归到“万法唯是一心”,就这模样。
这上面会详细申明他没有希取的来由。我们看经文。
牛头栴檀 及诸珍宝
前面是讲到用般若的无生观来修统统善法,来成佛。穷子对如许的一个法,一开端是没有希取,只是了知而不希取。
以是,一个是会权入实,先从权法入实法;一个是权实同时操纵,这两个大师能够做一个比较。
看第二段。
当然,如果我们胸量很小,固执心很重,没体例接管万法唯是一心,那没干系,佛陀奉告你诸法人缘生。你必然要有所得,就是说,现在要你回家有困难,你还是想打工,那没干系,那我就奉告你,好,那布施、持戒、忍辱,各自都有各自的功德。你想取相,与其取一个不好的相,那佛陀缔造一个好的相状让你取。佛陀勤奋德相让你取,用涅盘的空性让你取,佛陀是能够忍耐你的生长的,能够“忍于斯事”的。就是佛陀的实智不成思议。
这就仿佛当时的穷子,他靠近父亲,父亲让他扫厕所,厕所扫洁净今后让他掌管珍宝,但是贰内心不希取,他只要了知而不希取。就是“我等虽说,诸宝贝藏”,就是二空真如秘诠实相,以是它是统统佛法的奥妙之藏。但是,我对于如许的二空真如所显的六度波罗蜜,“自无志愿,亦复如是”。
总而言之,《法华经》的思惟是“权实不二”。权法的重点是有所得,实法的重点是在众生本具,你不会获得任何东西的,你统统的东西都是你本身给你的,而权法是以为人缘给你的。你感觉,到底是“人缘给我的”比较能够开导我修行的意乐,还是以为说“你本身给你的”你比较能够接管,这个就是小我去调剂了,这是比例的题目了。但是我们先不谈根机,从实际上说,你以为是你本身给你的,你会进步比较快;你如果以为人缘给你的,那你就是还没有回家,还在打工了。当然也不错,起码你能够获得欢愉、获得涅盘、获得往生。
寅1、合受命领知
于一乘道 随宜说三
“经心扶养”当中分两段:第一个讲内财扶养,再讲外财扶养。先看内财扶养。
始于本日 得其果报
实在这个处所前面有说过,他为甚么不希取呢?两个来由:一个是年纪老迈,第二个得少为足。因为声闻人觉得担当这些珍宝还要各种的造作,他感觉年纪大了,精力体力实在是不堪再做修行了。但是他不晓得,这类理观,你甚么事都不要做,你只要看法窜改。看法窜改就好,你就能担当家业。它跟前面的权法的有为造作不一样。四念处是很辛苦的,修六度也是很辛苦的,但是担当家业是当下一念呼应便能够了。他觉得是还要去有为造作,以是贰心不希取。
多少言辞 说无上道
这类一心三观的中道实相,第一,是泛博“无量无边”。它是一种清净德,它离相清净,“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第二,是深妙不成思议,他圆具万德。以是他有“大神通力”,并且“无漏有为”。他这个泛博的神通,三身四智,无量无边百千陀罗尼门,都是与无漏有为呼应的。他不但是没有不对,并且有功德寂静。是“诸法之王”,它是统统法的底子,就是统统法的功德来自于佛陀的中道聪明。
再看外财扶养。或者以美膳,夸姣的熟食,或者无量的宝衣,或者各种的卧具、各种的汤药,乃至于“牛头栴檀,及诸珍宝”,用珍宝来起塔庙,这当中还用宝衣覆满地上,“如此等事,以用扶养,于恒沙劫,亦不能报”。这是申明报恩。
住最后身 不足涅盘
以是,在般若会上,“我等若闻,净佛国土,教养众生,都无欣乐”。对于如何样去上求佛道,如何去下化众生,成绩功德寂静,圆成佛道,我没有好乐之心。“以是者何?统统诸法,皆悉空寂。”这个是空三昧。声闻人的空性,我们讲过,是从无常切入的。你用无常观来看统统法,那没有一个东西有代价的。即便是功德都是无常,因为无常故苦,苦即无我。
以是佛陀有三德,慈悲德、忍辱德跟聪明德。这三种恩德是难以酬谢的。
如此等事 以用扶养
我等虽说 佛宝贝藏
我等今者 真是声闻
佛陀有两种聪明:
统统诸佛 秘藏之法
而不为我 说斯真要
我等内灭 自谓为足
诸佛子等 从我闻法
“我承佛教,为大菩萨,以诸人缘,各种比方,多少言辞,说无上道。”那么我如何能够说呢?声闻人他以为是接受佛陀的加持,来为这些大菩萨讲这类二空的思惟。“诸佛子等,从我闻法”,听到这类二空的思惟今后,能够说是“日夜思惟,精勤修习”。他不但是修二空,他是应无所住,他还得生其心,发菩提心,广修六度。透过菩提心、空正见,“是时诸佛,即授其记”,开端授成佛之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统统诸佛,奥妙之藏。”以是全部二空的般若法门是秘藏之法。秘藏之法就是说,实在法空它还不是中道真如,因为中道真如要把心性显出来。空性是个法,但是法空能够秘诠真如,真如的法是含藏在法空当中。这个处所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第一个,实在的聪明,就是一心三观,佛陀自受用的佛的知见,“诸佛罕见”。佛陀的实在聪明,一心三观。佛陀看事情是从一念心性来看事情,以是他看统统事都是即空即假即中,要一心三观。
六祖大师的胜利,就是他看到了镜子。“本来无一物,那边惹灰尘?”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明天,为甚么有为造作永久不究竟?比方说我们年纪大了有病痛,有病痛当然你能够从人缘观病痛,因为我业障重,以是我拜忏。这也不错,你起码晓得诸法人缘生。但是如果你晓得万法唯是一心就更好了。就是说,如果你从诸法人缘生看题目,你会落入得失的观点,因为,因果的思惟固然能够断恶修善,但是因果思惟会把我们带入二分法,你就很在乎病痛。你明天把这个病痛忏悔忏好了,但是我们罪业是永久忏不洁净的,你过了几年又生了一个病!本年能够是牙痛,来岁变成胃痛,以是你就永久被这个病痛折磨。就是说,你明天把东边的灰尘擦洁净了,明天西边的灰尘出来了;你擦西边灰尘,南边的灰尘又呈现了。以是你永久活在擦灰尘。
壬2、叹佛实智不思议
丑2、合付家财 分二:寅1、合付家财;寅2、合心欢乐
随诸众生 宿世善根
各种筹量 别离知已
丑1、合领家业 分二:寅1、合受命领知;寅2、合心无希取
则为已得 报佛之恩
我们三界的凡夫,在操纵权法跟实法时,要把重点放在权法,因为这是实际题目。成佛对我们来讲还是比较主要的,而处理存亡题目是比较火急的。
第三段,看“心无愿乐”。
我们晓得,权法的操纵,它的核心机惟在安稳。从修学的次第,我们一开端会从断恶修善来寻求安稳,就是我们修学善业来毁灭这类罪业的不平稳。以是我们刚开端是以善法为住,就是把善法当家,等因而在心中做了一个茅蓬,以善业为茅蓬来抵当存亡业力的伤害。
实在“统统法无生”是很首要。有一个禅师诵《法华经》,诵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就产生迷惑了:诸法如何“常自寂灭相”呢?你看我这小我,我能够用饭,我能够睡觉,我能够拜佛!我都是在造作,如何讲是寂灭相呢?明显是诸法人缘造作,如何讲它是寂灭相呢?他就把这个题目问他师父。他师父说:去,我不与汝道。我不奉告你。叫他本身去参。
寅2、合心无希取
唯了此事 更无余事
先看第一段,叹佛大恩莫能报。
我等长夜 修习空法
汝于来世 当得作佛
看第三段。
那么他明天赋成绩真正的道果。“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他之前是只要得道,并且是小道,就是涅盘沉寂的我空之道,他之前是没有果。到法华会上,既得道,就是大菩提,获得中道聪明,又得果。他阿谁涅盘,诸位!你明天舍弃有所得心,那这个涅盘就不是沉寂乐,那这个涅盘叫做常乐我净四种功德。成绩大菩提的道,大涅盘之果。“于无漏法,得清净眼”,于中道的实相无漏法得清净眼,就是开佛知见,成绩圆教的初住。“我等长夜,持佛净戒,始于本日,得其果报。”我无量劫来持戒、修习四念处,终究在明天获得无上菩提跟涅盘的果报。
他从春季参到夏季,从夏季参到春季。俄然有一天,他在禅堂打坐的时候,他听到黄莺的叫声,俄然间开悟。他讲一个偈颂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鸣柳上。”他这个如何样?心性显出来了。
壬3、叹佛权智得安闲
及其志力 随所堪任
六祖大师的意义就是说,“本来无一物,那边惹灰尘”。我站在心性的角度,灰尘就是灰尘罢了!他把人生当历练,以是安住真如今后,对任何的人缘他是不迷不取不动,他是站在心性。站在心性,你所现的欢愉也好,痛苦也好,甚么沉寂也好,甚么相状也好,那都是如梦如幻的。
而因而法 永无愿乐
以是者何 统统诸法
我们解释一下这段经文的核心机惟。实在我们晓得,教养不必然要太有针对性,如果太夸大针对性,他反而反弹。这个是佛陀的奥妙教养。就是说,大要上佛陀要声闻人去奉告菩萨,实在佛陀是要让声闻人本身去熏习这类法空思惟,潜移默化,就是让他本身去熏习。
普于此中 应受扶养
自无志愿 亦复如是
我等长夜 于佛聪明
又以美膳 无量宝衣
修习此者 当得成佛
第二个,忍辱德。忍辱,“着忍辱衣”。众生善根成熟,佛陀随时示现应化,来演说三乘的教法,来安稳众生。佛陀会先忍辱。你善根没有成熟,佛陀不会顿时跟你讲万法唯是一心,佛陀只会讲诸法人缘生,叫你从人缘当中去扫厕所,去办理家务,去成绩功德,让你安稳。
这个处所就是说了然,为甚么说佛陀是把他从我空带入到真如呢?中间很首要的桥梁就是法空的思惟,而这个法空的思惟是秘诠真照实相的,叫做秘藏之法。
于恒沙劫 亦不能报
这个处所,声闻弟子从这类权法的涅盘沉寂转成回归一心,变成大般涅盘的法身、般若、摆脱今后,他感遭到佛陀的大恩大德,以是感慨:世尊的大智、大悲之恩哪!您白叟家能够在我胸量狭小、固执心很重的时候,跟我讲诸法人缘生,让我成绩涅盘,为实施权;时候到了又开权显实,奉告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统统法唯心所现!以是“怜愍教养,好处我等”凡夫二乘这类根钝遮重的众生,“无量亿劫,谁能报者”!这是叹佛深恩难报。
喜好妙法莲华经请大师保藏:妙法莲华经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诸佛于法 得最安闲
子2、颂合领付家业心欢乐 分二:丑1、合领家业;丑2、合付家财
以诸人缘 各种比方
统统扶养 皆不能报
实在,当初的声闻人并没有完整投入。他以为说,佛陀是要我讲给菩萨听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广修六度,这个跟我没干系,我还是修我的偏空涅盘,我还是安住我的涅盘沉寂。这就是为甚么他领付家业今后还是“止宿草庵”,他还不住在家内里,他还是在内里搭个茅蓬歇息。
露台的章安灌顶尊者,他讲这个佛恩,从三个角度说。我们如何晓得佛恩这么的罕见呢?
能为下劣 忍于斯事
第三个,“坐法空座”。就是会权入实,就是聪明德。当你的身心获得安稳,大乘善根成熟,佛陀以一佛乘的思惟来导归一念心性,从诸法人缘生奉告你“万法唯是一心”,而真正地回家。
而自于法 谓是究竟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
“我等虽为,诸佛子等,说菩萨法。”我固然是代佛陀在般若会上讲大乘的六度法门,来寻求佛道,但是我对于大乘的功德法永无愿乐之心。“导师见舍,观我心故。”以是,在《法华经》之前,佛陀并没有说一心真如是我们本具的,因为是要庇护我的这类偏空之心。二乘人是因为厌离痛苦才寻求涅盘,等涅盘获得今后,他就不出来了,就以涅盘为究竟。
我等长夜 持佛净戒
“我等今者,真是声闻。”声闻弟子,之前只能够说类似于佛陀的儿子,很像佛陀的儿子,但是子义未成,你没有担当家业。我现在回光返照,回到一念心性今后……实在你回到心性,诸位,你回到心性,涅盘沉寂没有失掉。但是你这个时候叫做“真是佛子”,你是实在的声闻弟子。为甚么呢?因为“以佛道声,令统统闻”,我能够在无佛的天下示现八相成道。圆教初住,划一别教初地,能够在一百个天下示现八相成道来成佛。
导师见舍 观我心故
第二个,别明经心扶养。
非先所望 现在得意
于无漏法 得清净眼
如是思惟 不生喜乐
实在大乘佛法,无生是很首要的。你契入真如要无生,净土宗的感到道交也是要无生。蕅益大师说,你要真正体达无生,要不然你如何说:众生业障深重,弥陀万德寂静,临终如何感到道交呢?你要把人缘拉到原始点,就是人缘没有生之前。诸法是人缘才生,对不对?那人缘和合之前呢?那就是无生。就这模样的。以是,“若实无生无不生”,你必然要把本身的生命拉到无生,然后你才气够契入一心真如,这是个关头。以是佛陀讲法空思惟来破这个偏空涅盘。
世尊大恩 以罕见事
说菩萨法 以求佛道
辛2、叹佛深恩 分三:壬1、叹佛大恩莫能报;壬2、叹佛实智不思议;壬3、叹佛权智得安闲